心净则国土净 ——佛教如何以改变人心来改变世道 王雷泉(复旦大学宗教学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現代、後現代與哲學 劉見成. 從現代到後現代 什麼是現代? 什麼是後現代? 一個百家爭鳴的理論領域.
Advertisements

希伯来书受信者 嘉许嘉许 你们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后所 忍受大争战的各样苦难: 一面被毁 谤,遭患难,成了戏景,叫众人观 看;一面陪伴那些受这样苦难的人。 因为你们体恤了那些被捆锁的人, 并且你们的家业被人抢去,也甘心 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 ( 来 10:32-34) … 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
1 CH3 會議規劃步驟 ( 會議展覽工作分配 ) -- 組織 -- p Ch3 規劃步驟 一、會議主辦者組織背景分析 一、會議主辦者組織背景分析 二、設立委員會之組織成員 二、設立委員會之組織成員 三、訂定會議目標與主題 三、訂定會議目標與主題 四、編列預算 四、編列預算 五、製作會議計畫.
鹽和光 簡報三 馬丁‧路德‧金的故事. 鹽和光 簡報三 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 1929—1968 ) 馬丁‧路德‧金(下稱金)是著名的美國民 權運動領袖,曾獲 1964 年度諾貝爾和平 獎。
社会医学 社会因素与健康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社会医学系.
中国移动“节能减排”培训课程(初级)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计划建设部 2012年08月.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從大學通識教育看高中的生命教育~
附錄: 從韋伯論旨看中國經濟的現代化.
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ProQuest 博硕士学位论文
緬甸教育現況與體制外華文學校發展 -封閉國度加入世界體系的變化
單元五:基督教來華及中國教會 合一運動 源於北美的論爭自由神學與社會福音的興起 基要主義的反抗 對宣教思想的影響
休閒產業分析 授課教師______指導.
資訊寶庫在何方 如何利用圖書館資源 以和春技術學院圖書館為例 講解者:張淑眉.
第一章 緒論 生活的智慧 –知識之樹是灰色的 –生命之樹是璀燦的.
形塑「儒家人文主義」 的自主學術傳統 黃光國 2014/10/31.
27萬代之神 God of Our Fathers 萬代之神,用你全能聖手,美化穹蒼, 舖張錦繡宇宙;燦爛輝煌,日月星光紛呈,
南臺科技大學 夜企三 財務管理報告 台灣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 之財務績效表現實證探討
耶穌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近代基督教史鳥瞰 譚國才牧師主講.
休閒產業分析 授課教師______指導.
環境倫理學之父 Holmes Rolston, III
基于CBI教学理念, 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外语人才 庄恩平 上海大学  
2.政府收支分类.
体育与宗教.
馬丁路德與 宗教改革.
Chapter 2 文化與倫理.
PHILOSOPHY OF RELIGION
希罗文化对犹太文化的影响 旧约中犹大被巴比伦王朝灭国,北以色列为亚述帝所灭, 而新约时代的 犹大 已经被 罗马帝国统治, 圣经是上帝的话语, 也是一本历史书 , 然而新旧约书 间有4百年的历史,没有在圣经中记载, 被称为新旧约间的“沉默时代”,这几百年间,究竟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犹大文化如何受到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第一章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精誠資訊的企業電子化支援系統 指導老師: 王淑卿 教授 第六組組員名單: 許瑋麟 張勝彥 蔡孟翰
User Guide 使用指引 登入網址: 拿索斯線上有聲書圖書館 Naxos Spoken Word Library User Guide 使用指引 登入網址:
Humanities Full Text 人文科学全文数据库 全球学术资源整合服务分公司.
圣诞节 Shèngdànjié 圣 Shèng holy 诞 dàn birth 节 jié festival.
專任師資 溫振華 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台灣研究所所長 台灣區域史、台灣原住民史 杜正勝 長榮大學講座教授
常用西文電子資源 中華民國99年05月.
Greening the city.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想 像 没 有 宗 教 Imagine no religion Dr. Rick Griffith
From 206 to One 葉志偉 中心診所醫院骨科 主任醫師 基督教風一族職場教會 主任牧師.
Religion Relation 律法 恩典 宗教 关系 Do … 接受 Don’t … 享受
教會恢復史-瑞士的改教運動 瑞士有兩個世界:一是德語世界,以蘇黎世做中心;一是法語世界,以日內瓦為中心。
User Guide 使用指引 登入網址: 拿索斯線上有聲書圖書館 Naxos Spoken Word Library User Guide 使用指引 登入網址:
North District Hospital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In-patient Satisfaction Survey
优阅®外文原版电子书 Ureader Digital Library 使用指南.
国际法律百科全书系列 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a of Laws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 Department of Relig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 (PQDD)
第八組 Knievel 八個人文學領域的引用文獻分析
进入你的命定--- 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宗教的靈 Religious Spirits.
OCLC netLibrary 電子書經驗分享
希伯來書受信者 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 Keep on loving each other as brothers. (來13:1) 嘉
What motivates a man to request that his own country be bombed?
Northern Ireland Legal Needs Survey
圖書館網站簡介.
North District Hospital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In-patient Satisfaction Survey
Chap.10 深層生態學 Deep Ecology
Church of the living God
SHARIAH 沙里亞 伊斯蘭法律 字義-前往水源之途
天父我神, 用大全能聖手 照你美旨鋪張美麗宇宙 榮耀光芒在太空中輝映 敬向寶座獻感恩歌聲 真神慈愛, 自古引導眷顧 又賜我們自由美麗樂土
希伯來書受信者 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 Keep on loving each other as brothers. (來13:1) 嘉
神學資料庫利用 (電子書及電子期刊 ) 圖書館同工 丁蘊華
早期英文图书在线 EEBO 最后更新时间 2008年9月
過正常基督徒生活的條件 … 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羅6:6) 知道
Swets让一切变简单 李煜明 Swets中国区经理.
以馬內利 Immanuel Matthew 馬太 1:21-23.
附錄: 從韋伯論旨看中國經濟的現代化.
过正常基督徒生活的条件 … 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罗6:6) 知道
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 ITCA金章專題 越南美食 6B 陳明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心净则国土净 ——佛教如何以改变人心来改变世道 王雷泉(复旦大学宗教学系) 佛教观察博客 http://blogsinacomcn/buddhaeye09

王雷泉简介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1952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春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 1984年留校任教,担任宗教学原理、佛教哲学史、 佛学原著选读、中国佛教史专题、禅学研究等课程。 研究方向:1.佛教哲学 2.宗教学原理 主要著译:《摩诃止观释译》、《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禅与西方思想》、《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宗教卷》 、《中国佛教的复兴》。 个人研究风格:不尚空谈,不作违心之论,力图以史料和事实表达对中国佛教的反省与前瞻。 lqwang5678@126.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buddhaeye09

大纲 解题 一、环境问题是人类的共业 二、佛教环保思想的基本原理 三、“从心开始”的实践意义

心 解题:心眼与境界 佛 境 众生 境 心 界 眼 菩提心 清净心 佛眼 法眼 慧眼 天眼 肉眼 心-佛:开佛知见、见与佛齐。 心-众生:量周法界,度众生永无休息。 心-境:依报随正报转,心净国土净。 心:把握当下,自净其意。 菩提心 清净心 境 心 界 眼 佛 佛眼 法眼 慧眼 天眼 肉眼 境 众生 心

一、环境问题是人类的共业 当今世界的环境恶化,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也是人类毫无节制的活动所导致的结果。 前者,属于天灾;后者属于人祸。 佛教能对治的主要是人祸。 在人类与自然之间,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彻底改变了以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牧歌式格局。人类所开发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但这个进步,是以对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的。工业社会“文明化”的过程,对万物和环境是一个赤裸裸的“野蛮化”过程。

“野蛮化”过程的恶果 在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加速下,极大地膨胀了人的贪欲和虚荣心,使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主导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时尚。 滋生出极其可怕的哲学——人定胜天。在这种思维定势中,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丧失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无所忌惮地向自然界索取一切。 即便知道环境恶化的后果,也在自私自利的心态下,以邻为壑,向其他族群和地区,夺取资源和能源,转嫁经济与环境危机。 导致各种“生态反弹”,即自然界对人类不当行为的报复。特别是当核武器、生态武器、基因武器等产生之后,光凭人类自身的能力,就可以毁灭地球无数次。

从“万物之灵”到“万物之零” 人类所面对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匮乏。人类毫无节制地贪婪愚昧,会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当自以为是的人类具有几乎如上帝一般的能力时,却没有上帝的智慧和德性,环境问题就突显出“人祸”的性质。这使人类意识到以前自诩的所谓“万物之灵”,极有可能变成“万物之零”,走向自我毁灭。 半个世纪以来,从《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关注并反思人类行为所造成的恶果,到宗教界提出“宗教的绿化”(Greening of Religion)。环境保护成为不同宗教传统所共同关心的课题,东方佛教传统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日益引起世人的重视。

二、佛教环保思想的基本原理 在佛教哲学中,环境称作“境”,是人类主体活动的产物(依报)。“境由心造”,即外境是由我们内心所决定、所变现。 人类所面对的依报世界,由人类的共业造成。因此,要改变生存环境,就必须从改变我们的内心开始。 佛教要为当代环境哲学和环保事业提供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就必须提供最深层的理论支持。 佛教哲学的两大支柱为“缘起论”和“业力论”,二者都是对宇宙人生真相及发展运动的解释 。

从缘起论推出原理之一:普遍联系 法不孤生,仗缘而起。以普遍联系的观念,如实地观照世界,要对天命对自然充满敬畏感。 按照这个原理,世界上每一件事物都不是孤独的,在江河源头所投的污水,经过大自然的循环,迟早有一天又会回到我们身上。 南美洲热带雨林的消失,同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非洲的饥饿同我们未来的和平也是息息相关。

从缘起论推出原理之二:性空无我 在万法缘起的观照下,必然否定有独立的精神主宰“我”的存在。 在佛教看来,当今人类所有的问题都由自我中心主义所导致。世界本来是环环相扣、由无尽的因缘而构成的世界,任何个人、族群、国家都只是网络中的环节。如果以自我为中心而膨胀,就扭曲了这个网络,无数人的我执,就会导致这个网络的破裂,结果就形成种种冲突、痛苦、苦难,造成鱼死网破的局面。 因此,必须去掉我执,才能真正回归到世界如实的状态 。

从业力论推出原理之一:依正不二 业,是有意志、有意识的行为,此行为能带来相应的后果。也就是说,众生善恶染净的行为,按照因果律而产生相应的苦乐果报。 正报,从天堂到地狱的六道众生,都是因为造了一定的业而形成相应的生命主体。 依报,每一层级的生命主体所形成相应的生存环境。 正报随着依报转。环境由生命主体的活动所决定,有什么样的生命主体,就会有相应的生存环境。 人类对当前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业力论推出原理之二:自他同体 自,生命主体的行为,即别业。 他,他人及社会群体共同所造的共业。 生命不仅受个体别业的制约,还在更大范围内受到共业的制约。所以,佛教的社会责任感,就从共业与别业的辩证关系里推导出来。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地球,都是人类的共业所成,层层放大,层层递进。 菩萨以他为自,只有解脱一切众生的苦难,菩萨才能最后圆满成就佛果。由此形成“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思想和菩萨愿行。

心是实践的枢纽 从佛教哲学的两个基本点推导出的两组基本原理,也就是智慧与慈悲两轮。连结悲智两轮的主轴,则是每个众生之心。 心物一元是从终极本体上说,而心能转物则从实践的功用上说。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 从心开始,即自净其意,表现为上求菩提,下化众生,横净国土的菩萨道实践。恰可对治当前人欲横流、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病。 “心”,是我人的生命主体及当下的生活世界。 “始”,含目标于过程之内,具有实践和向上之义。

生命的高度与广度 缘起论 业力论 佛 境 心 众生 普遍联系 依正不二 缘起论 业力论 普遍联系 依正不二 性空无我 自他同体 智慧 慈悲 心的座标,纵轴最高点是佛,这是生命的高度;横轴则连着我们与众生和环境,这是生命的广度。 学佛的过程就展开为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生命实践。在上求下化的过程中,提升个体的生命境界,净化我们的社会,改善生存的环境。 佛 境 心 众生

心 三、佛教以改变人心而改变世道 烦恼心所 51 环境既是心认识和活动的对象,又是心变革和改造的对象。导致环境恶化的世道,根源在于人心的贪婪与无知。 “七佛通戒偈”是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基础: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里最重要的是“自净其意”,主体精神的道德净化,成为佛教个人修行和社会变革的实践枢纽。 烦恼心所 51 心

(一)一切唯心造,说明造成 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根源 当善思惟观察于心。所以者何?长夜心为贪欲所染,瞋恚、愚痴所染故。比丘!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 ——《杂阿含经》第267经 “心净”,要净化什么?这就一直归结到我们人心中最阴暗的层面——贪嗔痴,这是生命痛苦和世界动荡不安的总根源。具体来说, 贪欲是自私的根源,导致对他人和自然的掠夺; 瞋恚是仇恨的根源,导致冲突与战争; 愚痴是认识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

被物欲异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当今的环境问题,由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造成,说到底是一个哲学问题。源头都是对物的强化,人与人的关系,乃至文化生活,都被物欲异化了。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导致我们现在大量以消耗能源、资源,破坏环境为特点的生产方式。 佛教要以自己的批判功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从人心的深处来改变贪欲导向的生活方式。在宗教的终极关怀下,佛教的生态学有着积极的批判潜能和重建现代文化的力量。 建立在缘起性空的哲学基础上,佛教的超越精神和广博视野,理应为现代生态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石。

(二)唯心能转物,这是佛教 推行环保事业的实践基础 “心能转物”,这是佛教推动环保和护生的实践动力。具体来说,就是佛教积极介入社会生活,带动广大众生一起变革社会。 要做到整个社会的清净,带动整个国土的清净,就要从现在、从自己、从心开始。引领社会风气,改变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从人性的更深层次,把贪婪之心,把那种勾引人感觉欲望的乃至穷奢极欲的社会风气扭转过来,变成惜福节欲的良好社会风气,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个遭透了的环境和社会。

“成就众生”的菩萨行实践 是“净佛国土”的关键 自心净 ↓ 众生净 佛土净 “心净则佛土净”主张的关键点在于众生净。 《维摩经·佛国品》:“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这段经文提出“心净则国土净”的命题,有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心净则行净”,即菩萨行者带领广大众生修各种度生的实践。 如是,同行众生聚集,在将正报“众生”净化成“菩萨”的同时,则作为依报的“器世间”,亦庄严成菩萨将来成佛之国土。

让有力量者更有智慧,有智慧者更有力量 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所造成,也必须通过人心的变革得以化解。佛陀当年把佛教托付给国王大臣和长者居士,就是希望最有能力变革社会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在佛教智慧的指引下,实现心能转物,在人间创建净土。佛法并不是坐而论道的玄学,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践的力量。 复旦大学禅学会发起“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讨论,并把环保理念落实到企业的实践中。如我们会员所领导的一家印染厂,投放上千万元的污水处理工程,为“心能转物”作了有力的见证,被誉为当代“放生池”。(《人成则企业成,助人者必自助》,刊于《佛教观察》总第四期,2009年5月;博客:http://blog.sina.com.cn/buddhaeye09)。

(三)心净国土净,这是佛教 在人间创建净土的理想目标 创建人间净土,是佛教改变不合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理想目标。 “随缘消旧业,任运穿衣裳”。在“生存发展是硬道理”与“为子孙万代谋利益”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张关系。如何化解,需要用佛教的中道智慧,指导我们在提高生活水平与保持长久利益间找到平衡。 如果我们能减少一半以上不必要的浪费与消费的话,那么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会得到相当有效的扭转。然后靠我们人类自己的智慧,发展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通过科学手段来加速治理我们的环境,那么人类还是有救的。

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 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 “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这是我对佛教在新世纪融入主流社会发展的概括。因特网的发展,不仅拓展了佛教传播的影响范围,亦改变着佛教自身的发展形态。知识与经济,这两种巨大的力量,只有在佛教精神的指引下,才能极大地推动人间净土的实现。 总而言之,佛教是以改变人心而改变世道的。要让有力量者更有智慧,有智慧者更有力量。这就需要有更多的社会人群掌握佛教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宣扬真正如理的佛法,从而形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