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赵志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冷战的原因 ( 目的) 开始信号 ( 丘吉尔) 开始标志(政治表 现),结束标志 冷战的经济表现 冷战的军事表现 苏联军事应对措施 冷战的实质 冷战的影响 遏制共产主义 (序幕) 铁幕演说 1947 年杜鲁门主义 推行马歇尔计划 建立北约组织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争夺世界霸权 1991 年 苏联解体 1.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美苏冷战,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世界经济全球化 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8课 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说过:“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主讲人:徐蓝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古巴导弹危机.
历史名校 英才摇篮 -----徐州一中 欢迎各位老师.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3版 冯特君 主编.
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19课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
美 苏 争 锋 图片导入.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前言 历史与现状的关系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稳定的、凝结了的社会经历 现状是人类当今的、动荡的、变化着的社会活动 一、当代历史发展概况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 苏 争 锋.
体系: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防御体系、工业体系、思想体系。
There’s a place in your heart ( 在你心中有一片净土) And I know that it is love
“墙”的故事.
世界当代史.
第3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越南战争 米莱大屠杀.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局势,体现一种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体系。
宝洁的品牌战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大坝中学 沈明科.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两极对峙格局” “极” 是指 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科技实力,能够发挥巨大和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中国是个陆海兼备的大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陆上边界有2万多公里,与15个国家接壤;大陆海岸线1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America Russia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讲授者:吕准能.
Berliner Mauer 年东德在东柏林一侧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第二章 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R in Enterprise Environment 企业环境中的R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公司介绍 …something about us.
Chapter Two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Phonemes Ivy Class.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足球基本战术 寿光一中课件制作 2 FOOTBALL 课件制作 国焕富.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第9课 西欧和 日本经济的发展.
复习 提高 1、二战开始的标志? 2、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的战役? 3、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 4、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人工智能 制作人:蔡燊林 张恩玮.
猜一部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文献 猜一世界近代史上重要文献名称 《独立宣言》.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我们 欢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 Westin有限公司 w 培训师 Westin 2016年3月19日.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赵志峰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两级世界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以美、英、苏三国通过1943年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 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蓝图: 积极方面是它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且表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实现合作; 同时,也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一次较量; 1945年,成立联合国是重要的标志。 美苏各国通过采取以下行动促使两级格局形成: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应杜鲁门邀请,在美国富尔敦发表著名的“铁幕布演说”,即从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落下一道铁幕,区分出苏联的势力范围;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提交咨文,公开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是美国的主要敌人,宣称要“遏制”苏联的“扩张”,同苏联展开全面对抗,后来人们称之为“杜鲁门主义”; 1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复兴欧洲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西欧振兴经济,从政治和军事上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1949年4月,美、加、英、法、比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实际为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 苏联在为反击,1947年7月到8月,先后同保、捷、匈、波、罗五国签订贸易协定,以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经济,这被西方称为以“马歇尔计划”相对抗的“莫洛托夫计划”; 1955年5月,苏、波、捷、匈等8国签订《华沙条约》,正式结成政治军事同盟。 注意: 双方都在扩张; 意识形态的差异; 在国内宣传方面,将对方妖魔化。 2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战后两极格局在初期的表现: 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 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战争; 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的变化: 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 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苏南冲突、苏中关系恶化; 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60年代法国提出以“戴高乐主义”核心的对外政策,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都表明欧洲独立自主的倾向; 第三世界的崛起,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独立于两大阵营之外的新兴力量。 3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冷战后,各国的全球战略 美国 克林顿政府“参与和扩展”战略: 1993年,民主党人克林顿入主白宫,其提出美国外交建立在“三个支柱”的基础上,即经济安全,军事实力和民主原则; 构建“美国主导下的大国合作”的世界秩序; 调整地区战略部署,巩固北约和推动北约东扩,奉行对华接触战略; 把更多国家纳入到以美国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秩序框架之中; 政治上以扩大西方民主、普及西方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战略;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国加入WTO,APEC领导人峰会。 小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 将恐怖主义作为首要威胁,“邪恶轴心”的提出; 强烈的单边主义,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全面禁止核实验条约》,单边对伊拉克动武; 坚持欧洲第一,但相对降低欧洲的中心地位,重视亚洲未来挑战。 4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欧盟 欧洲在当代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欧共体或欧盟的地位和作用; 欧盟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力量中心,并发挥独立的影响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模式表现出更大的活力和竞争力,欧洲的莱茵模式受到挑战。(后者是指:德国(还有瑞士、挪威、瑞典等国)所奉行的市场经济模式,与英美模式相比,欧洲的莱茵模式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强调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利用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公正);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目前来看欧盟尚未构成一支独立的力量,更多还是作为美国最重要的伙伴行事。 5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日本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对美“一边倒”的追随外交;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的“经济外交”; 第三阶段,70年代的“多边自主外交”,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借助中国抗衡苏联,努力消除东南亚的恐日情绪,加强同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 第四阶段,80年代以来争做政治大国,以日、美同盟为轴心,立足亚太,积极确立日本在亚太的主导作用,坚持西方一员的基本立场,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积极扩大在国际社会尤其第三世界的影响,适度扩充军事力量,以“专守防卫”转向“攻势防卫”,在外交上,从政治大国目标出发构筑日本对外关系。 6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中国 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60年代联合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70年代基本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重大调整: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制定全面开放的基本国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我们算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国又是小国; 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 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 即使是变,也只能是变得更加开放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