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章 经络针灸 中医学教研室 2 经络腧穴总论 起源与发展: 腧穴理论的形成要早于经络理 论的形成。 砭石 → 针刺 火(温热) → 灸.
Advertisements

足 阳 明 胃 经足 阳 明 胃 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 ST 阳面 阳经向下降 下肢阳面 从头走足 下肢外侧前缘.
奇经八脉 Eight Extra Meridians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及其外围所连 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任 脉 Ren Meridian. 目的要求 1 .熟悉《素问》《难经》任脉循行的原 文。熟悉经脉病候。掌握腧穴的定位和起 止穴。 2 、掌握重点腧穴的主治。掌握天突、廉 泉的刺灸方法。 3 、熟悉非重点腧穴定位和主治。熟悉腧 穴的刺灸方法。 4 、了解腧穴的命名、局部解剖。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健康与养生 华顺医院妇产科赵晓波医师 上海康乐缘 - 梦真养生馆 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 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 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 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 。 也就是说 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
经络概述 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 贯串上下打的通路 经脉 --- 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 --- 经脉别出的分支。络 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1 2  1、定义  是在头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防 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 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一是根 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 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  一、概述.
胃 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针灸学内科病证. 一、概 念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3 胃 痛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 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 又称 作 “ 心痛 ” 、 “ 胃心痛 ” 等。本病与 “ 真心痛 ” 有本质 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
1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释: 1. 頞:鼻根部。 释: 1. 頞:鼻根部。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4. 客主人:上关穴。 4. 客主人:上关穴。 5. 额颅:前额。 5. 额颅:前额。 6.
十二经络走向图. 手太阴肺经 寅时( 3 点至 5 点) 能量亢进 = 实证状态 体热,汗出,气喘咳嗽,痰涎多,支气管 哮喘,血液充于头部,背、肩部酸痛,肩 部肌肉紧崩,掌部疼痛不可触摸,粗咳胸 痛 能量衰退 = 虚证状态 寒栗,冷汗出,鼻炎,咽喉干燥,锁骨、胸部 疼痛,四肢末端麻木或发冷,皮肤异常,失眠,
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目的要求 1 、背诵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经脉病候。 掌握 21 个穴位的标准代号、定位和起止 穴位。掌握重点穴位的主治作用。 2 、熟悉其它穴位的主治及 21 个穴位的刺灸 方法。熟悉络脉的循行及病候。 3.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一)主治概要: ① 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等 ② 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 睑润动等 ③ 神志病:癫狂等 ④ 热病 ⑤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下肢痿 痹、转筋等.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第二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与手太阴肺经衔接 在鼻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口、下齿、鼻,属大肠,络肺。 络脉别于偏历。 经别入柱骨,循喉咙。 经筋结于肩前,绕肩胛,挟脊,上额角,散络头部。 第一节 手阳明经络.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Lung meridian of hand taiyin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第一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始发经, 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第一章 推拿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针灸总论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本课的任务: 通过学习了解按摩的经络和穴位及取穴法,学会按摩的基本诊断方法,基本掌握按摩的揉法和滚法. 本课的内容: 一、按摩的经络和穴位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光盘 中国传统 康复技术.
经络与穴位 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
第一章 经络总论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第八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 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 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高血压病中医适宜技术 北京交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十六章 奇经八脉-任脉 主讲人 :熊 俊 Lecturer:Jun Xiong Ren meridian 《经络腧穴学》本科教学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 络 学 河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中医 经络养生.
眼针疗法的理论及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鹏琴.
上篇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常用穴位选修课(二).
治疗学总论 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第七章 耳针、头皮针、腕踝针.
视神经萎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 东方医院视神经疾病诊疗中心 韦企平.
健康人生 我的健康-我做主 王德瑜 教授.
第二章 腧穴总论.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 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
任 脉 Ren Meridian.
解剖学实验 实验三 下肢骨及其连接.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第五章 经络.
十方泰和经络治疗初级班讲义 5. 手少阴心经 第四讲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教学目标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了解: 骨盆;邻近器官、血管、 淋巴神经;骨盆底的解 剖。 熟悉: 外生殖的解剖。
手阳明大肠经.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奇经八脉 Eight Extra Meridians.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经络的现代研究概 况 南方医科大学 黄泳教授.
第五章 经络学说 Theory of The Meridians
手阳明大肠经.
十巧手 常练十巧手,轻松又健康.
輕鬆又健康的十巧手.
第二单元 中传技法护理方案制定.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释:1.大指次指:食指。 2.两骨间:第一、二掌骨之间。 3.两筋:拇长、短伸肌腱过腕关节处。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释:1.胃口:胃之上口。 2.肺系:与肺连接的气管喉咙等组织。
運動穴位按摩 中國經絡學 穴位按摩 手掌按摩 腳底按摩.
中医学经络部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李 桐.
X-射线荧光分析.
经络概念及运用 Concept and Utility of Meridia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针灸学概念 针灸学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针刺和艾灸作用于人体体表一定的部位。以调整脏腑、气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 “针灸” 临床上针刺和艾灸常合用,故称之。

针灸学内容 经络 •腧穴 针法灸法 针灸治疗法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 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脏腑相互之间联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经 络 联系各脏腑、组织、器官,运行气血、 调节机能平衡的独特通路。

{ 经络的组成、分布 •经脉: 络脉: 经络 “路径”,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经络系统 主干,分布于人体体表深部, 纵行走向。 “网络”,经脉别出的分支,纵横交错,遍布 全身,分布于体表浅部。

{ 经络的组成 经络 十二经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 阳,十二 经别、经筋、皮 部。 奇经八脉—任、督、冲、带脉,阴维、阳 维脉,阴跷、 阳 跷脉。 络脉——十五络,孙络,浮络。 经络 {

十四经脉 十二经脉(见表) 任、督脉 } 十四经

十二经脉的规律 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布、体表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表里洛属关系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四肢 上肢 下肢 十二经脉名称、分布、体表循行规律表 阴经 阳经 属脏 属腑 手 前线 中线 后线 足 前线* 中线* 循行部位 太阴肺经 阳(外) 阴(内) 手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上肢 前线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中线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后线 足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下肢 前线*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中线*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脾经走在中线,肝经走在前线,直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叉后,两者走回原位。 十二经脉名称(依椐手足、脏腑、阴阳而定) *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脾经走在中线,肝经走在前线,直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叉后,两者走回原位。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太阴脾经

走向、交接规律 《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头 胸 手 腹 足 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 手三阴经 胸 手 腹 足三阴经 足

表里属络规律 肝经 胆经 肺经 大肠经 脾经 胃经 小肠经 心经 肾经 膀胱经 心包经 三焦经

流注规律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胆经 肝经 《经脉举痛篇》“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逐经相传,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奇经八脉 不直属脏腑,无表里关系,与十二经合称为“十四经”。 * 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顶,反折向下,至鼻尖,入上齿。“阳脉之 海”。 *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颌部。“阴脉之海”

督脉的经脉循行

任脉的经脉循行

{ {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应用 功能 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人体各组织、器官。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调节机能平衡 经络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以维 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 4、感应传导作用 得气现象就是经络感应传导作用的 表现。 1、阐明病理变化:病邪入里的传变途径,脏腑与体 表组织、病变相互影响的重要渠道。 2、指导诊断的诊断: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疾病。 依循经起止辩病。 4、指导临床治疗(1)药物的选择作用。 (2)循经取穴。 功能 { 应用

腧穴学 一、概念: ——《素问气府论》“脉气所发”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 位。也是临床上针灸施术之处。 二、别称:“砭灸处”、“节”、“会”、 “骨孔”、 “气穴”、“穴位”

腧穴的分类 1、经穴(十四经穴) 分布于十四经上的腧穴。现有360多 个。如:足三里;合谷等。 2、奇穴(经外奇穴) 对某些病症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一 定的穴名和明确的位置,尚未列入十四经的 穴位。如:太阳;八邪。 3、阿是穴(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 无固名,无定位,仅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为针刺部 位。

腧穴的作用 1、近治作用—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的主治作用。如:眼区的承泣、四白、睛明均可治疗眼疾。 2、远治作用—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甚至影响全身的主治作用。如:合谷能治手腕疾病;又能治头颈部疾病;甚至还能治外感发热。 3、特殊作用—(1)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如:针天枢能止泻,又能通便。(2)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丰隆驱痰。

腧穴的取穴方法 1、骨度分寸法—将人体不同部位规定出一定的长度或宽度,并使其折成若干个等份,每一个等份作“一寸”,以此“一寸”来作为量取穴位的方法,称之。(见下表)

头部 部位起止点: 前发际至后发际为12寸。 说明:如: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椎穴至后发际3寸。

天突 胸腹部 耻骨联合 脐中 耻骨联合上缘

腰背部 部位起止点: 大椎以下至尾骶为21椎(直寸);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为6寸(直寸) 。 说明:一般临床取穴,两肩胛骨下角联线相当于第七胸椎;髂嵴相当于第四腰椎棘突 第七胸椎 第四腰椎

上肢部 部位起止点: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为9寸(直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直寸) 。

下肢部 部位起止点: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为18寸; 内辅骨下廉(股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为13寸; 髀枢至膝中(犊鼻)为19寸; 膝中(犊鼻)至外踝高点为16寸。

2、体表标志法 固定体表标志法—依骨胳、肌肉、肢体在体表上的特定突起及凹陷取穴的方法。如:挠骨茎突上寻列缺。 动态体表标志法—利用关节、肌肉、肢体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如:屈肘,横纹尽头取曲池;张口,耳屏前方凹陷取听宫;咬牙,咬肌隆起最高点取颊车。

3、手指比量法 以患者手指为标准, 作为测量取穴的尺寸。 中指同身寸法 拇指同身寸法 横指同身寸法

简便取穴法 以简单的动作取穴 如:风市、百会、血海、列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