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复习
判断句 定语后置 被动句 宾语前置 省略句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主语后置(主谓倒置 倒装句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1、……者,……也。 例如: 亚父者,范增也。 —— 《鸿门宴》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莲,花之君子者也. —— 《爱莲说》 2、……,……也。 例如: 夫战,勇气也. —— 《曹刿论战》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3、……,……者也。 例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莲,花之君子者也. —— 《爱莲说》
5、用“乃”、“为”、“则”、“皆”等词表判断。例如: 4、不用助词,主语直接加谓语,表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5、用“乃”、“为”、“则”、“皆”等词表判断。例如:
5、用“乃”、“为”、“则”、“皆”等词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环滁皆山也. 《 醉翁亭记》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则 皆 为 为
表示否定判断,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非”、“无”、“莫”等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蚓无爪牙之利 《劝学》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一个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2、用“见”、“见……于”表被动,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庄子·秋水》
3、用“为”、“为……所 ……”表被动, 用“为”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或用“……为所……”表被动。例如: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赤壁之战》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4、用”被“字表被动。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 形式一样。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辛弃疾 《永遇乐》 5、没有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二、被动句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用“于” 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用“于” 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2、用“见”、“见……于”表被动,用“于”引进 动作的主动者。 3、用“为”、“为……所 ……”表被动,用 “为”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或用“……为所……”表被动。 4、用”被“字表被动。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 形式一样。 5、没有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三、省略句 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1、省主语 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张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鸿门宴》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张良曰:“甚急。” ——《鸿门宴》
2、省谓语。也有“承前省”、“蒙后省”和“对话省”等形式,还有“共喻省”。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不若长安君之甚。” ——《战国策》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3、省宾语,包括动词宾语与介词宾语。 4、省介词 项伯……私见张良,具告张良以事。 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曹刿论战》 介词 “以”后省略了宾语“之”,指“衣食所安”。 4、省介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左传》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促织》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促织》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省略句 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1、省主语 2、省谓语。也有“承前省”、“蒙后省” 和 “对话省”等形式,还有“共喻省”。 3、省宾语,包括动词宾语与介词宾语。 4、省介词
定语后置:定语在中心词的后面。 常 见 格 式: 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庙堂 远江湖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荷担者”是“子孙”的定语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中心词+数量词 如:“尝贻余核舟一” 数词“一”作“核舟”的定语
四、定语后置句 1、中心语+定语+者 2、中心语+之+定语+者 3、中心语+之+定语 4、中心词+数量词
五、宾语前置句 动词或介词所带的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的句子,叫宾语前置句。 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两种类型。
1、动词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战国策》 忌不自信。 ——《战国策》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谁” 等作动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豫州今欲何至? —— 《赤壁之战》 项王曰:“沛公安在?” ——《鸿门宴》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 语气,“之”、“是”不用翻译。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2、介词宾语前置 ①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谁”等作介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①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谁”等作介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② 介词宾语是方位名词,放介词前。 项王、项伯东向坐。 ——《鸿门宴》 ③ 为了强调介词宾语,将宾语放介词前。 一言以蔽之。 ——《论语》
六、介词结构后置句 1、介词结构“于……”置动词后。 2、介词结构“以……”置动词后。 介词“于”、“以”与所带短语称介词结构,用来修饰谓语动词,但放谓语动词后称介词结构后置。 1、介词结构“于……”置动词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赵氏求救于齐。 ——《战国策》 2、介词结构“以……”置动词后。 封之以膏腴之地 ——《战国策》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七、主语后置句 主语一般放在句子开头,有时为了强调谓语而把主语放在谓语后面,这叫主语后置,也叫谓语前置。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 主语后置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②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皆以美于徐公。 ⑤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⑥秦,虎狼之国。 ⑦大王来何操? ⑧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⑨将军大势可以当操者,长江也。 ⑩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练习 A ①②⑤ / ③⑥⑨ / ④⑦ / ⑧⑩ B ①⑤⑧ / ②③⑥⑨ / ④⑦⑨ / ④⑩ C ①⑤⑧⑩ / ②②⑥⑦ / ⑦⑨ / ④⑩ D ①③⑤ / ②⑥⑦ / ④⑦⑩ / ⑨⑩ B ①⑤⑧ / ②③⑥⑨ / ④⑦⑨ / ④⑩ 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