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2 1、判断句。 例、(2004年全国卷四考题)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句译成“……是……”的格式,而且“者”前面的内容应在判断动词“是”之前,“者”后面的内容应在“是”之后。 译文: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 2、被动句。 例、(2004年江苏卷考题)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为……所”表示的被动与“惜”字的为动用法能否译出。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3 3、倒装句。 例1、(2004年广东卷考题)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词,“奚”是疑问词作宾词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奚”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则。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例2、(2004年湖南卷考题)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解析:此句中“于斯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时应将它提到动词“饮酒”之前。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4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
2.要作出判断。 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5 请判断: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过去藉著别人的帮助才有今天的成果,现在却反过 来攻打他,是不符合仁德的。)
下列句子哪些属于判断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过去藉著别人的帮助才有今天的成果,现在却反过 来攻打他,是不符合仁德的。) 3.陈胜者,阳城人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刘备,天下枭雄。

6 判断句:2、3、4、6、8、9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陈胜者,阳城人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刘备,天下枭雄

7 常用判断句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 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者也。”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8 2、用 “乃”“则”“即”“皆”“为””是“等表判断。
常用判断句式 2、用 “乃”“则”“即”“皆”“为””是“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9 3、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常用判断句式 3、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10 常用判断句式 4、直接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11 小结: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为””是“ 判断句 等表判断。
3、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4、直接判断 判断句

12 倒装句 1.主谓倒装 2.定语后置 3. 状语后置 4.宾语前置

13 1.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14 2.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5 我持一双白璧 能不易其志(之)缙绅而者 千里之马者 带陆离之长铗兮,冠崔嵬之切云 大之四海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4、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5、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我持一双白璧 能不易其志(之)缙绅而者 千里之马者 带陆离之长铗兮,冠崔嵬之切云 大之四海

16 宾语前置

17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忌不信自”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未有之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不知句读,不解惑”

18 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19 大王来操何?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彼且适奚也? 沛公在安? 其又尤何? 洞庭君在安哉?

20 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21 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22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什么)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23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则往往置后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则往往置后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标志:“于”或“以”+宾语

24 标志:“于”或“以”+宾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 标志:“于”或“以”+宾语

25 倒装句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胡、恶、安、焉等) 状语后置 “于”或”以“为标志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②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谁、何、奚、曷、 胡、恶、安、焉等) ③“之”或“是”作标志 ④介宾结构宾语前置 倒装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于”或”以“为标志

26 小结: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为””是“ 判断句 等表判断。
3、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4、直接判断 判断句

27 倒装句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胡、恶、安、焉等) 状语后置 “于”或”以“为标志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②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谁、何、奚、曷、 胡、恶、安、焉等) ③“之”或“是”作标志 ④介宾结构宾语前置 倒装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于”或”以“为标志

28 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见 /于/见…于 ②为/所/为…所 ③被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29 有标志的被动句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30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无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被兵势所逼 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31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32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省略句

33 省略主语 1.……(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4 省略主语 1.……( 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注意:不同的主语要翻译出来。

35 省略谓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36 省略谓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7 省略宾语 与( )坐谈,问之客曰

38 省略宾语 与(客)坐谈,问之客曰

39 省略介词 1.后数日驿至,果地震( )陇西。 2.赐之( )彘肩。

40 省略介词 1.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2.赐之(于)彘肩。


Download 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