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兢兢业业,更加众志成城 ——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纪实 已然兢兢业业,更加众志成城 ——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纪实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对外合作中心 饶 瑶
深 入 学 习 挪 威 经 验 实现生多的主流化,纳入各部门 在规划和政策中实现生多主流化相对简单 实现生多在思想上的主流化是最终目标
解读四川省BSAP 《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是在四川省委省政府 “建设生态四川、打造绿色天府”的战略背景下,为切实保护四川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促进四川省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而进行的。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远景规划”的前奏,是环保部作为中国政府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牵头部门与国际非政府组织(TNC)合作的第一个项目。
四川生物多样性现状 生态系统多样性 四川显著的纬度差异和海拔差异造就了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地域特征,从而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在四川基本囊括了除海洋生态系统之外所有陆地和淡水态系统类型。 以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中游和岷江上游地区;以及盆周山区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最为丰富。 海螺沟冰川 若尔盖湿地 康定木格措 理塘无量河谷
物种多样性 四川省地处青藏高原向平原、丘陵过渡的地带,地貌复杂奇特,气候类型多样,孕育了类型丰富、独具特色的物种多样性。作为世界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特有、孑遗物种丰富。 全省拥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2000余种,野生脊椎动物1500余种,占全国种类1/3,居全国第2位;各类经济动植物资源8000余种,其中可以利用的达6000种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0余种 。 大熊猫 星叶草 桫椤 珙桐 绿尾虹雉 金丝猴
战略意义 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作用 四川省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宝库,也是未来长江流域产业带发展的保障。加大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对长江中下游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环境安全。
战略意义 对履行国际公约的作用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许多与履约相关的重要行动都需要在省级水平开展和落实。四川省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成效,对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意义重大。
战略意义 对四川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四川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所带来的直接和潜在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大量生物资源可直接转化为食品、医药、工业原料,四川特有物种或主要分布在四川的珍稀物种将为四川打造特有产业以及开发独特旅游观光资源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近10年来,四川省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川西北防沙治沙、大熊猫及栖息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 四川省2000年正式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全面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并对坡度25度以上耕地进行森林植被恢复。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得我省整个森林、草地生态系统进入一个修养、恢复阶段,其自然生态功能得以维持,极大地减缓了我省濒危物种生境的损失,并促进了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和扩大。 四川省于1992年开始实施“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 。 目前全省已有41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并以卧龙保护区为中心,积极开展大熊猫科研特别是人工繁殖和放归野外研究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系现状 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 四川目前建设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164个,总面积891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面积158万公顷;省级65个,面积380万公顷;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保护区网络,使我省关键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和重要生物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系现状 其他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成就 全省目前共建有各级风景名胜区90个,森林公园87处,省级湿地公园5个,各级地质公园24处,世界遗产5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6处。上述各类保护管理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汶川地震对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地震灾区位于长江上游流域龙门山一线,该区域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的横断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汶川地震引起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坠石、堰塞湖等地质灾害对灾区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生态四川的要求,以优先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为总原则,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采取行动有效恢复和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
战略目标 全省物种多样性丧失与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明显遏制,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得到有效保护,关键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得到优先保护,遗传多样性的丰富度得到保持,生物多样性研究水平和管护水平能满足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需求,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得到普遍提高,最终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我省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战略任务 第一阶段(2010年~2012年) 初步建立各类相关数据库;初步掌握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情况。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 启动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完成全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及制定相关政策。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发展替代生计。 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被纳入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全面启动地震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加强灾后重建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跟踪监测和评估。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战略任务 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 完善数据库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和预警网络体系;加强外来物种和转基因生物体的生态影响监控和管理工作。 完善生态监测体系、观测研究系统建设。 加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的各类保护区建设。 建立和完善一批珍稀濒危动、植物迁地保护基地及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 基本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益相关方伙伴关系,初步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持续发展替代生计。 地震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基本完成,灾区生物多样性基本得到有效保护。
战略任务 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 基本建立全省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体系及预警网络体系。外来物种和转基因生物体的生态影响监控和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进行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评估、调整和补缺。 巩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成果。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益相关各方意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国际关注物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四川省特有物种,以及关键物种种质资源及其特有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保持较高水平。
优先保护区域与保护空缺区域 在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中,结合物种空间分布数据,通过专业模型计算出全省1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5个空缺的自然保护区域。
具体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分9个方面,包括: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基础信息系统建设 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保护 濒危珍稀野生生物抢救 生物多样性监测及保护研究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示范 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保障 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动员 汶川地震灾后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恢复
管理模式的探索 项目名称:全球环境基金(GEF) “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项目宝兴示范区分项目 建立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系统(IEM);以此实现保护长江流域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国内和全球环境效益的目标。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是“强调生态系统各生态功能和服务之间的关联、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和生产系统之间关联的一种综合管理的方法。”
宝 兴 210 km to Chengdu 3114 sq km Population 50,000 multinational place
生态宝兴 物种天堂 Davidia involucrata chinese monal Giant panda Red panda 生态宝兴 物种天堂 Red panda Davidia involucrata Musk deer chinese monal Giant panda 429 species of vertebrates, including 17 first-class protected, 51 second-class protected 3,000 plants among which 8 species have been listed as National First Class Protected Species (I), 20 as National Second Class (II)
宝兴IEM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调查
宝兴IEM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宣传、培训
宝兴IEM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基于熊猫家园、生多保护及藏族文化的生态旅游
宝兴& 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宝兴经验 组织机构建设
宝兴经验 管理模式 民主化决策机制 综合管理协调机制 信息共享机制 程序化管理机制 公众参与管理机制 IEM委员会+科学咨询小组+公众代表 统一管理、责任明确、分工合作 程序化管理机制 制定管理程序、服从相关规则、执行相关标准 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办法、信息共享协议 公众参与管理机制 公众参与平台、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办法
震后生多应急 名称: GEF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恢复与重建 中生物多样性应急保护对策项目 目标:震后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并加强四川地震灾区自然保护区系统的保护示范作用
项目经验总结 通过本项目的开展,查明了地震对灾区关键物种的影响,获取了灾后生物多样性的动态数据,弥补了灾区恢复和重建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的不足,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了民众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了生物多样性管理、建设、监测等方面的能力,对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中实现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如下:
查明了地震对灾区10个关键物种及栖息地的影响,弥补了灾区恢复重建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的缺失; 《地震灾区生态功能评估与规划》在灾后生态恢复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震灾区生态监测技术规程草案》已在地震灾区开始实施,并对四川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生态监测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汶川地震生物多样性保护应急经验与教训》是中国首部地震生多保护应急手册,对于普及生物多样性应急保护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各种宣传和培训活动,显著提高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提升了灾后重建中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示范和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示范,有力地促进了灾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
探索: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项目名称: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 项目目标:建立一个缓解气候变化同时有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省级示范模式 验证指标:《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得到四川省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并争取纳入四川省第13个五年计划
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 将项目产出变为相关部委和四川省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使其进入决策者视野,纳入未来规划。这既是项目设计的目标,也是项目面临的挑战。要充分运用已有研究成果,实现经验共享,实现各子项目间的有机衔接,瞄准世界前沿进行集成创新。
培训之后的我们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逐渐成为工作重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四川省江油距瓣尾囊草保护项目 生物多样性科研观测基地——峨眉山、四姑娘山生态观测站 四川省环科院 徐伟博士
培训之后的我们 增加了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了解 增加了环保同行的交流、增强友谊 生多培训的知识对实际工作,如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乐山市环保局生态科 赵志坚科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