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列传 司马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教学目标】 掌握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认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深入了解孔子 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弄清春秋时期在科 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老子、孔子和孙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难点是轻天重.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Chapter 3: SQL.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傳記文學選讀 第六組 伯夷列傳.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项羽之死.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教学对象:听力障碍五年级学生(下学期)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执教教师:陆妙杨 云浮市特殊教育学校.
宝洁的品牌战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孙中山破陋习.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司马迁与《史记》.
                                                                                                                                                                
Topic2 Where are you from?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讲师:burning.
强连通分量 无向图 1、任意两顶点连通称该图为连通图 2、否则将其中的极大连通子图称为连通分量 A D C B E 有向图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ScienceDirect高级检索功能及使用视频、说明发现路径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ScienceDirect高级检索功能及使用视频、说明发现路径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Be动词的用法 am is are.
曾在世界 漂流过 Drifter once upon a time.
Harvard ManageMentor®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2 子集、补集、全集习题课.
Module 2 Unit 1 I helped my Mum.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时间与数学(一).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第十二讲 密码执行(上).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位似.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伯夷列传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知识广博。在这样的家庭中,司马迁“年十岁则诵古文”,即看的书不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的,而是用先秦的籀文写的。 司马迁转益多师,向儒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20岁时漫游各地,搜集到许多历史方面的新鲜材料。

司马迁 司马迁在与父亲生死诀别之际接受了修史的嘱托,后继任太史令,有机会翻阅由国家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料。 但事出意外,司马迁任太史令不久,因向汉武帝解释李陵败降的原委而入狱,遭宫刑,在形体上和精神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含垢继续写作《史记》。

司马迁 修史目的、心态的变化: 最初是为了给西汉及前代历史作总结,颂扬圣君贤主的德行功绩; 经李陵之祸后,司马迁认为自己属于发愤著书的类型,是在经历磨难之后通过著书抒发心中的抑郁和不平,把修史和自己的身世之叹联系在一起,融入了较重的怨刺成分。

《史记》 中华书局版《史记》

《史记》 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写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从而形成自成一家的学说。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共五种体例: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本纪记帝王,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书是经济、文化、天文等方面的专门记述,世家记贵族名臣硕儒,列传则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 《史记》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伯夷列传》 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弄清文章大意。 伯夷叔齐采薇图

《伯夷列传》 初读讨论 想一想,读下来有何特别之处? 1、与一般的人物传记不同:传记部分极为简短,而议论占了主要的部分。为什么是这样? 2、五段结尾皆是发问,这表明了什么? (注:古代无标点,古人读书要自己标点句子,称为“句读”。本文虽然本来并无问号,但语气可知)

《伯夷列传》第一段 字句难点点拨 4.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待到功绩已经建立,然后授给政权 1.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学者们读的书籍非常广博,但还是要从六经中去寻求可靠的材料。 2.逊位:让位 3.岳牧咸荐 咸:都,一致。 4.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待到功绩已经建立,然后授给政权

《伯夷列传》第一段 字句难点点拨 5.此何以称焉? 这又怎么说呢? 6.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据我所听到的,许由、务光的德义都很高尚,有关他们的文辞,却很少看到,这是什么缘故呢?

《伯夷列传》第一段 讲解 1.本段作者意在谈古代德义高尚的人的情况,但首二句先说学者治学的方法,因为这是他在谈论并写作《史记》的基础——古代可靠的材料。可见司马迁严谨的史学态度。 2.由帝王之位的传授是很严肃很不容易的,引出历代却有许由、卞随、务光这样的人逃避王位去做隐士,随之发问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古代历来有以隐居为行为高洁、不慕富贵的价值判断标准,这里司马迁的发问实际上是说许由等人德义很高,即后文所说的“义至高”。

《伯夷列传》第一段 讲解 3.真正的发问、真正的疑问是最后一句,即“孔子按次序论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像吴太伯、伯夷之类,十分详细。据我所听到的,许由、务光的德义都很高尚,有关他们的文辞,却很少看到,这是什么缘故呢?” 这是司马迁困惑的地方,也是引起他后面一系列思索的源头。 4.小结:本段为全文首段,以议论为主,则全文亦是以议论开篇。

《伯夷列传》第二段 1.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用,因此。是,此。希,稀少。 字句难点点拨 1.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用,因此。是,此。希,稀少。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仇恨。怨气因此很少。” 2.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我为伯夷的心意感到悲伤,读他们留下的诗有不同的看法。 (指孔子认为伯夷的心中无怨,但我从他们留下的采薇诗中读出伯夷心有怨意,看法与孔子不同,也为伯夷这份心意不为人了解感到悲哀。)

《伯夷列传》第二段 从这种情况看来,怨呢?还是不怨呢? 字句难点点拨 3.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安,哪里。于嗟,感叹词。 徂,同“殂”,死。 用残暴代替残暴啊,却不知道这样做的错误。神农、虞、夏的时代转眼过去了啊,我还能到哪儿去?唉呀!只有饿死啊!命运已经衰微了。 4.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从这种情况看来,怨呢?还是不怨呢?

《伯夷列传》第二段 答案是因为孔子的褒扬,认为他们“求仁得仁”,心中自然无怨。 讲解 1.在第一段,伯夷等人与许由等人皆有让国之义,但前者名声较大,后者名气小。在司马迁思考为什么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伯夷叔齐的名声是怎样来的呢?第二段就开始回答这一问题。 答案是因为孔子的褒扬,认为他们“求仁得仁”,心中自然无怨。 司马迁对孔子的这一判断有不同看法。作为一个学者,他要发表意见,必然是要以史实出发的。于是,从“其传曰”三字开始,他为伯夷叔齐二人作了简短的传记,将二人生平事迹写出。

《伯夷列传》第二段 讲解 2.伯夷、叔齐兄弟互相让王位一事,后来人常以为不可思议或以为迂腐。还原到历史情境,却是可以理解的。 古代有立嫡立长的规矩,但人情之下又难免有偏爱某一个儿子的情况,孤竹君便是如此,“欲立叔齐”而未立便去世。 叔齐要守规矩礼节,认为应是哥哥继位,而伯夷要遵从父亲的心愿,认为应是弟弟继位。一出于理,一出于情,情理通达,应为我们所理解,而不应视之为作戏、虚伪。

《伯夷列传》第二段 讲解 3.伯夷叔齐闻西伯姬昌有德,便去投奔;武王伐纣,他们以为不义,便去劝诫。这是同一种道德观念的作用。 伯夷叔齐之劝诫武王,后不食周粟,亦被后来许多人视为书呆子的迂腐行为,进一步的还被认为违背了时代的进步。 需注意的是,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武王伐纣的正义性在今天被人们广泛认知,而在伯夷叔齐的时代,恐怕是要打个折扣的。

《伯夷列传》第二段 讲解 4.本段结尾从伯夷叔齐饿死前所唱的采薇歌中对时代、对自己命运的悲叹,引出了司马迁的发问——“怨邪非邪?” 与第一段结尾的发问不同,这里说“怨,还是不怨?”实际上是肯定语气,肯定伯夷叔齐是有怨的,也就反驳了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评价。 5.小结:本段既有议论也有叙事。但我们切莫忽略,本文是《伯夷列传》,伯夷叔齐的生平叙事本来应是主体的,现在所占份量不多。

《伯夷列传》第三段 字句难点点拨 1.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或,有人。 有人说:“上天是没有偏私的,经常帮助善人。” 2.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空,穷空。糟,酒渣。糠,谷糠。厌,同“餍”,饱。蚤,同“早”。 然而颜渊经常陷于穷困,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早死了。

《伯夷列传》第三段 字句难点点拨 3.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这些是特别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 4.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那些选好地方才落步,有了时机才说话,不走邪路,不是公正的事情不努力去干,然而这种人遇到灾祸的,多得没法数清。 5.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我非常疑惑,假若这就是所谓天道,是呢?还是不是呢?

《伯夷列传》第三段 讲解 1.在上一段,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也就是传统的看法提出了第一个反驳。也就是说,通过为伯夷叔齐作传,司马迁认为他们有仁义但命运是悲惨的,心中是有怨气的。由此,司马迁对又一个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那就是上天果真是没有偏私的,经常帮助善人吗?伯夷叔齐为什么没有善报而饿死了呢?

《伯夷列传》第三段 2.接下来,司马迁举了其它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也从古今两方面来说明他质疑的理由。 古时的例子: 讲解 2.接下来,司马迁举了其它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也从古今两方面来说明他质疑的理由。 古时的例子: 正面:颜回好学且安贫乐道但早夭。 反面:盗跖作恶多端而得善终。 近世的例子: 反面:操行不轨者终身逸乐 正面:不走邪路坚持原则的人“遇祸灾”的很多

《伯夷列传》第三段 讲解 3.综合这些例子,都是恶人并未得到恶报,而好人未得好报,这让司马迁有着愤怒的困惑——天道是公正的吗?! 这里的发问,也包含了答案——天道是不公正的,是不可信的。 4.小结:本段以议论为主,以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层层递进,质疑天道。

《伯夷列传》第四段 字句难点点拨 1.道不同,不相为谋。 主张不同,用不着相互商量。 2.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富贵如果可以求得,即使拿着鞭子当马夫,我也去干;如果不能求得,还是按照我自己喜欢的去做。 3.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当整个社会都污浊黑暗的时候,清洁高尚的人就突出了。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那么重,才把富贵看得如此轻吗?

《伯夷列传》第四段 讲解 1.在上一段,司马迁指出天道不可信,所以在这一段,他开始谈人道。 2.引孔子的话,认为人各有各的志向,并自己的志向走自己的路。“清士”并不是不求富贵,只要“取之有道”便为之;如有违道德,那就坚决不能取。 越是污浊黑暗、道德败坏的社会,愈能见出一个人是否是真的品行高洁。正是因为真正品行高洁的人将道德看得重,才会将富贵看得轻。这里虽也是问句,但亦是肯定语气在。 3.小结:本段以议论为主。

《伯夷列传》第五段 字句难点点拨 1.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所怕的而是死后名声不传。 2.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贾谊说:“贪财的人为财而死,有志功业的人为名献身,热中权势的人因争权丧命,百姓都为生存奋斗。”

《伯夷列传》第五段 字句难点点拨 3.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 隐居山野的人,进取或退止,都有一定时机,像这样的人,大都名称湮没不被称道,实在是可悲啊! 4.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恶,读作“乌”,怎么。施,读作“义”,延续,留传。 普通的平民百姓,想要磨炼德行建立名声,不依附那些德高望重的人,怎么能留传到后世呢?

《伯夷列传》第五段 讲解 1.前两段阐述了天道不可信,各人遵守各自的“道”、“志”,品行高洁的人自会坚持他们的原则,到这一段司马迁提出,天道不公正,而人道的公正在于后世的“名”——君子希望死后能留名。 这一点确实颇为古人看重,如有“三不朽”的说法,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与时下“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风气大不相同。

《伯夷列传》第五段 讲解 2.既然后世留名也是一种对善人的善报,司马迁发现也不是所有的善人都能留名的——也就是第一段结尾他的困惑所在。 司马迁指出,从伯夷叔齐以及颜回的事可知:君子名声能否“乃见”于后世,仅靠其本人砥砺德行还不够,还得靠他人予以彰显;并且,这他人还不是寻常人,而是像孔子那样的“青云之士”。

《伯夷列传》第五段 讲解 2.(续)那么,隐居山野之人虽然品行高洁,却有许多因为没有得到德高望重之人彰显 ,名声便湮没了。 而普通之人想要磨炼德行建立名声,如果依附不了德高望重的人,名声也不可能延续到后世。

《伯夷列传》第五段 讲解 3.由此,司马迁回应了文章开头的疑问,指出有许多砥行立名的“岩穴之士”、“闾巷之士”理应名声流传于后世。 而我们也就明白了他将这篇议论为主的人物传记放在七十列传之首的原因——他写作七十列传的目的便是要找回人间的“善报”,为这些砥行立名的“岩穴之士”、“闾巷之士”彰显名声。

《伯夷列传》第五段 讲解 (注:本纪、世家所记为天子、诸侯、开国元勋、孔子等,这些人是一定入史书的,而列传中的人物既包括曾有显赫地位的,也包括许多没有显赫地位的,如刺客游侠、巫士商贾。后者的选择与书写取决于史家的眼光和见识。)

小结 本文居于七十列传之首,说明本文的观念是贯通全部列传的,即司马迁写作七十列传的目的是为哪些砥行立名的“岩穴之士”、“闾巷之人”作传,使他们得以名声彰显后世。 对于“天道”等一系列问题,司马迁有质疑、有批驳、有感慨,本文可见出他激烈的思想冲突。 本文章法特殊,不同于其它列传,而是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因旨在阐明观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