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防治-貝克憂鬱量表的信效度與建構效度及董事憂鬱量表介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不定積分 不定積分的概念 不定積分的定義 16 不定積分的概念 16.1 不定積分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積分公式。
Advertisements

單元九: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Lecture 7 試題分析 試題分析的意義 試題分析的目的 試題分析的步驟 試題難度分析 試題鑑別度分析 難度與鑑別度的關係 選項分析.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统 计 学 (第三版) 2008 作者 贾俊平 统计学.
本投影片僅供教學使用 請勿做商業或其他用途用
項目分析與信度估計 (Item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Estimation )
Unit 8 如何確定研究對象及如何選用或編製研究工具?
過重/肥胖兒童與青少年 之篩選及處理流程 體位評估 BMI ≧ 該年齡、性別過重BMI值者 否 隔年再評估 是 是否符合以下 任一條件:
應用統計理論 編著:劉正夫教授 Reference:1) Wonnacott and Wonnacott. Introductory
行銷研究 單元二 行銷研究的程序.
「跨越困境,珍惜生命」 講座及訓練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 熊廣泓、何永雄 2007年11月30日.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多變量分析 Multivariant Analysis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第四章 數列與級數 4-1 等差數列與級數 4-2 等比數列與級數 4-3 無窮等比級數 下一頁 總目錄.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國際金融專題 亞太國家的股價和匯率之間的共整合關係 林秉毅 授課教師 :楊奕農老師.
TQC+ JAVA全國教師研習會 PLWeb 程式設計練習平台 簡介.
第五章 標準分數與常態分配 第一節 相對地位量數 第二節 常態分配 第三節 偏態與峰度 第四節 常態化標準分數 第五節 電腦習作.
第十三章 調查研究.
計數值抽樣檢驗計劃 (MIL-STD-105E)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邏輯迴歸 Logistic Regression
數位化學習滿意度關鍵影響因素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資訊教育研究所.
变 态 心 理 学 (Abnormal Psychology)
第十一章 相關研究法.
指導老師: 蘇明俊 老師 組長:潘翠娥 組員:張惠雅 葉麗華
論文計畫書 國軍人員對廢軍品管理現況之研究─以空軍 後勤單位為例 指導教授:胡子陵博士 研究生:劉俊德.
量表之信度與效度 潛在變數的衡量,通常是以量表或問卷作為測量工具,評估量表優良與否的準則為信度與效度。 11.1 信度 11.2 效度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Ch20. 計算器 (Mac 版本).
香港快樂指數 2007 何濼生教授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第十章 順序資料之假設檢定 10.1 順序資料檢定概論 10.2 符號檢定 10.3 符號秩檢定(成對樣本檢定)
變態行為的評估、 診斷與分類 請配合DSM手冊學習.
第 19 章 XML記憶體執行模式.
第十章補充 允收抽樣.
突破機構 青少年使用ICQ 行為調查.
第四單元:實驗設計資料 (2)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洪永泰 教授
基礎數學概念評量 柯華葳 編製.
Definition of Trace Function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學前兒童簡易發展 篩檢評估量表 小組成員: 張雅涵 張瑞恩 王雅琴 張馨方
信度分析 (11/7~11/13) 1.何謂『信度』 2.信度分析步驟.
CH05. 選擇敘述.
Measurement in Research
報告人: 范誠達 指導老師:任維廉 教授 日期:2010/5/4
Ogive plot example 說明者:吳東陽 2003/10/10.
Live ABC 英檢網使用說明 - 1 登入帳號:學號 登入密碼:學號 (第一次登入請更改密碼).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嘉義市崇文國小 製作者:林雅惠、張英燦、曾瑞媛 日期:
Development of the Standardized Tests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Presenter : Siang Wang Advisor : Dr. Yen - Ting Chen Date :
二項分配-Binomial 伯努利試驗(Bernoulli Trial) 每一次試驗皆僅有兩種可能結果,不是成功(S),就是失敗(F)。
第八章 銷售預測(2).
第十四章名義資料的數字 描述:關連測量 © Copyright 版權所有: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本光碟內容僅提供教師於教學上使用,非經本公司許可,禁止複製 (給學生)。感謝老師的配合。
2005~2009年一千大企業最愛大學生總排名(cheers雜誌)
例題 1. 多項式的排列 1-2 多項式及其加減法 將多項式 按下列方式排列: (1) 降冪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升冪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列 降冪:次數由高至低 升冪;次數由低至高.
Chapter 13 測量之信度與效度分析. Chapter 13 測量之信度與效度分析 潛在變數與衡量變數的關係 在理論模型中的變數,通常很難直接衡量,我們稱為潛在變數(latent variables) 我們必須找尋或設計出足以代表這些潛在變數的衡量指標,而這些指標則稱為衡量變數(measurement.
Parasitics Extraction (PEX) 與 postsimulation(posim)
非負矩陣分解法介紹 報告者:李建德.
Test for R Data Processing & Graphics
第四組 停車場搜尋系統 第四組 溫允中 陳欣暉 蕭積遠 李雅俐.
單元三:敘述統計 內容: * 統計量的計算 * 直方圖的繪製.
String類別 在C語言中提供兩種支援字串的方式 可以使用傳統以null結尾的字元陣列 使用string類別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11621 : Small Factors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17.1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自殺防治-貝克憂鬱量表的信效度與建構效度及董事憂鬱量表介紹 鄭筱諭 林鑫正

憂鬱症依據美國精神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四版(DSM- IV)[1]的標準,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失去快樂感、食慾及體重 改變、睡眠問題、新制動作障礙、疲勞、無價值感/罪惡感、專注 力下降、無法做決定和自殺意念等九項。 Cole(1989)進行自殺關聯的研究,結果顯示憂鬱與自殺行為有密 切的關係,對憂鬱症狀的篩檢,常是憂鬱症與自殺防治的重要措 施。 憂鬱症於2002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名列為新世紀三大疾病之一,與 癌症、愛滋病齊名(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02)。

貝克憂鬱量表 憂鬱症的診斷是根據精神科醫師與病患的會談為主,有時以標準 化量表為參考。臨床上廣泛為治療者使用的是貝克憂鬱量表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2,3]。 貝克憂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是由Beck 等人於 1961年發展[2],包含21個題目,題目的內容並不是為了反應任何 憂鬱症的特定理論,而是根據憂鬱症患者本身的敘述而來,同時 依照嚴重度的不同,分別給予0到3分不等的分數。 1979年加以修改成為修訂版貝克憂鬱量表(The Amended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IA)[4],與BDI 相比較,BDI-IA 的21個題目 中有15題的述敘方式經過少量修改,另外6題則保持原狀。進行篩 選時,以10分為分割點,10分以上(含10分)為憂鬱症,10分以 下為非憂鬱症[5]。

貝克第二版 隨著年代改變,憂鬱症的定義也不斷地有所改變,當美國精神學 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n Mental Disorders- Third Edition, DSM-III)[6]出來後是更明顯。 Moran和Lambert[7]將BDI-IA的內容和DSM-III中對於情感性疾患的準則 相比後,認為在DSM-III所列出的九項準則中,BDI-IA只能有效地測 出其中六項,有兩項(睡眠及食慾)只能被測量到部份,同時並 未包含心智活動(psychomotor activity)及心煩意亂(agitation)。 隨著美國精神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修訂版( DSM- III-R)[6]及第四版(DSM-IV)[7]的發行,差異更劇。 Beck等人於1996年修訂出版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 BDI-II)。將評估的時間由BDI-IA中的一週延 長到兩週,同時將舊有的題目選項修訂,使題義更明確外;還加 入一些原本在BDI-IA中未列但是在DSM-IV中被列為憂鬱症診斷準則 的題目。

題數均為21題。只有三題(受懲罰感、自殺意念及性慾喪失)未經過 任何修改。BDI-IA中有四題(體重減輕、身體心象改變、過分關注身 體狀況及難以工作)被BDI-II中新的四題(心煩意亂、無價值感、難以 專注及失去精力)所取代。 其它題目則有程度不同的標題或選項的改寫,例如失眠及食慾減退則 被改成雙向題,標題也重新命名為睡眠習慣改變及食欲改變。 而某些題目也加入了新的臨床含意,例如BDI-IA中的社交退縮原本只 強調人際關係退縮,但是在BDI-II中則修改為對人的交往或對活動之興 趣減退,因此標題貝重新命名為失去興趣。 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的信、效度證據十分豐富[12-18]。BDI-II 的建構 效度分析結果顯示,BDI-II 的21 項題目,分為兩個因素,認知情緒以 及身體層面[12-14]。Storch 等人的同時效度研究結果顯示,BDI-II 和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Trait (STAI-T)的總分具有顯著相關性。 若將STAI-T 分為2 個因素:憂鬱及焦慮,並分別與BDI-II 的2 個因素 進行相關比較。結果發現均具有顯著相關性[14]。

中文版貝克 中文版貝克憂鬱量表是由柯慧貞等人於1983 年取得翻譯同意權後, 將修訂版貝克憂鬱量表經由兩階段翻譯後定稿,其分割點設定10 分以下為非憂鬱症,10-18 分為輕度憂鬱,19-29 分為中度憂鬱, 30-63 分為嚴重憂鬱[9]。 柯慧貞等人在1996 年針對產後婦女進行的周產期憂鬱症的信、效 度及分割點之結果發現,貝氏憂鬱量表具有滿意的內在一致性信 度,並能區分嚴重型憂鬱症與輕型憂鬱症患者。以10 分為截斷分 數,可篩選出嚴重型憂鬱症者,其敏感度為100%,但特異性只達 78%;而篩選憂鬱程度較輕之憂鬱者,敏感度降為83%,特異性為 86%[19] 在1996 年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發表後,於2000 年由陳心怡將其翻 譯成中文版,成為中文版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14]。

中文貝克信、效度 盧孟良等人在2002 年選取180 位精神科門診病患為樣本,進行貝氏 憂鬱量表第二版的信度與效度分析。其中108位是女性,72 位是男性; 平均年齡為32.9 ±11.5 歲,年齡最大的為78 歲,最小的為14歲。婚姻 狀態為90 位未婚,86 位已婚,4 位為離婚或喪偶。教育程度為10 位 是國中程度,75 位是高中職程度,82 位是大專程度,13 位是碩士程 度。 研究人員先向個案說明研究目的及進行方式,在獲得個案的同意後, 才將其納入研究中;個案如果有意識障礙、智能障礙、不識字、或 因為其他因素導致無法填寫問卷及進行會談,則不會被納入研究之 中。 採用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填寫問卷,問卷內容的第一部份是基 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態、學歷、及職業。第二部分是 中文版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第三部分是12 題版中國人健康量表(12- item version of 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 CHQ-12) [15],中國人健康 量表分為30 題版本及12 題版本,是一種用於篩檢輕型精神疾病 (minor psychiatric morbidity) 的自填式量表,以往的研究將其運用於社 區或醫院中個案篩選,研究結果顯示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6-18]。

第二階段則是進行結構性會談,會談者在不知道問卷結果的情形下, 利用迷你國際神經精神醫學會談問卷(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M.I.N.I.) [19]中文版來確定個案之精神科診 斷。其為一個簡短且結構化的診斷性工具,可以在15-20 分鐘完成 DSMIV中第一軸主要的精神疾病之診斷。符合DSM-IV 中重鬱症診斷 的個案,會談者將會再利用DSM-IV 中重鬱症嚴重程度之診斷準則將 個案分類成輕度、中度、及重度。 關於評估者間的診斷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參與研究進行結構性 會談的會談者,事前共同參與20 位研究對象的會談,其中有8 位符 合重鬱症之診斷,盧孟良等人對於重鬱症的kappa 一致性係數為1。

量表信度是利用Cronbach's α 及折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 來評 估。量表效度主要是評估中文版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之效標效度 (criterion validity),至於最佳分割點之選擇,我們使用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analysis 方式[20],採用Dorfman 及Alf 發展的ROC 分析電腦程式(RSCORE-II) [21],此程式並經由Metz 等 人作修改成ROCFIT[22],盧孟良等人利用此程式來計算ROC 曲線 下面積,及利用無母數方式評估面積的標準誤。同時利用個案在 量表得分與臨床診斷之關連,計算在不同效標分數下之敏感性、 特異性、及預測值。而最靠近ROC圖形左上角(sensitivity =1.0,1 - specificity = 0.0) 的切換點就是最佳分割點。 嘗試用此研究樣本資料進行因素分析,用以了解中文版貝克憂鬱 量表第二版的題目是否可以被歸類成幾個因素,同時可以與英文 版之結果進行比較,評估兩個版本之間是否有差異存在。先利用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抽取因素,使用陡坡檢 定(Scree test) 來決定因素個數。之後再利用主軸因素法(principal- axis factoring method)抽取因素,使用Promax rotation 為進行因素轉 軸方式,並界定轉軸過程之最大疊代次數為25 次,利用上述設定 來評估因素效度。

12 題版中國人健康量表的得分也會與中文版貝克憂鬱 量表第二版的得分來比較,利用Spearman correlation 來 測量兩個量表得分之間的相關性。 結果在180 位參與本研究的個案中,有102 位(56.7%) 符 合DSM-IV 重鬱症的診斷,依照DSM-IV 中重鬱症嚴重 程度之診斷準則分類,其中有35 位為輕度,40 位為中 度,27 位為重度。78 位不符合重鬱症診斷的個案中, 71 位是焦慮症患者,3 位為酒精依賴患者,2 位為精神 分裂症患者,1 位為輕躁症患者,1 位為暴食症患者。

在評估內部一致性之Cronbach's α方面,整體量表之Cronbach's α 為0. 94。至於折半信度方面,整體量表為0 在效度方面,利用ROC 曲線的建立,發展中文版貝克憂鬱量表第 二版的最佳分割點。本研究共建立3 條ROC 曲線: 有無憂鬱症診 斷之比較; 無憂鬱症及輕度憂鬱症組合一起,與中度憂鬱症及重 度憂鬱症之比較; 無憂鬱症、輕度憂鬱症、及中度憂鬱症組合一 起,與重度憂鬱症之比較。 在有無憂鬱症診斷之比較上, ROC 曲線下的面積± 標準誤為0.78 ± 0.04,最佳分割點為16/17,敏感度為80.4%,特異度為62.8%, 正確分類率為72.8%。在無憂鬱症及輕度憂鬱症組合一起,與中度 憂鬱症及重度憂鬱症之比較,ROC 曲線下的面積± 標準誤為0.90 ±0.02,最佳分割點為22/23,敏感度為88.1%,特異度為82.3%,正 確分類率為84.4%。在無憂鬱症、輕度憂鬱症、及中度憂鬱症組合 一起,與重度憂鬱症之比較上,ROC曲線下的面積± 標準誤為0.92 ± 0.02,最佳分割點為30/31,敏感度為81.5%,特異度為85.0%, 正確分類率為84.4%。

將21 組中文版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的題目進行因素分析,其相關 矩陣的Kaiser-Meyer-Olkin 取樣適當性係數為0 將21 組中文版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的題目進行因素分析,其相關 矩陣的Kaiser-Meyer-Olkin 取樣適當性係數為0.94,顯示本研究的 取樣資料極佳(marvelous)。而其Bartlett‘s 球體檢定值為2139.225 (df = 210, p < 0.001),顯示本研究樣本之相關係數足以作為因素分 析抽取因素之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因素分析,陡坡檢定結 果決定應該抽出兩個因素。再利用主軸因素法抽取因素,使用 Promax rotation為進行因素轉軸方式,分析結果得到的兩個因素其 特徵值(eigenvalues) 分別為8.95 及6.15,總共可以解釋49.7%的變異 量,此二因素的相關為0.61 (p<0.001)。 在第一個因素上有顯著負荷量的題目分別是第一題到第十四題、 第十七題、及第十九題,這些題目代表了認知與情感的症狀,因 此可以反映憂鬱症中的認知─情感向度(cognitive-affective dimension);而在第二因素有有顯著負荷量的題目分別是第十五題、 第十六題、第十八題、第二十題、及第二十一題,這些問題均屬 於身體上的症狀,因此可以反映憂鬱症中的身體向度(somatic dimension) 利用Spearman correlation來測量12 題版中國人健康量表的得分與中 文版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的得分,結果顯示r=0.69 (p<0.001)。

羅序模式檢定貝氏憂鬱量表第二版之建構效度 所以根據盧孟良等人在2002 年選取180 位精神科門診病患為樣本, 進行貝氏憂鬱量表第二版的信度與效度分析,結果發現其 Cronbach‘s α 為0.94,折半信度為0.91。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具 有兩個因素,分別是認知-情感向度及身體向度[21]。 由於貝氏憂鬱量表之使用率以及相關心理計量品質之研究較其他 量表來的高且豐富[22],由於國外及國內之文獻,多採用傳統測驗 理論以驗證貝氏憂鬱量表之信、效度品質,而傳統測驗理論的缺 點是受限於樣本依賴、測驗依賴以及非等距分數等[23]。因此潘璦 琬等人於2007年採用羅序模式來檢定貝氏憂鬱量表第二版之建構 效度及內在一致性。

羅序模式不同於傳統測驗理論,其特性有以下幾點: (一) 羅序模式可將一般測驗所得之原始順序分數轉換為等距分數 (interval data),以對數勝算子(odd ratio logit) 計算以取得此等距量 尺[24-26]。因此,可進行推論分析,並具有母數分析該有的特質。 (二) 羅序模式之方式可達到樣本獨立(sample free)和測驗獨立(item free),克服傳統測驗理論(例如:因素分析)之樣本依賴及項目依賴 之缺點。也就是說,應用羅序模式發展之測驗,可測出個案的能 力或是特質,卻不受項目難易度之影響。也可了解項目之難易度 程度,卻不受樣本差異之影響[27,28]。 (三) 羅序分析所得之項目難易度結果,可用以做為臨床治療之依據, 預測個案在臨床上有困難之能力項目,並作為治療之目標[29,30]。 (四) 羅序分析之結果提供各個項目以及個案的個別誤差值之估計,精 準性較佳[27,28]。 (五) 羅序模式由於具有現代測驗理論之特性,可應用於測驗之等化以 及電腦適性測驗之發展[25]。

在此研究中,共245 位個案,平均年齡為 41. 67 歲,標準差為 14. 78 。包含57 位男性(23. 5%),42 在此研究中,共245 位個案,平均年齡為 41.67 歲,標準差為 14.78 。包含57 位男性(23.5%),42.4%為已婚。診斷均為憂鬱 症。每一位個案,在了解研究性質後,同意參與研究並簽署研究 參與同意書後,方由研究助理進行相關測驗評估。 研究工具採用Beck 在1996 年針對第一版測驗修訂而來的BDI-II[12]。 為一自填式問卷,用以評估個案的憂鬱嚴重度,乃根據DSM -IV 診斷標準制定而來。 此研究以WINSTEPS 3.56[31]以及SPSS 11.5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以平均值、標準差、百分比,進行描述性統計。 羅序測驗理論由丹麥數學家喬治-羅序在1960 年提出[24],是個對 數機率理論。屬於現代項目反應理論中的單參數模型。羅序模式 具有明確客觀性,也就是說樣本的能力不受試題難易度之影響, 也就是樣本獨立性。同時,試題難易度也不受樣本差異而影響, 就是測驗獨立[25,26]。

羅序模式強調個案在測驗上的表現,取決於個案的能力以及測驗 項目的難易度。羅序模式將其值取對數值轉換後,再加以求取勝 算值(Odd ratio),其對數勝算子(logit)則轉換為等距之尺。將原先 的順序資料(ordinal data)轉換為等距資料(interval data)[26]。經由此 運算,可產生項目難易度(item calibration statistics)以及適合度(fit statistics)統計數據,用以分析項目的反應模式以及難易度,作為臨 床介入處置之參考[29]。項目適合度數據代表項目的反應形式是否 與模式之假設吻合,若是符合,則測驗之項目形成一個單一建構 內容(unidimension)。 羅序分析模式可將項目困難度和個案能力置於同一基準線上,稱 之為個案與項目配對圖,據此可檢視個別項目的難易度狀況以及 個案能力的多寡,作為是否需要增刪題目的參考。量尺平均項目 難易度通常假設為0,用以代表個案成功回答該分數的可能性為 50%[25]。

透過羅序分析模式來檢驗180位受試者,項目得分難易度由常出現 到不常出現之症狀順序,依序為:無價值感、食慾改變、易怒、 失去對性方面的興趣、自殺、失去樂趣、哭泣、失去興趣、失敗 經驗、悲觀、自責、睡眠改變、心煩易亂、猶豫不決、失去精力、 疲勞或疲倦、罪惡感、悲傷、難以專注。此排序代表憂鬱症個案 在疾病變化時,症狀出現的可能順序。因此,此結果可用以監測 疾病的演變與臨床可採取之因應措施。 羅序分析可得知個案憂鬱程度和項目得分難易度之相對關係,以 確定測驗項目是否符合個案能力範圍。將羅序分析結果所得的個 案分離值3.41,以公式轉換〔(4x 個案分離值+1) / 3〕,得知BDI-II 能將憂鬱症個案分為5 個憂鬱等級。 本研究結果顯示,BDI-II 的羅序分析結果之項目分離係數之信度 為 .92(等同Cronbach's α),顯示具有極佳的內在一致性。

「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版)」編製研究 目前國外對憂鬱症之研究相當多,亦發展出相應之憂鬱量表,其 研究對象包含兒童與青少年及一般成人,量表之內容亦分別針對 臨床與非臨床之憂鬱症狀進行測量。憂鬱之相關評量工具所測量 的內容不盡相同,在適用年齡及反應題型上也各有差異,其中多 數是針對青少年所設計,以大學生為對象所編製之量表則是較為 少見的。 成功大學一項針對3,848 名大學生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發現調查 時間點的過去一年曾嘗試自殺(即自殺未遂)的大學生高達10.2% (柯慧貞、廖聆岑、林美芳,2003),可見自殺企圖已成為學生 族群中相當嚴重的問題。 大學生憂鬱症的表徵有別於其他人。陳若璋(1988)指出,大學 生知識水準較高,主要以心理及情緒上的偏差來表達情緒困擾, 少以身體的症狀來呈現。黃惠貞(2003)及陳清泉(1989)的研 究亦顯示,大學生的憂鬱症狀主要表現在認知及情緒上的偏差為 主,包括負向的自我概念、不滿、空虛、罪惡感、悲觀與無助感, 以及情緒低落鬱悶等。

柯慧貞、廖聆岑與林美芳(2003)以「柯氏憂鬱量表」進行篩選, 發現有13 柯慧貞、廖聆岑與林美芳(2003)以「柯氏憂鬱量表」進行篩選, 發現有13.2%的南部大學生達中重度憂鬱現象。成大精神科使用 「台灣人憂鬱症量表」進行校園憂鬱症篩選,施測結果顯示有 21.9%的受測者出現憂鬱症的傾向(楊明仁,2002)。以上研究的 結果都顯示出,台灣大學生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明顯高於一般台 灣民眾8.9%的平均值,這是值得高等教育學務與輔導工作人員重 視的現象。 從以上的文獻探討可以看出大學生憂鬱症具有其特異性,有別於 一般大眾或青少年;因此,專門針對大學生之心理特質與次文化, 編製一份大學生憂鬱量表確實有教育宣導與臨床應用的必要性。 一份適合大學生的憂鬱量表,將有助於大學生心理衛生宣導與輔 導工作的實施。

研究對象以台灣北、中、南、東、桃竹苗等五區,目前就讀於大 專校院之大學生為正式研究對象,以分層叢集抽樣的方式,自五 個地區依學校比例隨機抽取,共取得58所大專校院;再委請在校 內任教之教師或輔導老師協助量表之實施與回收。於研究過程中, 為求研究工具合乎嚴謹性,將研究分為預試及正式施測二階段進 行。 (一)預試樣本 本研究共進行二次預試。二次皆以立意抽樣的方法,於台灣師範 大學(北區)、逢甲大學(中區)、屏東教育大學(南區),以 及慈濟大學(東區)等校隨機抽取二個班級,第一次預試以456 名大學生為預試研究對象;第二次預試則排除已施測之班級,再 次各隨機抽取二個班級,共516 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正式施測樣本 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分層叢集抽樣的方法,自北、中、 南、東、桃竹苗等五區,依一般、技職、師範等不同體系之全國 大學生人數分布比例,於各區域抽取相應比例之校數,共取得58 所學校,樣本人數為6,570人。經刪除作答不完全之問卷後,獲得 實際有效樣本人數共6,050 人,有效樣本率為92.08%。

架構:和專家數度討論後將量表題目修改為32題,取得 認知、行為、情緒、人際等四個因素,以及一個自殺 意念的題目。 題型及計分:採Likert 四點量表型式作答,反應選項為 「沒有或極少」(每週1天以下)、「有時候」(每週1 ~2天)、「時常」(每週3~4天)、「常常或總是」 (每週5~7天)等四個等級,受試者須從中選擇一個與 自己真實感受與狀態最接近的選項。計分時,從「沒 有或極少」(每週1 天以下)到「常常或總是」(每週 5~7 天)依序給0~3 分。施測時間並無嚴格限制,大 學生完成全量表所需的時間大約是5 至10分鐘。

信度研究: (一)內部一致性:以516份有效問卷求出之內部一致性。 結果發現全量表的Cronbach‘s α係數為 .95,而認知因 素、行為因素、情緒因素和人際因素這四個分量表的 α係數則介於 .83至 .89之間,顯示此量表具有良好的穩 定性。 (二)再測信度:此研究於第二次預試時,以台灣師範大 學、逢甲大學、屏東教育大學、慈濟大學等四所學校 各一個班級之學生為受試者,共137 人,與預試施測間 隔二週進行量表重測。結果發現,總量表的再測信度 為.84,而四個分量表的再測信度則介於.72至.80之間, 皆屬高度相關,反映出兩次測量結果之穩定性良好。

效度研究: (一)建構效度:採用32 題版本之正式量表進行第二次預試,並以 預試結果進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之前,將自殺意念單一子題獨 立出來,其餘31題採主軸分析,經斜交轉軸,萃取特徵值大於1 後,取得每一題項之因素負荷量皆大於0.3,分析結果形成四個因 素。研究者依據題目內容及原意,將四個因素分別命名為「認 知」、「行為」、「情緒」及「人際」,將此四個因素視為四個 分量表,解釋變異量為57.39%,顯示本量表是一個適當的評量工 具。 (二)效標關聯效度:此研究以罹患憂鬱症,且持續在精神科就醫之 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效標關聯效度研究。以具有良好信、效 度的「貝克憂鬱量表」(BDI-II)為效標,考驗新編量表的效度, 計算受試者在「貝克憂鬱量表」得分與新編「董氏憂鬱量表」得 分之相關。本研究因研究期程之限制,於短時間內僅取得罹患憂 鬱症之大學生14人為研究樣本,結果發現本量表總分與「貝克憂 鬱量表」分數的相關為.89,各分量表與「貝克憂鬱量表」的相關 係數則介於.72 至.94 之間,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標關聯效度。

常模建立:本研究於正式量表編製完成後,即進行大規模施測, 共計有效樣本6,050 人。為便於施測者解釋測驗結果,本研究依大 學生之性別(男、女)、年齡(18、19、20、21、22、23、24歲), 分別從總量表及分量表建立百分等級和常態化T分數,共得18個常 模表。 切截分數之選取:根據「台灣人憂鬱症量表」19 分的等化對應值, 選取本量表的原始分數29 分,做為區分有無憂鬱情緒的臨界分數。 第二階段,選取平均數以上一個標準差(原始分數約36分,T分數 約60),和平均數以上二個標準差(原始分數約52分,T分數約 70),做為明顯憂鬱情緒及嚴重憂鬱情緒的切截點(為方便解釋, 故以上數值取整數)。 選取29、36、52分做為三個切截點之合宜性,量表中的29 分等同 於「台灣人憂鬱量表」的19 分,是適於區分有無憂鬱情緒的估計 值。其次,根據DSM-IV-TR(APA, 2000),一般人口中輕鬱症與 重鬱症的盛行率大約是8%~12%,本研究發現受測者在量表得分 達36 分者,約占總受測者的14.2%~14.9%,與統計數據相去不遠, 此結果證實以36分做為明顯憂鬱情緒的切截點,是適當的。而憂 鬱症患者在本量表得分的平均數是54.64分,接近本研究所選取T70 的52分,故以52分做為嚴重憂鬱情緒的切截點亦是合理的。

根據三個切截點( 29、36、52分)形成四個憂鬱情緒程度,分別 命名為「無憂鬱情緒」、「輕微憂鬱情緒」、「明顯憂鬱情緒」, 以及「嚴重憂鬱情緒」。 此外,實施本量表時,若發現受測者在「我最近有自殺的念頭」 此一題目上,回答「有時」、「常常」或「總是」時,應特別予 以留意;即使受測者在量表總分或分量表得分屬於正常範圍之內, 仍要視同憂鬱症或自殺高危險群,進行必要之確認與協助。 此份量表與其他族群相較,多了人際分量表,卻少了生理分量表, 顯示大專校院一至四年級學生在憂鬱症狀的表現上,確實與其他 族群不盡相同。特別是大學生有較多症狀顯現在人際層面,故人 際表現為高憂鬱程度之大學生重要的觀察指標之一。而進一步參 照文獻:陳若璋(1988)表示大學生憂鬱症較少以身體的症狀來 呈現;黃惠貞(2003)及陳清泉(1989)亦指出,大學生的憂鬱 症狀多以認知及情緒上的偏差為主。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health disorders(4th ed. Text revis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2. Beck AT, Ward CH, Mendelson M, Mock J, Erbaugh J: An inventory for measuring depression. Arch Gen Psychiatry 1961;4:561-71. Beck AT, Steer RA, Brown GK: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second edition manual. San Antonio, TX: the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1996. Beck AT, Rush AJ, Shaw BF, Emery G: Cognitive therapy of depression. New York: Guildford Press, 1979. Beck AT: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Twenty-five years of evaluation. Clin Psychol Rev 1988;8:77-100.

6.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Third edi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80. 7. Moran PW, Lambert MJ: A review of current assessment tools for monitoring changes in depression. In: Lambert MS, Christensen ER, DeJulio SEds. The assessment of psychotherapy outcome. New York: Wiley, 1983;26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