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 業 併 購 指導老師:盧淵源教授 第八組小組成員: 翁權威 吳慶璋 郭記逢 陳建宏 陳政曉 盧宣志 何崑
企 業 併 購 一、何謂企業併購 二、企業併購的種類 三、企業併購的相關考量 四、企業併購的策略運作 五、企業併購的整合作業 六、企業併購案例討論---友達光電
一、何謂企業併購 企業經營的最高指導原則 「用最少的成本、最小的風險,追求最高利潤」 ◎ 增加投資 ◎ 海外設廠 ◎ 新設公司 ◎ 增加投資 ◎ 海外設廠 ◎ 企業併購 【取得特定公司經營權或特定事業控制權】 企業併購 合併:喝咖啡(合併另一家公司) 收購:買汽車(收購另一家工廠)
併購即所謂M&A,其範圍涵蓋合併(Merger)和收購(Acquisition): 併購包含跨國併購和國內併購。 合併(Merger):係指和其他公司的股份交換,把發行兩種以上股份的公司變成一個公司。具體而言,合併則指兩偶以上的企業結成一個法律實體之意。 企業收購(Acquisition): 依買入賣方所持有的全部或取得30%以上的資產及股份,又可區分為股份收購(Stock Acquisition)及資產收購(Asset Acquisition)。
誰需要企業併購 舊有的經營模式無法再創造高度競爭力或無法突破目前的經營困境 需要擴張經營版圖、重整組織架構、調整業務範圍、建立國際競爭力 例如:中小企業(傳統產業) 需要擴張經營版圖、重整組織架構、調整業務範圍、建立國際競爭力 例如:大公司(集團性企業) 有意結束手邊事業獲利了結或脫手變現轉換跑道
台灣金融業之危機 面臨國外大型金融集團叩關壓力 直接金融的蓬勃發展,企業籌資透過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籌資 台灣銀行家數過多,追求獲利而進行割頸式價格競爭行為 ,逾放金額屢創新高 過度迷戀土地資產價值,房地產市場崩盤,逾放款造成銀行經營沈重負擔
金融機構家數 單位:家 民國 總 機 構 分 機 構 本國銀行 信託投資公司 票券金融公司 82年 41 (37) 386 7 3 總 機 構 分 機 構 本國銀行 外國銀行在華分行 信合社及農,漁會信用部 信託投資公司 票券金融公司 年(月)底 82年 41 (37) 386 7 3 1 382 55 1 304 60 21 83年 42 6 1 577 57 1 395 53 22 84年 (38) 385 5 10 1 807 58 1 486 49 29 85年 (41) 12 1 936 65 1 567 31 86年 47 (45) 378 14 2 176 69 1 496 61 34 87年 48 (46) 368 4 16 2 404 72 1 453 43 39 88年 52 364 2 576 71 1 436 36 46 89年 (39) 362 2 693 70 1 416 90年 324 15 3 005 1 300 33 91年 (36) 315 3 068 68 1 245 45 92年 50 313 3 173 1 209 28 93年10月 (35) 311 3188 67 1183 26 44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金融統計月報」 說 明: 至93年8月金融控股公司已設立14家。
二、企業併購的種類 新設合併 1 聯電五合一 2 台積電和德碁 3 元大京華 合併 吸收合併 股份 聯電/新日鐵 基本型 1 聯電五合一 2 台積電和德碁 3 元大京華 合併 吸收合併 股份 聯電/新日鐵 基本型 聯想收購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 收購 營業 財產 土地、廠房、專利 企業併購 機制 分割 裕隆分割裕隆日產 股份轉換 換股比例轉換 變化型 公開市場購入股權 公開收購 透過融資購入股權 融資併購 管理併購
基本型 M1公司 可能是M1、M2或新公司M3 合併 一家公司 M2公司 新設合併:存續公司為M1或M2 吸收合併:存續公司為新公司M3 主要差別:合併後的存續公司究竟是原來參與合併的公 司,或是因為合併才另外新設的公司。
合併的五項程序 1.M1和M2簽訂合併契約 2.M1和M2分別將合併契約送交股東,並召開股東會 3.M1和M2股東會分別作成合併決議 4.實行自己公司的債權人保護程序 5.合併生效後,辦理相關的登記和報告事項
基本型 賣A事業 收購 A1公司 A2公司 買A事業 收購 收購100%股權或50%以上之股權 股權收購 為經營特定業務,收購目標公司之企業資源 收購 營業收購 為經營特定業務,收購目標公司之特定資源 財產收購
三、企業併購的相關考量 發揮規模效益,降低營運成本: 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營運成本: 減少或排除市場競爭,獲取超額利益: 擴大營運領域,開創業務新機: 提升業界地位、增加市場知名度: 滿足經營者之個人成就感:
併購實踐階段的五大流程 併購案的事前準備工作:併購對象的選定 流程一:形成基本合意的交涉階段 流程二:進行實體查核 流程三:價值評估-計算併購的代價 流程四:研擬併購契約並正式簽約 流程五:調整與整合
金融機構購併必須克服的困難 購併經驗不足:成功購併亦有其學習曲線效果,需經過一段 時間之後才會較成功。 購併經驗不足:成功購併亦有其學習曲線效果,需經過一段 時間之後才會較成功。 國內相關合併法規尚未完備:租稅優惠,程序簡化及高階人事統合與員工安置 。 政府主導力量減弱:隨著公營事業陸續民營化,及金融國際化益趨明顯,政府主導力量勢必削減。 金融機構退出市場之機制應再檢討:金融機構規模愈龐大,對市場影響力量提高,一旦形成問題金融機構,恐因倒閉將造成更大金融危機或系統性風險,進而降低政府監督管理之彈性及增加危機處理之成本。
四、企業併購的策略運作 (一)水平式合併(Horizontal Merger) (二)垂直式合併(Vertical Merger) 指同產業中兩家從事相同業務公司的合併。 例如:聯想電腦與IBM電腦、台灣大哥大與泛亞電信 優點: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共同研發、集中採購原料、整合行銷管道等方式,形成生產上的規模經濟,降低成本,進而提高競爭能力。 (二)垂直式合併(Vertical Merger) *向前整合(Forward Integration)下游購併上游;下游的公司可因而掌握上游的原料,獲得穩定而便宜的供貨來源。 *向後整合(Backward Integration)上游購併下游;上游公司的產品可因此而取得固定的銷售管道,降低行銷風險。 例如:中鋼與彥馬、中鴻(燁隆)、中龍鋼鐵(桂裕) 優點:兩家公司也可以視情況需要,利用移轉價格的制訂,規劃利潤的去向。
(三)同源式合併(Congeneric Merger) 指同一產業中,兩家業務性質不大一樣,且沒有業務往來的公司之結合。有時企業為追求在某個領域的全面領導地位,可能會利用購併的方式來達到目標。 例如生產電腦顯示器的公司,可能會去購併專業生產投影機或幻燈機的廠商,以建立其在視訊影像方面的專家地位。 (四)複合式合併(Conglomerate Merger) 指企業以合併的方式進入一個新行業,而此新行業中所經營的產品或勞務與企業原有之技術、行銷潛力完全無關者。 優點:此種合併的重點在於設法從事多角化經營,以求高度成長並降低營運風險。
企業採行併購策略之動機上,學理與實務上歸納出五種主要之動機假說: 綜效理論假說 多角化經營假說 策略性重組假說 價值低估假說 成本理論傲慢假說
綜效理論假說主要可歸納出 以追求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之「營運綜效」 以風險分散或節稅考量為思考之「財務綜效」 企圖集中市場以形成壟斷之「市場綜效」 為更精確掌握時機而追求之「起動綜效」
購併策略之一:一加一不等於一 買方企業選擇企業購併作為擴張企業規模策略,而不選擇內部的成長(To buy over to grow)就是著眼於「一加一不等於二」的財務綜效(Synergy) 就是讓企業的支出「一加一小於二」,對於經營內容相同的公司,合併可以減少許多重複的開銷,從而降低合併後的總支出。 例如台灣合併幾家銀行,可以關掉幾家地點重複的分行,首先就能達成降低支出,達成財務綜效。
購併策略之二:一加一大於二 企業以更長遠的眼光來執行購併案,就是期待業績能夠「一加一大於二」的營運綜效(Synergy ) 企業不僅是為了降低成本而進行購併案,顯然是預期購併案會對收入面有長期的貢獻。 例如銀行購買證券公司,就是希望原先證券公司的客戶,將來會變成銀行的客戶,而原來銀行的客戶,也會到這個新買下來的證券公司開戶。 像台積電買世大,則是希望在短時間內「提升產能」(Addition of Capacity),同時良率的提高和台積電原本就有的較高代工價格,也預期可以「提升效率」(Improvement of Efficiency)。
併購對企業的綜效 降低營運成本,可達到規模經濟,提高營業收益 增加營業(生產)據點,廣增行銷網路,達成規模經濟 提供全方位服務,提升市場競爭力量 分散風險,擴大業務領域 強化組織,提升經營管理效率
企業購併成敗的關鍵因素 缺乏整體的策略及目標規劃 購併標的選擇不當 購併價格過高或給付的方式不當 購併後的發展不當 購併後的整合不當 人力資源管理不當
五、企業併購的整合 1.先任命一個整合者(integrator) 2.併購的整合速度要快 即使併購策略正確,併購價格合理,只要併購後整合失敗,併購的利益也就無從發揮了。 整合的規劃並不是在併購完成後才開始﹐而是在併購前的三到六個月就要開始。 1.先任命一個整合者(integrator) 負責所有整合事項,他在事先就要參與併購的規劃,知道併購的目的,並參與實體查核(due diligence)。他對於併購對象有深入的了解,知道併購後組織和文化整合的障礙,尤其要設計溝通的策略,無論在事前、事後,都必須對員工適時發布消息,安撫人心。 2.併購的整合速度要快 除了人事的整合外,營運、企業程序(例如績效衡量、生產規劃、產品發展)均需要快速整合。在併購之後,一定要馬上宣布管理結構、重要職位的任命、新職位的權限,誰向誰報告,均需馬上界定。
聯想IBM 三步驟整合 併購歷經十三個月的談判,在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後,柳傳志將正式退居幕後,聯想原執行長楊元慶接任新集團董事長職位,IBM個人系統集團副總裁史蒂芬‧沃德(Stephen M. Ward,Jr.)將成為聯想集團新任執行長。 。 楊元慶說,整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大概分三個步驟進行業務整合 「第一個步驟要先明確總部職能,包括聯合採購的供應鏈策略,重新規劃兩個公司原有的生產製造布局、物流、生產計畫等環節,從而節省成本。」 「第二步大概在(合併後)12個月到18個月,(聯想與IBM)將對市場和銷售進行整合。」 「第三步就是聯想可能再利用全球整合好的品牌進入國際市場,借助全球平台進行銷售。 」
聯想IBM新供應鏈的重整策略 生產方面:聯想有500 萬台產能、IBM有1000萬台的產能,新聯想將透過聯合採購方式節省成本,重新規劃產品、物流與生產計畫等環節 供應鏈方面:新聯想無法完全吃下IBM現有產能下,勢必持續釋出代工訂單,使現有的供應鏈須重整,對代工廠商議價能力增加,將出現以量制價的情況
結婚不容易,併購更難! 併購的失敗率可能比離婚率還高,併購絕對比結婚複雜多了。 過去幾年來,全球企業界對併購可說是趨之若鶩。從航空、汽車、製藥,到銀行、網路、電信,再到新聞、娛樂等,不管是同產業的水平整合,亦或是上下游產業的垂直整合,甚或是跨產業的併購,各行各業無不深信「大者恆大」。 台灣企業合併的核准案件,從十年前的每年六件到現在的每年一千多件,成長率驚人,但以國外研究報告指出,企業如購併較相關的企業,成功率為36%,購併異業公司,成功率只有26%;購併規模較小企業,成功率為41.5%,購併規模較大企業,成功率只有25%。 併購的失敗率可能比離婚率還高,併購絕對比結婚複雜多了。
公司的併購涉及層面廣且深 擁有不同企業文化、技術專長、品牌資產及營運制度等的兩個或多個公司合而為一,如何兼顧組織調整、人才保留、市場策略、決策體系、客戶服務等,每一個環節都是考驗,任一疏失都有可能造成功虧一簣。 若是兩家企業文化無法順利融合,就易帶給企業全面的緊張氣氛,員工心理、工作士氣在大受衝擊下,合併企業所預期的經濟規模、科技移轉等綜效(synergy)無法達成。 企業併購既是擋不住的全球潮流,如何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除了各種策略的分析操作外,我想重要的是同理心。多從各種立場來想,假如我是員工、股東、競爭者、客戶、供應商及主管機關等,我會怎樣做得更好。 其實兩個企業就像一對夫婦一樣,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價值觀及成長經驗,雙方多點體諒與溝通,王子與公主才有可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到永遠。
五、企業購併案例:友達 時間: 2000.3.13(正式宣佈) 合併企業: 聯友 + 達碁 → 友達(AU) 3月13日中午,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曹興誠與施振榮共同宣佈聯電集團旗下的聯友光電, 與宏碁集團的達碁科技正式合併,新公司取名「友達光電」,資本額達297億新台幣, 市場佔有率將可提升至12.4%,緊追三星的14.2%,晉升全球第二大廠。
案例一:1.合併背景 背景: 1.產業特質(資本、技術密集) 2.全球經濟不景氣 →企業為求生存紛紛收縮編制、合併風氣大盛
案例一:2.合併的優點 1.符合產業「大者恒大」的特性 2.合併後的水平整合效益增大 3.向下由合併的可能性提升
案例一:2.1「大者恒大」的特性 ‧TFT LCD與DRAM產業幾點相同特性 →投資金額龐大 →耗費時間 →獲利取決於以龐大的經濟規模, 輔以提高生產良率、設備折舊攤提降低 ‧以Samsung為例,產能已是全球第一,四條生產線中 僅有第四代生產線尚未攤提完畢 →台灣廠商短時間要追上相同的競爭力:「合併」
案例一:2.1「大者恒大」─ 舉例 ‧一年營業額 3億6千萬的「茶葉蛋」? 7 - ELEVEn → 6 * 50 * 3300 * 365 = 361,350,000 (元) → 50 * 3300 = 165,000(個 / 天) → 50 * 3300 * 365 = 60,225,000(個 / 年) ‧ 所以,在「茶葉蛋」的市場中, 7 – ELEVEn 可以取得更低價格的「蛋」 賣的更便宜,然後,佔領更大的市場
案例一:2.2 水平整合效益增大(1-1) 1.產能大增,提高零組件採購能力 ‧根據Display Search統計,2000年全球前兩名 TFT LCD 廠 → 分別是 Samsung(市占率 20%)、LG-Philips(市占率 14%) ‧2000年台灣的5家 TFT LCD廠 合計市占率約 10%左右 ‧2000年聯友、達碁各有一條4代及3.5代投入生產 → 故兩家合併後,產能將躍升為全球第二(產能計算如表) ‧兩家合併,初期優點立即反映在零組件的採購上 → 依據聯友光電說法,合併後材料的採購是原先的兩倍 → 每個月至少可以省下 2-3億元的成本, 以整年的條件評估,更可以省下近 30億元
案例一:2.2 水平整合效益增大(1-2)
案例一:2.2 水平整合效益增大(1-3) 以現今 module 廠的製造費用分析說明: 材料費用(89%) Module 成本 →勞務費用(3%) 其他費用(11%) →其他費用(8%) 如運輸等其他費用
案例一:2.2 水平整合效益增大(2-1) 2.完整的產品線,提供客戶 One-Stop-Shopping ‧合併後的友達光電,合計將有 5 座 TFT LCD 廠, 32條 module 生產線,整合後的產品線將涵蓋 1.5 inch ~ 20.1 inch ‧若再加上 LCOS 投影機面板及超大尺寸的PDP顯示器, 市場競爭力將直追國際大廠
案例一:2.2 水平整合效益增大(2-2)
案例一:2.2 水平整合效益增大(3-1) 3.節省費用、集中資源開發新技術 ‧合併後的友達光電,可以整合原先兩家重疊的尺寸產品(13.3 inch、14.1 inch、17 inch) 節省「研發費用」,轉而集中發展新顯示技術 → 原本達碁的 LTPS、OLED、PDP等 + 聯友的 LCOS ‧另外合併前的聯友,原本計畫斥資160億元投資第四代生產線, 也因為「友達」及具備全球第二的產能而暫緩,不需要急迫的 進行如此龐大的資本支出,也為本身換取等待景氣復甦再進行 投資的寶貴緩衝時間。 (或是籌措投資次世代設備更大資金的緩衝時間)
案例一:2.2 水平整合效益增大(3-2) ‧合併後的友達,總研發費用不變,但是研發費用佔股本比例從達碁的 0.49、聯友的0.66,降低到0.42
案例一:2.3 向下游合併的可能性提升 1.TFT LCD 廠之間除了水平整合外,還有垂直整合的可能 以國內的 TFT LCD 產業來看,各廠的佈局已經有向下整合的趨勢,像是中華映管擁有大同電子,奇美電子有光威,廣輝有廣達,而先前沒有下游關係企業的聯友光電,也在「友達」成立後,一下子擁有了宏碁、明碁在NB及Monitor的基本需求。
The End 九十四年度 管才班第八組 生產與作業管理 自 選 題 目 報 告 完 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