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王虹
为心内膜或邻近的大动脉内膜表面被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 按病程 急性 亚急性 自体瓣膜 人工瓣膜 静脉药瘾者
急性 ①中毒症状明显 ②病程进展迅速 数天或数周 ③感染迁移多见 ④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亚急性①中毒症状轻 ②病程进展较慢 数周或数月 ③感染迁移少见 ④病原体为草绿色链球菌
病因 急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球菌 、淋 球菌、A族链球菌 、流感杆菌。 亚急性 草绿色链球菌、D族链球菌 (牛 急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球菌 、淋 球菌、A族链球菌 、流感杆菌。 亚急性 草绿色链球菌、D族链球菌 (牛 链球菌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 菌。 侵入途径:咽颊及呼吸道、皮肤及粘膜损伤、 各种手术及器械检查、静脉注射、 人工瓣膜置换。
发病机制 亚急性 1 血液动力学因素 ①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者 ②赘生物部位:高压腔至低压腔产生高速 射流和湍流的下游、血流冲击处。 2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3 短暂性菌血症 4 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与感染细菌数 量、频度、黏附力有关。
急性 主要累及正常瓣膜,与感染细菌数量大、毒力强、高度侵袭性和黏附力有关。 赘生物成分 致病微生物、纤维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其崩解物
病理 心内感染和局部扩散 瓣叶破损、穿孔、 腱索断裂,瓣环或心肌脓肿,心包炎。 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 组织器官梗死、 脓肿、细菌性动脉瘤。 心内感染和局部扩散 瓣叶破损、穿孔、 腱索断裂,瓣环或心肌脓肿,心包炎。 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 组织器官梗死、 脓肿、细菌性动脉瘤。 血源性播散 免疫系统激活 脾大、肾小球肾炎、关节 炎、心包炎、微血管炎。
临床表现 发热 亚急性起病隐匿、常伴非特异症状、驰张热。急性者呈爆发性败血症过程 心脏杂音 原有杂音加重或出现新的杂音 发热 亚急性起病隐匿、常伴非特异症状、驰张热。急性者呈爆发性败血症过程 心脏杂音 原有杂音加重或出现新的杂音 周围体征 ①瘀点②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 ③Roth斑④Osler结节⑤Janeway损害 动脉栓塞 感染的非特异症状 脾大、贫血、杵状指
并发症 心脏 心力衰竭、心肌脓肿、急性心梗、化 脓性心包炎、心肌炎 细菌性动脉瘤 主动脉、脑、内脏和四肢 迁移性脓肿 肝、脾、骨髓、神经系统 心脏 心力衰竭、心肌脓肿、急性心梗、化 脓性心包炎、心肌炎 细菌性动脉瘤 主动脉、脑、内脏和四肢 迁移性脓肿 肝、脾、骨髓、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脑栓塞、细菌性动脉瘤、脑出血、 中毒性脑病、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 肾脏 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肾小球性肾炎、 肾脓肿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常规检验 1 尿液检查 血尿、蛋白尿 2血液 WBC升高、核左移、血沉快 免疫学检查 丙种球蛋白增高、补体降低、 常规检验 1 尿液检查 血尿、蛋白尿 2血液 WBC升高、核左移、血沉快 免疫学检查 丙种球蛋白增高、补体降低、 类风湿因子阳性 血培养 X线检查 心电图 AMI、传导阻滞 超声心动图
诊断 主要诊断标准①两次血培养阳性,致病菌完全一致,为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②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或新的瓣膜关闭不全。 次要诊断标准①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②发热体温大于38℃③血管现象④免疫反应⑤血培养阳性⑥超声心动图发现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两项主要、一项主要和三项次要、五项次要。
治疗 抗微生物治疗 原则①早期应用②充分用药:杀菌药、大剂量、长疗程③静脉用药④病原微生物不明时,经验性治疗⑤病原微生物明确时,做药敏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 一 经验治疗 二 已知病原微生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