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瘫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亦称口僻。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青壮年为多见,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本病的特点是突然发病,一侧口眼歪斜。闭眼露睛,流泪,不能皱眉,额纹消失或变浅口角低垂歪向健侧,面部肌肉松驰麻痹,鼻唇沟变浅,不能鼓肋或漏气,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等动作,食物停留在颊齿间等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经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 《内经》说“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辨证: 风热证往往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伴有耳内或乳突部轻微作痛。 气血不足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风寒证多有面部受凉因素,如迎风睡眠,面部吹风过久,久骑摩托车吹风,一般无外感表证。 风热证往往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伴有耳内或乳突部轻微作痛。 气血不足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风寒型 风热型 气血虚型 小续命汤 桑菊牵正散 补阳还五汤 口眼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舌红苔黄 脉浮数。 口眼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疲倦乏力舌淡红苔 薄白,脉 虚无力。 口角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小续命汤 桑菊牵正散 补阳还五汤
一般面瘫多为周围性,因周围性面瘫多数出现在面部受寒或吹风后或鼻咽耳部出现疾病时,使支配面部神经出现无菌性炎症或炎症侵害,首先及时保护面部不能再受寒,(包括避免吹风,用冷水洗面,开摩托带全盔,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及时就医,因为出现无菌性炎症或炎症侵害,神经周围出现水肿,水肿时间越长,对神经损伤越重。
虽然有些患者在1-5天内不就医,病情外观上无明显变化,但神经周围水肿情况是日渐加重的,损伤是内在性的。故及时就医,消除神经周围水肿是非常必要的,有些患者因延误病情,到诊时肌电图检查已提示重度损伤,至使治愈机会减少。在早期开始除吊针及口服药物外,就应适当介入推拿治疗。
从中医角度来说本病多由经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推拿通过对穴位刺激,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驱邪外出,使面部肌肉经络畅通,气血正常。西医观点,推拿能刺激面部肌肉兴奋,收缩,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促使炎症消散及水肿吸收,并能促进受损神经再生。
1.针刺: 处方:地仑,颊车,合谷,阳白,风池。 作用:祛风散寒,清热,调和气血。 取足阳明经穴为主,足太阳经穴为辅,初期用泻法,后期用补法,灸法。 处方:地仑,颊车,合谷,阳白,风池。 作用:祛风散寒,清热,调和气血。 随证选穴:不能抬眉加攒 竹,鼻唇沟浅加迎香,乳突痛加翳风,人中,歪斜加水沟穴,颊唇沟歪斜加承浆穴等。
2.穴位注射: 针法:每次取8至10穴,早期轻刺激留针不加电针,后期可加电针,每日一次,每次30—40分钟。 取穴:翳风,下关,太阳。 取药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B12,弥可保注射液等。每次取1—2穴,每次注1ml,使患者有酸麻胀感扩散到面部。每日一次。
3.艾灸 取穴同上。 温针灸在针刺法之后取2—4个穴位,针下皮肤以硬纸皮垫好,以防灼伤,取艾条插入针柄,直至燃烧完毕。 其他还可用直接灸或悬灸。每次3—4穴。
4.刺络拔罐法: 常规消毒患者侧局部皮肤后,用七星针叩打局部皮肤,以轻微潮红为度,以火罐吸出少许血液,每天一次,每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 5.自我按摩: 嘱患者每日多次,用手在脸之下部往上部至颞部直至耳根后按摩,并按摩双侧风池穴,用双手指叩击百会,四神聪等穴,以患者自觉发热,舒适为度。
6.其他疗法: 如中药牵正散,西药抗炎,营养神经,及理疗对此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预后 2.保持心情舒畅,鼓励病人配合治疗。 3.每晚温水热敷,可促进血运疏通经络。 4.戴茶色镜或墨镜,以免露睛流泪。 1.保持居室干燥清洁,床单整洁,环境优雅,能给患者以一定的养病环境。 2.保持心情舒畅,鼓励病人配合治疗。 3.每晚温水热敷,可促进血运疏通经络。 4.戴茶色镜或墨镜,以免露睛流泪。 5.用抗生素眼水滴眼,每日点眼数次,可防止患侧眼球干燥及感染。
6.戒除烟酒。 7.禁食肥甘厚味之品,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8.避免面部吹风受寒。
预后: 周围性面瘫作为临床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虽然临床表现相同,但发病原因有多种。经治疗大多数3—4周症状明显改善,约92%可痊愈,但对于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的老年人患者预后较差。此外,面瘫持续时间越长,超过2个月以上仍不好转的预后较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