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酰胺类抗生素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 一、分类: 1.窄谱:iv青霉素G、po青霉素V 2.耐酶:iv氯唑西林、po甲氧西林 3.广谱:iv氨苄西林、 po阿莫西林、 4.抗铜绿假单孢菌广谱 iv羧苄西林 5.抗G(-)杆菌:iv美西林、 po匹美西林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
【化学结构】 化学结构: β-内酰胺环 青霉素类: 6-氨基青霉烷酸 6-APA 头孢类:7-氨基头孢烷酸(7-ACA) β-内酰胺环
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 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膨胀裂解; 二、抗菌作用机制 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 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膨胀裂解; 同时借助细菌的自溶酶(autolysins)溶 解而产生抗菌作用。 PBPs分为二类:大分子量具有转肽酶和转糖基酶活性,参与细菌细胞壁合成;小分子量具有羧肽酶活性,与细菌细胞分裂和维持形态有关。
三、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 2.与药物结合 3.改变PBPs 4.改变菌膜通透性 5. 增加药物外排 6. 缺乏自溶酶
一、青霉素类 ‐内酰胺环是抗菌活性的重要部分。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得:X、F、G、K 青霉素G(penicillin G) 〔性状〕钠盐或钾盐,干燥粉末,溶于水不稳定、不耐热,剂量用U表示。 〔体内过程〕 不宜口服,im吸收快而完全。 t1/2为0.5-1h ,c.s.f 中浓度低,炎症时可达有效浓度,几乎全部以原型经尿排泄。延长作用时间可制成混悬液制剂。
〔抗菌作用〕 窄谱 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体。 1.G+ 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不耐酶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 2.G+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芽胞杆菌 3.G- 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4.少数G- 杆菌:流感杆菌 5.螺旋体:梅毒/钩端、放线杆菌
1.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蜂窝织炎、丹毒、扁桃 体炎、心内膜炎……; 2.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肺炎、脓胸、支气 管肺炎……; 〔临床应用〕敏感菌感染的首选: 1.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蜂窝织炎、丹毒、扁桃 体炎、心内膜炎……; 2.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肺炎、脓胸、支气 管肺炎……; 3.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4.脑膜炎; 5.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6.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需同时应 用相应的抗毒素以中和外毒素。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最常见。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 应较多见;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有循环衰竭、 呼吸衰竭和中枢抑制。 2.局部刺激症状:红肿、疼痛、硬结; 3.大剂量iv可引起精神错乱、抽搐;高血钾症或高钠血症。 4.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炭疽时,症状加剧,表现为发热、喉痛、心动过速等。可能是大量病原体被杀死后释放致热原或形成免疫复合物所致
病例分析 例:青年男子,因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来就诊。作青霉 素皮试。 皮试20min后护士查看皮试结果。见皮丘(Skin Rash) 大小没有改变,微红,周围皮肤正常。护士认为皮试结 果阴性。病人自述局部发痒,要求护士重新查看,护士 再次查看后,仍认为阴性。 8:30pm 静脉点滴青霉素720万U,1h后病人自述有点 胸闷(stuffiness),护士查看病人情况基本正常,点滴 继续。 10:30pm 点滴完毕,病人仍自述胸闷,还有点头痛, 并怀疑自己是青霉素过敏。护士向医生汇报,医生认 为,病人情况基本正常,青霉素过敏为闪电式,可以排 除,要求病人回家休息。 3:00am病人返回,自述胸闷、头痛厉害,医嘱:吸氧。
5:00am病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紫绀(cyanotic),自述头痛剧烈。医嘱:继续吸氧。 病人神志不清,呼吸不规则,血压测不到,诊断为脑水 肿,原因待查。医嘱:甘露醇(Mannitol)250mml快速点 滴并对症处理。 10:20am 病人抢救无效死亡。 皮肤试验阴性的标准为: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 无自觉症状。其过敏反应以闪电式和皮疹多见,非闪电 式和迟缓反应相对少见。护士对闪电式过敏反应局部皮 肤变化,比较重视且熟练,但对青霉素非闪电式和迟缓 反应所出现的痒感等自觉症状重视不够,没有认真倾听 病人的主诉,错误判断为皮试阴性。对痒、刺、灼热 、气喘、头痛、胸闷、瘙痒、腹痛、便血等症要引起警 觉,避免误诊。
预防:重在预防 仔细询问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避免在饥饿时注射 初次使用、用药间隔3天以上或换批号必须做皮试,等渗盐水0.05-0.1ml(含100-500u/ml) 观察10-20分反应阳性者禁用 注射液需临用现配 病人每次用药后需观察30min,无反应者方可离去 必须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
抢救措施 停药; 皮下或肌内注射0.1% 肾上腺素 0.5-1.0mg,症状未明显缓解者每隔约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糖皮质激素、H1-受体阻断剂等; 其它:补充血容量、升压、给氧、使用人工呼吸机等。
(二)半合成青霉素 特点:耐酸,不耐酶,抗菌谱≈PG,较PG弱。 2.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萘夫西林、双 氯西林等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特点:耐酸,不耐酶,抗菌谱≈PG,较PG弱。 2.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萘夫西林、双 氯西林等 特点:抗菌谱=青霉素G, 抗菌活性<青霉素G 耐酸、耐酶、可口服和注射 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如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等
3.广谱青霉素-耐酸、可口服,不耐酶,对 耐药金葡菌感染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氨苄西林 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 对肠球菌作用较强,用于伤寒、副伤寒、G- 杆菌所致败血症、肺、尿路及胆道感染 阿莫西林 amoxicillin(羟氨苄青霉素) 对肺炎球菌、变形杆菌作用较强,用于敏感 菌所致呼吸道、尿路等感染,消化性溃疡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哌拉西林 piperacillin 抗菌作用 1.不耐酸,不耐酶,抗菌谱广 2.G+≤氨苄西林 3.对G-杆菌作用强,尤其是铜绿假单孢菌, 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临床应用:烧伤继发感染 尿路感染+庆大 5.抗G-杆菌青霉素 美西林、替莫西林、匹美西林 特点:窄谱,对G-杆菌作用强,对G+菌弱,对铜绿假单孢菌无效
二、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由头孢菌素C,水解得到母核7-ACA接上不同的侧链制成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其活性基团也是‐内酰胺环,与青霉素类有相似的理化特性、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优点:抗菌谱>青霉素;抗菌活性>青霉素;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高;过敏反应<青霉素;较好药动学特点 根据其抗菌谱、抗菌强度、对‐内酰 胺酶的稳定性、对肾脏的毒性分为四代。
代表药 分类 抗菌谱 肾毒性 对β-内酰胺 酶稳定性 窄,与PG相似 G+ > 2、3 代 G- 差 不稳定(但对金葡菌所产的酶稳定) 头孢噻吩,头孢唑林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有 第一代 比一代广 G+ < = 1代 G- >1代 部分对厌氧菌有效 对绿脓杆菌无效 头孢孟多 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 第二代 较稳定 较一 代轻 更广 G+ < 1、2代 G- > 1、2代 对绿脓杆菌、 厌氧菌有效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他定 第三代 高度稳定 基本无 G+作用增强 G- >3 代 对绿脓杆菌、 厌氧菌有效 对多种β-内 酰胺酶稳定 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 头孢利定 第四代 几无
〔临床应用〕 第一代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和尿 路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第二代可用于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 菌血症、尿路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 第三代用于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 肺炎、骨髓炎、尿路的严重感染,有效控制 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第四代用于对第三代耐药的细菌感染。
〔不良反应〕 霉素过敏者约有5%~10%对头孢菌素有交叉过 敏反应; ٭ 静脉给药可发生静脉炎; ٭ 第一代的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和头孢氨苄 ٭ 常见者为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青 霉素过敏者约有5%~10%对头孢菌素有交叉过 敏反应; ٭ 静脉给药可发生静脉炎; ٭ 第一代的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和头孢氨苄 大剂量时可出现肾脏毒性,这与近曲小管细 胞损害有关; ٭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偶见二重感染; ٭ 头孢孟多、头孢哌酮高剂量可出现低凝血 酶原血症或血小板减少。
第三节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头霉素类 氧头孢烯类 单环-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一)碳青霉烯类 亚安培南(imipenem)特点: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强,耐酶且稳定,缺点是被肾脱氢 肽酶Ι(DHP-1)降解失活,口服无效。 泰能(tienam)是亚安培南与脱氢肽酶抑 制药西司他丁(cilastatin)等量配比的复方 注射剂。临床主要用于G+/G-的需氧和厌氧菌 及MRSA所致重症感染。 美罗培南(meropenem)对肾脱氢肽酶稳 定,CNS的不良反应和肾毒性轻。
(二)头霉素类(cepharmycins) 化学结构类似头孢菌素,在主核上加一甲 氧基。抗菌谱广,对G+、G- 菌作用较强,与 第二代头孢相似,对厌氧菌效高,对‐内酰 胺酶稳定,故对耐青霉素金葡菌及对耐头孢的 耐药菌有较强的活性。体内分布广泛,脑脊液 中浓度高。用于需氧/厌氧菌引起的盆腔、腹 腔和妇科的混合感染。 头孢西丁(cefoxitin), 头孢美唑(cefmetazole)
(三)氧头孢烯类(oxacephalosporins) 化学结构是主核上的S被O取代。在抗菌 谱与抗菌强度上与第三代头孢相似,对‐内 酰胺酶极稳定。脑脊液中含量高,痰中浓度 高,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以皮 疹多见,偶见凝血酶元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 碍。 拉氧头孢(latamoxef) 氟氧头孢(flomoxef)
(四)单环 ‐内酰胺类(monobactams) 抗G+菌作用强,对G-菌和厌氧菌弱,有 耐酶和低毒的特点。体内分布广泛:肾、肺、 胆囊、骨骼肌、脑脊液、皮肤处浓度较高, 前列腺、支气管分泌物中有一定含量,用于 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克雷伯菌、铜绿假 单胞菌所致下呼吸道、尿路、软组织感染及 脑膜炎、败血症的治疗。 氨曲南(aztreonam) 卡芦莫南(carumonam)
四、‐内酰胺酶抑制药 及其复方制剂 该类药本身没有或仅有较弱的抗菌活性, 与‐内酰胺酶呈不可逆性结合,抑制其活 性,从而保护‐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 联合应用或组成复方制剂。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棒酸),舒巴 坦(sulbactam),他唑巴坦(tazobactam) 奥格门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