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宋友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关系 四.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发展历程 2006,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7,十七大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战略部署。 2011,十七届六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012,十八大:“三个倡导”,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二.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自洽性的客观要求 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2.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感召力的客观要求 《三字经》 短小精悍 琅琅上口 家喻户晓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青年交流。 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大搞价值观外交,推销核心价值观,声称是普世价值。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青年交流。
2010年05月27奥巴马《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将“在国内和全世界尊重普世价值”连同“维护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保持美国经济的强大”和“维持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作为美国的四项持久利益。
3.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 选自毛泽东195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
二.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自洽性的客观要求(讲得有理). 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感召力的客观要求(做得能行).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拿得出手).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价值目标(国家) 价值取向 (社会) 价值规范 (个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 荣辱观 社会主义 价值目标(国家) 价值取向 (社会) 价值规范 (个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A. 各有侧重 框架结构与核心要素 理论体系与实践导向 国内话语与国际话语
B. 内在一致 方向一致: 本质体现、价值表达、价值引领。 重在建设: 共同理想、精神力量、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国际话语。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四.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与社会建设相结合 2培育理性社会心态 3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1、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建设相结合 要把社会主义价值理想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正当利益需求,切实解决社会的不公平问题,切实为人民促发展、谋幸福。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得到全社会的普遍接受和认同,其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才能落到实处。
2、培育社会心态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要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快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节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在公平正义阳光照耀下,用规则与制度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希望的社会。
3、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怎么了? 重建社会良心 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