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遗传病与生化遗传 Single Gene Disorder (2)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大连市西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理化检验科 * 主要内容 1. 转化医学简介 2. 遗传性代谢病相关基础知识 3. 遗传性代谢病检测的技术现状和研究 进展 4. 遗传性代谢病检测的意义.
《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第七章、生化遗传病 **** 《医学遗传学》 CAI 教学 **** 第二节 酶蛋白病.
东莞中学生物科组 /12/8 5.3 人类遗传病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人体的营养需要 ---- 维生素 B 维生素 B2 维生素 B3 维生素 B5 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2.
福建省双十中学漳州校区 陈洁 第 3 节 人类遗传病 遗传病: 一、定义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 二、类型.
第三节 人类遗传病. 我国遗传的发病状况: 每年新出生的儿童中,有先天性 缺陷的约 1.3% ,其中 70% 以上是遗 传因素所致。在自然流产儿中,约 50% 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我国人口中患 21 三体综合症的人 就在 100 万以上。 统计表明,我国人口中有 1/5 到 1/4 的人患有危害.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五节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 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 病已得到控制,但人类的遗传性疾 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 的趋势,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 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东莞中学生物科组 2011/12/ 人类遗传病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东莞中学生物科组  学习目标: 1 、比较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 2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 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 3 、遗传咨询( 4 个步骤)、产前检查 4 、人类基因组计划.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问题与知识链接 1.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2. 蛋白质与健康饮食 蛋白质与健康饮食 3. 白化病的发病机制 白化病的发病机制 4. 苯丙酮酸尿症的发病机制 苯丙酮酸尿症的发病机制 讨论: 科学减肥方法.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九章 核酸的降解 与核苷酸代谢.
人类遗传病.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陶于洪 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治思路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陶于洪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Biochemical genetic disorders
代谢与疾病——半乳糖血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生化遗传教研室 张 君
医 学 遗 传 学 遗传病的诊断.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SLYTYZJAM.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植物叶肉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不包括( ) A.染色体 B.质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医学遗传学 单长民 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第9章 分子病与先天性 代谢病 第1节 分子病.
欢迎光临指导 奉贤中学  宋洁莲.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生命的物质基础.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第三节、酶蛋白病 Garrod 对尿黑酸尿症的开拓性的研究开辟了生化遗传学这一领域,并提出了先天代谢缺陷(inborn errors metabolism)这一概念。 机体的所有生化过程都是在遗传控制下进行的,每个生化反应受控于一个特定的基因,一个基因突变只改变细胞的某一步生化反应的能力。 学习要点:什么病?缺什么酶?什么遗传方式?基因定位?了解代谢过程。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人类疾病的生化和分子遗传学 先天性代谢病.
第33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 Chapter 9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25章、戊糖途径(HMS)和糖原生成.
苯丙酮尿症 儿科学教研室 杨赟.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甲状腺激素.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第六章 核酸类物质的积累机制 核酸发酵是在氨基酸发酵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代谢控制发酵,即以代谢控制理论为依据,设法造就(选育)从遗传角度解除了正常代谢控制机制的突变株。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主讲人:龙 雁 华.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主讲人:龙 雁 华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已有的学习基础 核酸的结构——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第12章 核酸与核苷酸代谢 主讲教师:卢涛.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ATP SLYTYZJAM.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单基因遗传病与生化遗传 Single Gene Disorder (2)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 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先天性代谢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基因突变所引起的酶的结构改变或合成障碍,都有可能引起某种代谢过程的中断或紊乱。如果这种基因突变恰好发生在生殖细胞或受精卵中,就有可能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产生相应的先天性代谢缺陷(或遗传性酶病(hereditary enzymopathy)。 首先提出“先天性代谢缺陷”概念的Garrod

先天性代谢缺陷的共同规律 酶缺陷与酶活性 底物堆积和产物缺乏 底物分子的大小与性质 临床表型与酶缺陷

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的类型 糖代谢遗传病 氨基酸代谢遗传病 核酸代谢遗传病 脂类代谢遗传病 维生素代谢遗传病 金属代谢遗传病 药物代谢遗传病 ……

一、糖代谢障碍 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 遗传学 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GPUT)缺陷,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定位于9p13,发病率约为1/50000 。

半乳糖和1-磷酸半乳糖在血中累积,部分随尿排出。1-磷酸半乳糖在脑、肾中累积可分别导致智力障碍、肝损伤甚至肝硬化及肾功能损伤等。 发病机制 半乳糖和1-磷酸半乳糖在血中累积,部分随尿排出。1-磷酸半乳糖在脑、肾中累积可分别导致智力障碍、肝损伤甚至肝硬化及肾功能损伤等。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患儿对乳糖不耐受,婴儿哺乳后呕吐、腹泻,继而出现白内障、肝硬化、黄疸、腹水、智力发育不全等。

半乳糖血症

诊断 实验室检查 测定酶活性 血和尿中半乳糖浓度 红细胞中半乳糖-1-磷酸的含量

预防及治疗 确诊后应立即停乳,代之豆浆。严重者应逐日监测尿内半乳糖水平。 新生儿筛查可早期诊断。可用羊水细胞或绒毛细胞培养物的酶学分析行产前诊断。

蚕豆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遗传学 X连锁不完全显性,基因定位于Xq28,G6PD缺陷。 分布具有世界性,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尤其是广东。

6-p-glucose GSH G6PD 发病机制 G6PD缺陷,导致GSH生成减少,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下降,引起红细胞膜损伤;血红蛋白β链93位半胱氨酸巯基氧化,四聚体解离,形成Heinz小体,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破坏出现溶血。 蚕豆、伯氨喹啉等富含氧化物,服用后可加重该病。

临床表现 常见于10岁以下小儿,1~5岁为发病高峰。进食蚕豆后,蚕豆中的物质可使患儿体内的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被分解,导致大量红细胞破裂溶血,使患儿出现溶血性贫血。

发病轻重则与吃蚕豆多少无关,一般在进食蚕豆后1~2天内发病,早期病人常出现全身不适、胃口不佳、发热、头昏等酷似肝炎的症状。重症病人会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而释放出胆红素,导致黄疸、浓茶样的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并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抢救治疗,发病后1 ~ 2天内就会死亡。

糖原贮积症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 遗传学 糖原贮积症是一类较罕见的遗传代谢病。由于酶的缺陷,使糖原在肝脏及肌肉中的代谢缺陷所致。根据所缺的酶不同,可将糖原贮积症分为Ⅰ~Ⅷ型,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Ⅰ型为最常见。

糖原贮积症的几种类型 病 名 OMIM 缺陷的酶 基因定位 症 状 GSD 0 240600 肝糖原合酶 AR,12p12.2 GSD Ⅰa 病 名 OMIM 缺陷的酶 基因定位 症 状 GSD 0 240600 肝糖原合酶 AR,12p12.2 GSD Ⅰa 232200 葡萄糖-6-磷酸酶 AR, 17q21 低血糖血症 GSD Ⅰb 232220 微体葡萄糖-6-磷酸转运 AR, 11q23 巨舌,肌张力减退 GSD Ⅰc 232240 微体磷酸吡咯转运 GSD Ⅱ 232300 α-1,4-葡糖苷酶 AR, 17q25.2 GSD Ⅱb 300257 XR, Xq24 GSD Ⅲ 232400 淀粉-1,6-葡糖苷酶 AR, 1p21 与I型相似 GSD Ⅳ 232500 淀粉-(1,4;1,6)转葡糖苷酶 AR, 3p12 肝脾肿大,肝硬化 GSD Ⅴ 232600 肌磷酸化酶 AR, 11q13 肌无力,肌痉挛 GSD Ⅵ 232700 肝磷酸化酶 AR, 14q21 低血糖症生长迟缓 GSD Ⅶ 232800 肌磷酸果糖激酶 AR, 12q13.3 肌痉挛肌无力肌痛 GSD Ⅷ 306000 磷酸化酶激酶 XR, Xp22.2 轻型低血糖症白内障 GSD Ⅸc 604549 AR

Ⅰ型糖原贮积症: 发病机制 葡萄糖-6-磷酸酶的基因缺陷,使肝、肾、及肠粘膜等组织中糖原蓄积。 临床表现 患者易出现低血糖,并有肝、肾肿大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酸中毒。

基因定位于17q25.2,溶酶体内α-葡萄糖苷酶的缺乏,使糖原处理障碍,造成溶酶体内糖原堆积, 病变累及全身肌肉。 Ⅱ型糖原贮积症: 发病机制 基因定位于17q25.2,溶酶体内α-葡萄糖苷酶的缺乏,使糖原处理障碍,造成溶酶体内糖原堆积, 病变累及全身肌肉。 临床表现 一般在儿童期即发病,患者因心肌无力、心脏扩大而最终死于心力衰竭。

Ⅱ型糖原贮积症引起心脏扩大

粘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 发病机制 粘多糖由结缔组织合成,是二糖重复单位串联而成的多糖链,粘多糖分解时需要多种酶的参与,这些酶的遗传性缺陷可导致粘多糖降解受阻,蓄积于溶酶体中形成粘多糖贮积症。

遗传学 粘多糖贮积症的几种类型 综合症名 缺 陷 的 酶 基因 遗传 主要症状 MPSⅠ α-艾杜糖醛酸酶 4p16.3 AR MPSⅡ 缺 陷 的 酶 基因 遗传 主要症状 MPSⅠ α-艾杜糖醛酸酶 4p16.3 AR MPSⅡ 磺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 Xq28 XR 智力低下,肝脾肿大,骨骼异常 MSPⅢA 硫酸乙酰肝素硫酸酯酶 17q25.3 神经紊乱肝脾肿大 MSPⅢB N-乙酰α-氨基葡糖苷酸 17q21 MSPⅢC 14 MSPⅢD 12q14 MPSⅣA 硫酸软骨素硫酸酯酶 16q24.3 发育迟缓, 骨骼异常 MPSⅣB MPSⅤ β-半乳糖苷酶 3p21.33 与Hurler相似 MPSⅥ 软骨素-4-硫酸酯酶 5q11 与Huarler相似但症状 MPSⅦ β-葡糖苷酸酶 7q21-11 与Sanfilippl类似

患儿出现肝脾肿大、骨骼异常、智力障碍等症状,蓄积的粘多糖可随患儿的尿液排除。 临床表现 患儿出现肝脾肿大、骨骼异常、智力障碍等症状,蓄积的粘多糖可随患儿的尿液排除。 患儿骨骼异常 粘多糖贮积症患儿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病,疾病基因已定位于12q24.1。 二、氨基酸代谢障碍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 遗传学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病,疾病基因已定位于12q24.1。 国外发病率约1/4500~1/100000,我国发病率约为1/16500。

发病机制 PKU患者PAH基因突变使患者肝脏内PAH缺乏,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后者转化为苯丙酮酸和苯乳酸并在体内累积,并导致血液和尿液中苯丙氨酸及其衍生物排出增多。

临床表现 临床上表现为精神发育迟缓,皮肤、毛发和虹膜色素减退,头发呈赤褐色,癫痫,湿疹,特殊的鼠样臭味尿。患儿在出生后若不及早得到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便出现不可逆的大脑损害和严重的智力发育障碍。

PKU患者精神发育迟缓,皮肤、毛发和虹膜色素减退,头发呈赤褐色

诊断 临床表现 新生儿筛查 尿三氯化铁试验 血氨基酸分析 酶学分析 DNA分析

PKU的分子诊断

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在婴儿出生后立即进行PKU的筛查,一经肯定,立即给患儿停乳,喂给低苯丙氨酸水解蛋白,禁荤食、乳类、豆类和豆制品,可以达到临床痊愈。

右1为PKU患者;左1为其妹,经产前诊断后确诊亦为患者,出生后低苯丙氨酸饮食,达到临床痊愈。

白化病(albinism) 遗传学 发病机制 酪氨酸酶基因缺陷,遗传方式为AR;致病基因定位于11q14-q21。 患者体内酪氨酸酶酶缺乏,不能有效地催化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前体,最终导致代谢终产物黑色素缺乏。

酪氨酸酶

临床表现 全身白化;视网膜 无色素,畏光。 视网膜无色素 白化病患者

本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疾病基因定位于 3q21-q23,患者尿黑酸氧化酶缺陷。 尿黑酸尿症(alkaptonuria) 遗传学 本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疾病基因定位于 3q21-q23,患者尿黑酸氧化酶缺陷。

发病机制 尿黑酸氧化酶

临床表现 病人的尿中含有尿黑酸(alkapton),曝光后可变为黑色的物质,这种病症在婴儿期就可表现出来,到成年时由于尿黑酸大量沉积于关节与软骨外,使关节变性。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关节炎,并发心脏病。

本病是一种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所致的疾病,XR,基因定位于 三、核酸代谢障碍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症 (Lesch-Nyhan sydrome) 遗传学 本病是一种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所致的疾病,XR,基因定位于 Xp26-p27.2。

发病机制 HGPRT是体内核酸补救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它的缺陷使黄嘌呤、鸟嘌呤向相应核苷酸的转化受阻,底物在体内堆积,特别是在神经系统中的堆积,进而引起发病。

临床表现 患者一般为男性,出生3~4个月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激惹不安,烦躁,运动发育迟缓;约1岁后出现舞蹈样手足徐动,肌张力高,下肢呈剪刀样交叉;约2 ~ 3岁起,表现强迫性自我摧残行为,多数智商低于65;患儿精神发育迟滞,强直性大脑性瘫痪。

红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HGPRT酶活性 测晨尿的尿酸/肌酐比值可作筛选手段 利用羊水细胞检查可行产前诊断

现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口服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剂—别嘌呤醇,可抑制尿酸的生成,防止尿酸结石和肾脏病损,但不改善神经系统症状。 饮食尽量无嘌呤摄入。

着色性干皮病 (xeroderma pigmentosum, XP) 遗传学 着色性干皮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患者体内缺乏核酸内切酶引起的疾病。本病可分为(XPA-XPG)7型,目前已克隆出XPA、XPB、XPC、XPD的基因,其中XPA定位于9q34.1, XPB定位于2q21。

核酸内切酶缺乏→不能切除由紫外线诱发的嘧啶二聚体(特别是胸腺嘧啶二聚体,T-T)。 发病机制 核酸内切酶缺乏→不能切除由紫外线诱发的嘧啶二聚体(特别是胸腺嘧啶二聚体,T-T)。

临床表现 患者皮肤对阳光过敏,日照后可出现红斑、水肿、色素沉着、干燥、角化过度及萎缩等皮损。有些病人智能落后,感音神经性聋及共济失调。易患基底细胞癌、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均伴有免疫系统的异常。

着色性干皮病

四、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α1-antitrypsin ) 遗传学(AR) α1抗胰蛋白酶为糖蛋白 基因定位于14q32.1

发病机制 α1抗胰蛋白酶存在于血浆中,尿液、支气管分泌物等,可抑制血清中多种蛋白酶活性。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特征是血清中α1-AT水平下降。

本 章 节 重 点 分子病及遗传性酶病的概念; 镰状红细胞性贫血及发病机制; 地中海贫血及发病机制; 氨基酸代谢病的发病机理。

【复习思考题】 1、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说明镰形红细胞贫血及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发生的机制及特点。 2、苯丙酮尿症,白化病的发病机理分别是什么? 何为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病如何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