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及化学毒剂的检测
本·约翰逊:9.79s 类固醇 兰迪斯:睾丸激素 掉进“尿瓶子”的“体坛精英们” 玛里昂·琼斯:类固醇 孙英杰:雄酮
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800米决赛中,首次参加国际大赛的南非选手塞门娅以1分55秒45勇夺冠军 全运会百米冠军王静,A瓶检测结果呈外源性表睾酮及睾酮代谢物阳性
2010年,中国体坛就爆出了李富玉和佟文的兴奋剂事件。4月23日国际自行车联合会宣布,中国自行车选手李富玉因为药检中被检出合成代谢类固醇呈阳性,遭到临时禁赛;5月8日,国际柔道联盟对佟文禁赛两年的处罚(盐酸克伦特:瘦肉精)。 2008年奥运会上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别金牌(第24枚金牌)
什么是兴奋剂 兴奋剂在医学中原指能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从而提高机能状态的药物。后在体育界泛指可作用于人体机能,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的药物,亦称禁用药物。 兴奋剂的英文为Dope,一说原为南非黑人方言中的一种有强壮功能的酒,一说起源与荷兰语Dop。该词汇1889年首次被列入英语词典,释为“供赛马使用的一种鸦片麻醉混合剂”. 约在公元前776年,就有人的竞技比赛中使用兴奋剂。在公元前三世纪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一些运动员曾试图食用由蘑菇中提取的梦幻物质来提高运动成绩。 兴奋剂的种类不同,功用也不相同。有的可抑制和减轻疼痛,从而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有的可以增加心率、肌肉血流量、肺通气量,从而提高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加强能量代谢;有的可以增加肌肉块头和力量,有助于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从而提高速度和耐力等。
有的可抑制和减轻疼痛,从而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有的可以增加心率、肌肉血流量、肺通气量,从而提高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加强能量代谢;有的可以增加肌肉块头和力量,有助于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从而提高速度和耐力等等。 最早发现的兴奋剂事件是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本届奥运会起初只对部分运动员如马拉松跑进行兴奋剂检查。后因一名自行车运动员暴死,经尸体解剖,证明系服兴奋剂所致。遂促使以后各届奥运会加强了这方面的检查工作。
体育竞技场上,人类不断实现辉煌与梦想的同时,兴奋剂也借助于科技手段,暗中同人类进行着一场特殊的“马拉松”赛。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体育心理医生戈理曼对198名16岁到35岁的世界级运动员作过调查,问他们是否愿意服用一种假想的兴奋剂,使他们能在5年内表现超凡,但3年后可能死于这种兴奋剂。结果,52%的运动员回答“愿意!”
1886年,一位自行车运动员因为过量使用兴奋剂而致死,成为第一例史上记录。 20世纪60年代,兴奋剂主要为“传统兴奋剂”———刺激剂和麻醉剂等; 60年代末期,兴奋剂主要以合成类固醇为主,其目的是增强肌肉合成代谢; 80年代的兴奋剂主要为内源性激素,比较典型的是促红细胞生长素(EPO); 近几年来,人体生长激素(HGH)和被美国反兴奋剂组织称为“世界最为恶劣的兴奋剂”THG已相继粉墨登场。 未来可能出现的基因兴奋剂,其效力和危害无疑将远远超过现有兴奋剂:瑞典的世界著名运动生理学专家萨尔丁认为,未来基因兴奋剂的广泛使用,对竞技体育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1962年,国际奥委会通过一项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决议。 1964年,东京奥运会对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了小规模药物检测,这是奥运会首次进行药检。 1967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成立,其职责就是反对使用兴奋剂。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首次对所有比赛项目实施全面药检。 1999年2月,国际奥委会成立“反兴奋剂组织”,以进一步加大反兴奋剂力度。 2003年3月5日,世界反兴奋剂大会通过了《世界反兴奋剂条例》,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项有关反兴奋剂问题的国际标准,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国际上缺乏统一的反兴奋剂标准的尴尬局面。
1968年反兴奋剂运动开始4大类。 2003年9月,世界反兴奋剂组织拟定了一份禁药名单,其中详细列举了所有兴奋剂药物名称,分为类固醇、刺激素、血红细胞生长素、镇静剂及其他5大类,并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成为全世界体育运动统一执行的标准。 目前7大类:蛋白质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制品、麻醉药品、刺激剂、易制毒化学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其他。 每年公布 目录
兴奋剂的种类及危害 一、刺激类(stimulants): 一类药物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如苯丙胺和可卡因等,靠抑制身体的自然警报系统和减轻“过度用力”引起的疼痛感来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增强耐力和力量。其他作用还包括增加心律、血压和能量代谢。 另一类刺激剂主要作用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和咖啡因等。其作用是增加心律、血压和肌肉血流量,扩张呼吸道、增加肺通气量。 副作用易发生创伤。心跳和血压急剧增高,脱水,有可能发生脑出血和心脏停搏而死亡的危险。
麻黄素 甲基安非他命(冰毒)
二、麻醉止痛剂(narcotis and analgesics): 常见的麻醉剂有吗啡、乙基吗啡、度冷丁和可待因等(哌替啶类和吗啡生物碱类)。此类药物能使运动员产生欣悦感和心理刺激,必胜的错觉和超越自我能力的幻想。痛阈提高而不觉伤痛,常使伤势恶化。判断能力下降导致其他危险。久用成瘾,造成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三、合成类固醇(anabolic steroids): 所有的合成雄性激素类固醇都有与睾酮相似的化学结构。这类药物除具有增加肌肉块头和力量,并在主动或被动减体重时保持肌肉体积的作用外,还具有雄激素的作用,如诺龙、美雄酮等。此外,还可加快训练后的恢复,有助于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包括男性激素睾酮,口服或注射此药可使肌肉增加,肌力和耐力加强。但破坏体内性激素平衡,产生严重副作用: (1)男性,人格改变,肝肾功能障碍,秃发,精子减少,前列腺炎等. (2)女性,男性化,月经紊乱,多毛等。
四、利尿剂(diuretics): 增加尿量,稀释尿液中违禁药物浓度,以逃避兴奋剂检测,体重减轻,以参加较低体重级别比赛。副作用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形成血栓,甚至死亡。 五、 β-阻断剂(抑制功能) 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等,有心得安、心得平、心得宁、心得舒和心得静等。射击、台球、桥牌、赛车等项目。 六、内源性肽类激素 大多以激素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主要是肽和糖蛋白激素及类似物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睾丸中睾丸激素的形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刺激肾上腺皮质的作用,可使其产生更多的皮质醇,可减轻肌腱和关节的炎症,具有止痛和消炎的作用。 人体生长激素(HGH): 具有合成代谢作用,可增长肌肉块头。还能促进人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骨的生长,并加强肌腱和增大内部器官。 红细胞生成素(EPO) 红细胞生成素是人体肾脏中可自然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促进红细胞增生及维持血中红细胞数稳定的作用。
七、血液兴奋剂 又称为血液红细胞回输技术,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原来是用异体同型输血,来达到短期内增加血红细胞数量,从而达到增强血液载氧能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血液回输术。有报道说,血液回输引起的红细胞数量等血液指标的升高可延续3个月。1988年汉城奥运会正式被国际奥委会列入禁用范围。
兴奋剂的检测 兴奋剂检测是一项难度很高,责任十分重大的工作。其难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及其代谢物的种类多,变化大,禁用的百余种药物以原体或一个或多个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与人体体液中,因此,需要检测和确证的化合物多达几百种。除此以外,用药后的不同时间,这些化合物的浓度不断的发生变化,直到排出体外。 (2)药物在人体体液中的浓度很低,药物在人体体液中的浓度常常是毫微克(即十亿分之一克)或更低的水平,因此对检测的灵敏度要求很高。打一个比方,如果在一个25*50m的标准游泳池中加入一勺糖,要求在池子的任何一处都可以测到糖的存在。 (3)要求准确的定性和定量,不能有丝毫的疏漏和差错。兴奋剂的检测工作对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负有法律责任。检测者要对每一种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光谱分析有全面娴熟的了解及足够的分析参考资料。所以,要准确的定量及判断是否超出了允许的水平,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1)尿样检测:尿检是兴奋剂检测的常规武器,主要针对传统兴奋剂和各种合成代谢类固醇 。其优点在于:取样方便;对人无损害;尿液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尿液中的其他干扰少。 1988年检测出当时号称“世界第一飞人”的约翰逊服用合成类固醇兴奋剂,是尿检技术所取得的最大成就。
分析大体分筛选和确认两个过程。筛选即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过筛,当发现某样本可疑有某种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时,再对此样本进行该药物的确认分析。在进行药物的确认分析时,尿样要重新提取,此提取过程与空白尿(即肯定不含有此药物的尿液)和阳性尿样(即服用过该药物后存留的尿样)同时进行,以保证确认万无一失。 分析过程中按药物的化学特征和分析方法将所有药物分成四类,即:第一类:尿中以游离形式排泄的易挥发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刺激剂);第二类:尿中以硫酸或葡萄糖醛酸结合的难挥发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麻醉止痛剂,beta阻滞剂和少数刺激剂);第三类:化学结构和特性特殊的刺激剂(咖啡因,匹莫林)和利尿剂;第四类:合成类固醇及睾酮。 尿样进入实验室,首先进行尿样pH和尿比重测定,然后按以上四类药物分成四组进行筛选分析,主要是化学提取和仪器分析两步,最后由计算机打出检测报告。
常规尿检不仅对血红细胞生长素EPO和促生长激素HGH等禁药无能为力,即使对合成代谢类固醇的“变种”———THG等物质也毫无办法。 THG丑闻暴露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实验室很快就研究出了检测方法。世界反兴奋剂组织10月21日宣布,所有被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均已获得检测违禁药物THG的方法。
(2)血样分析:血样检测的目的主要是补充尿样分析方法的不足,是针对EPO的一种检测方式。EPO能够增加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血液氧运输能力。使用EPO能将赛艇、自行车和长跑等耐力项目的成绩提高15%,但也会造成致命的心脏衰竭。 人体能自然生成EPO,因此很难准确检测出哪些是人体自生的,哪些是药物补给的。此外,EPO注射后能很快从体内消失,溶于血液中的EPO也很难检测。自从EPO渗入体坛后,各国科学家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寻找检测它的手段,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血检技术很长时间并没有得到国际上的公认。1997年的国际田径大奖赛本来要引进血检,但在最后一刻遭到国际田联的弃用。
2002年,悉尼奥运会第一次实施EPO检测计划,把血检列为兴奋剂检测项目,成为奥林匹克反兴奋剂史上的里程碑。该计划将“EPO2000”血检法和法国科学家开发出来的尿检EPO法共同实施,血液和尿样检测同时呈阳性的运动员才会被处罚,而拒绝血检的运动员将被定为与服禁药同罪。 “EPO2000”研究计划是澳大利亚科学家主导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该项研究最终发现,人体内有三种物质可作为服用生长激素后的标靶物。这三种物质的体内含量有特定变化曲线,一旦异常就说明有体外摄取。按照这种检测技术,通过抽取大约10毫升的血样,便可发现运动员三周前是否注射过EPO。法国科学家开发的是一种新型尿检法。通过分析合成EPO与自然EPO电荷上的微小差别,可检测出当事人在3天内是否接受过EPO兴奋剂注射。悉尼奥运会期间,血检可以有效地查出EPO,但对于HGH仍然无能为力。
HGH的作用类似于一种合成代谢类固醇,能够帮助肌肉生长并帮助运动员从训练疲劳中迅速恢复。由于HGH也能自然生成,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区分人体自然产生的HGH和人工合成的HGH。虽然HGH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列为违禁药物并被怀疑大量使用,但现有的检测手段却根本无法追寻到它的踪影 2003年10月底,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称,已找到检测人工合成HGH的方法,并在雅典奥运会上实施。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林奎斯特说:“新检测方法对今后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毫无疑问,随着血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它将引领未来兴奋剂检测技术的国际潮流。
“猫”能捉光所有的“老鼠”吗 聪明机灵的小老鼠“米奇”诞生75年来,无数观众从它屡屡戏弄猫咪的情节中享受了极度的轻松和快乐。反兴奋剂斗争就宛如一场永无止境的猫捉老鼠游戏,猫咪一次次被无情地戏弄,总也赶不上老鼠飞奔的步伐。
基因兴奋剂检测 基因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为通过基因兴奋剂来刺激身体机能,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了可能,并且这种趋势已无法阻止。目前,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能使血液中红细胞生长素大大增加的“变异基因”,并可使用先进的基因疗法对运动员的基因加以改造。 注射转基因药物可以使小白鼠的肌肉群在短短的两周内增加25%,如果用在人体上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比现有的常规禁药有效得多。 基因兴奋剂将成为下一代兴奋剂的“主角”,基因兴奋剂的检测将成为国际体育界面临的一个新难题,与其他兴奋剂相比,基因兴奋剂更难被检测出来。因为人为植入的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与人体天然形成的蛋白质看起来完全相同。
兴奋剂总是先于检测手段问世。尽管国际反兴奋剂机构列出的兴奋剂清单不断增加,但那些逍遥法外、尚未被检测出来的药物或手段却数不胜数。其次,兴奋剂研究几乎是全球性的,每年都有新药物或新手段被发明并用于赛场,而研究反兴奋剂手段的科研力量则要薄弱得多。最关键的是,一些国家对待兴奋剂采用双重标准。据美国奥委会兴奋剂控制中心前主任艾克森姆揭露,从1988年到2000年,100多名美国运动员在奥运会前接受本国的兴奋剂检测时即呈阳性,但由于美国奥委会的包庇,这些人后来还是参加了奥运会,共拿走了19枚金牌! 只要利欲熏心的商人和化学家试图击败药检系统的阴谋一天不停止,体坛反兴奋剂的战争就永无尽头!
同位素比质谱的应用 原理:碳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规律,同一来源化合物中碳的两种同位素13C和12C的丰度比是相同的。商品化的类固醇激素来源于大豆等植物的提取,其13C/12C比值较低,而人体内的该比值比较高。
程序:先利用气相色谱将目标化合物分离,经燃烧炉氧化成CO2,并进入质谱分析仪,记录m/z=44,45的强度,分别对应于12C16O16O,13C16O16O的丰度,校正后可计算出13C/12C值。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以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包括装备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炸弹、导弹、地雷、毒烟罐、航空布洒器和气溶胶发生器,以及装有毒剂前体的二元化学弹药。 如以1km2面积内杀伤人畜计算,常规武器需2000美元,核武器需800美元,化学武器仅需600美元 按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把化学武器分为六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窒息性毒剂
公元前429年,雅典和斯巴达进行的Peloponnesian War,斯巴达军利用硫磺和松枝混合燃烧来制造毒气对雅典城內的守军进行攻击。 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年4月22曰18时,德军借助有利的风向风速,将180吨氯气释放在比利时伊伯尔东南的法军阵地。法军惊慌失措,纷纷倒地,15000人中毒,5000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化学武器造成了127.9万人伤亡,其中死亡人数9.1万人,约占整个战争伤亡人数的4.6%。 日军侵略我国期间,曾多次对我抗日军民使用毒气。 1961~1970年,美军先后在越南南方44个省,使用化学武器达700多次,中毒军民达153.6万人。
神经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为有机磷酸酯类衍生物,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tabun)、沙林(Sarin)、棱曼(Soman),V类神经毒是指S-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神经性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并迅速与胆碱酶结合使其丧失活性,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瞳孔缩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等症状,重者可迅速致死。
毒剂名称 化学名 化学结构 塔崩(Tabum) 沙林(Sarin) 甲氟膦酸异丙酯 棱曼(Soman) 甲氟膦酸特己酯 维埃克斯(VX) 二甲胺基氢膦酸乙酯 沙林(Sarin) 甲氟膦酸异丙酯 棱曼(Soman) 甲氟膦酸特己酯 维埃克斯(VX) S-(2-二异丙基氨乙基)-甲基硫代膦酸乙酯
缓慢生成HCN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 慢,生成HF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 名称 塔崩 沙林 棱曼 VX 常温状态 无色水样液体,工业品呈红棕色 无色水样液体 无色油状液体 气味 微果香味 无或微果香味 微果香味,工业品有樟脑味 无或有硫醇味 溶解度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可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互溶 水解作用 缓慢生成HCN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 慢,生成HF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 很慢, 生成HF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 很难, 加碱煮沸加快水解 战争使用状态 蒸气态或气溶胶态 蒸气态或气液滴态 液滴态或气溶胶态
糜烂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的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 。 糜烂性毒剂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侵入人体,破坏肌体组织细胞,造成呼吸道粘膜坏死性炎症、皮肤糜烂、眼睛剌痛畏光甚至失明等。这类毒剂渗透力强,中毒后需长期治疗才能痊愈。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先后在我国13个省78个地区使用化学毒剂2000次,其中大部分是芥子气。
名称 芥子气 氮芥 路易斯气 化学名 2,2¢-二氯乙硫醚 三氯三乙胺 氯乙烯氯胂 结构 ClCH=CHAsCl2 常温状态 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棕褐色 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浅褐色 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深褐色 气味 大蒜气味 微鱼腥味 天竺葵味 溶解性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战争使用状态 液滴态或雾状
失能性毒剂 失能性毒剂是一类暂时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从而丧失战斗力的化学毒剂。其中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国研制的毕兹(BZ)。 毕兹(二苯基羟乙酸-3-奎宁环酯),其化学式结构为: 该毒剂为无嗅、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战争使用状态为烟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头痛幻觉、思维减慢、反应呆痴等。
刺激性毒剂 是一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剂。按毒性作用分为催泪性和喷嚏性毒剂两类。催泪性毒剂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喷嚏性毒剂主要有亚当氏气。 刺激性毒剂作用迅速强烈。中毒后,出现眼痛流泪、咳嗽喷嚏等症状。但通常无致死的危险。
名称 西埃斯(CS) CN 亚当氏气 化学名 邻-氯代苯亚甲基丙二腈 苯氯乙酮 吩砒嗪化氯 化学结构 常态 白色晶体 无色晶体 金黄色晶体 气味 无味 荷花香味 溶解度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战争使用状态 烟状
全身中毒性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氧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氯化氢等。 氢氰酸(HCN)是氰化氢的水溶液。有苦杏仁味,可与水及有机物混溶,战争使用状态为蒸气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其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抽风、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等,重者可迅速死亡。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曾用氢氰酸一类毒剂残害了集中营里250万战俘和平民。 氯化氢(HCl)的毒性与氢氰酸类似。
窒息性毒剂 窒息性毒剂是指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的而造成窒息的一类毒剂。其代表物有光气、氯气、双光气等。 光气(COCl2)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毒症状分为4期:(1)刺激反应期(2)潜伏期(3)再发期(4)恢复期。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在几分钟内由于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二元化学武器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无毒或微毒的化学物质分别填装在用保护膜隔开的弹体内,发射后,隔膜受撞击破裂,两种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在爆炸前瞬间生成一种剧毒药剂 。 二元化学武器的出现解决了大规模生产、运输、贮存和销毁(化学武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安全问题和经济问题。与非二元化学武器相比,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可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因此,二元化学武器大有逐渐取代现有化学武器的趋势。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1874年召开的布鲁塞尔会议上就提出了禁止化学武器的倡仪。 化学武器的使用给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灾难。因此,从它首次被使用以来就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被视为一种暴行。为制止这种罪恶行径,在英、法、德等国19世纪中期研制出化学武器后不久 1874年召开的布鲁塞尔会议上就提出了禁止化学武器的倡仪。 1899年在海牙召开的和平会议上通过的《海牙海陆战法规惯例公约》中又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毒物和有毒武器 。 1925年在日内瓦又签订了《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协定书》。它是有关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最重要、最权威的国际公约。 中国早在1929年就加入了《日内瓦协定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其重新进行审查,于1952年宣布:予以承认,并在各国对于该协定书互相遵守的原则下,予以严格执行。 1989年1月7日在巴黎召开了举世瞩目的禁止化学武器国际会议。会议通过的《最后宣言》确认了《日内瓦协定书》的有效性,并呼吁早日签订一项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及使用一切化学武器并销毁此类武器的国际公约 。
防毒面具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种,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由面罩、导气管、滤毒罐等组成 。滤毒罐内装有滤烟层和活性炭。滤烟层由纸浆、棉花、毛绒、石棉等纤维物质制成,能阻挡毒烟、雾,放射性灰尘等毒剂。活性炭经氧化银、氧化铬、氧化铜等化学物质浸渍过,不仅具有强吸附毒气分子的作用,而且有催化作用,使毒气分子与空气及化合物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隔绝式防毒面具中,有一种化学生氧式防毒面具 。它主要由面罩、生氧罐.呼吸气管等组成。使用时,人员呼出的气体经呼气管进入生氧罐,其中的水汽被吸收,二氧化碳则与罐中的过氧化钾和过氧化钠反应,释放出的氧气沿吸气管进入面罩。其反应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2K2O2+2CO2 = 2K2CO3+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