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得更好吗 ——能力寻根:能力表现目标序列 能做得更好吗 ——能力寻根:能力表现目标序列 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 沈旎 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专家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核心成员 中国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杂志执行主编 TEL:18971535812 E-MAIL:28727969@qq.com 2013年7月16日下午于江苏扬州
释题: 来自课程实施中的难题从来不会有标准化的解决办法。解决实践难题的出发点是对这门课程实施经历进行的批判分析。 当我质疑时,请相信,我是认真的……
感谢: 《菊花脑》连云港景区林场小学的老师团队 《为我们服务的人》南京钓鱼台小学佴慧莉老师 《魅力扬州》海门市东洲小学刘宇禹老师 思考: 1.觉得老师太累,什么都要设计、安排好?设计环节太操心?环节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吗?为什么学生只能在被安排的情况下活动?能让学生自己来做这些吗? 2. 学生的研究没有学生的问题,学生需要提问吗?学生提问不提问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境下,学生才能提出“真”的问题? 3.地域特色和学生能力,是学生服务于地域特色,还是利用地域资源成全学生的能力发展?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线索来设计课程,还是以地域特色为线索来设计课程? 4.不是所有的实践,课堂都能提供情境的?课内外怎么衔接? 5.史韵、诗秀、食醉、景美、民蕴、现代扬州,这些课题中包含了学生提出的哪些问题?学生的研究应面对宽泛课题还是具体的问题? 6.填方案就等于规划能力吗?在还没做的时候,能细致到什么程度?持续六周的活动,学生有能力设计吗?六周活动进程各组不一,一个班一个指导老师,后面怎么办?方案设计得好不好,可不可行,做了才知道,坐在这里能讨论出来吗?从怕学生失败,到给学生失败的机会。
内容结构(2013年7月16日下午13:00~15:00) 第一部分:实施经历的批判分析(直面现象,能做得更好吗?) 反思课程研究经历,了解什么是学生能力表现目标序列 第二部分:基于反思的再出发(探寻策略,我们的行动… ) 分析教学现象,寻找有效策略,尝试建构能力表现目标序列 第三部分:您的问题… 教学方式:真实任务驱动下,基于案例的参与式培训
第一部分:实施经历的批判分析 (直面现象,能做得更好吗?) 反思课程研究经历,了解什么是学生能力表现目标序列
1.从一个故事讲起…… 飞不起来的风筝能评A吗? 某学校提交的综合活动评价样本 可贵处: 关注间接经验——关注直接经验 查资料——动手实践 老师的想法:让他们做的目的并不是要能飞,只要体验做的过程,飞不起来正说明制作的不易,不是说这门课程关注过程吗…… 怎么和这位老师对话? 这个学生的能力表现如何反映指导的有效、教学的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不是做了就好了?
2.思考:拿什么证明有效? 《我的风筝飞上天》风筝的设计与制作主题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什么能力? 课程质量的检测基于有公信力,大家认同的标准,建立课程的民主基础。判断有效的依据是什么? 一门课程如果没有可测可信的质量,如何让人发现课程的价值?如何得到关注与重视?
自我否定总是痛苦的,请相信,当我质疑时,是认真的…… 3.回顾:为了常态、有效,我们曾经…… 哪方面研究成果既能保障课程的常态、有效、有序、规范,又能保持课程开放自主的特点? 主题?(资源包比较强调主题和内容,但在编写时是否有系统的目标体系作为坚强的后盾。 ) 课型?提出问题—分类归纳形成课题—按兴趣分组—填写方案…… 方法指导?规划就等于填方案表吗?规划能力到底是什么?问卷就是格式的问题吗?格式能支持社会调查的能力吗?… … 自我否定总是痛苦的,请相信,当我质疑时,是认真的……
课型是起始阶段的拐杖, 警惕课型成为我们起飞时的枷锁 关于课型的反思与期待: 是不是所有的活动类型都适用这些课型?是不是所有的年级都适用这些课型? 课型如何应对丰富而复杂的教学具体情境? 到底什么是课型,课型仅仅是指课堂教学的形态吗? 如果行政力量来推广,并将一类课型作为评课的唯一标准,会怎么样? 课型是起始阶段的拐杖, 警惕课型成为我们起飞时的枷锁
能力表现标准——“为什么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 什么样的课型是值得信赖的,期待课型有什么样的发展? 首先是各种预设性的课型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修订和丰富; 其次,发现、收集、整理课型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中的程序性变式; 建立与课型相对应的丰富案例背景库; 需要涉及的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还应该包括课堂外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基本操作规范,并形成相关的可分享的机制。 课型——“怎么教” 能力表现标准——“为什么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
方法指导(有效的着力点) 选题方法指导课、提问方法的指导课、主题表述指导课、观察方法的指导课、实验方法的指导课、问卷方法指导课、访问方法指导课、文献查找方法指导课、信息整理方法指导课、课题答辩方法指导课、总结交流方法指导课、项目设计指导课等等,并努力为各种方法指导课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
(1)教师自身有关科学方法的知识及运用有待补充、丰富、完善和提高 方法指导(有效的着力点)反思 (1)教师自身有关科学方法的知识及运用有待补充、丰富、完善和提高 (2)方法指导的“度”难以把握 (3)脱离具体实践任务情境的所谓“科学方法”讲解
4.需要面对: 国家级纲要中的目标表述比较概括,老师难依此把握每节课和每个学期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质量。老师教学中的目标表述 需要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体系作为教学的支撑,成为老师选择主题的依据,给老师一个主题,不如给老师目标序列。“我想知道,我为什么要实施这个主题,我的教学效果心里没谱。”“方法指导哪里是个头。” 需要回答:我为什么要实施这个主题?这个主题能力表现目标指向哪里?拿什么来衡量教学是有效的?仅仅是感兴趣、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吗? 什么是教学质量,关于课程质量对话需要共同的话语基础。 冒险、有局限、有意义的挑战
这些目标为何如此相似?与课程目标是否相符?这样的目标导航下的教学是什么样的? 读目标,猜主题(为什么会这样?) 主题一目标: 1了解资源减少带给我们的危机,知道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知道作为一名世界公民,环保义不容辞,是责任也是义务 3锻炼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创新、归类、整理、评价等能力 主题二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请教、竞争、合作、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三目标: 1通过活动,学生深入了解天气方面的相关知识; 2通过阶段性,培养学生对收集信息的整理、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养成合作能力,善于倾听的习惯,学习他人汇报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能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这些目标为何如此相似?与课程目标是否相符?这样的目标导航下的教学是什么样的?
以下摘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送审稿》2009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具有问题意识,体验并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 ·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段目标(354字)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兴趣,初步体验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本年段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 •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初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 •学会制定活动方案,初步具有规划意识与规划能力; •了解并初步体验调查访问、实验观察、文献收集与整理等基本方法,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经历简单的劳动和技术实践,学会简易的设计与制作,能够使用基本的劳动工具,丰富劳动体验,懂得劳动与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在3-6年级的基础上,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本年段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 ·初步学会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分类类比与比较等逻辑思维方法,完整经历问题探究的过程; ·初步学会实验研究与观察、社会调查与访问、技术设计与制作、文献收集与分析的基本规范,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 寻找方法、能力?此课程的价值取向?知识?能力?
崔允漷:课程观一定要关注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与教到什么程度,而且要一致性 5.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设计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部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是指主题内容的开发,也包含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情境化和具体化的目标开发。 主题资源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 课型研究提供了怎么教的模型 方法指导提供了有效的可能 目标开发回答了这门课程为什么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这个核心问题 崔允漷:课程观一定要关注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与教到什么程度,而且要一致性
6.尝试: 研制学生能力表现序列,成为破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困局的当务之急,学生能力表现目标序列: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2)这些能力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期程度达成的表现是什么 (3)通过哪些教学途径和内容,学生才可能发展这些方面的能力 (4)设计什么样的评价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如何评估学生的能力表现
地平线是走到近处才向前延伸的 7.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力表现目标 我的理解: 学生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透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可观察、可测、可分析研究 学生原生态、本有的能力表现是课程起点和设计课程的依据,但教学有效性表现在学生能力有“增值”表现 学生能力经由课程实施,基于能力表现线索的目标体系,呈现循序渐进的发展状态 学生能力表现是评估课程价值实现的依据,揭示了课程价值体现的方式。 学生能力表现的发展引导课程由追求常态,逐步走向有效,开启追求课程质量与实施效度的征程…… 地平线是走到近处才向前延伸的
第一部分:实施经历的批判分析(直面现象,能做得更好吗?) 反思课程研究经历,了解什么是学生能力表现目标序列 小结:教学目标不可被忽略的起点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审视教学流程的准绳 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目标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决策 问题:谁来研制能力表现目标序列?等着别人来做?(总不能把香蕉皮骂进垃圾桶里吧) 有没有可参考借鉴的范本?
借鉴: A 应用学习能力分类 A1 问题解决 A2 交流工具和技巧 A3 信息工具和技巧 A4 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工具和技巧 摘自《美国应用学习能力表现标准》 应用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把学校和其他地方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地与别人进行交流合作,及使用信息时代工作。 “能力表现标准的设计是为了通过答复这个问题:“怎样的好才是足够的好”,使内容标准更适于操作。 A 应用学习能力分类 A1 问题解决 A2 交流工具和技巧 A3 信息工具和技巧 A4 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工具和技巧 A5 与他人共同工作的工具和技巧
借鉴: 对A1问题解决的分类和要求: A1a设计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系统:确认新产品、新服务或新系统以满足需求,并创造出满足这些需求的解决方法。 A1b改进某一系统:发展对人、机器和工作过程的理解;排除在操作中的故障问题;并设计改进共效率的策略。 A1c计划和组织一项活动:从构思到结束,对所计划和组织的活动的各个方面负责,充分利用好人员、时间、经费、物质和设备等资源。
以美国应用学习A2C为例(交流工具和技巧) 学生进行一个结合文字、图像或声音的多媒体介绍,这就要求学生: 为介绍的各部分选择合适的媒体手段; 熟练使用选定的媒体,包括编辑和质量检查; 将介绍作为一个整体达到一致性; 有效地交流信息,检查观众的反应并按此对介绍进行修订。
第二部分:基于反思的再出发 (探寻策略,我们的行动… ) 分析教学现象,寻找有效策略,尝试建构能力表现目标序列
第二部分:基于反思的再出发(探寻策略,我们的行动… ) 现象一:飞不起来的风筝也能评“A” 现象二:镜片有什么不同 现象三:七分钟的分组混乱值不值 现象四:交流的是资料吗 现象五:烦人的参观(链接) 现象六:学生汇报不同年段如此相似小学视频,高中视频 这些现象指向哪些能力目标? 思考:问题出在哪里,能做得更好吗?
现象一:飞不起来的风筝能评A吗? 某学校提交的综合活动评价样本 可贵处: 关注间接经验——关注直接经验 查资料——动手实践 老师的想法:让他们做的目的并不是要能飞,只要体验做的过程,飞不起来正说明制作的不易,不是说这门课程关注过程吗…… 怎么和这位老师对话? 这个学生的能力表现如何反映指导的有效、教学的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不是做了就好了?
现象2:镜片有什么不同 老师如何指导?如果您来教……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全校的体检表中视力数据进行了统计,并请班上几位戴眼镜的同学述说了近视的感受后,学生围绕近视这个主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生A:镜片有什么不同? …… 老师如何指导?如果您来教……
第二部分:基于反思的再出发(探寻策略,我们的行动… ) 现象一:飞不起来的风筝也能评“A” 现象二:镜片有什么不同 现象三:七分钟的分组混乱值不值 现象四:交流的是资料吗 现象五:烦人的参观(链接) 现象六:学生汇报不同年段如此相似小学视频,高中视频 这些现象指向哪些能力目标? 思考:问题出在哪里,能做得更好吗?
现象四:什么是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汇报的是资料?
在各年级上学期的分解见《目标及主题示例大表》 《武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及方法》 以学习方式为主线结构四个单元(每学期四个教学内容——四件事)(参考郭元祥教授《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 1.课程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侧重基于问题的课题研究) 2.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侧重于参观、考察、访问等) 3.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侧重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 4.实际应用为主的设计与制作类学习活动(侧重于项目、产品及活动的设计与改善、手工制作) 在各年级上学期的分解见《目标及主题示例大表》
设计与制作能力(飞不起来的风筝能评“A”吗?) 1.目标任务:简单的图纸设计及制作 2.能力目标分解: (1)通过拆解或观察,感知主要组建及制作材料 (2)能根据制作需要,模仿绘制简单的包含刻度、材料、制作步骤和简单图例的图纸 (3)能选择适当的材料,依据图纸尺寸准备材料,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制作 (4)能根据测试结果不断分析原因,调整完成制作 (5)能分享制作的经验与感受 3.作业评价: (1)选择合适的材料 (2)在制作过程中适当地使用工具情况 (3)绘制有刻度的简单图纸 (4) 制作成品是否能满足用途 主题示例:《我的风筝飞上天》《创意小灯笼》
现象一:飞不起来的风筝能评A吗? 某学校提交的综合活动评价样本 可贵处: 关注间接经验——关注直接经验 查资料——动手实践 老师的想法:让他们做的目的并不是要能飞,只要体验做的过程,飞不起来正说明制作的不易,不是说这门课程关注过程吗…… 怎么和这位老师对话? 这个学生的能力表现如何反映指导的有效、教学的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不是做了就好了?
第二部分:基于反思的再出发(探寻策略,我们的行动… ) 现象一:飞不起来的风筝也能评“A” (设计与制作能力) 现象二:镜片有什么不同(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现象三:七分钟的分组混乱值不值(小组合作的能力) 现象四:交流的是资料吗(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现象五:烦人的参观(链接)(社会考察的能力) 现象六:不同年段汇报如此相似小学视频,高中视频(汇报交流能力) 思考:问题出在哪里,能做得更好吗?
主题:关于近视的研究(问题指导) 生A:镜片有什么不同? 师:你能把问题再重复一下吗? 师:大家听明白他的问题了吗?谁帮他说得更明白? 生B:我想知道,他说的镜片是什么镜片? 生A:近视的同学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 师:你能补充一下自己的问题吗? 生A:近视镜片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他的问题吗? 生C:我想知道,他的问题是把近视镜片和什么相比有不同? 生A:当然是和普通的玻璃比较,如果**镜框里用的是普通的玻璃,他怎么可能透过眼镜看得清呢?我想,近视镜片一定和普通玻璃有区别,我想知道有哪些不同? 师:现在,大家明白了他的问题吗?还有谁要补充?你能再清晰地说出自己的问题吗? 生A:近视镜片和普通玻璃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当我们提出一个关于比较的问题时,一定要说明是什么和什么在做比较,这样大家才会明白你到底想知道什么…… 思考:您怎么看这位老师的做法……
关于问题意识能力表现目标分解 学会分解问题的要素和关系. a. 学会分解问题的因素 b. 学会分解问题中的关系. c
能做得更好吗?基于现象三 美国学科能力标准中“应用学习标准”中的合作能力 A5协同合作的手段和技巧 A5a 学生与他人协作完成一个任务可以这样进行: ●确定为完成任务应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这个问题上应与小组成员取得一致意见; ●共同承担责任;共享资源;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定期地与小组成员协商,检查完成任务的进度、决定应做出哪些改变以及在任务结束时检查业已完成部分的情况。 A5b 学生向别人展示或解释某事物时应特别清晰,从而保证别人也能按照他(她)说的情况去完成任务。 A5c 学生对当事人的请求作出回答时可以这样进行: ●解释当事人的请求; ●征询当事人的意见,明确工作任务的要求。
现象三:混乱的七分钟值不值? 为什么分组,如何分组? 一定要分组吗?坐在一块就算分组吗? 一定要按兴趣分组吗? 哪种情况适合分组研究?哪些问题适合个体研究? 分组是为了分工合作吗? 学生会合作吗? 按特长分工就是好的分工吗? 分工时,先写人名,再写事情合适吗? 小组签名的设计 稳定的小组还是临时的小组……
**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小组成员: 任务分工: 活动方式: 活动目标: 活动所需要的条件及设备: 活动步骤: 活动成果展示方式: 大家填写有困难吗?为什么要学生填写方案?什么是规划能力?
规划能力表现: 1. 能明确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 能说明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 3. 能理清学习任务中包含的主要工作; 4 规划能力表现: 1.能明确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 能说明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 3.能理清学习任务中包含的主要工作; 4.能按时间顺序排列主要工作; 5.能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条件; 6.能以计划的形式与同伴在学习任务的步骤、分工等方面达成共识(合作型任务); 7.能说明需要的帮助和困难; 8.能根据实施情况对计划进行微调; 9.能根据计划检查、反思活动的进程……
一是不宜让没有设计经历的孩子设计时间跨度较长、工作内容较复杂、全面的整体活动方案。 二是不宜让孩子们接触一些看似规范但却抽象、难以理解的关于规划的术语,诸如背景、目的等。可以问答提示。 三是在规范和实用间,年级越低,学生的方案尽可能趋近实用性。学生做的方案或计划应有针对性,不宜用通识性的方案表,即使是初中生,也是这样。
现象四:交流的是资料吗(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 什么是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 信息收集与实践(法国做中学中关于星空的研究,从资料到模型)
基于现象四:什么是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 能做得更好吗? 1.目标任务:经历简单的文献(纸质媒体)研究过程 2.能力目标分解为: (1)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查找图书、杂志、报纸等文献 (2)能按查找书籍的基本步骤完成资料的查找 (3)能在众多的信息中分辨需要的信息 (4)能够用一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所需要的查找到的资料 (5)能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生成新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6)学会用引号表明引用,以及做旁注的基本方法 3.学生查找资料的作业单示例: 学生姓名: 班级: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 查找资料解决的问题: 查找资料的步骤: 资料记录:(请标明出处,格式为“作者,书名(报纸名称),页码(报纸或杂志的日期、版数或页码)” 对问题的回答: 新的问题和我的观点:
现象六:学生汇报不同年段如此相似(汇报交流能力) 什么样的表现说明学生具备汇报交流能力?
能做得更好吗?基于现象六 总结交流的能力指导什么?学生具有总结交流能力会如何表现? 交流汇报时,我和孩子们共同的约定: 遵守时间(7分钟,设置计时员,作为评分标准的一项,必须进行整理) 围绕问题,说清楚为什么要交流,交流的问题,层次清晰,有逻辑 选择适当的方式呈现结果(提示:不呈现看不清的图片或文字) 交流的是观点,而不是读资料,读幻灯片,关注材料组织是否能有效说明问题和观点,减少无效重复。 从听众需要的角度设计交流过程,关注听众的所得和兴趣,不说听众听不懂的话 连续视频不超过2分钟。 反思时,回到方案检视目标是否达成 真诚地收集收集听众(受众)的反馈(建议和意见) 利用PPT提示结构,不宜成段展现文字 不在视频有声时说话 引用资料注明出处…… ‘’
什么是交流汇报的能力? 借鉴:以美国应用学习A2C为例(交流工具和技巧) 学生进行一个结合文字、图像或声音的多媒体介绍,这就要求学生: 为介绍的各部分选择合适的媒体手段; 熟练使用选定的媒体,包括编辑和质量检查; 将介绍作为一个整体达到一致性; 有效地交流信息,检查观众的反应并按此对介绍进行修订。 学生向熟悉相关内容的专家听众做项目计划或成果的口头介绍,这就要求学生: 以适合目的的逻辑方法组织好介绍; 调整介绍形式以适合介绍的目的和听众; 口齿清楚,镇定自如地介绍; 有条理地回答听众的问题; 评价介绍的效果并为未来的介绍确定合适的修订稿。
现象五:烦人的参观(链接)(社会考察能力) 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 目标任务:家乡文化景观的参观访问活动 目标分解: 1.能充分利用老师提供的景观导游图、景观、观光宣传影片资料等,结合以往的亲身体验,提出问题及假设, 2.拟定参观访问提纲,明确参观任务 3.经历参观访问过程,能进行有重点的记录。 4.能回顾行前问题,整理记录,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5.能运用小报、影展、绘画或演讲等多种方式呈现参观访问的结果,介绍家乡的文化特色。
现象五:烦人的参观(链接)(社会考察能力) 首义纪念馆红楼的参观手册 1.参观时间:***年*月*日 8:10在校门口集合 8:30~10:30为自由参观时间 10:40在红楼大门口集合返校,整理参观资料 2.参观准备:请同学们穿校服、带饮用水、参观记录的工具、遮阳的帽子、参观手册 3.参观作业:要求制作成有封面和目录的作业册,可以用照片或者自己画插图。 红楼的地理位置、外观以及你的参观路线 红楼的建筑历史 红楼与辛亥革命的联系 记录一个和红楼有关的人物 记录一个和红楼有关的故事 你自己的问题及答案 你的参观感受 4.注意事项: (1)红楼是一个历史纪念地,请同学们在红楼门前仔细阅读参观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 (2) 分小组活动,不要与小组走散,注意时间要求。 (3)如果有问题可以联络:老师的电话:****校长的电话:***学校的电话*** (4)参观后,请同学们及时整理参观记录,完成作业册,一周后上交作业册。
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目标:通过实作,在做中学,经历学生社会考察的过程,从中感悟社会实践类课程的设计与指导策略 通过目标任务的设计,初步了解武汉的社会形态,能记录社会考察的过程 目标任务:尝试设计参观活动并实施 关于户部巷、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参观任务的设计: 在武汉市区地图上找到参观地点的位置,并能画出你前往的路线 拍摄武汉市代表性的街景(不注明就能知道是武汉) 找到二种武汉独有的饮食品种,记录配方,基本制作方法及口味特点 记录黄鹤楼的外形,找到三条以上的证据说明它为什么有名 寻找省博中能代表楚文化的三件馆藏,记录名称、特征、什么地方代表了楚文化 寻找证据回答:为什么越王勾践的剑在楚的博物馆,确定它属于勾践的证据是什么? 您的问题及答案…… 1.2.7为必选,3.4.5.6任选二项。做成电子作业册或纸质作业册,作为作业二
昙华林文化考察任务(老师完成的情况) 通过目标任务的设计,初步了解昙华林的社会文化形态,能记录社会考察的过程 目标任务:考察昙华林文化,尝试设计考察活动并实施 关于昙华林任务的设计: 标注:在武汉市区地图上找到昙华林的位置,并能画出从学校到前往的路线,要求有手绘地图 记录:拍摄能代表昙华林文化的街景(不注明就能知道是昙华林) 发现:您的问题及答案…… 分析:昙华林仿古街,仿的是什么历史时期?昙华林在什么历史时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较它当时的意义和对武汉生活的影响和现在重建时的定位有何异同。 归纳:基于考察收集到的现象用二百字左右归纳什么是昙华林文化 创作:制作电子作业册PPT记录本次昙华林文化考察。要求有标题,有观点,图文结合,页数10—20页。
我们约定:扬州古城考察任务(放一下手,设计项目任务作业单) 通过目标任务的设计,初步了解扬州的社会文化形态,能记录社会考察的过程 目标任务:考察扬州古城,尝试设计考察活动并实施 关于扬州古城任务的设计: 标注:在扬州市区地图上找到石搭宾馆以及主要古迹景点的位置,并能画出从宾馆到前往的路线,交通,要求有手绘地图 记录:1.拍摄能代表扬州古城的街景(不注明就能知道是扬州,是古城;2.收集十五幅以上亭台的楹联,弄明白它在哪里,它的意思 发现:您的问题及答案……(雷峰塔在杭州,怎么法海寺在扬州?白塔是古迹还是新建的?二十四桥的二十四指什么等等) 分析:1.为什么称为古城?找出不少于十条“古”的证据。2.用不少于五张图片说明瘦西湖的“瘦”。(2500年,是真的吗?) 归纳:基于考察收集到的现象用二百字左右归纳什么是扬州古城的特点 创作:制作电子作业册PPT记录本次扬州古城考察结果。要求有标题,有观点,图文结合,页数10—20页,并准备十五分钟,在开学的时候,向所任班级的同学(您自己的孩子或家人)介绍扬州。并发给沈旎分享。287279692@qq.com
学生能力表现标准开发后期的工作: 在教学实践中验证能力目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并作为相应的调整(征集修订意见) 整理并开发与能力目标体系相匹配的主题案例(为老师提供如何使用这个目标体系的样例) 基于能力目标体系的教学评价工具研究与设计 目标体系开发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订的过程,其核心价值是对内容开发、教学效度和教学评价提供了支撑,引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前期做了就“好”了,走上追求效度和质量的历程。只有在目标体系完备的情况下,在课程开发上,教师才能实现有效创造,激活课程开发的能力。为课程的常态有效提供了基本的依据。让我们有可能一步步接近这门课程的价值期待。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力表现目标序列及教学设计》 九月底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敬请期待!
当您不注意思考的时候,就增加了被他人支配的危险。 第三部分: 把自己当作起点 (从您的问题出发) 当您不注意思考的时候,就增加了被他人支配的危险。 越具体,越深刻。
思考及建议: 1.真实的任务引起有意义的学习 2.微课程里系统的用心 3.从给的教学到要的教学 重要的也许不是说出了什么是绝对正确的, 从环节设计到目标项目任务设计 (上课为什么总得拖着学生走,学生不能自主开放,什么东西让我们放不开,不能放开,让我们这么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能轻松点,学生能自主点。)从中国结到绳结的妙用 2.微课程里系统的用心 零散的经验不形成能力,防止学习经历的浅表化和碎片化 3.从给的教学到要的教学 学生问题的重要性及为学生创设提出”真“问题的情景 重要的也许不是说出了什么是绝对正确的, 而是提醒了被忽略的部分。 ——摘自林少敏《自由教育的高贵精神》第17页
当您不注意思考的时候,就增加了被他人支配的危险。 第三部分: 把自己当作起点 (从您的问题出发) 当您不注意思考的时候,就增加了被他人支配的危险。 越具体,越深刻。
分享: 尽可能使问题保持开放,少一些真理在握的权威感,以便于质疑和建构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柴静的演讲:记录真实(链接视频) 教育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一个个具体的学生、家长、老师、校长、校工、教育行政官员等等。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如果教育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又不计厉害为教育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的尊严,能够知道教育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放弃的人,如果教育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并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对教育有信心,明天会更好。
着眼于一个不完美的现在,而非许诺一个美好的将来 敬请指正!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