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造船產業之發展現況 中船台船的故事 主講人 鄭文隆
台船→中船→台船 十大建設最早成果 國營事業放牛班 國營事業敗家子 苦命的孩子 傑出創新企業
內容 公司介紹 業務概況 蛻變再生 業務方向 台灣之光 發展願景
公司介紹
公司沿革 1973 1977 1978 2007 1937 1922 1916 2008 更名為台灣國際造船公司 中船合併台船 股票公開上市,完成民營化 中國造船公司改為國營 中國造船公司成立 更名台灣船渠株式會社 改組為基隆船渠株式會社 木村鐵工所創設 1937 1922 1916 2008
台船基本資料 資 本 額:66.61億元 員工人數:2,787人 土地面積:152.82公頃 高雄:117.31公頃 基隆: 35.51公頃
主要設備 高雄 基隆 造船塢 修船塢 吊 車 350 T x 2 60 T x 1 40 T x 3 150 T x 1 950m x 92m x 14m 275m x 45m x 10m 修船塢 275m x 45m x 12m 275m x 45m x 11.5m 210m x 26.5m x 12.4m 吊 車 350 T x 2 60 T x 1 40 T x 3 150 T x 1
造船紀錄 台船曾承造515艘船(內含42艘已訂約未交船),其中油輪32艘(中油19艘)、散裝貨輪 147艘、貨櫃船247艘及其他零星船種。
船東國紀錄 加拿大、美國、智利、南非、德國、法國、希臘、荷蘭英國、丹麥、挪威、日本、南韓、香港、大陸、科威特、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 共20個國家
造艦業務 已完成90餘艘各式軍艦 飛彈快艇,運輸艦,登陸艦, 巡防艦,港巡艇,緝私艦
修船艦業務 年修量 : 120 ~ 150 艘 國外航商佔 35 % 配合軍艦商維計畫修艦
製機業務 船用器具 : 艙口蓋,艤裝品 非船用器具:重型鋼構 、運搬機械 產業機械 、工業配管 環保工程 重車底盤製作及整車組裝 產業機械 、工業配管 環保工程 重車底盤製作及整車組裝 發電廠及汽電共生廠等
445,000載重噸原油輪
8,236 TEU 貨櫃輪
77,000載重噸 散裝貨輪
176,000載重噸 散裝貨輪
57,000載重頓 甲板重貨載運船
57,000載重頓 甲板重貨載運船
626,000 立方尺 冷藏船
12,600載重噸 水泥船
PFG II 驅逐艦
500 MT 近岸巡邏艇
錦江級飛彈巡邏艇
海鷗飛彈快艇
海軍人員運輸艦
武夷快速戰鬥補給艦
新一代飛彈快艇
歷年損益(67~96年) 歷年損益(67~98年)
蛻變再生
再生計畫主要內容 執行時間:90年12月31日 主要內容: 人力精簡(由5240人裁減2753人) 減薪 (平均調降35 %) 加強管理, 提升效率
公司民營化 國營事業 民營體制 股票公開上市 釋股51%~55%
民營化執行 申請上市作業小組 成立 股票公開發行 向證交所申請上市 證交所通過上市申請 評價委員會評定股價 97.01.15 97.4.01 97.7.30 97.09.16 97.10.15 97.11~12 97.12.22 申請上市作業小組 成立 股票公開發行 向證交所申請上市 證交所通過上市申請 評價委員會評定股價 辦理法人說明會及公開承銷與員工認股 掛牌上市
民營化歷程 民國78年經建會政策決定 再生計畫後開始嘗試 上櫃計畫數次未竟全功 97年直接挑戰上市計畫 巧遇政黨輪替政策評估 遭逢金融海嘯經濟風暴
金融海嘯中成功 IPO 部份奧援 自立自強 幾許運氣
因應金融海嘯 保單 增單 降成本 善用民營化優勢
歷年損益(67~96年) 歷年損益(67~98年)
業務方向
2007年國際交船統計資料(百萬載重噸) 名次 國別 數量 百分比 1 南韓 27.9 35.7 % 2 日本 26.9 34.4 % 名次 國別 數量 百分比 1 南韓 27.9 35.7 % 2 日本 26.9 34.4 % 3 中國 15.1 19.3 % 4 德國 1.5 1.9 % 5 克羅埃西亞 0.9 1.2 % 6 台灣 0.9 1.2 % 全球總量 78.2 (M DWT)
2007年國際交船統計資料(百萬修正總噸) 名次 國別 數量 百分比 1 南韓 11.2 34.0 % 2 日本 8.6 26.1 % 名次 國別 數量 百分比 1 南韓 11.2 34.0 % 2 日本 8.6 26.1 % 3 中國 5.7 17.3 % 4 德國 1.2 3.6 % 5 義大利 0.7 2.1 % 6 土耳其 0.6 1.8 % 7 台灣 0.4 1.2 % 全球總量 32.9 (M CGT)
2007 國際交船統計資料 (艘) 國別 數量 百分比 日本 440 22.3 % 中國 428 21.7 % 南韓 408 20.7 % 國別 數量 百分比 日本 440 22.3 % 中國 428 21.7 % 南韓 408 20.7 % 荷蘭 90 4.6 % 土耳其 77 3.9 % 德國 72 3.7 % 挪威 41 2.1 % …… …… …… 台灣 16 0.8 % 全球商船完成量 1,972(艘)
2007 年底手持訂單統計 M DWT M CGT 船隻數 南韓 178.82 (35.7 %) 64.4 (36.1 %) 2182 (23.7 %) 日本 103.00 (20.5 %) 30.3 (17.0 %) 1395 (15.2 %) 中國 173.67 (34.6 %) 52.4 (29.4 %) 3162 (34.4 %) 台灣 3.2 ( 0.6 %) 1.7 ( 1.0 %) 62 ( 0.7 %) 全球數量 501.49 178.2 9198
手持訂單消長比較 2009年底 2007年底 韓國 35.07% 34.18% 日本 17.98% 22.60% 2009年底 2007年底 韓國 35.07% 34.18% 日本 17.98% 22.60% 中國 38.76% 33.69% 台灣 0.53% 0.55% 佔全球總訂單比例, M dwt
船廠定位 精緻專業船廠 - 產品以貨櫃輪為主, 散裝船為輔
獲利策略 單型船多艘複製之應 用與努力
台灣之光
榮譽 具有世界一流之造船設計開發能力 1998~2009年共17型船入選英國皇 家造船協會名船錄
2,200 TEU box-ship design (Significant Ships of 1998)
Heavy lift vessel (Significant Ships of 1999)
Post-Panamax box ship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0)
Largest Dunkirk-max bulker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1)
3,200 TEU container liner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2)
Reefer with new sideport pallet-handling system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2)
New generation ultra-large Panamax bulker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3)
Cement carrier with electric azimuthing propulsion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3)
New-generation Dunkirk-max bulker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4)
Taiwan-built 5,500TEU container liner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4)
Taiwan-built 4,250TEU container liner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5)
Taiwan-built 4,050TEU container liner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6)
Taiwan-built 1,805TEU container liner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6)
Taiwan-built 6,000TEU container liner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7)
Largest Australia Newcastle-max double hull bulker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7)
Taiwan-built 8,240TEU container liner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8)
1,700 TEU box-ship design (Significant Ships of 2009)
船型 年度 總建造數(艘) 1998 2,200 TEU C/V 38 2004 176,000 DWT B/C (雙層殼) 3 1999 57,000 DWT DCC 2 5,527 TEU C/V 10 2000 5,700 TEU C/V 2005 4,250 TEU C/V 15 2001 176,00 DWT B/C 2006 4,050 TEU C/V 17 2002 3,200 TEU C/V 5 1,805 TEU C/V 22 58,200Cubic FT REEFER 2007 6,000 TEU C/V 4 2003 77,000 DWT B/C 9 202,500 DWT B/C 12,600 DWT Cement Carrier 1 2008 8240 TEU C/N 2009 1700 TEU C/N 13
發展策略
我國造船業現象〈一〉 國內船東擁有船舶載重噸佔全球總載重噸數2.67% 國內船廠生產量載重噸佔全球0.52%(含外國船)
我國造船業現象〈二〉 全國只剩一個造船系 另有三個系有相關學程 數十年來造船業無大成長 台〈中〉船員工已老化 雖老化但工藝技術仍優異 相關條件惡性循環中
突破與發展 改變負面循環為正向循環 方案一:適度擴大本業 方案二:加速傳承作業
修造船艦本業 改善效率提昇產能 加強研發提昇技術 策略聯盟擴大業務
產能提升 結構性的改變 (大躍進) 資源充份運用 (土地,設備,人力,時間) 製程改善 設備改善,擴充 人員訓練
研發創新 提高研究發展經費 強化產學合作平台 節能減重環保主軸 ES-10,ES-20 計畫 Seaway Optimum Design & Operation (SODO) FORUM Revised Panamax Design
加速傳承作業 每年增聘工程師與技術人員 打通造船學程畢業生管道 吸引優秀人才參與造船業 解決斷層窘境兼具永續考量
訂定國家級造船產業政策 提供國際化融資管道 妥善調整工會運作體質 政府該努力的工作 訂定國家級造船產業政策 提供國際化融資管道 妥善調整工會運作體質
傑出 企業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