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内 科 学
肺 病 证 感 冒
概述 定义: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时行感冒
源流 * 感冒一词,最早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浊稠粘” * 感冒作为病名运用,始于明代《医方考》 * 感冒一词,最早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浊稠粘” * 感冒作为病名运用,始于明代《医方考》 “外感风寒,俗称感冒。感冒者,受邪浮浅之名也” * 清代,随着温病学的发展,又提出时行感冒之名,对本病的辨证论治有了进一步的充实。
范围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
证候特征 感冒: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恶寒、周身骨痛 时行感冒:暴发流行,全身症状较重,高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
病因病机 病因 风邪 外感病邪 时行病毒 正气不足,腠理不固 起居失常 寒温失调 疲劳过度 禀赋不足
病机 外感风邪 时行疫毒 口鼻 皮毛 腠理空虚 卫气不固 肺失宣肃 肺气上逆 肺系症状 肺卫失调 正邪相搏 全身症状 感 冒
诊断 1、临床表现: 感冒:初起多见鼻塞、声重、流涕、喷嚏、恶风、头痛,继之出现发热、咳嗽、咽痒或咽痛。病程一般一周左右。 时行感冒:突然恶寒、寒战、高热、周身酸痛,全身症状明显,可化热入里,变生它证。具传染性,可引起广泛的流行。
2、发病季节:以冬春季多见。 3、血分析: 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淋巴细胞 嗜酸粒细胞消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上呼吸道细菌感染或细菌合并病毒感染
鉴别诊断 1、与风温鉴别 感冒 风温 病情 轻 重 发热 不高或不发热 高或壮热 转归 少传变 多传变或入营入血 感冒 风温 病情 轻 重 发热 不高或不发热 高或壮热 转归 少传变 多传变或入营入血 预后 服解表药后, 汗出热虽暂退,旋即复 汗出 身凉脉静 起,脉数不静
2、与鼻渊鉴别 鼻渊:流浊涕腥臭,一般无恶寒发热,病程 长,反复发作,易夹感冒。 感冒:初期一般流清涕,无腥臭味,有恶寒发热,病程短暂。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寒热虚实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表寒证 恶寒轻,发热重,少汗或有汗,咽红肿痛,苔薄黄脉浮数----表热证 容易感冒,感冒主证兼体倦乏力,气短,脉浮无力----表虚证
2、辨不同兼夹:(结合不同时令辨证) 春季:多为风热 夏令:多为风热夹暑热。身热有汗,心烦口 渴,小便短赤,苔黄腻 长夏:多兼湿。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痛重,胸闷,口淡或甜
秋季:多兼燥。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干咳无痰,舌红少津 冬季:多为风寒,或外寒里热。 夹食滞:身热,胸脘涨闷,纳呆,泛恶,腹泻,苔腻
三、分型论治 主证:鼻塞、喷嚏、流涕、恶寒、头痛身痛
风寒证 症状: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无汗,咯痰白稀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加减:
风热证 症状:主证+流黄涕,咽痛,咯黄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口干 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暑湿证 症状:主证+流浊涕,发热,汗出热不解,头身困重,小便短赤 舌脉: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表寒里热证 症状:风寒证+口渴,咽痛,痰黄稠,尿赤便秘 舌脉:苔黄白相间,脉浮数 治法:疏风宣肺,解表清热 方药:双解汤
气虚感冒 症状:经常感冒反复不愈,恶寒重发热轻,气短乏力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 玉屏风散预防
阴虚感冒 症状:手足心热,恶寒轻,口渴咽干,干咳少痰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 表证较重:加荆芥、薄荷
时行感冒 症状:主证+壮热寒战,咽喉肿痛,全身 症状较重 舌脉: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解表 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 症状:主证+壮热寒战,咽喉肿痛,全身 症状较重 舌脉: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解表 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 柴葛解肌芩芍膏 三阳合病热势高 羌活白芷草姜枣 解表清热功效好
常用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中草药: 板兰根、菊花、银花、连翘、丹皮、栀子、紫草、秦皮、胖大海、蚤休、贯众、茶叶、
调护 避风寒 清淡饮食 多饮水(饮白开水1500 3000ml. qd)
预防 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5 10ml加水1 2倍稀释,熏2小时) 大蒜液滴鼻法(10%大蒜液加入适量甘油,每日滴3 5次,每次1滴) 大蒜液滴鼻法(10%大蒜液加入适量甘油,每日滴3 5次,每次1滴) 狗肝菜、布渣叶、淡竹叶、野菊花、三丫苦、岗梅根 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