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衝突 B. 以阿衝突的發展 i. 五次以阿戰爭
巴勒斯坦戰爭(1948-1949) 蘇彝士運河戰爭(1956-1957) 六日戰爭(1967) 贖罪日戰爭(1973) 20世紀40-80年代,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爆發了五次戰爭。 巴勒斯坦戰爭(1948-1949) 蘇彝士運河戰爭(1956-1957) 六日戰爭(1967) 贖罪日戰爭(1973)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82) 雖然以色列在這些戰爭中獲得大量領土 ,但其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卻不斷惡化。 1
背景 巴勒斯坦戰爭 (1948-1949) 阿拉伯聯盟國家 – 埃及、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及黎巴嫩,不滿聯合國的巴勒斯坦分治決議。 阿拉伯聯盟標誌 背景 以色列國旗 它們反對以色列立國,並於 1948年5月向以色列宣戰。 2
經過 阿拉伯聯盟在戰爭初期成功佔領不少巴勒斯坦土地。 阿拉伯軍隊向以色列進發 3
不久聯合國安排停火,以色列軍隊獲得喘息的機會,並積極擴充軍備。 聯合國派遣觀察員到巴勒斯坦了解戰況 不久聯合國安排停火,以色列軍隊獲得喘息的機會,並積極擴充軍備。 4
後來以色列成功反擊,阿拉伯國家紛紛戰敗,被迫簽訂停火協定。 以色列旗幟在戰場上飄揚 後來以色列成功反擊,阿拉伯國家紛紛戰敗,被迫簽訂停火協定。 5
影響 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四分之三的土地,遠遠超出聯合國決議的立國方案。 對以色列的影響 立國方案中的以色列領土 巴勒斯坦戰爭後的以色列領土 6
戰後,數十萬巴勒斯坦人逃往鄰近的阿拉伯國家,成為難民。 位於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難民營 逃離以色列的巴人 對巴勒斯坦人的影響 戰後,數十萬巴勒斯坦人逃往鄰近的阿拉伯國家,成為難民。 7
部分巴人以激烈方式向以色列報復,造成人命傷亡不絕。 巴勒斯坦敢死隊成員 巴勒斯坦敢死隊成員 8 部分巴人以激烈方式向以色列報復,造成人命傷亡不絕。
背景 1952年,納塞爾取得埃及政權,號召阿拉伯人把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 蘇彝士運河戰爭 (1956-1957) 埃及總統納塞爾鼓吹阿拉伯民族主義 蘇彝士運河戰爭 (1956-1957) 背景 1952年,納塞爾取得埃及政權,號召阿拉伯人把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 9
1956年,納塞爾宣佈把蘇彝士運河收歸國有,影響英、法利益。 一幅蘇聯漫畫,顯示納塞爾要消除英法在埃及的影響力及把蘇彝士運河國有化的決心。 1956年,納塞爾宣佈把蘇彝士運河收歸國有,影響英、法利益。 埃及又經常突襲以色列,以色列遂聯合英、法進攻埃及。 10
請按下圖播放短片 11
經過 以色列首先攻入埃及,佔領西奈半島,其後,英、法進軍運河區。 12
後來,鑑於國際壓力,英、法、以接受聯合國的停火安排,並於1957年撤出埃及。 聯合國維和部隊劃分以、埃邊界 後來,鑑於國際壓力,英、法、以接受聯合國的停火安排,並於1957年撤出埃及。 13
影響 戰爭使原來親西方的約旦、伊拉克及黎巴嫩等轉為仇視西方國家,阿拉伯民族主義高漲。 對阿拉伯國家的影響 戰爭使納塞爾成為阿拉伯民族英雄,廣受阿拉伯人崇拜。 影響 對阿拉伯國家的影響 戰爭使原來親西方的約旦、伊拉克及黎巴嫩等轉為仇視西方國家,阿拉伯民族主義高漲。 14
維和部隊駐守西奈半島,有助以色列保障邊境安全。 聯合國維和部隊駐守在西奈半島 對以色列的影響 戰爭摧毀了埃及不少軍力,對以色列有利。 維和部隊駐守西奈半島,有助以色列保障邊境安全。 15
英、法失去蘇彝士運河的控制權,加上阿拉伯國家對它們實行石油禁運,其經濟受到打擊。 英、法控制的蘇彝士運河公司(左)及商隊(上) 對英、法的影響 英、法失去蘇彝士運河的控制權,加上阿拉伯國家對它們實行石油禁運,其經濟受到打擊。 16
以下是一幅於1956年刊登的漫畫,顯示蘇彝士運河戰爭對西方國家的影響。 1. 指出坐著的男人和排隊的人所分別代表的國家。 坐著的人代表阿拉伯國家;排隊的人代表英、法、美等西方國家。 2. 坐著的男人在做甚麼?他的行動對排隊的人造成甚麼影響? 坐著的男人限量分配石油予排隊的人,導致他們能源短缺,影響經濟發展。 17
背景 六日戰爭 (1967) 1964年巴勒斯坦人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敘利亞支持巴解的武裝行動,引起以色列不滿。 在敘利亞的巴解戰士 18
1967年4月,以、敘發生邊境衝突,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紛紛動員軍隊聲援敘利亞。 6月5日,以色列在英、美、法支持下,進攻敘利亞、約旦和埃及。 一幅顯示阿拉伯國家支持埃及消滅以色列的漫畫 19
經過 阿拉伯國家自戰爭開始便節節敗退,遂於6月10日接受聯合國停火協定。 戰爭前後只維持了6 日。 以軍在佔領埃及的空軍基地後,掛起以色列國旗。 經過 阿拉伯國家自戰爭開始便節節敗退,遂於6月10日接受聯合國停火協定。 戰爭前後只維持了6 日。 20
請按下圖播放短片 21
影響 對以色列的影響 以色列獲得大片土地,其中包括西奈半島、加沙地帶及戈蘭高地。 22
阿拉伯國家損兵折將,約旦更失去大量土地。 對阿拉伯國家及巴勒斯坦人的影響 阿拉伯國家損兵折將,約旦更失去大量土地。 一幅於六日戰爭後刊登的漫畫,顯示阿拉伯領袖敗走的情況。 23
巴人難民問題更形嚴重。 以軍佔領加沙地帶後出走的巴人難民 24
戰爭令巴人明白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放巴勒斯坦。 他們加緊向以色列展開游擊戰,並採取恐怖主義手段。 1972年巴解分子於慕尼黑奧運會中綁架並殺害以色列選手 25
背景 贖罪日戰爭 (1973) 埃及和敘利亞希望奪回在六日戰爭中喪失的領土,遂於1973年10月6日(猶太教的贖罪日)向以色列發動戰爭。 發動戰爭的埃及總統薩達德 26
經過 戰爭爆發後,以色列立即動員反擊,並獲得美國支援。 蘇聯則提供武器給埃及和敘利亞。 美軍空運坦克到以色列 27
蘇聯見埃及勝利無望,美國亦不希望戰事延續,因此美蘇安排雙方停火。 後來以軍在西奈半島大敗埃及。 蘇聯見埃及勝利無望,美國亦不希望戰事延續,因此美蘇安排雙方停火。 以軍坦克向西奈半島挺進 28
影響 戰爭令美國介入埃、以糾紛。 1978年,埃、以、美達成《大衛營協定》,結束了以、埃三十年來的敵對局面,為中東帶來和平希望。 以、美、埃的領導人於大衛營會面 對以、埃的影響 戰爭令美國介入埃、以糾紛。 1978年,埃、以、美達成《大衛營協定》,結束了以、埃三十年來的敵對局面,為中東帶來和平希望。 29
指出兩名天使所代表的國家。這兩個國家在贖罪日戰爭後對中東局勢產生甚麼影響? 以下是一幅在贖罪日戰爭後出版的漫畫。 指出兩名天使所代表的國家。這兩個國家在贖罪日戰爭後對中東局勢產生甚麼影響? 埃及和以色列。在美國的協助下,以、埃在贖罪日戰爭後簽訂了《大衛營協定》,雙方敵對的局面結束,為中東和平帶來希望。 30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禁運,導致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出現能源危機。 對美、蘇的影響 戰爭期間,「阿拉伯石油出口國組織」向美國及親以色列的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造成全球性的「能源危機」及經濟不穩。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禁運,導致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出現能源危機。 31
由於蘇聯在戰爭中停止援助阿拉伯國家,激起它們的不滿,並因而損害了其在中東的影響力。 一幅於1973年出版的英國漫畫。根據漫畫蘇聯(巨人)在贖罪日戰爭中採取甚麼態度? 袖手旁觀 32
背景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1982) 巴解以黎巴嫩南部作為基地,經常襲擊以色列邊境。 以色列希望在黎巴嫩南部建立緩衝區,防止巴解攻擊,保障自己的安全。 根據上圖,你認為以色列為甚麼要入侵黎巴嫩? 以色列想剷除巴解在南黎的基地,並建立緩衝區,防止巴解攻擊。 33
經過 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街頭堆滿被以軍殺害的平民屍體 34
在國際輿論壓力下,以色列自1983年起從黎巴嫩撤軍。 直至2000年,以軍才完全撤離黎巴嫩。 35
影響 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惹來全球的譴責及國內人民的不滿,國際社會對以色列漸由同情轉為抨擊。 對以色列的影響 時代雜誌刊登黎巴嫩的巴勒斯坦平民被屠殺的報導 對以色列的影響 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惹來全球的譴責及國內人民的不滿,國際社會對以色列漸由同情轉為抨擊。 36
巴解於以軍撤出後重返黎巴嫩南部,繼續用恐怖主義手段引起世界關注,對以色列的安全構成威脅。 巴解分子重返黎巴嫩,受到當地人民熱烈歡迎。 37
被視為親以的西方國家如美、法、英等亦受影響。 911事件就是阿拉伯人不滿美國偏袒以色列而發動的恐怖襲擊。 對西方國家的影響 被視為親以的西方國家如美、法、英等亦受影響。 38
馬德里(下)和倫敦(左)亦分別於2004和2005年遭受恐怖主義襲擊。 39
直至今天,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仍時有衝突。 2006年7月,兩名以軍遭到黎巴嫩真主黨民兵綁架。 以色列轟炸黎巴嫩,並派遣部隊進入黎巴嫩。 以色列再次入侵黎巴嫩(2006) 直至今天,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仍時有衝突。 2006年7月,兩名以軍遭到黎巴嫩真主黨民兵綁架。 以色列轟炸黎巴嫩,並派遣部隊進入黎巴嫩。 以軍坦克越過以黎邊境 40
以軍在黎巴嫩多次攻擊平民及民用設施,嚴重違反國際法。同學可到以下網站,觀看一段有關黎巴嫩境內基建與民居被轟炸情況的短片。 http://grouper.com/video/MediaDetails.aspx?id=15261280 41
以軍侵犯人權的行動引起西方國家反感,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譴責以色列,要求立即結束其軍事行動。 同年8月,以色列自黎巴嫩撤軍,但雙方的武裝衝突依然持續。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譴責以色列的議案 42
總 結 巴勒斯坦戰爭 (1948-49) 埃及 約旦 伊拉克 敘利亞 黎巴嫩 VS 以色列 阿拉伯聯盟不滿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反對以色列立國。 參戰國 背景 經過 影響 巴勒斯坦戰爭 (1948-49) 埃及 約旦 伊拉克 敘利亞 黎巴嫩 VS 以色列 阿拉伯聯盟不滿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反對以色列立國。 阿拉伯國家在戰爭初期佔上風,其後以色列反敗為勝。 1) 以色列取得巴勒斯坦四分三之土地; 2) 部分巴勒斯坦人成為難民; 3) 部分巴人以激烈方式向以色列報復。 蘇彝士運河戰爭 (1956-57) 英國 法國 1) 納塞爾取得埃及政權,期望將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 2) 納塞爾宣佈蘇彝士運河國有化,影響英、法利益 。 1) 以軍佔領西奈半島,英法進軍運河區。 2) 英、法、以接受聯合國的停火安排,並撤出埃及。 1) 原來親西方的約旦、伊拉克、黎巴嫩等轉為仇視西方; 2) 戰爭摧毀不少埃及兵力,加上有維和部隊進駐,保障了以色列的安全; 3) 英、法失去運河的控制權,使它們經濟受一定打擊。 總 結 43
總 結 六日戰爭 (1967) 以色列 VS 敘利亞 約旦 埃及 1) 巴解成立引起以色列不滿。 2) 敘利亞和以色列在邊境爆發衝突。 總 結 戰爭 參戰國 背景 經過 影響 六日戰爭 (1967) 以色列 VS 敘利亞 約旦 埃及 1) 巴解成立引起以色列不滿。 2) 敘利亞和以色列在邊境爆發衝突。 1) 以得到英美法三國支持,進攻敘利亞、埃及、約旦三國。 2) 戰爭只維持了六日,以色列便擊潰敵人。 1) 以色列的領土大幅擴張; 2) 阿拉伯國家損兵折將; 3) 巴人加緊向以色列發動游擊戰及恐怖襲擊。 贖罪日戰爭 (1973) 埃、敘欲奪回六日戰爭中失去的土地。 以色列得美國軍援,蘇聯則空運武器給埃、敘。 以色列大敗埃及,美蘇安排雙方停火。 埃、美、以三方簽訂«大衛營協定»; 石油禁運造成全球「能源危機」; 蘇聯在中東影響力減退。 44
總 結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1982) 以色列 VS 黎巴嫩 1) 巴解以黎巴嫩南部為基地攻擊以色列。 總 結 戰爭 參戰國 起因 經過 影響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1982) 以色列 VS 黎巴嫩 1) 巴解以黎巴嫩南部為基地攻擊以色列。 2) 以色列希望在黎巴嫩南部建立緩衝區,保障自己的安全。 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1983年起以色列自黎巴嫩撤軍。 1) 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引 起國內、外不滿,國際社會對以色列漸由同情轉為抨擊。 2) 巴解於以軍撤出後重返黎巴嫩南部,繼續用恐怖主義手段引起世界關注。 3) 被視為親以的西方國家如美、法、英等亦受影響。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