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The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Advertisements

足 阳 明 胃 经足 阳 明 胃 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 ST 阳面 阳经向下降 下肢阳面 从头走足 下肢外侧前缘.
第三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 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 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鼻,目,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属胃,络 脾.
任脉 (the Ren Meridian, RN) 循行 功能 病候 腧穴. 任脉循行 《素问 · 骨空论》: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 下,以上毛际,循腹 里,上关元,至咽喉, 上颐循面入目。 《难经 · 二十八难》: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 下,以上毛际,循腹 里,上关元、至咽喉.
奇经八脉 Eight Extra Meridians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及其外围所连 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任 脉 Ren Meridian. 目的要求 1 .熟悉《素问》《难经》任脉循行的原 文。熟悉经脉病候。掌握腧穴的定位和起 止穴。 2 、掌握重点腧穴的主治。掌握天突、廉 泉的刺灸方法。 3 、熟悉非重点腧穴定位和主治。熟悉腧 穴的刺灸方法。 4 、了解腧穴的命名、局部解剖。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the Sanjiao Meridian of Hand- Shaoyang,SJ) 经脉循行 经脉循行 经脉病候 经脉病候 腧穴 腧穴 手少阳三焦经.
1 2  1、定义  是在头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防 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 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一是根 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 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  一、概述.
胃 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针灸学内科病证. 一、概 念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3 胃 痛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 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 又称 作 “ 心痛 ” 、 “ 胃心痛 ” 等。本病与 “ 真心痛 ” 有本质 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
1 四、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3 )踹: 指腓肠肌。 ( 3 )踹:
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目的要求 1 、背诵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经脉病候。 掌握 21 个穴位的标准代号、定位和起止 穴位。掌握重点穴位的主治作用。 2 、熟悉其它穴位的主治及 21 个穴位的刺灸 方法。熟悉络脉的循行及病候。 3.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一)主治概要: ① 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等 ② 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 睑润动等 ③ 神志病:癫狂等 ④ 热病 ⑤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下肢痿 痹、转筋等.
常 用 经 外 奇 穴.
中医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科 董炳耀.
针灸基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刘 悦.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Lung meridian of hand taiyin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第一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始发经, 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针灸学内科病证 胃 痛.
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 and Acupoints
靳三针疗法.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光盘 中国传统 康复技术.
经络与穴位 穴位.
经外奇穴 头颈部腧穴 背部腧穴 上肢部腧穴 下肢部腧穴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宋海英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中医教研室
足太阳膀胱经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第十二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 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第八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 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 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The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and Acupoints
经外奇穴.
奇 穴.
督脉.
第十六章 奇经八脉-任脉 主讲人 :熊 俊 Lecturer:Jun Xiong Ren meridian 《经络腧穴学》本科教学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穴位选修课(二).
第七章 耳针、头皮针、腕踝针.
督脉 Du Meridian.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起穴:中府→上肢内侧前缘→止穴:少商。 本经名穴:列缺。 第三节 十四经穴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云门(LU2)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足厥阴肝经 (The Liver Meridian of Foot-Jueyin, LR)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GB)
任 脉 Ren Meridian.
足厥阴肝经.
第四节 经 外 奇 穴 康复医学系老服教研室 罗清平.
足阳明胃经 (The Stomat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ST)
十方泰和经络治疗初级班讲义 5. 手少阴心经 第四讲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鼻翼旁,上行眼眶下缘,折回下行口角,在下颌角前分成两支,一支上额角,另一支下沿颈前外下行缺盆,循乳中,夹脐旁两寸,经下肢前缘下行,止于足次趾外侧端。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至中趾外侧,跗部支脉从足背至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体内:属胃,络脾。入上齿龈。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项目九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Jueyin, PC.
奇经八脉 Eight Extra Meridians.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七、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释:1.交巅:巅,头顶正中最高点。 2.耳上角:耳的上部。 3.肩膊:指肩胛区。 4.挟脊:挟行脊柱两旁。
Points of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从食指桡侧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肩颈上颜面,在人中沟交叉到对侧,在鼻翼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头 针.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释:1.胃口:胃之上口。 2.肺系:与肺连接的气管喉咙等组织。
運動穴位按摩 中國經絡學 穴位按摩 手掌按摩 腳底按摩.
临床杂谈 About Clinical Practic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足太阳膀胱经

目的要求 1.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头→ 沿背腰骶中线旁1.5寸→股外侧后部 下项 → 沿背腰骶中线旁3寸→股外侧后缘 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头→    沿背腰骶中线旁1.5寸→股外侧后部 下项 →    沿背腰骶中线旁3寸→股外侧后缘 →膕窝中→小腿外侧后缘→外踝后→止于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交于肾经)

2、体内联系: 属膀胱,络肾。 并联络眼、脑、耳部。

二)主要病候: ①小便不通 遗尿  ②癫狂 热病 疟疾  ③目痛 见风流泪 鼻塞多涕 鼻衄 ④经脉所过部位病痛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67穴) 1、睛明 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疾:目赤肿痛 流泪 夜盲 视物不清 近视等。 主治:目疾:目赤肿痛 流泪 夜盲 视物不清 近视等。 刺灸: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 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 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 不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禁灸。

2、攒竹 定位:眉头凹陷中。 主治:①目疾:流泪 目视不明 近视 目赤肿痛 ②眼睑瞤动 面瘫 眼睑下垂 ③头痛 眉棱骨痛 目视不明 近视 目赤肿痛 ②眼睑瞤动 面瘫 眼睑下垂   ③头痛 眉棱骨痛 刺灸:斜刺或平刺0·3~ 0·5寸。 少灸

3、天柱 定位:后发际正中旁开 1·3寸,斜方肌外缘。 主治:①头痛 项强 肩背痛 ②鼻塞 热病 ③癫狂痫 刺灸:直刺或向下斜刺0.5~ 主治:①头痛 项强 肩背痛    ②鼻塞 热病    ③癫狂痫 刺灸:直刺或向下斜刺0.5~ 0.8寸。 不宜向内上方 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可灸

4大杼 5风门 (八会穴—骨会) 定位:第一胸椎棘突下 第二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 ①咳嗽 气喘 共性 ②头痛 项强 肩背痛 4大杼  5风门 (八会穴—骨会) 定位:第一胸椎棘突下  第二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    ①咳嗽 气喘    共性  ②头痛 项强 肩背痛        ③发热    治与骨有关的病症 祛风要穴,治伤风。 刺灸:斜刺0·5~0·8寸。可灸   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免伤内脏。

6、肺俞 (肺的背俞穴)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主治:①咳嗽 气喘 咳血 骨蒸潮热 盗汗 ②鼻疾 皮肤病 ③项背痛 主治:①咳嗽 气喘 咳血  骨蒸潮热 盗汗 ②鼻疾 皮肤病   ③项背痛 刺灸:斜刺0.5~0.8寸。 不宜深刺。可灸 心 膈 肝 脾

7、心俞(心的背俞穴) 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心痛 心悸 心烦 ②失眠 健忘 癫狂痫 ③咳嗽 吐血 盗汗 主治:①心痛 心悸 心烦    ②失眠 健忘 癫狂痫    ③咳嗽 吐血 盗汗 刺灸: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可灸。

8、膈俞 (八会穴—血会)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呕吐 呃逆 饮食不下 ②血症:吐衄 血虚 崩漏等 风疹 8、膈俞 (八会穴—血会)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呕吐 呃逆 饮食不下      ②血症:吐衄 血虚 崩漏等  风疹    ③咳喘 潮热 盗汗   ④背痛 刺灸: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可灸

9肝俞 10胆俞 (肝的背俞穴) (胆的背俞穴)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 第十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 共性①胁痛 口苦 黄疸 9肝俞  10胆俞 (肝的背俞穴) (胆的背俞穴)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  第十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 共性①胁痛 口苦 黄疸   ②脊背痛  ③目赤 夜盲 近视 目眩  ③咳喘 肺痨    ④癫狂痫      潮热   ⑤吐血 鼻衄 刺灸: 斜刺0·5~0·8寸。可灸。

11脾俞 12胃俞 (脾的背俞穴) (胃的背俞穴) 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11脾俞   12胃俞 (脾的背俞穴) (胃的背俞穴) 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 共性①胃痛 呕吐 腹胀 泄泻         肠鸣 痢疾 ②腰背痛   ③衄血 便血 崩漏   ④水肿 肌肉萎缩 刺灸: 斜刺0·5~0·8寸。可灸。

13、肾俞 (肾的背俞穴)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主治:①月经不调 带下 不孕 不育 遗精 阳萎 遗尿 水肿 小便不利 13、肾俞 (肾的背俞穴)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主治:①月经不调 带下  不孕 不育 遗精    阳萎 遗尿 水肿 小便不利      ②腰腿痛    ③耳鸣 耳聋 刺灸:直刺0·5~1寸。 可灸。 肠 次

14、大肠俞 (大肠的背俞穴)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腹胀 肠鸣 泄泻 便秘 痔疾 ②腰腿痛 14、大肠俞 (大肠的背俞穴)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腹胀 肠鸣 泄泻 便秘  痔疾     ②腰腿痛 刺灸:直刺0·8~1·2寸。可灸。

15、次髎 定位:第二骶后孔中,当髂后上棘 内下方。 主治:①月经不调 痛经 带下 阴挺 不孕 不育 阳萎 遗精 ②小便不利 疝气 主治:①月经不调 痛经 带下 阴挺  不孕 不育 阳萎 遗精    ②小便不利 疝气    ③腰骶痛 下肢痿痹 刺灸:直刺1~1·5寸。可灸

16、委中 (合穴 下合穴) 定位:膕横纹中央。 主治:①腰背痛 下肢痿痹 ②小便不利 遗尿 ③腹痛 吐泻 ④丹毒 刺灸:直刺1~1·5寸。 16、委中 (合穴 下合穴) 定位:膕横纹中央。 主治:①腰背痛 下肢痿痹  ②小便不利 遗尿    ③腹痛 吐泻     ④丹毒  刺灸:直刺1~1·5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

17、膏肓 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 旁开3寸。 主治:①咳嗽 气喘 吐血 肺痨 ②健忘 遗精 ③完谷不化 刺灸:斜刺0.5~0.8寸。 主治:①咳嗽 气喘  吐血 肺痨    ②健忘 遗精    ③完谷不化 刺灸:斜刺0.5~0.8寸。 不宜深刺。可灸

18、志室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3寸。 主治:①遗精 阳萎 不育    ②小便不利 水肿    ③腰脊强痛 刺灸:直刺0·5~1寸。 可灸

19、秩边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 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①腰骶痛  下肢痿痹  ②小便不利 便秘  痔疾 刺灸:直刺1·5~2 寸。可灸

20承山 21飞扬(络穴) 定位:委中与昆仑之间 昆仑穴直上7寸, 伸直小腿时腓肠肌肌 承山外下方1寸处。 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20承山   21飞扬(络穴) 定位:委中与昆仑之间   昆仑穴直上7寸,   伸直小腿时腓肠肌肌  承山外下方1寸处。   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  ①下肢痿痹 脚气        ②痔疾   ③小腿拘急疼痛 便秘   ③头痛 目眩 刺灸:   直刺1~2寸。可灸

22、昆仑 23、申脉 (经穴) (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 22、昆仑  23、申脉 (经穴)  (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   外踝下缘凹陷中    之间凹陷处。 主治:  ①下肢痿痹 足跟肿痛 踝部肿痛      ②头痛 项强 鼻衄 癫狂痫 眩晕    ③难产       ③失眠 刺灸:   直刺0·3~0·5寸。可灸    孕妇禁针

24、至阴 (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距趾 甲角0·1寸。 主治:①胎位不正 难产 ②头痛 目痛 鼻塞 鼻衄 24、至阴 (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距趾 甲角0·1寸。 主治:①胎位不正  难产    ②头痛 目痛  鼻塞 鼻衄 刺灸:浅刺0.1寸,胎位不正多灸。孕妇禁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