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液体制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食品乳化剂 周正钒. 食品乳化剂概念 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 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 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 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
乳化油相所需HLB值的测定 一、实验目标 要求以鱼肝油为例,通过实验掌握乳化鱼 肝油(油相)所需HLB值的测定方法。 要求以鱼肝油为例,通过实验掌握乳化鱼 肝油(油相)所需HLB值的测定方法。二、药品器材 鱼肝油、吐温-80、司盘-80、蒸馏 水。 鱼肝油、吐温-80、司盘-80、蒸馏 水。 试管、量筒、滴管、显微镜、载玻片、试.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九章 液体药剂 学习要求: 1. 掌握液体药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选用;药剂中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真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状液型及混悬液型药剂的特点与制法。 2. 熟悉溶解、增溶、助溶、乳化、混悬的概念;增溶原理;胶体溶液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乳化稳定性及乳化剂的选用;混悬剂的稳定性;真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状液型及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质量评定。
模块四 药品陈列与保管 专业模块 项目七 药品分类陈列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液体药剂 药剂教研室.
药物制剂技术 绪论 主讲人:宋振国
第二篇 药物剂型概论.
液体制剂 Liquid Preparation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
第六节 混悬剂 混悬剂(suspensions)系指难溶性固体 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 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第七节 乳剂 概念 乳剂(emulsions)又称乳浊液,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其中一种液体为水或水溶液称为水相,用W表示,另一种是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液体,统称为油相,用O表示。
第九章   液体制剂.
第八章 液体制剂.
软膏剂 Ointments.
模块四 其他制剂制备技术 项目三 软膏剂的制备.
第五章 液体制剂 主讲:宋振国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药剂教研室
软膏剂.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第三节 低分子溶液剂 第四节 高分子溶液剂 第五节 溶胶剂 第六节 混悬剂
注射用水.
维生素A结构和性质、鉴别试验.
药剂学 第八章 浸出制剂 药物制剂教研室.
第三章 液体药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液体药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第三节 溶液型液体药剂 第四节 高分子溶液剂 第五节 溶胶剂 第六节 混悬剂
第三章 液体药剂 第七节 乳剂 一、概述 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分散 非均相 一种液体 另一种液体 乳剂.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下 午 好 药 学 专 业 科 王芝春.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天然药物化学 溶剂提取法 通化市卫生学校 李瑛.
第二章 乳化原理与乳化技术.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药剂学实验 实验三 注射剂、滴眼剂的制备.
药剂学 第二章 液体制剂 长沙医学院药学系药剂教研室 黄明秋.
表面活性剂 概述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 (一)临界胶束浓度(CMC) (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第九章 液体制剂.
第九章 液体制剂.
第九章 液体制剂.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第六节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 第七节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
第七节 眼用制剂 滴眼剂(英: Eye-drop)为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体制剂。以水溶液为主,包括少数水性混悬液,也有将药物做成片剂,临用时制成水溶液。 眼用液体药剂按用法可分为滴眼剂及洗眼剂。工业生产只有滴眼剂。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溶液型液体制剂——乳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实验二 乳剂的制备.
液体药剂 药剂教研室 张娜.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主讲教师:易丹丹.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主讲教师:易丹丹 2.1 概述 液体制剂的概念 液体制剂: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通常是将药物(固体、液体、气体),以不同的分散方法(溶解、胶溶、乳化、混悬等方法)和不同可分散程度(包括离子、分子、胶粒、液滴和微粒状态)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 Potential-pH Diagram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第五章 软膏剂与贴膏剂 (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
新型前处理技术替代铁系磷化和锌系磷 化 提供涂装结合力和耐蚀性 多金属处理:铁,锌, 铝 基材形成纳米级转化膜 浸泡和喷淋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第三节 低分子溶液剂 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可以口服,也可外用。 一、溶液剂 二、芳香水剂
药物的跨膜转运.
实验四 蛋白质呈色反应、沉淀反应 等电点测定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四节 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药剂学实验 实验二 混悬剂和乳剂的制备.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阿衣帕夏 喀什地区卫生学校.
—— Potential-pH Diagra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液体制剂

重点内容 液体制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及质量要求 乳剂的概念、特点、稳定性和常用乳化剂 混悬剂的概念、质量要求、稳定性和常用 稳定剂及质量评价 1 乳剂的概念、特点、稳定性和常用乳化剂 2 混悬剂的概念、质量要求、稳定性和常用 稳定剂及质量评价 3 第二章 液体制剂

次重点内容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的概念和有关特点及制备方法 溶胶剂、高分子溶液剂的概念、性质及制备方法 乳剂的制备方法、形成条件及质量评价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合剂、洗剂、搽剂、滴鼻剂的概念及应用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液体制剂是将药物以不同的分散方法和分散程度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固体 液体 离子 分子 胶体 液滴 微粒 极性溶剂 半极性溶剂 非极性溶剂 溶解 胶溶 乳化 混悬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分类 1、液体制剂按分散系统分类 均相液体制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非均相液体制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 2、按给药途径分: 内服液体制剂:合剂、糖浆剂、乳剂、混悬剂 外用液体制剂:皮肤、五官科、腔道用 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 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 第二章 液体制剂

胶体溶液 药物不溶 液体类型 微粒大小(nm) 特 征 均相 溶液剂 分子、离子状态,为澄明溶液,体系稳定,用溶解法制备 高分子溶液 特 征 均相 溶液剂 1 分子、离子状态,为澄明溶液,体系稳定,用溶解法制备 高分子溶液 1100 高分子,均匀分散 非均相 溶胶剂 分子聚集体,多相体系,有聚结不稳定性,用分散法或凝聚法制备 乳剂 >100 小液滴状态,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制备 混悬剂 >500 固体微粒状态,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和凝聚法制备。 胶体溶液 药物不溶 表2-1P19,三线图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三、液体制剂的特点 优点: 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能减少刺激性; 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儿童与老年患者; 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外用,适于腔道用药。 第二章 液体制剂

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人防腐剂,非水溶剂具有一定药理作用,成本高; 缺点: 药物化学稳定性问题(降解、失效) 物理稳定性问题主要针对非均相液体制剂 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 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人防腐剂,非水溶剂具有一定药理作用,成本高;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四、质量要求: 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非均相液体制剂(乳浊液型或混悬液型制剂)的粒子小而均匀,振摇时可均匀分散; 浓度应准确,稳定、具一定的防腐能力 口服应外观、口感好 外用应无刺激性 包装容器大小适宜,便于病人服用。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分散介质和附加剂 一、液体制剂常用溶剂 要求有好的溶解性、分散性,稳定,毒性小; 相似相溶原理: 药物、溶剂---极性相似 极性溶剂、半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 溶液剂称溶剂,非均相制剂称分散介质。 第二章 液体制剂

水:无活性、溶解广、易霉变,用纯化水或精制水 极性溶剂:溶解无机盐、极性大的有机药物 水:无活性、溶解广、易霉变,用纯化水或精制水 甘油:保湿、滋润、延长药效,10%对皮肤和黏膜无刺激,12%矫味、防鞣质析出,30%以上具防腐能力 DMSO:万能溶剂,促透剂,皮肤刺激,孕妇禁用。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乙醇:生理活性,挥发、燃烧,20%以上具防腐能力 丙二醇:水溶液能延缓药物的水解速度,促透剂、可内服或肌注。 半极性:溶解有机药物 乙醇:生理活性,挥发、燃烧,20%以上具防腐能力 丙二醇:水溶液能延缓药物的水解速度,促透剂、可内服或肌注。 PEG300-600:1000以上为固体或半固体,以下为液体,能延缓药物的水解速度,增加皮肤的柔韧性,保湿。 第二章 液体制剂

液体石蜡:接触空气氧化,需加抗氧剂。润肠通便,口服制剂、搽剂 非极性:溶解非极性药物 脂肪油:易酸败,碱性药物有影响,多外用 液体石蜡:接触空气氧化,需加抗氧剂。润肠通便,口服制剂、搽剂 醋酸乙酯 :易氧化,需加抗氧剂。搽剂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液体制剂的防腐 (一)防腐的重要性 液体药剂易霉变,抗菌药液也能生长微生物,导致质量下降。 要求:药品卫生标准要求液体制剂 液体药剂:细菌<100个/ml,霉菌数和酵母菌数<100/ml 外用药品:用于手术、创伤表面应无菌。 第二章 液体制剂

防止污染、控制原辅料的质量(纯化水或蒸馏水) 添加防腐剂 :杀灭繁殖体,抑制芽孢 抑菌作用:蛋白变性;酶系统结合; 优良防腐剂: (二)防腐措施: 防止污染、控制原辅料的质量(纯化水或蒸馏水) 添加防腐剂 :杀灭繁殖体,抑制芽孢 抑菌作用:蛋白变性;酶系统结合; 优良防腐剂: 无害、无刺激、无味;溶解度大; 无配伍禁忌;抑菌范围广;稳定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防腐剂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 碳原子数增加,抑菌作用增强者,溶解度降低 混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酸性、中性溶液有效 常用防腐剂: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 碳原子数增加,抑菌作用增强者,溶解度降低 混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酸性、中性溶液有效 对大肠杆菌作用最强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防腐剂 苯甲酸、苯甲酸钠 山梨酸及其盐: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醋酸洗必泰 其他 酸性溶液(pH3-5),可与尼泊金类合用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附加剂 增溶剂(Solubilizers) 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s) 潜溶剂(Cosolvents)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增溶剂(Solubilizers) 增溶: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形成溶液的过程。 表面活性剂:HLB值 CMC: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增溶示意图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s) 助溶剂  不溶性药物 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溶解) I2 + KI KI3 , 茶碱 + 乙二胺 氨茶碱 水中的溶解度 1:2950 1:20 1:120 1:5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助溶示例 第二章 液体制剂

潜溶剂(Cosolvents)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 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三节、低分子溶液剂 溶液剂(Solutions) 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s) 糖浆剂(Syrups) 酊剂(Tinctures) 醑剂(Spirits) 甘油剂(Glycerins) 涂剂(Paints)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一、溶液剂的制备 溶解法:称量,溶解,过滤,质检,包装 稀释法:先配制成高浓度,再稀释至所需浓度 注意事项: 溶解度小、慢的:粉碎、加热、助溶、增溶 易氧化:低温、加抗氧剂 挥发药物:最后加入 溶解法:1/2~3/4量溶剂;先溶解溶解度小的物质;糖浆、甘油先用水稀释再加入;非水溶剂,容器应干燥。难溶药物可加助溶剂或增溶剂。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制法] 取浓过氧化氢溶液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例. 复方碘溶液(compound iodine solution) [处方] 碘 50g 碘化钾 100g 蒸馏水 适量 加至 1000ml [制法] 取碘化钾,加入蒸馏水100ml溶解配成浓溶液,加入碘搅拌使溶,再加入蒸馏水适量至1000ml,即得。 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 [处方] 浓过氧化氢溶液 25% 100ml 蒸馏水 加至 1000ml [制法] 取浓过氧化氢溶液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糖浆剂 85%(g/ml)或 64.7%(g/g) 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配药、矫味、助悬) 特点 1.掩盖不良味道,易于服用 2. 低浓度糖浆剂应加入防腐剂 要求 1. 含糖量不低于 65%(g/ml) 2. 澄清,不得有酸败、异臭、产气或其他变质 3. 含提取物时,沉淀轻摇即散 4. 必要时可加入醇类稳定剂,色素 5. 防腐剂:尼泊金(≤0.05%) 苯甲酸( ≤ 0.3%)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糖浆剂的制备 1、溶解法(蔗糖) 1)热溶法: 溶解快、易过滤、杀菌,但易变色,适用于热稳定药物及有色糖浆 2)冷溶法: 时间长,易污染,但颜色浅,适用于热不稳定药物, 易染菌 2、混合法(糖浆) 方便灵活,但要注意防腐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糖浆剂制备注意问题 药物的加入 注意事项 可溶性固体药物:溶解后加入单糖浆 可溶性液体等直接加入单糖浆,必要时过滤 含醇的液体可加入适量甘油助溶 浸出制剂需纯化 注意事项 环境、用具洁净灭菌处理,及时灌装 选择药用白砂糖 蒸气夹层锅加热,温度时间严格控制 30℃以下密闭储存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四节、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 分子状态分散 均相分散体系 热力学稳定 第二章 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polymer solutions)★: 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的液体制剂。有亲水性高分子溶液(胶浆剂)、非水性高分子溶液之分。 热力学稳定体系! 例:血浆替代品(5%白蛋白溶液 、6%右旋糖酐液、明胶溶液 商品名佳乐施(Gelofusine,血定安)分子量为35 000 ,浓度为4%,适用于低血容量时的扩容,血液稀释,人工心肺机的预充液 。) 第二章 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1.某些基团因解离而带电,蛋白质在不同pH带不同电荷。电荷对高分子溶液稳定性影响不大。 2.水化膜:结构中含大量亲水基团,发生水化作用。稳定性主要原因。(“先有膜后有电”) 3.盐析:加入大量电解质破坏水化膜,使高分子化合凝结而沉淀。加入脱水剂(乙醇、丙酮)可破坏水化膜。 第二章 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4.亲水性高分子溶液有较高的渗透压。 5.高分子溶液的粘度与分子量:[ŋ]=KMa 6.聚结特性: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主要由水化作用决定。 盐析 脱水剂 絮凝现象 相反电荷中和 7.胶凝性:凝胶(Gel),温度降低时一些粘稠性流动的亲水性高分子溶液成网状结构,水被包含在网状结构中,形成不流动的半固体状物(凝胶)。失去水分则成干胶。 8.陈化现象:高分子溶液久置而自发的凝结、沉淀。 第二章 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的制备 有限溶胀:水分子渗入到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间隙中与亲水基团发生水化作用,使体积膨胀 无限溶胀 胶溶:形成高分子溶液的过程。 注意:明胶溶液制备时需加热搅拌;MC需在冷水中操作;胃蛋白酶撒于水面,再搅拌。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五节、溶胶剂 溶胶剂:固体微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液体分散体系 分子状态分散 均相分散体系 热力学稳定 固体微粒(1-100nm) 高分子溶液剂 分子状态分散 均相分散体系 热力学稳定 固体微粒(1-100nm) 非均相分散体系 热力学不稳定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双电层结构 双电层结构 微粒本身解离或吸附而带电,另一层为吸引的反离子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以Fe(OH)3溶胶为例: 第二章 液体制剂

2、溶胶的性质 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电学性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移动—电泳现象,ζ电势越大,电泳速度u越快。 阴极 阳极 Fe(OH)3胶体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动力学性质:胶粒由于质点小,分散度大,受水分子的不规则撞击而产生布朗运动。因而使溶胶剂具一定动力学稳定性。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稳定性: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聚结不稳定性)、动力不稳定性)(“先有电后有膜”) 聚结稳定性 聚结不稳定性 双电层,水化膜ξ-电位>25mv,斥力越大,溶胶越稳定。 颗粒分散,质点小,表面能大,易聚集 动力学稳定性 动力学不稳定性 布朗运动 重力沉降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及电解质,降低ζ电势,破坏水化膜,稳定性降低。 保护胶体:加入天然的或合成的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使胶溶剂具有亲水胶体的性质可增加稳定性。 第二章 液体制剂

溶胶剂的制备 分散法:机械分散法(胶体磨) 胶溶法 超声分散法 凝聚法:物理凝聚法 化学凝聚法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六节 混悬剂 suspensions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一、概述★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定义: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0.5-10μm ,大多数为液体制剂,也有干混悬剂 条件:凡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的 药物剂量超过溶解度而不能以液体形式应用 两种液体混合,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 缓释作用 注意: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 第二章 液体制剂

质量要求:药物稳定、粒子大小均匀、沉降速度慢、不结块、轻摇后能迅速均匀分散 ;粘度符合要求,外用易涂布。 干混悬剂:按混悬剂要求将药物用适宜方法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剂,使用时加水即迅速分散成混悬剂。 也可进一步制成合剂、搽剂、洗剂、注射剂、气雾剂、软膏剂和栓剂等多种剂型。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 , ( 1-  2)  亲水性,防止结晶转型 甘油、阿拉伯胶、MC、CMCNa 助悬剂: (一)粒子沉降 V = 2 r2( 1-  2)g / 9 减小粒度 助悬剂: 注:该定律是在微粒为球体,其间无静电干扰、不受器壁影响,且不发生湍流的条件下,因此结果只为近似结果。该定律也适用于乳剂。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混悬剂的稳定性 解离、吸附---荷电 双电层---电势 电解质---絮凝,破坏水化膜 (二)微粒的荷电、水化 带电性 水化膜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三)絮凝、反絮凝 热力学不稳定 自由能正比表面积F=A降低 电势 20~25mV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混悬剂的稳定性 (四)结晶增长、转型 小大 微粒的大小不同 亚稳定型稳定型 Ostwald Freundlich方程式 粉碎均匀 lgS2/S1∞(1/r2-1/r1) 小大 亚稳定型稳定型 粉碎均匀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混悬剂的稳定性 (五)分散相的浓度、温度 浓度,稳定性 温度---溶解度、溶解速度、沉降速度、絮凝速度、破坏网状结构……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三、混悬剂的稳定剂★ 助悬剂:能增加 , ( 1-  2)  ,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润湿剂: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润湿的附加剂。HLB7-11的表面活性剂。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剂 高分子助悬剂 天然高分子助悬剂 合成或半合成助悬剂 硅藻土 触变胶 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桃胶 白及胶、海藻酸钠、琼脂、角叉菜胶、淀粉浆 胶树类 植物多糖类 脱乙酰甲壳素 天然高分子助悬剂 合成或半合成助悬剂 硅藻土 触变胶 不溶于水和酸 水中膨胀成高η并具有触变形和假塑性的凝胶 pH>7时,助悬效果更好。 MC,CMC-Na,HPMC,HPC,羟乙基纤维素 高分子助悬剂 凝胶与溶胶恒温转变的性质 单硬脂酸铝溶于植物油 卡波普、聚维酮、葡聚糖、丙烯酸钠 纤维素类 其它 注意可能的配伍变化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分散法:药物→粉碎成适宜的粒度→分散于分散介质→混悬剂 四、混悬剂的制备☆ 分散法:药物→粉碎成适宜的粒度→分散于分散介质→混悬剂 乳钵、乳匀机、胶体磨 加液研磨(1份药物加0.4—0.6份液体);水飞法 疏水性药物可加表面活性剂(润湿剂) 凝聚法:物理凝聚法(醋酸可的松滴眼剂)、化学凝聚法(透视用硫酸钡)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五、混悬剂的质量评定☆ (一)微粒大小测定:显微镜法、库尔特计数法、光散射法等。 (二)沉降体积比测定 (三)絮凝度测定 (四)重新分散实验 (五)流变学测定:触变、塑性触变、假塑性触变较好 (六)ζ电位测定:20-25mv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沉降体积比测定 沉降体积比(sedimentation ratio)是指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口服混悬剂(包括干混悬剂)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0.90。 测定方法:除另有规定外,用具塞量筒量盛供试品50ml,密塞,用力振摇1分钟,记下混悬物的开始高度H0,静置3小时,记下混悬物的最终高度H,以H/H0为纵坐标,沉降时间t为横坐标,得沉降曲线,沉降曲线平和缓慢降低可认为处方优良。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三)絮凝度测定 絮凝度(flocculation value)β 是评价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参数。 其定义为絮凝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F)与非絮凝混悬剂沉降容积比(F∞)的比值。 β愈大,絮凝效果愈好。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七节 乳剂★ emulsions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乳剂(emulsions)又称乳浊液,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易分成油—水两相,故乳剂中必须加入乳化剂使之稳定。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乳剂= + +乳化剂 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 W/O O/W 复乳 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分散相 or 内相 不连续相 分散介质 外相 据其种类、性质、相体积比分为 分散相 or 内相 不连续相 分散介质 外相 连续相 + 乳剂= +乳化剂 第二章 液体制剂

普通乳 复乳 第二章 液体制剂

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的区别方法 外观 通常为乳白色 接近油的颜色 稀释 可用水稀释 可用油稀释 导电性 导电 (几乎)不导电 水溶性染料 外相染色 内相染色 油溶性染料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粒径 亚微乳 0.01 10 m 0.1 0.5 纳米乳 普通乳 注射,0.25~0.4m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热力学稳定体系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乳剂的特点★ 乳剂中液滴的分散度很大,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提高生物利用度; 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服用方便 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也可加入矫味剂; 外用乳剂可改善药物对皮肤、粘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 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乳化剂★ 乳化剂作用: 吸附于乳滴界面,降低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 形成和扩大新的界面,保持乳滴的分散度和稳定性。 使乳剂制备更容易。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乳化剂★ 好的乳化剂应具备下列条件: 较强乳化能力:显著↓的表面张力,牢固的乳化膜 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无毒,无刺激性,可以口服,外用或注射给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 稳定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常用乳化剂 显著↓界面张力,单分子膜,常混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类 细微难溶固体粉末→膜 亲水性强,O/W型,η大,↑稳定性,须加防腐剂 阴离子型乳化剂 非离子型乳化剂 常用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类 天然乳化剂 固体粉末类 辅助乳化剂 阿拉伯胶 西黄芪胶 明胶 杏树胶 卵黄 其他 细微难溶固体粉末→膜 W/O:Ca(OH)2、Zn(OH)2 O/W:Mg(OH)2、Al(OH)3 亲水性强,O/W型,η大,↑稳定性,须加防腐剂 增加水相或油相η,纤维素类、硬脂酸、蜂蜡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乳化剂的选择(据药物的性质、油的类型、电解质的存在、乳剂类型、粘度,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乳剂的类型:HLB值 乳剂的给药途径:口服应用天然的乳化剂 外用应用无局部刺激性的乳化剂 注射用磷脂、泊洛沙姆乳化剂 根据乳化剂的性能:越接近要求越好 混合乳化剂的选择: 磷脂与胆固醇以10:1混合,形成O/W型乳剂;以6:1混合形成W/O型。 油酸钠与胆固醇等合用,增强稳定性; 阴阳离子型不能混用。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三、乳剂形成理论 ☆:首先提供能量,其次使乳剂稳定 降低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 表面积增加,表面能增加,因而乳剂有聚结趋势。 边长1cm, 表面积6cm2 边长1µm,总表面积600000cm2 表面积增加,表面能增加,因而乳剂有聚结趋势。 乳化剂降低表面张力。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单分子膜---表面活性剂 多分子膜---天然乳化剂 固体微粒膜---固体微粒乳化剂 第二章 液体制剂

次要因素:乳化膜牢固性、相容积比、温度、制备方法 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 主要因素:乳化剂性质、HLB值 次要因素:乳化膜牢固性、相容积比、温度、制备方法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单分子乳化膜 多分子乳化膜 固体粉末乳化膜 复合凝聚膜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相比对乳剂的影响 相体积比=40%-60% 乳剂稳定 相体积比>60% 乳滴易合并或转相 相体积比<25% 易分层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四、乳剂的物理稳定性☆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一)分层 (二)絮凝 (三)转相 (四)合并与破裂 (五)酸败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一)分层 又称乳析(creaming),是指乳剂在放置过程中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分层是个可逆过程 原因:油水两相密度差,符合Stokes定律。 办法:减小乳滴粒径、增加分散介质黏度、保持相体积比适当(50%) 分层速度与相容积比成反比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二)絮凝 絮凝:乳剂中分散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 条件:乳剂的ξ-电位降低,发生可逆的聚集,但乳滴及乳化膜完整。 原因:电解质、离子型乳化剂(主要原因) 粘度、相容积比、流变性(次要原因) 利于乳剂的稳定,进一步发展会导致乳滴的合并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三)转相 转相(phase inversion)系指乳剂类型的改变,如由O/W型转成W/O型或者相反的变化。转相通常是由于向乳剂中加入另一种物质,使乳化剂性质改变而引起的。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四)合并与破裂 乳剂的合并:是指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坏,分散相液滴合并成大液滴。 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称为乳剂的破裂。是不可逆过程。 第二章 液体制剂

。。。。。。。。。。。。。 分层 合并破坏 油 水 絮凝 合并 破坏 第二章 液体制剂

酸败: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等发生变化而引起变质的现象。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五、乳剂的制备☆ 第二章 液体制剂

(1)干胶法 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油→研匀+水→初乳+水→乳剂 成初乳后再加水稀释 (需无水) 即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 植物油的比例为4:2:1; 挥发油的比例为2:2:1, 液体石蜡的比例为3:2:1。 本法适用于阿拉伯胶或阿位伯胶与西黄蓍胶的混合胶作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成初乳后再加水稀释 第二章 液体制剂

(2)湿胶法 乳化剂+水→研匀+油→初乳+水→乳剂 (有水) 即油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水相中。本法也需制备初乳, 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同干胶法。先将乳化剂溶解于初乳比例的水相中,分次加入油相制成初乳,再加入逐渐稀释至全量。 第二章 液体制剂

(3)新生皂法 两相界面上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乳化剂,搅拌制成乳剂。 有机酸(硬脂酸、油酸)+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 新生皂+水 高温 搅拌 新生皂+水 乳剂 (新生皂若为钙盐,W/O型) 适合乳膏剂的制备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两相交替加入法 :向乳化剂中交替加入少量水或油,适合天然胶类、固体微粒(工业用) 机械法:可不考虑混合顺序 将油相、水相、乳化剂直接混合后利用乳化机械提供的强大能量制成乳剂。搅拌法、乳匀法、胶体磨、超声波(工业用) 微乳的制备:界面活性剂(HLB15~18)的量大,乳化剂和辅助成分的用量12~15%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复合乳剂的制备:二步乳化法 以制备W1/O/W2型复乳为例 W1 + O W1/O型初乳 W2 W1/O/W2复乳 亲油性乳化剂 (Span 80) W1/O型初乳 W2 亲水性乳化剂 (Tween 20或Tween 80) 边加边搅 乳匀机乳 化 W1/O/W2复乳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乳剂中药物加入方法 溶于油相,将药物溶于油相再制成乳剂; 溶于水相,将药物溶于水相再制成乳剂; 既不溶于油相也不溶于水相,可用亲和性大的液相研磨药物,再将其制成乳剂; 也可先用少量已制成的乳剂研磨药物,再与其余乳剂混合均匀。(油归油,水归水)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乳剂的制备装置 搅拌乳化装置:乳钵、搅拌机(低速和高速) 乳匀机 胶体磨 超声波乳化器 不同乳化设备可制成不同粒径的乳剂,其中搅拌>胶体磨>超声波>高速搅拌器>高压乳匀机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六、乳剂的质量评定☆ (一)测定乳剂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 (二)分层现象观察:离心法,4000r/min,15min. (三)乳滴合并速度测定: logN=logN0 – kt/2.303 N为t时间的乳滴数 (四)稳定常数的测定: 乳剂离心前后光密度变化的百分率为稳定常数Ke。 (五)粘度测定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七节 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第二章 液体制剂

合剂☆:以水为溶剂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的内服液体制剂(滴剂除外),在临床上除滴剂外所有的内服液体制剂都属于合剂。 洗剂☆: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剂。消毒、消炎、止痒、收敛、保护。 搽剂☆: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 滴耳剂:滴入耳腔内的外用液体制剂。 滴鼻剂☆:专供滴入鼻腔内使用的液体制剂。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灌肠剂:经肛门灌入直肠使用的液体制剂。分为泻下灌肠剂、含药灌肠剂、营养灌肠剂。 含漱剂:用于咽喉、口腔清洗的液体制剂。 滴牙剂:用于局部牙孔的液体制剂。 灌肠剂:经肛门灌入直肠使用的液体制剂。分为泻下灌肠剂、含药灌肠剂、营养灌肠剂。 灌洗剂:清洗阴道、尿道的液体制剂。 涂剂: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或口腔、喉部粘膜的液体制剂。 第二章 液体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