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及副伤寒 typhoid fever paratyphoid fever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发 热 ( Fever ).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成人口腔温度相对恒定 36.3 ~ 37.2 ℃, 肠温较口温高 0.3 ~ 0.5 ℃,腋温较口温低 0.2 ~ 0.4 ℃。 一、概念.
泌尿道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一般知识 一般知识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膀胱炎( cystiti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传染病及其预防.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HIV 立体模式图 蛔虫卵和蛔虫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几种常见的疾病 水痘.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细菌性痢疾 中山大学医学院 传染病学教研室 邓子德. 概 述 – 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 临床特征为腹痛、腹泻、里急后 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 全身毒血症。 – 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肠道细菌.
病理学.
(infectious desease and parasitosis)
预防猪流感.
霍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赵志新.
一周前开始发热,午后高达40~41℃,伴腹痛,腹胀便秘,无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全身乏力,曾作上感治疗,用药不详。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病例二 杨X,男,21岁,某酒店餐饮部主任,因高热,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乏力一周入院。
病例2 四班第二组.
传染病学总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谢冬英 2008年03月.
(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
案例分析 患者因“发热7天”于2005年6月30日入院。 患者于2005年6月23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为持续性发热,无胃寒,曾在诊所按“感冒”用头孢氨苄诊疗2天,症状未见好转,体温高至40℃,来我院就诊收入院诊疗。 体格检查:T39.4℃,P78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可见2个淡红色斑疹,直径约3mm,压之褪色,无瘙痒。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1cm,质软,边钝,有轻压痛,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扣击痛,腹水征阴性
组员:鞠旭东、张欣、 李玉蒙、范书怀、王孜飚
倪毅然 三峡大学医学院 办公室:S-2623 伤寒、菌痢 倪毅然 三峡大学医学院 办公室:S-2623.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感染性腹泻 北京诺亚同舟 马 风.
第十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神木职教中心医学系.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梅毒血清学 筛查结果的解释 检验科.
病原菌: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 传播途径: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 。少数病人可因食入带菌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细菌经皮肤伤口感染者极少见。 结核杆菌.
肠道杆菌讨论病例 第一组.
伤 寒 (typhoid ferer) 目的要求: 了解肠伤寒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掌握伤寒的基本病理变化、肠道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第五节 细菌感染 一、 伤 寒 typhoid fever
伤 寒 typhoid fever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感染科.
病例二讨论 第二组.
第五章 眼 睑 病.
浅表淋巴结检查.
伤寒、副伤寒 Typhoid fever 潘永瑜.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病例讨论2.
喹诺酮类代表药物.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病例讨论二.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伤 寒.
恙虫病 中山三院 高志良.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340 水痘.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胆 道 疾 病 肝胆 外科 张炳远 主任医师.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问题: 中医伤寒与西医的伤寒有何区别? 伤寒的病因是什么? 伤寒的病变部位是什么 伤寒的危害是什么? 伤寒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1 山西省远程视频会诊项目 病例与问题 兴县人民医院.
个人卫生.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实验 4, 炎症 (Inflammation) 总菜单 切片: 1, 纤维素性心包炎(Fibrinous pericarditis)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伤寒及副伤寒 typhoid fever paratyphoid fever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病学教研室 林潮双

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 概 述 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 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点(clinical feature) 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WBC减少。

病原学 伤寒杆菌: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菌体裂解释放出内毒素。 伤寒杆菌凝集反应抗原有: 菌体“O”抗原→“O”抗体(IgM) 鞭毛“H”抗原→“H”抗体 (IgG) 表面“Vi”抗原→“Vi”抗体 带菌者

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 胃酸杀灭 小 肠 第一次菌血症 (潜伏期,无症状) 第二次菌血症 (初期) 症 状 未被胃酸杀灭 肠道淋巴组织(结)繁殖 伤寒杆菌 胃酸杀灭 菌体裂解,释放内毒素 (消化道、肝脾、皮肤、循环系统) 未被胃酸杀灭 小 肠 肠道淋巴组织(结)繁殖 第一次菌血症 (潜伏期,无症状) 肝、脾、胆囊、骨髓繁殖 第二次菌血症 (初期) 症 状

病理特点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明显。 伤寒细胞 伤寒肉芽肿、伤寒结节(typhoid granuloma)

流行病学 病 人:病后2~4W传染性最大。 带菌者:暂时性带菌者: 3个月以内。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 四、流行特征: 病 人:病后2~4W传染性最大。 带菌者:暂时性带菌者: 3个月以内。 慢性带菌者(主要): 3个月以上。 污染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 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 夏秋季 ,儿童、青少年多见.

临床表现 潜伏期:7 ~ 23日,一般10~14日。 典型伤寒: 初期 、极期 、缓解期 、恢复期 ㈠初期(侵袭期):病程第1周。 起病缓慢 病理:淋巴组织增生肿胀 起病缓慢 发热—阶梯形上升,少有寒战。

临床表现 病理:肿大淋巴结坏死,溃疡形成 波及血管---肠出血, 侵入肌层与浆膜层---肠穿孔。 ㈡极期:病程第2~3周。 病理:肿大淋巴结坏死,溃疡形成 波及血管---肠出血, 侵入肌层与浆膜层---肠穿孔。 ⒈高热:持续发热(Sustained fever) ⒉消化道表现: 伤寒舌、腹胀、便秘和腹泻交替。

临床表现 ⒊神经系统症状:伤寒面容、耳鸣, 重者 -- 谵妄、昏迷。 ⒋循环系统表现: 相对缓脉或重脉。 ⒌肝脾肿大。 ⒍玫瑰疹: 病程7~13日,多见于胸腹。

临床表现 ㈢缓解期:病程第3~4周。 病理:溃疡愈合。 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 ㈣恢复期: 病程第5周起。约1个月。   体温正常,食欲好转。

临床表现 临床类型:轻型: 普通型(典型): 迁延型: 逍遥型: 暴发型:

临床表现 小儿伤寒:越小越不典型 老年伤寒:发热不高,病程迁延。 婴幼儿:病情重,消化道症状常见,伴支气管肺炎。血WBC不减少。 老年、小儿伤寒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小儿伤寒:越小越不典型 婴幼儿:病情重,消化道症状常见,伴支气管肺炎。血WBC不减少。 学龄儿:病情轻,肠道病变较轻。 老年伤寒:发热不高,病程迁延。

复发、再燃 复发(relapse): 进入恢复期,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巨噬细胞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入侵血循环,使临床症状再度出现。病情一般较轻,病程短,并发症少。 再燃(recrudescence): 病程2~3周,体温下降但未稳定至正常,又再发热。再燃时症状加剧。

实验室检查 WBC↓ EC↓或消失 ㈠血象: ㈡肥达反应: “O” IgM, “H” IgG ㈢伤寒杆菌培养 Widal reaction ⑴ ⑵ ⑶ ⑷ “O” IgM, “H” IgG Widal reaction 血培养:确诊依据 骨髓培养:阳性率高 尿、粪便培养: 其他:

并发症 肠出血(intestinal hemorrhage) :常见严重 肠穿孔(intestinal perforation) : 最严重 中毒性肝炎(toxic hepatitis):最常见 支气管炎(bronchitis) 或支气管肺炎(bronchopeumonia)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a)   中毒性心肌炎(toxic myocarditis)

诊 断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 诊 断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 WBC↓, EC↓, Widal(+) 血、骨髓伤寒杆菌培养(+):确诊

鉴别诊断 1.病毒感染 2.败血症:革兰阴性杆菌 3.结核病 4.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病 5.钩端螺旋体病 6.疟疾 7.非感染性疾病

治 疗 ㈠一般治疗 水电解质平衡 便秘,腹泻,腹胀, 严重毒血症处理:激素 1. 隔离与休息 2.护理与饮食: T;P;Bp;大便, 治 疗 ㈠一般治疗 1. 隔离与休息 2.护理与饮食: T;P;Bp;大便, 水电解质平衡 3.对症处理: 发热, 兴奋狂燥, 便秘,腹泻,腹胀, 严重毒血症处理:激素

治疗   ㈡病原治疗 1.喹诺酮类: 2.头孢菌素类:孕妇、幼儿 3.氯霉素:

治疗 ㈢并发症治疗   1.   2.   3. ㈣慢性带菌者的治疗 肠出血 肠穿孔 中毒性心肌炎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氨苄青霉素加丙磺舒

预 防 关键! ㈠控制传染源 ㈡切断传播途径: ㈢提高人群免疫力 病 人 带菌者 ──及早隔离、治疗 ──调离饮食业,治疗 预 防 ㈠控制传染源   病 人   带菌者 ㈡切断传播途径: ㈢提高人群免疫力 ──及早隔离、治疗 ──调离饮食业,治疗 关键! 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  副作用大,保护效果差。 口服减毒活菌苗。

副伤寒特点 包括副伤寒甲、乙、丙。 副伤寒甲、乙的症状与伤寒相似,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 副伤寒丙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表现为轻型伤寒,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 副伤寒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基本与伤寒相同。

肥达反应 结果及意义 ━━━━━━━━━━━━━━━━━━━━ O≥1:80 H≥1:160 意义 + + 伤寒;某些其他疾病 肥达反应 结果及意义 ━━━━━━━━━━━━━━━━━━━━ O≥1:80 H≥1:160 意义 +    +  伤寒;某些其他疾病  +    -  发病早期  -    +  曾患或菌苗或非特异反应  -    -  非伤寒;早期应用抗菌素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