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该图所说明之抗体作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7章第7章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 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
Advertisements

第六章 细胞因子 (Cytokine).
第六章 细胞因子(cytokine, CK) 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第一节 CK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 CK的分类 第三节 CK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细胞因子.
第六章 细胞因子(cytokine, CK) 第一节 CK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 CK的分类 第三节 CK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CK受体
细胞因子、黏附分子、CD抗原.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是研究肿瘤抗原性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科学.。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肿瘤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及预防.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第39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与移植免疫.
免疫分子 (二).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第六讲 MHC及其编码分子 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Back.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分子
第四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HLA: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第七章 CD分子与黏附分子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 and adhesion molecule (AM)
第七章 细胞因子.
免疫系统 陈保国 学号
II-1 Chap12 免疫系统之免疫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2008级硕士研究生免疫学讲授内容之一 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主讲教师:刘胜武.
第十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第四十七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第8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及其编码分子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and MHS)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及其编码分子.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淋巴细胞.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王 辉.
免疫细胞.
第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 处理及提呈.
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 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Complex,MHC
抗原提呈细胞 与 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INSTITUTE FOR IMMUNOBIOLOGY
第15讲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 Antigen Presentation
目 的 要 求 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HLA复合体的概念;HLAⅠ类和HLAⅡ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MHC的生物学功能
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其显著特征是其异质性,可分为许多表型和功能均不同的群体:T、B、NK等。
细胞因子 Cytokine 天津医科大学 免疫学系 张永慈.
细胞因子的检测.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Ⅰ.T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辅助分子及分化成熟.
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MHC分子.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根据功能可大致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细 胞 因 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History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cytokines
第四节 HLA多态性的遗传基础 多态性:指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存在 两种以上的等位编码基 因,在群体中可以编码多 种抗原分子。
第14讲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 熊 洁.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其他免疫分子.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AND ADHESION MOLECULES.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金伯泉教授 肖 健 主讲.
免疫学概述.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细胞因子的检测.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六章 细胞因子( Cytokine) 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T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请解释该图所说明之抗体作用

ADCC

MHC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

MHC分子的发现 Gorer的研究发现 小鼠红细胞 小鼠血型抗原I 小鼠血型抗原II 小鼠血型抗原III 小鼠血型抗原IV

Snell的研究发现 子代 亲代 肿瘤 抗原II+小鼠 生长 排斥 抗原II-小鼠 移植排斥反应是 由抗原II引起的 20世纪40年代 C.snell证明排斥反应 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小 鼠的红细胞抗原2不同 Snell的研究发现

人的HLA系统 由于小鼠的H-2抗原和人的HLA抗原都是在 研究移植排斥反应时发现的,所以都称为移植抗原。 1958年Dausset在研究肾移植 排斥反应时发现人白细胞抗原不同 人白细胞上抗原参与排斥 反应的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 用的称为MHC分子。而起次 要作用的称为MIC分子。 由于小鼠的H-2抗原和人的HLA抗原都是在 研究移植排斥反应时发现的,所以都称为移植抗原。

本节的基本概念 MHC基因复合体—一组编码MHC分子的、呈高度多 态性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MHC分子—MHC基因复合体基因的编码产物 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AL :法国学者Dausset在1958年首先发现,肾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的患者以及多次输血的患者血清中含有能与供者白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后者所针对的抗原即人类主要组织相溶性抗原。由于该抗原首先在白细胞表面被发现且含量最高除了人和哺乳动物之外,很多脊椎动物及两栖动物均有各自独特的MHC。在迄今为止所研究过的哺乳动物中,除小鼠的MHC称为H-2外,其他种属多以白细胞抗原(leukocyteantigen,LA)命名, 本文来自:求医网 http://med.qe.cn/HTML/129257.html

不同物种MHC的命名 小鼠:H-2复合体(17#染色体) 猪: SLA 复合体 猴: RhLA复合体 狗: DLA复合体 家兔:RLA复合体 豚鼠:GPLA复合体 人类: HLA复合体( 6# 染色体)

HLA基因复合体、结构、分布 一、HLA基因复合体 二、HLA分子的结构 三、HLA分子的分布

第6号染色体 0 1000 2000 4000 II类基因区 III类基因区 I类基因区

HLA I 类基因区 HLA复合体的定位与组成 经典的 HLA I 类基因亚区:(HLA Ia) A、B、C(编码HLA-I类分子中的α链) 非经典的 HLA I 类基因亚区:(HLA Ib) E、F、G、H MIC基因区 A、B、C、D、E

B C X E 2000 3000 J A H G F 3000 4000 HLA I类基因

HLA II 类基因区 HLA复合体的定位与组成 经典的HLA II类基因亚区: DP、DQ 、DR(编码HLA-Ⅱ类分子α链、β链) DM、TAP、PSMB、DO

HLA II类基因 DP DN DM 0 500 DO DQ DR 500 1000 0 500 DO DQ DR 基因座位的定义:特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包括该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00 1000 HLA II类基因

HLAIII类基因区 HLA复合体的定位与组成 补体基因: C2 、 C4、Bf TNF、LTA、LTB基因: TNF、LTα、LTβ 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 21-羟化酶基因: 21-羟化酶

HLA分子的结构  2  1  1  1  2微 球蛋白  3  2  2 I 类分子 II 类分子

HLA 分子的结构 肽结合区 Ig样区 跨膜区 胞浆区 I 类分子 II 类分子

HLA分子的结构、功能区、分布 I类分子 功能 α 1、α2 结合抗原肽(多态区) 肽结合区 α 3、β2m 结合CD8T细胞(单态区) Ig样区 跨膜区 胞质区 I类分子 功能 α 1、α2 结合抗原肽(多态区) α 3、β2m 结合CD8T细胞(单态区) 固定 信号传递 分布:分布广泛,分布在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

HLA分子的结构、功能区、分布 II类分子 功能 α 1、 β1 结合抗原肽(多态区) 肽结合区 α2、β2 结合CD4T细胞(单态区) α 1、 β1 结合抗原肽(多态区) α2、β2 结合CD4T细胞(单态区) 固定 信号传递 肽结合区 Ig样区 跨膜区 胞质区 分布:分布局限,分布在APC( B细胞 、 Mφ 、 DC)

HLA分子的分布 组织、细胞 HLA I类分子 HLA II类分子 T细胞 +++ — B细胞 +++ +++ 巨噬细胞 +++ ++ 巨噬细胞 +++ ++ 朗罕氏细胞 +++ +++ 胸腺上皮 + +++ 中性粒细胞 +++ — 肝细胞 + — 肾脏 + — 脑 + — 成熟红细胞 — —

HLA I 类和II类分子的比较 组成 链,2m 链、链 组装部位 内质网 内质网 TAP结构 需要 不需要 HLA I类分子 HLA II类分 组成 链,2m 链、链 组装部位 内质网 内质网 TAP结构 需要 不需要 “空”MHC分子 存在 存在 多肽来源 内源 (胞浆、核蛋白) 外源,内质体、溶酶体 (吞噬、胞饮、膜内化) 蛋白水解酶 LPM2,LPM7 溶酶体酶系统 抗原加工场所 胞浆,内质网 内质体、溶酶体 结合多肽地点 内质网 内质体、溶酶体 呈递多肽长度 8~11氨基酸(一般9个) 12~18氨基酸(一般15个) 转运途径 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细胞表面 内质体、溶酶体细胞表面

HLA分子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一、参与抗原的加工与提呈 二、参与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 三、约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四、参与调控自然杀伤细胞

外源性抗原的提呈( HLA II类分子) 不变链 HLA II分子 内质网 内质网

外源性抗原的提呈( HLA II类分子) CD4+T细胞 吞噬溶酶体

内源性抗原的提呈( HLA I类分子) HLA I类分子 内质网 钙联蛋白 TAP 内质网 LMP LMP LMP: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 LMP LMP

内源性抗原的提呈( HLA I类分子) CD8+T细胞 TAP

抗原加工提呈的两条途径比较 溶酶体途径 胞质溶胶途径 (endosome pathway) (cytosal pathway) 溶酶体途径 胞质溶胶途径 (endosome pathway) (cytosal pathway) 抗原类型 外源性抗原 内源性抗原 酶解部位 溶酶体 蛋白酶体 结合部位     溶酶体 内质网 结合分子 HLA II类分子 MHC I类分子 提呈对象 CD4+T细胞 CD8+T细胞 辅助提呈分子 CD4 CD8

参与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 阳性选择:未成熟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中,通过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HLAⅠ或Ⅱ类分子发生接触,只有T细胞的TCR能识别胸腺基质细胞表面HLA分子的T细胞才能进一步分化成熟,否则发生凋亡。 阴性选择:经阳性选择幸存下来的T细胞,其TCR如果能够识别胸腺基质细胞表面HLA分子提呈的自身抗原肽,则发生凋亡被清除,只有不识别自身抗原肽的T细胞才能分化为成熟T细胞。

阳性选择 T细胞增殖 T细胞凋亡 TCR MHC分子 胸腺基质细胞 胸腺基质细胞 参与胸腺选择

T细胞凋亡 阴性选择 T细胞增殖 TCR 自身抗原 自身抗原 HLA分子 胸腺基质细胞 胸腺基质细胞 参与胸腺选择

调控自然杀伤

约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概念:T细胞在识别APC细胞提呈的抗原肽的同 时,还须同时识别APC细胞上与抗原肽结 合的的MHC分子 抗原肽 CD4分子 MHC分子

HLA基因复合体的遗传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一、单体型遗传 二、高度多态性 三、连锁不平衡

单体型遗传 同一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基因群,作为一个完整的遗传单位由亲代传给子代。

A1-B8-Cw1-DR1 A2-B40-Cw2-DR2 父亲 母亲 A10-B16-Cw5-DR16 A2-B35-Cw3-DR3 A2-B40-Cw2-DR2 A10-B16-Cw5-DR16 子女B 子女A A2-B35-Cw3-DR3 A1-B8-Cw1-DR1 A10-B16-Cw5-DR16 A2-B40-Cw2-DR2 子女C 子女D A1-B8-Cw1-DR1 A2-B35-Cw3-DR3

HLA多态性 指随机婚配群体中HLA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

HLA多态性的形成与表现 1、复等位基因 2、共显性表达 3、单体型遗传

复等位基因 在某一物种的同一基因座位上存在着的两个以上的基因。

共显性表达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均呈显性表达。

HLA连锁不平衡 HLA不同基因座位的各等位基因在人群中以一定的频率出现。 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等位基因同时遗传的频率明显高于预期的随机频率的现象,称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

HLA的临床意义 1、HLA配型与器官移植 2、HLA分子与疾病 3、HLA分型与亲子鉴定 4、HLA与母胎关系

器 官 移 植 移植物存活率 % 100 90 80 同卵双生子(N=12) 70 60 HLA一致的同胞(N=765) 50 40 30 20 10 同卵双生子(N=12) 移植物存活率 HLA一致的同胞(N=765) 器 官 移 植 HLA不一致的同胞(N=951) % 尸体捐献者(N=3974) 1年 2年

HLA分子与疾病的关联 疾病 HLA 型别 相对危险性 强直性脊柱炎 B27 >89.8 青少年类风关 B27 24 Reiter病 B27 30-50 Bechat综合征 B51 10-15 发作性睡眠病 DR2 20 寻常天疱疮 DR4 24 I 型糖尿病 DR3/DR4 20

相对危险性(relative risk,RR) 表示携带某一HLA基因型别的人群与不携带此基因的人群罹患某种特定疾病的危险性之比。 RR =P+ * C-/ P- * C +

A1-B8-Cw1-DR1 A2-B40-Cw2-DR2 父亲 母亲 A10-B16-Cw5-DR16 A2-B35-Cw3-DR3 A2-B40-Cw2-DR2 A10-B16-Cw5-DR16 子女B 子女A A2-B35-Cw3-DR3 A1-B8-Cw1-DR1 A10-B16-Cw5-DR16 A2-B40-Cw2-DR2 子女C 子女D A1-B8-Cw1-DR1 A2-B35-Cw3-DR3

HLA与母胎关系

其他免疫分子

其他免疫分子 一、CD分子 二、黏附分子 三、细胞因子

CD分子 CD分子的概念 CD分子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Human cell differentiation molecules (HCDM) 人类细胞分化分子 Human cell differentiation molecules (HCDM) 泛指人类不同谱系细胞在不同分化阶段、不同活化状态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 目前已定名的CD分子有363种

HCDM的分组 T细胞组 粘附分子组 B细胞组 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组 NK细胞组 碳水化合物/凝集素组 树突状细胞组 干细胞/祖细胞组 树突状细胞组 干细胞/祖细胞组 内皮细胞组 非谱系组 髓系细胞组

主要CD分子的功能 1、参与脂类抗原的摄取与提呈 2、参与T细胞的抗原识别与活化 3、参与B细胞的抗原识别与活化 4、作为Fc受体、补体受体和细胞因子受体

参与抗原摄取与提呈 病原微生物 脂类抗原 CD1分子 内质网 内质网

NK1.1CD8-αβT细胞

参与T细胞的抗原识别与活化 APC细胞 T细胞 MHC I CD80 CD48 CD54 LFA-1 (CD11a/CD18) CD8 TCR T细胞 参与T细胞的抗原识别与活化

参与B细胞的抗原识别与活化 CD28 TCR T细胞 CD154(CD40L) CD4 B细胞 CD40 CD80(B7) MHC分子 CD19/CD21/CD81

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的概念 黏附分子的类型 黏附分子的结构 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黏附分子的定义 一类介导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间质间相互接触、结合、信息传递的膜分子

黏附分子的类型 整合素家族(integrin) 选择素家族(selectin)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 钙依赖的细胞黏附分子家族(Cadherin) 黏蛋白样家族 其他未归类黏附分子家族

黏附分子的结构 CD34 选择素 整合素 CD2

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参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免疫细胞的活化 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参与细胞凋亡调节

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途径:淋巴干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归巢 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 淋巴细胞在循环 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渗出 机制:淋巴细胞上的归巢受体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地址素相互作用。

淋巴细胞归巢途径 淋巴结 → 输出淋巴管 ↑ ↓ 皮质深区毛细血管后静脉 胸导管 ↖ ↙ 血液循环 功能:可以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机会

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参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免疫细胞的活化 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参与细胞凋亡调节

细胞因子的定义 由非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与免疫应答活动相关的小分子蛋白与多肽。

细胞因子类型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IL-2、…… IL-18 干扰素(Interferon)—— IFN-、IFN-、IFN-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 TNF- 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M-CSF、G-CSF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  趋化因子(Chemokine)—— IL-8、GROs、MCP-1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EGF、FGF、IGF、PDGF

各类细胞因子间关系 ILs IFNs TNFs TGFs CSFs Chemokines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1、高效性和短效性 2、作用方式 自分泌(autocrine)与旁分泌(paracrine) 3、作用复杂性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自分泌 旁分泌

细胞因子的网络性 成纤维细胞 T B 内皮细胞 IL-3、IL-5、IL-4、IL-6、 GM-CSF IL-1 IFN IL-1 IL-6 GM-CSF G-CSF M-GSF IFN TNF TGF IL-1 IFN TNFIL-1 TGF IFN IL2 IL-4 IL-5 IL-6 IFNIL2 IL-4 TNF IL-1 IFN IL-5 GM-CSF G-CSF M-GSF TNF IFN IL-1 TGF TNF TNF IL-1 TGF B IL-1 IL-6 GM-CSF G-CSF M-GSF IL-1 IL-6 内皮细胞

细胞因子的免疫生物学活性 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介导和调节适应性免疫 介导和调节固有免疫 介导和调节炎症反应 介导病理性免疫损伤

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介导和调节适应性免疫

思考题 1、联系免疫球蛋白结构,阐述抗体以哪些方式发挥免疫效应? 2、联系MHC分子的结构,阐述其主要生物学作用如何体现? 3、试比较黏附分子与细胞因子作为免疫分子的生物学意义之异同。

本章小结 1、MHC复合物 、 MHC分子的概念 2、HLA编码基因 3、HLA分子的结构与分布 4、HLA分子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5、CD分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的概念、种 类及作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