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中國遠古文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食育 菜單 1. 義大利麵 本日冠軍 2. 咖哩飯 NO.1 卡布奇諾咖啡 3. 乾煎香腸 NO.2 香草烤雞腿 4. 台式鹽酥雞 NO.3 蝦捲 6. 卡布奇諾咖啡 7. 香草烤雞腿 8. 蝦捲.
Advertisements

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第五章.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 预防 预防 第二节 常用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常用的护理技术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富饶的宜昌. 小组合作学习一  说说家乡的物产有哪些。  1 、先独立思考。  2 、小组讨论, 2 号做记录。  3 、展示交流。
医学蠕虫 土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 间宿主 生物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 间宿主 第三十六章 线 虫.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四、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微分的定义.
颅骨及其连接 解剖学教研室 陈通. 一、颅的骨性构成:共 23 块。 1. 脑颅骨: 8 块。 成对 -- 顶骨、颞骨 不成对 -- 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人的头部结构 —— 头骨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二、头骨的解剖结构. 头部的形体特征及其面部的协调 起伏,即是通过脑颅部与面颅部, 以及额、颧、上颌、下颌构成的四 个体块相互穿插关系构成的。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头部的骨架形状 —— 立方体 1 、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呈卵圆形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
人的头部结构 —— 头骨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二、头骨的解剖结构. 头部的形体特征及其面部的协调 起伏,即是通过脑颅部与面颅部, 以及额、颧、上颌、下颌构成的四 个体块相互穿插关系构成的。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头部的骨架形状 —— 立方体 1 、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呈卵圆形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
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曹伟新 曹伟新. 学习目标 识记 识记 能正确叙述食管癌的病因和诱因 能正确叙述食管癌的病因和诱因 能简要概述常用于食管癌辅助检查 能简要概述常用于食管癌辅助检查 理解 理解 能正确描述食管癌病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能正确描述食管癌病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能简要概述食管癌的治疗原则.
第四章 原腔动物 又称假体腔动物:原体腔;完全消化系 统;体表具角质膜;原肾排泄系统;雌 雄异体。.
腹部仰卧前后位 (正位) 腹部仰卧前后位(正位) 摄影目的:观察尿路或腹腔脏器结石、 钙化及腹部包块、异物存留.
第 2 节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 器 官 由上皮组织、结 缔组织、肌肉组 织和神经组织按 照一定的次序构 成,并且以其中 一种组织为主, 能完成一定功能 的结构。
巴洛克风格 与 荷兰市民绘画. 巴洛克 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 “ 畸形的 珍珠 ” 。它是崇尚古典美术的学者, 对不遵守古典美术规则的艺术风 格的一种贬称。巴洛克艺术发源 地是 17 世纪初的意大利,后传播 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它表现 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
第二章: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本章重点: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 大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 大学生心理矛盾及其对策.
生殖器、肛门与直肠检查 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是全面体检的 一部分,有时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 某些病人不易接受此项检查,因此对有指征 的病人应耐心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重要 性,务必做到全面检查。被检查者若为女性, 男性医生必须有女医护人员或家属陪同检查。
《伤寒论》学习提要. ※ 要求背诵的原文 ( 共 120 条 )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中医外科学总论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科 1 中医外科学 范围、命名及术语.
歷 代 佛 像 之 美 — 隋唐佛像 ( 下 )— 鹿野苑藝文學會 吳文成會長編輯 唐代藝術家充分掌握圓 熟的寫實性技法,以豐 腴為美為特質,佛像面 容圓滿端祥,身軀雄健 飽滿,神情莊嚴而慈祥。 唐朝著名的藝術家如閻 立本、尉遲乙僧、吳道 子、周舫、楊惠之和宋 法智等,都參與佛教藝 術,是我國佛教造像的.
会 面 礼 仪 介绍礼仪 名片交换礼仪 握手礼仪 鞠躬礼 抱拳礼.
第四节 山地土地类型的研究方法 山地土地分类与平原土地分类有共性,但有更多的差异性,即山地土地分类有许多特殊性,因此单列出来论述.
照相机成像原理 透镜成像原理 镜头 (调节物距) 带胶卷的照相机 光圈 胶卷 (控制光线) (感光、成像)
台灣傳統戲劇 布袋戲.
景观规划的分类设计——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芳香植物.
实验十二 耐力素质的测评 1 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意义;熟练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方法。  2 实验器材 秒表、量尺.
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深圳市罗湖中学 宋迎新.
妇科病史及检查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朱 琳.
工作项目三:城市轨道交通危险源、应急救援 任务六 伤害急救常识
中藥如何提升免疫力 補氣藥=黃耆、人參、白朮等。 補血藥=當歸、川芎、龍眼肉等。 補陰藥=地黃、麥門冬、何首烏。
牛剖腹产手术相关问题的探讨和术后不孕的预防
科學科技動手學 方潤華小學上午校
基本礼仪 一、礼仪基本原则 二、形象礼仪 三、交谈礼仪 四、礼貌用语 五、行为礼仪 六、礼仪细节.
商品及人物拍摄技法.
肛裂 王雪.
孔 子 內湖國小導讀活動 四年級 唐代所作的孔子画像.
肌学 保山医专解剖教研室.
胚胎学各论 (一)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地理高考备考习题选取的原则与技巧 乐山外国语学校 万里历
先天性斜颈病人的护理 主讲人:张洁静.
交通安全 腳踏車.
养牛与牛病防治 张加力.
行管专科“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的说明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变化的量 方兴镇中心小学校 胡健.
磁浮列車創作大賽.
病例四讨论 06中西医临床 第十组 组长 唐媛 组员 杨东山 秦思 李瑛 包继明 邹小虎.
海米 海米看起來真像韭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众数的认识 城关区民勤街小学 牟国卿.
众 众 数 槐店乡完全小学.
本方案内外结合、治标治本。可彻底解决效果慢、易反弹问题
中藥如何提升免疫力 補氣藥=黃耆、人參、白朮等。 補血藥=當歸、川芎、龍眼肉等。 補陰藥=地黃、麥門冬、何首烏。
浅谈心理知识 在思品课堂中的应用 朱台中学 周新静.
护士服务礼仪规范.
巫山职教中心欢迎您.
临沭县中医院惠民措施 单病种限价 2010年5月10日.
動物小檔案 ☆目錄☆ ★1:名字、大頭照 ☆2:類型 ★3:外型特徵 ☆4:運動方式 ★5:喜歡吃的東西 ☆6:維持體溫的方法
腧穴的强身保健法 福建省人民医院 针灸康复科 林源主任医师.
大学生生理健康 主讲:曲晨菲.
第十六章 性犯罪 第一节 强奸 一、定义:男子违反妇女的意愿,采用暴力、胁迫、利诱、欺骗、药物或其它手段,使其不敢或不能抵抗,强行与之发生婚姻以外的性交行为称为强奸。对发育不全,不满14周岁的幼女、意识丧失、精神病发作阶段的患者或弱智病人等女性,不论本人是否同意而实施奸淫、性交者,均以强奸论罪。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皮肤病 风热疮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有 效 教 学 在 物 理 学 科 中 的 实践 初 探 王 克 诚
飛行的原理(1) 竹蜻蜓製作 指導老師:蘇葦晟老師.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餐饮服务与管理 第五章 餐饮原料管理.
中国经济史 第四章 古代社会的财政、货币与金融 中国经济史.
完美的比例 教材設計者:利澤國中劉凱元老師.
奈米小丸子 1.設計理念 2.預期達到目標 3.教學活動簡介 教育部顧問室奈米科技人才培育計畫 台北市東門國小王素慧老師編製.
第二讲 氏族时代.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主讲教师:康小花.
第二章 青铜时代.
草地上常見的動物 編寫:張文麗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飲食與中國遠古文化

黃土與大河的養育 人類早期的歷史,是一部開發食物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歷史 食物資源的開發(採集漁獵、穀物栽培、家畜馴育)

樹居改為地面生活的猿類,尋找食物,前肢分化手臂,後肢分化為腿腳 早期直立人(即猿人,特徵與現代人的相差不遠 )製作簡單石器 晚期直立人開始用火 早期智人(人的學名),人工取火技術

除動物外,古人類更可靠的食物來源是植 物 新石器時代(農耕、畜【處音】養、製陶)

黃河兩岸,創造粟(【素音】俗稱小米)作農業 長江,主要農作為水稻

農耕發明,被稱為「綠色革命」、「新石器時代革命」(解決飢餓) 農業種植發明,婦女功勞,婦女採集過程中,認識自然生長規律,從無意到有意反覆種植中獲得成功。 原始農業,由火耕到鋤耕 中國原始農業發明距今萬年前,主要穀物:粟、黍(暑音,有黏性的穀類植物,是北方的秋糧)、水稻

中國粒食傳統 中國將穀物統稱為五穀或百穀 農業發展,飲食生活有新內容,家畜飼養產生

家畜飼養,最早是『狗』 重要的是『豬』 傳統家畜的「六畜」:馬、牛、羊、雞、犬、豕(新石器時代已馴育成功) 今日肉食品種,在史前時代已形成

悠久火食傳統 人類最初飲食方式,與動物無多大區別 古人說「茹(如音,吃的意思)毛飲血」 《禮記.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增音)巢(上古的人用柴堆成的巢狀住所)。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 《淮南子.修務訓》:「古者民茹草飲水,採樹木之實,食蠃(裸音)蠬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

最早人類社會尚不知用火,吃生冷腥臊之物,身體健康的人很少 最初人類食物,憑大自然賜與

認識火,進入新飲食時代(火食時代) 知用火,發明取火、保存火種方法───熟食 最早天然火(火山熔岩火、枯木自然火、閃電雷擊、隕石落地所燃之火) 森林燒死野獸、堅果,嚐後別有滋味,受啟發,走上火食之路,烹飪發明

用火年代不曉,但周口店北京人洞穴有用火遺蹟,距今50萬年以上 距今100萬年前,人工用火應已開始 人工取火,創造火種,人類成為火主人,人類支配自然力第一次嘗試 有火後,熟食比重增,烹飪方法:燒烤(知「炮」(包音或袍音):用泥包食物隔火烤熟)

陶器發明前,石板石塊作為烹飪器材(陶釜之前有「皮釜」、「竹釜」) 陶器發明是綠色革命的重要副產品 穀物不宜生食

《禮記.禮運》:「中古未有釜甑(贈音,煮東西的瓦器,上大下,底有七個小孔),釋米捋(垃音,拿取之意)肉,加於燒石之上而食之耳」 《古史考》:「神農時民食榖,釋米加燒石之上食之」

陶器以粘土為原料,塑形高溫焙燒而成(變泥土為器具) 陶器可以說為榖物烹飪而發明 最初陶器多為炊器,也有食器(飲食發展到高一級產物)

有陶器,火食之道比較完善,陶烹時代來 陶器創始距今1萬年前,早期多敞口圜底樣式,稱「釜」(斧音,有腳的烹飪器具,就是鍋) 陶釜在烹飪史上,有重要意義 新石器時代,有陶甑 蒸法是東方烹飪特有技法 火食普及陶器,不只釜甑、有陶鼎

新石器時代炊具,還有爐與灶 火灶為固定建築,重要性遠在陶爐上 中國遠古文化發達,主要成就表現在飲食上,食物產生、烹飪、進食方式

獨具一格的進食方式 進食方法三類:手指、叉子、筷子 手指:非洲、中東、印度尼西亞、 筷子:東亞(中國創立) 叉子:歐洲、北美洲

餐匙源流 追溯 史前時代 餐匙稱「匕」(筆音,古代調羹),非金屬,獸骨為材料

餐匙形狀: 匕形:長條狀,末端有薄刃口 勺形:分勺和柄 匕為隨葬品,放在死者腰部,隨時取用

西周,流行青銅勺形匕 特點:勺形是尖葉狀,柄:寬大扁 平,鑄有銘文、幾何形紋飾 春秋前期:長柄舌形匕 春秋晚期:窄柄舌形勺,為中國餐匙主流 戰國,漆木匕

東漢,銀匕 南北朝,銅匕,復古 隋唐,窄柄舌勺形狀 新石器時代材料獸骨,銅器時代是青銅, 戰國時代除青銅、漆木,隋唐銀餐匙

骨匕是現今所知最古老進食具 粒食(粥、飯),採餐匙很自然的事 餐匙與筷子配合使用,合稱「匕箸」 古代進食用餐匙,稱為匕或匙,《方言》曰:「匕謂之匙」,現在稱「勺」

箸史 筷子古稱「箸」 古代製箸材料:銅(商)、竹木(西 漢)、金、銀(隋) 漢墓壁畫和畫像磚上,可看到用箸進食的 圖像,表明漢時箸的作用已普遍

春秋,箸上下一般粗細;漢箸首粗足細特 徵 元,八角首圓足箸 明,方首圓足箸(現代筷子明代已定型) 古箸在20~25釐米上下,直徑0.4釐米(公 分cm)

箸起源何時?謎 《禮記.曲禮上》:羹之有菜者用梜,其 無菜者不用梜。(梜即箸) 箸專用於夾取羹湯中的菜食(非扒飯) 以箸夾菜,以匕食飯

羹食是先秦至漢佐食的傳統饌品 新石器時代多用蒸煮法 菜餚以羹為主 菜肉沉羹汁中,餐匙不便

以羹佐飯創於史前時代,箸也發明在史前時代 羹食出現,帶來古箸出現;古箸出現促進羹食展 箸的發明,隨手折兩樹枝

考古發掘沒有發現史前的箸 羹與箸、飯與匕,可看出烹飪方式與進食方式關係 箸稱為筷子,據說在明代

明代《菽園雜記.卷一》:吳中民間俗諱,行舟諱言「住」(與「箸」同音, 改稱為「快兒」) 快子後加竹字頭,因多用竹材製,成為今日「筷子」

凡飲食,舉匙必置箸,舉箸必置匙。食 已,則置匙箸於案 筷子使用技藝高,靠拇指、食指、中指 筷子對食物適應性強 筷子製作簡便

中國餐叉之謎 西方餐叉於清末隨西餐傳入中國 古代餐叉最早甘肅武威娘娘台齊家文化,距今4千年 古代餐叉集中於黃河流域,規格約12釐米~20釐米,雙齒

古代餐叉只戰國流行 餐叉與肉食不可分 古代將「肉食者」作為貴族代稱,餐叉僅用於肉,為上層社會專用品不普及 餐叉起源可能由叉狀廚具演變(烤肉串叉)

《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執畢先入, 鄭注曰:「畢形如叉,蓋為其似畢星取 名」(餐叉古稱「畢」) 西方用刀叉進食歷史不長(廣泛使用叉子在十世紀拜占庭帝國;中產階級到十八世紀使用叉) 西方餐叉不超過一千年 古代華人餐叉不普及,原因在叉子沒有筷子實用

分餐與會食 中餐聚會,多圍桌會食,會食方式,是華人飲食文化的重要傳統 分餐制的推廣 王力教授〈勸菜〉一文,創出「津液交流」一詞 會食傳統約有一千多年歷史

戰國時代實行分餐制 例子:戰國時代,孟嘗君田文廣招賓客(史記. 孟嘗君列傳) 被燈光擋,食客以為吃與田文兩樣,結果 自刎謝誤會之罪 例子:南朝《陳書.徐孝克傳》:國子祭酒陪侍 陳宣帝飲,未動筷,餚饌卻減少,原來將 食物悄悄帶回家孝敬父母,皇帝下令,擺 在徐孝克前食物可大方帶回 隋唐前,維持一人一分食的分餐制

古代分餐進食方式,席地而坐,面前擺一張低矮小食案,案上放食具 漢墓壁畫、畫像石、畫像磚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飲場面 考古工作者1978~1980年發掘山西襄汾陶寺文化遺址發現最早的一套廚房用具實物(木案)

陶寺文化遺址指示了分餐制出現的源頭 分餐制與小食案有關聯 原始氏族社會,財物為共有均分,食物烹調好後,按人平分 分餐制可溯至史前時代;合食制誕生唐代

周秦漢晉,分食制之實行,應用小食案進食是原因,如果食案沒改變,飲食方式也不可能改變 飲食方式改變是因高桌大椅出現(分食改為合食,重要契機) 十六國時期,戰亂頻,匈奴、羯、鮮卑、氐、羌進入中原,傳統習俗、生活秩序、禮儀制度改變,席地而坐改變,垂足坐姿促進高足坐具流行,公元五~六世紀高足坐具取代鋪地席坐

敦煌285窟西魏時代壁畫,出現最早靠背椅子圖形 唐代各種高足坐具已相當流行,用高椅大桌進餐,唐代已不是稀奇之事 家具改革引起社會生活變化(分餐走向會食)

現代倡導分餐制,是在會食制的條件下,有熱鬧氣氛,又講究飲食衛生。 會食成潮流,分食並非完全革除,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還是古老分餐制 以會食為名,分餐為實飲食方式(復古)

宋代以後,真正會食 白席人:在筵前囉嗦的人、司儀(陸游《老學庵筆記》) 白席人是會食制產物,職責統一食客行動、掌握宴飲速度、維持宴會秩序 會食制促進中國烹調術進步,如一道菜完整上桌,色香味形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