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庆市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必修课)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泸定县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甘孜州东大门之称。 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干燥温暖,年平均气温 16.5 ℃,年平均无霜期 279 天,年均降雨量 664.4mm 。境 内平坝、台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俱全,为世界所罕 见。泸定以 “ 红色名城 ” 著称,有 1705 年康熙皇帝亲赐御笔.
Advertisements

一 一 地下室防水选材 主要内容 二 二 屋面防水选材 三 三 室内防水选材 四 四 外墙面防水选材.
46 交通运输设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铁路运输设备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第四章 道路运输设备 第五章 水路运输设备 第六章 航空运输设备 第七章 管道运输设备 06: :57.
石家庄市 公交候车亭媒体介绍. 广告类型公交车候车亭 规 格 3.5m×1.5m×2 面 =10.5 ㎡ 画面材质喷绘布 照明时间 冬季 17:30-21:30 夏季 19:00-23:00 价 格 元 / 月 / 块( 两面) 体育大街槐桉路-和平路 40 块 槐安路东二环-西三环 123.
第二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一 建筑平面设计的内容 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建筑物 由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组成。 使用部分是指各类建筑物中的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 使用房间。 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房间之间、楼层之 间和室内与室外之间联系的空间。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和平面组 合设计。
認識食品標示 東吳大學衛生保健組製作.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
蘆洲市從2010年12月起,將辦理垃圾隨袋徵收工作,這項工作在其他地方已陸續展開,而且大都獲得不錯的成效。主要的成果包含:垃圾減量、資源回收量增加、大眾對環境品質更加關切等。其實在這之前,台北縣政府在前年就已經發布低碳教育白皮書,也針對所屬機關學校推動禁用免洗餐具政策,目前學校在資源回收上已經展現良好成果,如果再成功推動垃圾減量,相信必能提升環境品質。
台灣經營之神 王永慶 - 一生的事業 指導老師: 戴伶娟 老師 組長: 4000P020 陳柏穎 組員: 4980E054 詹典易
园林景观设计.
第十一章 涂料与胶粘剂.
刘述梅 副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塑料及其改性研究进展 刘述梅 副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给排水设备安装检测培训 2010年12月01日.
复习上次课所讲的重点内容 注浆材料检测 防水材料检测 防排水材料检测 排水管材料检测 锚杆材质检测 喷砼材料检测 材料检测 支护材料检测
创意方向指引赛处添加标题文字 “2016·金恐龙杯”税收公益广告 创意设计征集赛标题文字 江苏省常州地方税务局第五税务分局
致理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 實習月開幕暨頒獎典禮
课首 第二章 有理数 苏科版 • 七年级 《 数 学 ( 上 )》 2.1 比零小的数 龙都初级中学 彭生翔
企业产品标准质量 监督抽查工作简介 陈丽辉 高级工程师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 2015年6月.
2013年二手车市场环境分析.
专题图书展示第十九期 ---饶雪漫作品展 青春文学.
鱼类病害防控及当前面临的挑战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孔祥会.
安全技术讲稿.
結腸直腸腫瘤的認知.
經歷復活的愛 約翰福音廿一1-23.
中小学校舍建设管理 《地县教育局基建专干培训班》 克拉玛依 2015年11月 校舍建设管理与现存问题对策 1.
節能省碳 做環保 健康快樂沒煩惱 節能省碳小撇步 製作人:5224李洋.
郭詩韻老師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音樂科科主任)
高分子加工工艺学 第二章 高分子材料学 3.
石油树脂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发言人:郭鹏 山东齐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畜禽屠宰厂(场)的设置.
凉山州2015届高考情况分析 暨2016届高三复习建议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第三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等级及应用.
* 07/16/96 第十二章 装饰材料 第一节 装饰材料的基本要求及选用 第二节 常用装饰材料 *
樂樂棒球簡介說明.
2014年重庆市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必修课) 建筑外墙防水设计
电线电缆挤塑工艺 挤出机组 讲解人:李顺来 2012年12月.
人际传播学 薛可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博导
2013年京津冀发展蓝皮书 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 及提升途径
产品设计/// 调研报告 06产品造型设计(1) 席 宇 张永益 吴小艺
情境3-3 室内陈设设计与表现 ——现代简约风格餐厅室内陈设.
裁断 宿州工业学校 王迎娣.
2. 戰後的經濟重建與復興 A. 經濟重建的步驟與措施 1.
表十一 涂装概念 涂装三要素: 材 料 方 法 与 设 备 工 艺 与 管 理.
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邓 红 四川旅游学院
好好學習 標點符號 (一)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上午校.
第一章〓绪〓论.
汽车底盘维修(行驶、转向、制动系统) 油泵的检查 建议学时:0.25 学时.
医疗废物管理培训 2011、3.
教师礼仪培训 ——谨以此片作为2014年元旦献礼 西南位育中学工会
大丰市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大丰)
逆转地理课堂 提高复习效率 鲁迅中学 耿夫相.
陸、實習工場安全注意事項 電機科.
4. 聯合國在解決國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C. 聯合國解決國際衝突的個案研究.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十九章 稅捐稽徵法 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 楊葉承、宋秀玲編著 稅捐稽徵程序.
民法第四章:權利主體 法人 楊智傑.
医疗废物的分类及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1-2-1 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了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 歷史變遷。
四年級 中 文 科.
第十三章 联接 动连接:被联接件之间可以相对运动 静联结:被联接件之间不允许产生相对运动 联接 §13—1 常用几种联接类型
项目3: 塑料管道开槽施工 塑料管材的种类.
聖誕禮物 歌羅西書 2:6-7.
报告提纲 项目背景 理论基础与知识产权 产业化进度 产品特点 市场前景 结束语.
第八章 屋顶 第一节 概述 一、屋面设计要求 1、功能要求
創意體育教材暨資訊融入體育教學 教材製作:李順興 學校:台中縣立華龍國小 資訊融入體育教學.
DB13(J)/T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宣贯(防水材料及验收部分) 王书苓 河北省建筑防水协会 唐山.
<<电线的基本常识>>
這個距離可以是直線的長度,也可以是曲線的長度。
依撒意亞先知書 第一依撒意亞 公元前 740 – 700 (1 – 39 章) 天主是宇宙主宰,揀選以民立約,可惜他們犯罪遭
經文 : 創世紀一章1~2,26~28 創世紀二章7,三章6~9 主講 : 周淑慧牧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14年重庆市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必修课)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 2014年重庆市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必修课)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 主讲: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段晓丹 (手机:13908324902 QQ:1276268664) 2014年10月

概要 依据: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培训原则: 解读技术要领 学习要点及方法:    解读技术要领 学习要点及方法:    掌握: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灵活运用基本原则、规避常见谬误;    理解:常见防水体系特点及细部构造做法;    了解:防水技术发展动态及常见渗漏水治理方法;    参考:延伸阅读,拓展思路。

概要 目录: 1 地下建筑防水概述 2 设计总则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 4 防水系统设计 5 排水系统设计 6 构造层次 7 细部节点   1 地下建筑防水概述   2 设计总则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   4 防水系统设计   5 排水系统设计   6 构造层次   7 细部节点   8 渗漏水治理

概要 参考书目: 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之九)《建筑防水》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教材编写组编 张道真主编  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之九)《建筑防水》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教材编写组编 张道真主编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2009版)  《规划 建筑 景观》

1 地下建筑防水概述-理解 1.1防水系统的作用 保证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的可靠性,后者又可细分为耐久性、适用性和安全性。—案例 1 地下建筑防水概述-理解 1.1防水系统的作用 保证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的可靠性,后者又可细分为耐久性、适用性和安全性。—案例 地下建筑防水系统:“不渗不漏”,对结构的耐久性及工程的安全性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病害形式:  霉菌引起的“病态楼宇综合征”、地下氡污染等;  氯离子侵入引起钢筋锈蚀、碳化、硫酸盐侵蚀、碱-骨料反应、冻融循环破坏、体积变形(干燥收缩、化学收缩及碳化收缩等)造成的开裂等。

1 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 1.2 地下建筑防水工程的特点 1 外部环境 1 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 1.2 地下建筑防水工程的特点 1 外部环境  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腐蚀性介质含量、地基基础形式、围护结构施工工艺等都是影响防水系统选择因素,无风雨侵蚀、紫外光辐照及酸雨腐蚀等不利环境因素。 2 设防要求  依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程度划分等级、给出防水系统的合理使用年限及对应的防水措施。除一级设防以外,可以有渗漏,但对量有明确规定。 3 防水措施  地下防水工程必须坚持以混凝土结构防水为主,刚柔结合。  迎水面设防和背水面设防两类。

1 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 1.2 地下建筑防水工程的特点 4 施工工艺 以明挖法为主。 1 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 1.2 地下建筑防水工程的特点 4 施工工艺 以明挖法为主。 采取外防外贴(涂)的做法。“贴”的工艺主要适用于卷材防水层,“涂”的工艺主要适用于涂膜防水层。 外防内贴的做法,除了受施工作业空间限制而不得不采取的盖挖逆筑法、预铺等场合之外,现已不多用。 外包防水系统作用的基础—防窜水。

1 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 甩槎 接槎 图1 卷材防水层甩槎、接槎构造(外防外贴) 1 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 甩槎 接槎 图1 卷材防水层甩槎、接槎构造(外防外贴) 1-临时保护墙;2-永久保护墙;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4-卷材防水 层;5-水泥砂浆找平层;6-混凝土垫层;7-卷材加强层;8-结构墙 体;9-卷材加强层;10-卷材防水层;11-卷材保护层

1 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 图2 防水涂料外防外涂构造做法 1 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 图2 防水涂料外防外涂构造做法 1—保护墙;2—砂浆保护层;3—涂料防水层; 4—砂浆找平层;5—结构墙体;6—涂料防水层加强层;7—涂料防水加强层;8—涂料防水层搭接部位保护层;9—涂料防水层搭接部位;10-混凝土垫层

1 地下建筑防水概述—了解 1.3地下建筑防水范围

2 设计总则—理解 1基本原则以混凝土结构防水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2 设计总则—理解 1基本原则以混凝土结构防水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2简化建筑物平、剖面设计,能减则减,能并则并(如下图);结构则主要是减少变形缝、后浇带、施工缝的设置数量,以超前止水代替传统后浇带。

2 设计总则—理解 3 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发展、做到: 2 设计总则—理解 3 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发展、做到: (1)合理选择结构配筋。在满足所需配筋率的条件下,宜按直径较小、间距较密的原则配置钢筋; (2)通过原材料质量控制、调整配合比、掺外加剂等措施,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开裂; (3)施工时应严格遵守搅拌、运输、浇筑、拆模、养护等各道工序的要求,减少裂缝发生。

2 设计总则—理解 4 以柔性外包防水系统解决主体结构的防水、防护,减缓或解决水对结构的侵蚀、氡气的污染。一旦地下空间防水系统出现问题,渗漏水治理难度较大,且治理后防水效果也可能显著降低。 5 当地下室上部荷载及自重小于浮力时,应考虑增加抗拔桩、抗浮锚杆等抗浮措施。考虑到抗浮锚杆(索)目前尚无成熟可靠的细部节点处理措施。 6 注重做好排水设计,具备自流排水条件的考虑设置自流排水系统,尽量减少机械排水以防水土流失,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

2 设计总则—理解 7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对地表水采取排水、挡水和防洪等措施;为确保基坑无水作业,基坑降水作业应持续至回填完毕。 2 设计总则—理解 7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对地表水采取排水、挡水和防洪等措施;为确保基坑无水作业,基坑降水作业应持续至回填完毕。 8沉降缝的最大允许沉降值不应大于30mm。变形缝、穿墙管道、对拉螺栓等细部构造的设计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宜多道设防、减少和避免渗漏水的发生。

2 设计总则—理解 9 现场应做好回填土的质量、散水坡度、宽度的控制,注意地下、地上防水系统之间的连续性及接缝密封处理。要求使用三七土逐层回填,每次回填厚度不应大于500mm,并应分层夯实,严禁在回填土中混入建筑垃圾;散水坡度不应小于3%;地下防水层出地面收头应高于地坪面500mm以上,并做好收头固定及密封处理;当外墙上有防水系统时,应做好地下、地上防水系统间的过渡。

2 设计总则—理解 10 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施工时必须从选择施工方法、材料等方面事先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防水等级:一级 防水标准: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适用范围: 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防水等级:一级 防水标准: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适用范围: 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 因有少量湿渍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贮物场所及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危及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 极重要的战备工程、地铁车站 项目举例 居住建筑地下用房、办公用房、医院、餐厅、旅馆、影剧院、商场、娱乐场所、展览馆、体育馆、飞机、车船等交通枢纽(人员长期停留); 冷库、粮库、档案库、文物库(变质、失效); 金库、书库、贵重物品库,通信工程、计算机房、电站控制室、配电间和发电机房等(设备正常运转和工程安全运营); 人防指挥工程、武器弹药库、防水要求较高的人员掩蔽场部、铁路旅客站台、行李房、地铁车站(极重要)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防水等级:二级 防水标准: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防水等级:二级 防水标准: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适用范围:工业与民用建筑: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包括顶板、墙面、地面)的1/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2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1m2 项目举例: 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 在有少量湿渍下不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贮物场所 及基本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危及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 重要的战备工程 地下车库、城市人行地道、空调机房、 燃料库、防水要求不高的库房、一般人员掩蔽工程、水泵房等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防水等级:三级 防水标准: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防水等级:三级 防水标准: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适用范围: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7处,单个漏水点的最大漏水量不大于2.5L/d,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3m2 项目举例: 人员临时活动的场所; 一般战备工程 城市地下公共管线沟(人员临时活动场所),战备交通隧道和疏散干道(一般战备工程)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涉及强制性条文:3.2.1、3.2.2—4项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以一、二级设防为主。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涉及强制性条文:3.2.1、3.2.2—4项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以一、二级设防为主。 防水工程设计的前提就是要做到定级准确。 定级准确,要以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功能及寿命为基本立足点,在资金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综合权衡定级。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地下室防水等级确定:特别注意不同部位—按适用范围的原则分别确定。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地下室防水等级确定:特别注意不同部位—按适用范围的原则分别确定。 要防止防水等级低的部位的渗漏水影响防水等级高的部位的情况。 一个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因工程内部各部分的用途不同,其防水等级可以有所差别,设计时可根据表中适用范围的原则分别予以确定。但设计时要防止防水等级低的部位的渗漏水影响防水等级高的部位的情况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掌握 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掌握 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 正确使用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表—掌握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掌握 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 正确使用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表—掌握 作用:建筑地下防水工程设计的核心依据; 用法: 第一横列为工程部位,分为主体结构和细部节点(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或诱导缝); 第二横列为防水措施,按大类划分; 第三横列为防水等级,分为一至四级,每级按照部位再规定选择设防要求。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掌握 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 “应选”代表必选;“宜选”表示在无特殊情况下的常规选择;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掌握 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 “应选”代表必选;“宜选”表示在无特殊情况下的常规选择; 道数规定,应选“一至两种”(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两种” “一道防水”是指具有独立防水功能的一个防水构造层次。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 优点:简介明了,界边清晰,要求较为明确;—理解 缺点: 措施并列,难分主次;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 优点:简介明了,界边清晰,要求较为明确;—理解 缺点: 措施并列,难分主次; 措施到类,未见具体名称,容易混淆; 复合使用,无法体现; 某些用辞含混,如一级设防规定为“应选一至两种”。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 除结构自防水外,一道设防时应选用柔性防水材料; 3 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理解 3.2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 除结构自防水外,一道设防时应选用柔性防水材料; 选用二道设防时,可选用一道柔性防水和一道刚性防水材料,也可选用两道柔性防水材料(卷材-卷材、卷材-涂料) 设防高度:对单建式地下工程应采用全封闭、部分封闭的防排水设计。对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4.1 原则: 定级准确:按照工程所在环境条件及使用功能确定合理的防水设防等级;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4.1 原则: 定级准确:按照工程所在环境条件及使用功能确定合理的防水设防等级; 方案可靠:视可靠性为影响方案质量的主要因素; 施工简便:在同样可靠度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施工工艺简便的防水措施。 耐久适用:要求防水系统尽量做到与建筑物等设计寿命; 经济合理:方案有比较高的性价比,决不能以牺牲工程质量换取短期经济效益。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4.2 一般步骤及设计内容 (1)充分掌握相关设计规范、工程使用性质、周边水文地质资料、施工现场条件等设防依据;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4.2 一般步骤及设计内容 (1)充分掌握相关设计规范、工程使用性质、周边水文地质资料、施工现场条件等设防依据; (2)确定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防水措施; (3)确定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4.2 一般步骤及设计内容 (4)确定主体结构全包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4.2 一般步骤及设计内容 (4)确定主体结构全包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5)确定工程细部节点的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6)确定工程的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 防水混凝土可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其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 防水混凝土应满足抗渗等级要求,并应根据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满足抗压、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 埋深与抗渗等级的关系 工程埋置深度 设计抗渗等级 H<10 P6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     埋深与抗渗等级的关系  工程埋置深度     设计抗渗等级    H<10        P6   10≤H<20       P8   20≤H<30       P10    H≥30        P12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结构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结构 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 防水混凝土结构: 1 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2 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3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材料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过试验确定。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材料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过试验确定。 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硅粉、粒化高炉矿渣粉。使用复合掺合料时,其品种和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砂、石:洁净石子(坚固耐久、粒形良好;注意粒径、泵送条件),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洁净中粗砂(坚硬、抗风化性强)。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材料 水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材料 水 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密实剂、引气剂、复合型外加剂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材料(可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其品种和用量应经试验确定,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质量要求。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材料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材料 合成纤维或钢纤维(可根据工程抗裂需要掺入),纤维的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各类材料的总碱量、氯离子含量应控制;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 配合比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 配合比 1  胶凝材料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等级等选用,其总用量不宜小于320kg/m3 ;当强度要求较高或地下水有腐蚀性时,胶凝材料用量可通过试验调整。 2  在满足混凝土抗渗等级、强度等级和耐久性条件下,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k8/m3 。 3  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 4  灰砂比宜为1:1.5~1:2.5。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 配合比 5 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 配合比 5  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6  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7  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 8  预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6~8h。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 施工要点 (1)减水剂宜配制成定浓度的溶液后再使用。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 施工要点 (1)减水剂宜配制成定浓度的溶液后再使用。 (2)防水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 (3)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须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4)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降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积水的环境中浇筑混凝土。 (5)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6)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施工要点 (7)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施工要点 (7)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掺粉煤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龄期宜为60d或,90d; • 宜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 • 宜掺入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和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 • 炎热季节施工时,应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入模温度不应大于30℃;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施工要点 • 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宜进行水冷散热;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3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施工要点 • 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宜进行水冷散热; • 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温降梯度不得大于3℃/d,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8)防水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 混凝土养护应采用综合蓄热法、蓄热法、暖棚法、掺化学外加剂等方法,不得采用电热法或蒸汽直接加热法; • 应采取保湿保温措施。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4 刚性防水层 4.4.1防水砂浆 1 种类:包括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掺外加剂或掺合料的防水砂浆。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4 刚性防水层 4.4.1防水砂浆 1 种类:包括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掺外加剂或掺合料的防水砂浆。 2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结构背水面防潮及渗漏水综合治理。 当用于迎水面时,宜施做在主体结构表面,并宜与柔性防水系统复合使用。 3 设计要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单层施工一般为6~8mm,双层施工一般为10~12mm;掺外加剂或掺合料的水泥防水砂浆厚度通常为18~20mm。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4 刚性防水层 4.4.2无机防水涂料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4 刚性防水层 4.4.2无机防水涂料 1 种类:分为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2 设计要点:无机防水涂料主要用于结构主体背水面防水,可用于潮湿基层。除了刚度较好的小型地下工程外,不宜单独作为一道迎水面防水设防措施。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用量不应小于1.5kg/m2,且厚度不应小于1.0mm。

4 防水系统设计—参考 延伸阅读: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4 防水系统设计—参考 延伸阅读: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1  适用场合:潮湿而无明水的混凝土结构背水面、施工缝缝面、桩顶,背水面渗漏水治理。 2 用量:不应小于1.5kg/m2,且厚度不应小于1.0mm,实行用量及涂层厚度双控。 3 施工工艺:涂刷、干撒、内掺(A型),尤以涂刷最为常用。 4 施工要点:基层潮湿、控制水胶比、保湿养护时间不小于7d。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4.5 柔性外包防水系统 4.5.1 技术特点 (1)只能被设置在结构的迎水面;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4.5 柔性外包防水系统 4.5.1 技术特点 (1)只能被设置在结构的迎水面; (2)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设置保护层,防止外力破坏。 4.5.2 分类:  –卷材防水系统;  –涂膜防水系统;  –复合(卷材-卷材或卷材-涂料)防水系统;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4.5 柔性外包防水系统 4.5.3 常见的6种典型柔性外包防水系统: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系统;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4.5 柔性外包防水系统 4.5.3 常见的6种典型柔性外包防水系统: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系统;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系统;  –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卷材防水系统;  –聚氨酯涂膜防水系统;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卷材复合防水系统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4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 1 概述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4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 1 概述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分为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前者耐低温性能优良(-25℃下无开裂),后者耐高温性能良好(130℃下无流淌、无滴落)。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主要适用于地下工程,而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更适合用于屋面工程防水。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4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 2 性能特点 (1) 材料组成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4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 2 性能特点 (1) 材料组成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以SBS改性沥青做涂盖层,用聚酯毡(PY)、玻纤毡(G)或者玻纤增强聚酯毡(PY-G)为胎基,两面覆以隔离材料所做成的防水材料。隔离材料,上表面可以覆聚乙烯膜(PE)、细砂(S)、矿物粒料(M),下表面可以覆细砂(S)或者聚乙烯膜(PE)。表面隔离材料采用细砂的防水卷材适用于地下工程防水。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4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 (3) 产品特点 工厂生产,厚度均一,质量可控;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4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 (3) 产品特点 工厂生产,厚度均一,质量可控; 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但延伸率较低;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重大,立面上施工时须辅助机械固定措施; 施工工艺多样,在地下工程中以热熔满粘施工为主; 防水层搭接接缝多,损耗较大(单层实际用量约为施工面积的1.17倍); 节点处理较为复杂,容易发生渗漏; 使用广泛,工艺成熟,社会认知度高。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4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 3 适用范围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4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 3 适用范围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适用于工业、民用建筑地下室、水池、水渠、地铁、洞库等地下防水工程。 4 设计要点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既可单层使用,也可复层使用。单层使用时,其厚度不低于4mm;双层使用时,厚度组合不低于(4+3)mm。单层使用应选用聚酯胎,不宜选用玻纤胎;双层使用时,必须有一层聚酯胎产品。卷材间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4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 5 施工要点 (1)基层坚实、平整、清洁,阴阳角处应做圆弧或折角。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4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 5 施工要点 (1)基层坚实、平整、清洁,阴阳角处应做圆弧或折角。 (2)卷材严禁在雨天、雪天、五级及以上大风中施工;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5°C,热熔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10°C。 (3)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4)施工前,应涂刷基层处理剂。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4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 5 施工要点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4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卷材 5 施工要点 (5)结构底板垫层混凝土部位的卷材可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施工,侧墙采用外防外贴法的卷材及顶板部位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施工。 (6)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7)采用热熔法施工应加热均匀,不得加热不足或烧穿卷材,搭接缝部位应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5.5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系统 1 概述 常温下自粘施工的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5.5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系统 1 概述 常温下自粘施工的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分为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PY类)防水卷材和无胎型(N类)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两类。 2 适用范围 地下工程各个部位,特别是侧墙和顶板。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5.5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系统 3 设计要点 可单层或者双层使用;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5.5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系统 3 设计要点 可单层或者双层使用; N类单层厚度不能低于1.5mm,PY类单层厚度不能低于3.0mm; 搭接宽度不少于80mm。 4 施工要点 施工前,在基层表面涂布基层处理剂(底涂)。 采用冷粘法作业,现场剥开隔离纸(膜),将卷材直接铺贴在处理过的基层上,碾压排气与基层形成满粘即可。

4 防水系统设计—参考 延伸阅读:湿铺法防水卷材 4 防水系统设计—参考 延伸阅读:湿铺法防水卷材 湿铺是一种采用水泥砂浆拌合物将防水卷材铺贴基层表面的工法,其本意是为了克服现场施工时,潮湿基层对施工及防水效果的不利影响。 湿铺防水卷材的构造与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类似,层次包括主体材料、改性沥青涂盖料、隔离膜(单面粘结S型)及隔离膜、改性沥青涂盖料、主体材料、改性沥青涂盖料、隔离膜(双面粘结D型),主体材料按材质分为高分子膜(P类)和聚酯无纺布(PY类)。

4 防水系统设计—参考 延伸阅读:湿铺法防水卷材 优点: 4 防水系统设计—参考 延伸阅读:湿铺法防水卷材 优点: 对基层条件要求低,施工前无需涂刷基层处理剂,可在潮湿但无明水的基层表面作业;施工效率较高。 缺点: –(1)改性沥青涂盖料与水泥砂浆基层的粘结强度较低、耐久性较差; –(2)P类产品如不采用交叉层压膜,则尺寸稳定性不足,工地现场容易因日光暴晒而翘曲、起鼓;

4 防水系统设计—参考 延伸阅读:湿铺法防水卷材 缺点: –(3)水泥砂浆胶结料质量难以控制,常因过量加水而影响强度及粘结性能; 4 防水系统设计—参考 延伸阅读:湿铺法防水卷材 缺点: –(3)水泥砂浆胶结料质量难以控制,常因过量加水而影响强度及粘结性能; –(4)立面难以固定,容易造成空鼓或卷材机械破坏。 湿铺防水卷材在我国的生产和使用时间尚短,业界对其防水机理存在不同的看法,目前尚未被列入GB50108,建议审慎采用。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6 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系统 1. 概述 包括: – 三元乙丙橡胶(EPDM)防水卷材—屋面工程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6 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系统 1. 概述 包括: – 三元乙丙橡胶(EPDM)防水卷材—屋面工程 – 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 –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 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屋面工程 • 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6 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系统 2 适用范围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6 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系统 2  适用范围 EPDM、PVC、TPO等防水卷材具有更好的耐候性,更适合于机械固定、满粘或空铺压顶法施工,因此更多用于屋面工程。当用于地下工程中时,既无益于发挥其耐候性优良的特点,更因基础中梁板结构造成的基层起伏而难以有效密贴、不易施工,存在一定的窜水风险。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三元乙丙橡胶(EPDM)防水卷材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三元乙丙橡胶(EPDM)防水卷材 EPDM防水卷材是由乙烯、丙烯及DCPD共聚得到的EPDM共聚物和丁基橡胶为基本原料,加入软化剂、填充补强剂、促进剂和硫化剂,经混炼、过滤、精炼、压延(或挤出)成型,并经硫化等工艺制成的防水卷材。 特点: (1)优良的耐老化性,是所有防水材料中耐老化性能最好的,性能几乎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使用寿命长。主要用于屋面工程; (2)优良的耐臭氧性能,不龟裂; (3)热稳定性好,可在高温下长期使用; (4)耐溶剂和酸碱腐蚀;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三元乙丙橡胶(EPDM)防水卷材 (5)密度小,自重轻,弹性好; (6)接缝搭接的可靠性受配套胶粘剂影响较大。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三元乙丙橡胶(EPDM)防水卷材 (5)密度小,自重轻,弹性好; (6)接缝搭接的可靠性受配套胶粘剂影响较大。 接缝通常采用胶黏剂或者丁基胶带粘结,已有可焊接型产品出现。 单层不小于1.5mm,双层不小于(1.2+1.2)mm。 搭接宽度为100/60mm(胶粘剂/胶粘带)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 PVC防水卷材是以PVC树脂为原料,通过加入增塑剂、稳定剂、防老剂、填料,经捏合、混炼、挤出得到的一类高分子防水卷材。 PVC树脂的强度较高,但断裂延伸率较低,为使卷材具有良好的弹性需要在配方中添加大量的增塑剂。长期使用过程中增塑剂会逐渐向外迁移,造成防水层老化降解。 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采用焊接搭接,空铺或机械固定,主要用于屋面工程。 产品性能应符合《聚氯乙烯防水卷材》GB19252-2011规定。 单层不小于1.5mm,双层不小于(1.2+1.2)mm。 搭接宽度:– 60/80mm(单焊缝/双焊缝) – 100mm(胶粘剂)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是以聚乙烯树脂为主防水层,表面复合丙纶长丝无纺布作增强层,采用热融直压工艺一次复合成型的防水卷材。 特点: – 施工简便、可用于潮湿基层,造价相对较低,但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配套的水泥基胶粘剂质量难以控制。 – 卷材与基层的粘接强度受表面负荷长丝无纺布强度影响,一般较弱;同时,阴阳角的帖服性、搭接部位和节点的密封是该防水系统中的主要不足。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系统是由卷材与聚合物水泥粘结材料复合构成的一道防水层。双层使用为一道防水,厚度不小于(0.7+1.3)×2mm 。 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粘结料)。 片材与片材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不小于3.0mm或粘合面外断裂。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 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是以聚丙烯(PP)、EPDM共聚物等聚烯烃树脂,丁基橡胶、丁腈橡胶等为软化剂和多种添加剂为原料,通过一定工艺制成的防水卷材。 特点:抗紫外线强,表面光滑、高反射率且耐污染,配方中不含小分子增塑剂,产品柔韧性、贴附性好,以热熔焊接施工为主,缺点是焊接的温控范围相对狭窄,对工人操作技术要求高。主要用于单层卷材屋面工程。 单层不小于1.5mm。 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且有效焊缝宽度不小于25mm。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5.7 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系统 1 概述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5.7 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系统 1 概述 为解决地下工程底板和侧墙的窜水问题,美国格雷斯公司(GraceConstruction)于1992年发明了预铺反粘防水技术。特点如下: (1)采用“预铺”工艺将卷材空铺在底板垫层上,粘结面向上,在其上直接绑扎钢筋、浇筑流态混凝土。混凝土硬化后与卷材实现完全满粘,彻底消除窜水通道; (2)与后浇混凝土主体结构满粘是关键技术特征; (3)高强度的高分子片材是基本技术保证:拉伸强度不得低于100N/10mm,断裂伸长率不小于400%,是所有防水卷材中最高的。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5.7 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系统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5.7 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系统 主体材料:高强度聚合物膜(交叉层压HDPE膜,EPDM、TPO);粘结层—非沥青基自粘胶; 厚度规格:–1.2mm –1.7mm –2.0mm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7 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系统 2 性能特点 采用预铺工艺施工可与主体混凝土结构满粘。 良好的防窜水功能。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7 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系统 2 性能特点 采用预铺工艺施工可与主体混凝土结构满粘。 良好的防窜水功能。 良好的结构沉降适应性。 单层使用,节约材料。 无需卷材保护层,节约工期和成本。 现阶段造价较高,同时桩头等节点处理技术要求较高。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5.7 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系统 3 适用范围 4 防水系统设计—理解 4.5.7 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系统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防水设防等级为一、二级的工程。地下工程底板,或者以围护结构为外模的、结构墙紧贴围护结构的地下室侧墙防水。 不适用于:有施工空间的立墙或者顶板部位的正常铺贴(因为这些部位采用外防内贴工艺反倒容易造成卷材固定困难,难以与主体结构满粘)。 4 设计要点 单层使用,材料厚度不得小于1.2mm。长边利用搭接边自粘胶搭接,搭接宽度不得低于70mm,短边采用双面自粘胶带搭接,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7 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系统 常见做法: –底板—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7 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系统 常见做法: –底板—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 –侧墙、顶板—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涂料; –两者之间通过双面自粘胶带搭接过渡,并在过渡部位做加强处理。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7 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系统 5、施工要点 –通常采用空铺方式施工。基层应平整、无明显积水。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4.5.7 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系统 5、施工要点 –通常采用空铺方式施工。基层应平整、无明显积水。 –卷材长边应采用自粘边搭接,短边应采用胶粘带搭接; –立面施工时,在自粘边位置距离卷材边缘10~20mm内,每隔400~600mm进行机械固定,应保证固定位置应被卷材完全覆盖; –后期绑扎钢筋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尽量不要在已完工的防水层表面堆放钢筋、模板。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4.5.8 涂膜防水系统 1 概述:从组成上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其中无机防水涂料包括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有机防水涂料包括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等涂料。  涂膜防水层的特点包括: (1)涂层与基层完全满粘、整体无缝。 (2)对基层条件要求较高。 (3)涂层质量受现场环境条件及操作人员水平影响较大。 (4)通常需要设置保护层。 重点介绍:   聚氨酯防水涂料;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聚氨酯防水涂料 1概述:聚氨酯防水涂料(简称PU防水涂料)是以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的高分子链中含有异氰酸酯(-NHCOO-)官能团的涂料,属于反应型防水涂料。 (1)分类 按组分分为单组分(S)和多组分(M)两种,单组分PU防水涂料又分为湿固化、水固化和潜固化。 按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分为I型、II型和III型。   –I型产品主要用于普通工业与民用建筑防水;   –II型通常用于桥梁等非直接通行工程;   –Ⅲ型产品通常用于上人屋面、停车场等有交通荷载和磨损的通行工程场合。 产品按是否曝露使用分为外露(E)和非外露(N)两种。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聚氨酯防水涂料 优点: –原料来源丰富,价格稳定。 –性能可调范围广泛。 –涂膜物理力学性能优良。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聚氨酯防水涂料 优点:  –原料来源丰富,价格稳定。  –性能可调范围广泛。  –涂膜物理力学性能优良。  –与砂浆、混凝土相容性好。  –施工方便。 缺点:  –基层及施工环境条件对涂膜质量影响较大;  –需要做保护层;  –存在环保问题。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聚氨酯防水涂料 2 适用范围 聚氨酯防水涂料适用于地下工程底板、侧墙和顶板的迎水面防水,特别是侧墙和顶板。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聚氨酯防水涂料 2 适用范围 聚氨酯防水涂料适用于地下工程底板、侧墙和顶板的迎水面防水,特别是侧墙和顶板。 3 设计要点 涂膜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应小于1.5mm,阴、阳角等部位应采用无纺布做增强处理。 需要用20mm厚胶砂比为1:2.5的水泥砂浆或40~50mm厚细石混凝土设置保护层。当使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时,应在涂膜表面设置无纺布隔离层。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1 概述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1 概述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是以橡胶(聚合物乳液)改性乳化沥青为A组分,破乳剂为B组分,采用机械喷涂施工,利用双组分之间的破乳反应,快脱水速凝结成膜的一种双组份防水涂料(简称SN防水涂料)。属于水乳型防水涂料。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优点: –成膜速率快。喷涂后4s开始成膜,施工效率高;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优点:  –成膜速率快。喷涂后4s开始成膜,施工效率高;  –高延伸率及弹性。断裂伸长率不小于1000%,拉伸强度可达0.8MPa以上,拉伸后弹性回复率超过90%,具有极好的柔韧性,对基层表面的开裂有良好的弥合性,适用于有振动荷载的场合;  –耐机械硌破能力强。涂膜抗外力机械破坏性能较好,并有一定的自愈性;  –良好的环保性。属于水性涂料,作业过程中无废气排放、无污染。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缺点: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缺点:  –涂膜力学强度较低,与基层粘结强度不高,容易因阳光照射、水汽蒸发造成涂膜气泡,影响外观及防水效果。 2 适用范围 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外包防水。 3 设计要点 涂膜厚度不应小于1.5mm,并应设在结构的迎水面。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4 施工要点 (1)施工顺序。先细部、再大面,先下后上。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4 施工要点 (1)施工顺序。先细部、再大面,先下后上。 (2)不能在有明水的基层表面施工。 (3)严禁在低温下作业,5℃以上。 (4)不宜暴晒施工。 (5)不应在大风(风力4级及以上)天气下露天作业 (6)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做保护层。涂膜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之间应设置无纺布隔离层。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卷材复合防水系统 1 概述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卷材复合防水系统 1 概述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以橡胶、沥青和助剂混合制成的在应用状态下长期保持粘性膏状体的防水材料。 该涂料的特点是通过改性技术获得长期稳定、不离析,与空气接触后不固化的粘状物质,长期保持蠕变性。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既不是水性涂料也不是溶剂型或反应型涂料,而是无溶剂、不需要成膜的蠕变型涂料。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3)性能特点 固含量99%以上,不含VOC等挥发性溶剂。 产品可长期保持蠕变状态。 工艺简便。施工前只需清理而无需涂刷基层处理剂。 施工方式灵活。可采用刮涂法或喷涂法施工,并立即与防水卷材复合,两道防水,一次完工。 施工环境容忍度大。可在-10℃左右的低温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优良的密封防水性能。涂料具有随机密封、填补基层缺陷及吸收应力的特性。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优良的密封防水性能。涂料具有随机密封、填补基层缺陷及吸收应力的特性。  良好自愈性。在防水层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都具有黏性和自愈能力,当受外力作用被破坏时,破坏点不会扩大,也不会发生窜水现象。  不可外露使用,必须采用专用刮涂、喷涂设备施工。 2适用范围  地下工程底板、侧墙及顶板全外包复合防水及屋面防水。  有振动荷载的场合。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3 设计要点 4 防水系统设计—掌握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3 设计要点 涂膜厚度不小于1.5mm,并与防水卷材组成复合防水系统。常见的防水卷材包括: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等。 4 施工要点 施工前应认真清理基层,去除表面的浮浆及灰尘、杂质,并进行修补; 因常温下产品处于极黏状态,通常需要加热后再施工,故应使用厂家提供的专用设备进行施工。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其他防水系统 膨润土防水系统 利用膨润土吸水后凝胶的填充挤密作用,实现以水治水的材料,产品分为防水毯、防水粉等。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其他防水系统 膨润土防水系统 利用膨润土吸水后凝胶的填充挤密作用,实现以水治水的材料,产品分为防水毯、防水粉等。 膨润土防水毯就是将膨润土粉包裹在像地毯一样的织物中而形成的毯状防水材料,黏土用量约4.9kg/m2。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其他防水系统 膨润土防水系统 3 适用范围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其他防水系统 膨润土防水系统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pH值为4~10的地下水环境下。当工程所在位置地下水流速较大时,应避免使用此类防水材料。膨润土对地下水中的酸、碱、卤水等介质的耐受性也往往不太理想。 4  设计要点 膨润土防水层应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防水层两侧应具有一定的夹持力。夹持力应不小于0.014MPa。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其他防水系统 地下连续墙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其他防水系统 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通常作基坑支护结构,也有将其用作地下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如单墙及叠合、复合、分离结构的地铁车站)。 地下连续墙通常不适合用作防水设防等级为一级的地下工程主体结构。 连续墙幅间接缝的防水处理一直是地下连续墙防水处理的重点和难点。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其他防水系统 地下连续墙 4 防水系统设计—了解 其他防水系统 地下连续墙 墙体幅间接缝如有渗漏,如渗漏水量较小,可按照注浆堵漏、高压水冲洗表面杂质、嵌填遇水膨胀止水胶,之后大面积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防水措施处置;渗漏水较严重时,可采取在地下连续墙迎水面设置止水帷幕的方法进行止水。设置止水帷幕时,既可采用在外则土体中下管注浆,也可采用从内侧钻孔穿过连续墙混凝土板,注入化学浆或水泥浆。 地下连续墙与内衬构成的复合式衬砌,可用作防水设防等级为I、II级的地下工程,多见于地铁车站等地下工程。

5 排水系统设计—了解 1概述 地下工程排水系统有几种形式和不同的概念: (1)地下建筑物底板四周设置排水系统,以防地下结构上浮; 5 排水系统设计—了解 1概述 地下工程排水系统有几种形式和不同的概念: (1)地下建筑物底板四周设置排水系统,以防地下结构上浮; (2)地下室内地面集(排)水系统,用于将地表涌入的、地下室清洁用水或可能存在的渗漏水汇集排出; (3)采用双层墙体,在底板结构与地坪混凝土之间设置架空排水层,以防止内侧墙体和底板可能出现的渗漏水危害,并将渗入的水汇集于集水井,集中排出; (4)地下室顶板排水; (5)在地下室入口或采光窗周围设置挡水沟槽,以防水雨水涌入室内。 其中,第三种形式在美国等比较流行,其他几种形式在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均有涉及。

5 排水系统设计—了解 1概述 考虑到长期排水可能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荷载力变化等后果,在新建工程中对设计和使用排水系统历来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只有通过前期勘察设计,认为有必要采取排水系统且设置排水系统不会造成前述不利后果时,才按规范要求设置排水系统。 “防排结合、以防为主、以排为辅”。 新建地下工程的排水系统分为底板下部的渗排水系统和盲沟排水系统两大类,后者又根据盲沟与主体结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贴墙盲沟和离墙盲沟。 渗排水系统适用于无自流排水条件、防水要求较高且有抗浮要求的地下工程。 盲沟排水系统中排水管的水平高度不应低于底板垫层高度。

5 排水系统设计—了解 2 设计要点 (1)有自流排水条件的地下工程,应采用自流排水法。无自流排水条件且防水要求较高的地下工程,可采用渗排水、盲沟排水、盲管排水、塑料排水板排水或机械抽水等排水方法。 (2)渗排水层应设置在工程结构底板以下,并应由粗砂过滤层与集水管组成。粗砂过滤层总厚度宜为300mm,过滤层顶面与结构底面之间,宜空铺一层防水卷材或30~50mm厚的1:3水泥砂浆作隔浆层。 渗排水系统构造

5 排水系统设计—了解 2 设计要点 (3)盲沟排水宜用于地基为弱透水性土层、地下水量不大或排水面积较小,地下水位在建筑底板以下或在丰水期地下水位高于建筑底板的地下工程,也可用于贴壁式衬砌的边墙及结构底部排水。

6 构造层次—掌握 1按确定的防水设防等级确定设防道数及措施; 2除预铺防水系统之外,底板上的防水系统往往采用外防内贴(涂)的工艺施做在混凝土垫层上,存在窜水风险,故应加强细部节点处置及保护措施; 3侧墙和顶板部位的卷材、涂膜防水系统应尽量采取外防外贴(涂)的做法与主体结构满粘; 4仅当侧墙外部基坑无施工操作空间时,方可采用外防内贴的工艺施做卷材防水系统; 5涂料与卷材复合使用时,涂料应尽量施做在主体结构表面; 6刚性保护措施与柔性防水材料之间宜设置无纺布或其他隔离措施。

6 构造层次—掌握 6.1常规卷材、涂料及其复合外包防水系统 外包柔性卷材及外包涂膜防水系统—构造图示

6 构造层次—掌握 不同防水系统间的过渡处理

6 构造层次—掌握 预铺防水系统 1侧墙无施工空间,底板和立墙都使用预铺防水,顶板使用自粘防水卷材

6 构造层次—掌握 预铺防水系统 2立墙有施工操作空间,底板使用预铺防水系统,立墙使用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构造

6 构造层次—掌握 保护层做法 1顶板、底板保护层 (1)卷材防水层常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6 构造层次—掌握 保护层做法 1顶板、底板保护层 (1)卷材防水层常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涂膜防水层常用20mm厚1:2.5的水泥砂浆或40~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底板上宜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3)顶板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当采用人工回填土时,厚度不应小于50mm;当采用机械碾压回填土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4)混凝土保护层与柔性涂膜或卷材防水层之间宜设置干铺油毡隔离层。 

6 构造层次—掌握 2侧墙保护层 (1)砖保护墙 砖保护墙通常设置在底板外挑平台上。底板无外挑平台时,宜优先采用软保护。 (2)软保护 6 构造层次—掌握 2侧墙保护层 (1)砖保护墙 砖保护墙通常设置在底板外挑平台上。底板无外挑平台时,宜优先采用软保护。 (2)软保护 –XPS板(厚度不小于30mm,密度不小于30kg/m3); –发泡聚乙烯板(厚度不小于7mm,密度不小于30kg/m3); –塑料排水防护板(材料厚度不小于0.8mm,高度不小于8mm)。

7 细部节点—掌握 7.1 变形缝 1 概述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7  细部节点—掌握 7.1 变形缝 1 概述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变形缝(伸缩缝)间距为30m,采取后浇带、膨胀加强带、诱导缝等,以取消伸缩缝或延长伸缩缝的间距; 2 防水要求 (1)密封防水,能够承受一定的水压力; (2)能够适应结构的变形或下沉,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不致破坏; (3)和主体结构的防水层四面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整体的防水系统; (4)易检修,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5)在变形缝构造处理上,应使变形缝具有防垂直错位,阻止剪切破坏的功能。

7 细部节点—掌握 3 设计要点 (1)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 (2)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7  细部节点—掌握 3 设计要点 (1)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 (2)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3)用于沉降的变形缝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4)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mm。从防水的角度来看,变形缝的宽度宜小不宜大,超过40mm就应该慎用。 (5)变形缝密封措施通常由止水带、填充材料等组成。

7 细部节点—掌握 4 止水带 分为B、S、J三种类型,分别用于变形缝、施工缝、和有特殊耐老化要求的接缝。 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1) 7  细部节点—掌握 4 止水带 分为B、S、J三种类型,分别用于变形缝、施工缝、和有特殊耐老化要求的接缝。 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1) —(a)先浇混凝土时  (b)后浇混凝土前  平板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 —盆式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

7 细部节点—掌握 中埋式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 7  细部节点—掌握 中埋式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 止水带应固定,顶、底板宜采用盆形中埋式止水带; 中埋式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并应严防漏浆; 止水带的接缝宜为一处,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上,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接;

7 细部节点—掌握 中埋式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7  细部节点—掌握 中埋式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埋式止水带在转弯处应做成圆弧形,橡胶、钢边橡胶止水带的转角半径不应小于200mm,转角半径应随止水带的宽度增大而相应加大。 止水带安装常见问题包括: 易跑模、走位,接缝处混凝土浇筑质量较差,缝的宽窄不一。 未进行有效的保护,破坏严重。

7  细部节点—掌握 外贴式止水带 主要用于地下工程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迎水面密封止水,通常与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胶复合使用,不宜用于结构顶板部位。 外贴式止水带的转角部位宜采用直角配件。 —(a)施工缝与变形缝相交处的十字配件  (b)转处的直角配 

7 细部节点—掌握 弹性建筑密封胶 弹性建筑密封胶的应用: 迎水面用低模量密封胶,背水面用高模量密封胶; 7  细部节点—掌握 弹性建筑密封胶 弹性建筑密封胶的应用: 迎水面用低模量密封胶,背水面用高模量密封胶; 缝内两侧基面应平整干净、干燥,并应刷涂与密封材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 嵌缝底部应设置背衬材料。

7 细部节点—掌握 7.2施工缝 1 概述 施工缝是前后两次浇筑混凝土而自然形成的接缝,又叫“冷缝”。 常用的密封措施: 7  细部节点—掌握 7.2施工缝 1 概述 施工缝是前后两次浇筑混凝土而自然形成的接缝,又叫“冷缝”。 常用的密封措施: – 中埋式防水措施:钢板止水带、钢边橡胶止水带、丁基橡胶腻子止水带; – 外置式防水措施:外贴式止水带; – 预埋注浆防水系统; – 遇水膨胀止水胶(条) – 防水涂料: 缝面及背水面——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迎水面——聚氨酯防水涂料。

7 细部节点—掌握 2 设计要点 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上表面300mm以上的侧墙上; 7  细部节点—掌握 2 设计要点 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上表面300mm以上的侧墙上; 板墙结合处的,宜留在板墙接缝以下150~300mm处; 施工缝距预留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较多的地段。

7  细部节点—掌握 3 主要密封措施 (1)止水带及防水涂料 (2)遇水膨胀止水胶 (3)预埋注浆防水系统 (4)丁基橡胶腻子钢板止水带

7  细部节点—掌握 (2)遇水膨胀止水胶 遇水膨胀止水胶是一类分子链中含有特殊接枝脲烷的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通过胶枪打在基层上,利用空气中的水汽进行固化,形成弹性固结体,固结体遇水后发生膨胀,封闭渗漏水通道,达到止水的目的。其性能应符合《遇水膨胀止水胶》JG/T312-2011规定。

7 细部节点—掌握 (3)预埋注浆防水系统 预埋注浆防水系统主要包括注浆管、注浆导管、注浆液三个部分。 注浆管是沿施工缝表面形成的注浆通道; 7  细部节点—掌握 (3)预埋注浆防水系统 预埋注浆防水系统主要包括注浆管、注浆导管、注浆液三个部分。 注浆管是沿施工缝表面形成的注浆通道; 注浆导管是引导浆液顺利进入注浆管; 注浆液是在注浆压力作用下从注浆管中溢出并沿混凝土缝隙扩散,封闭施工缝四周的空隙和裂缝,起到防水作用。 注浆管分为一次注浆管和多次注浆管两类; 浆液材料分为水泥基类、聚氨酯类、丙烯酸类、环氧树脂类等

7 细部节点—掌握 7.3后浇带 后浇带分为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 后浇带是一种扩大伸缩缝间距和取消伸缩缝的有效措施。 7  细部节点—掌握 7.3后浇带 后浇带分为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 后浇带是一种扩大伸缩缝间距和取消伸缩缝的有效措施。 后浇带宜用于不允许留设变形缝的工程部位。 鉴于后浇带的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灌工艺要求高,尤其是后浇带造成断梁、断墙等诸多结构困难,所以近几年出现不设后浇带连续浇筑法,即设加强带法、跳仓法来克服。 膨胀加强带是通过添加膨胀抗裂剂等改善混凝土特性的措施,加强“加强带”的防裂; 跳仓法则是通过“跳仓”施工,释放混凝土早期收缩应力,控制有害裂缝的产生。

7 细部节点—掌握 7.4 桩头 1 概述 桩头渗漏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位: (1)桩头钢筋与混凝土间; (2)底板与桩头间的施工缝; 7  细部节点—掌握 7.4 桩头 1 概述 桩头渗漏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位: (1)桩头钢筋与混凝土间; (2)底板与桩头间的施工缝; (3)混凝土桩身与垫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缝。 2 设计要点 (1)桩头宜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桩面),钢筋根部宜嵌填遇水膨胀止水胶; (2)桩头防水材料应与垫层防水层连为一体。

7 细部节点—掌握 7.5 抗浮锚索(杆)接头 9.7.6 穿墙套管 7  细部节点—掌握 7.5 抗浮锚索(杆)接头 9.7.6 穿墙套管 (1)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采用主管直接埋入混凝土内的固定式防水法,主管应加焊止水环或环绕遇水膨胀止水胶(条)。 (2)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大或有更换要求时,应采用套管式防水法。

7  细部节点—掌握 (3)穿墙管线较多时,宜相对集中,并应采用穿墙盒方法。穿墙盒的封口钢板应与墙上的预埋角钢焊严,并应从钢板上的预留浇注孔注入柔性密封材料或无收缩灌浆料。

7  细部节点—掌握 7.7 穿墙螺栓 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拆模后应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并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

7  细部节点—掌握 7.9预留通道接头 预留通道接缝两侧的最大沉降差不得大于300mm,防水处理的难点在于防止后期因沉降差导致接缝张开而发生渗漏。预埋注浆防水系统+遇水膨胀止水胶可解决这一难题。 先浇表面凿毛/清理干净 埋设预埋注浆管 打遇水膨胀止水胶 化学植筋 绑扎钢筋􀃆 支模 浇筑混凝土 注入聚氨酯、环氧树脂等化学浆液,封堵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施工缝。

7  细部节点—掌握 7.10 孔口 人防工程出入口应设计高出地面不小于500mm。地下车库车道出入口处,应设计排水明沟,沟后设反坡,反坡高度不宜小于100mm。

7  细部节点—掌握 7.11 窗井 窗井的设计应遵循简、并的原则,能减则减、能并则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