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工业统计年报培训 (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定期报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内容说明:  本培训内容根据 2001 年注册会计师考 试辅导教材《会计》一书和《企业会 计制度》(财会[ 2000 ] 25 号)相关 内容编写.
Advertisements

会计实务案例. 复式记账基本原理 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至少要在两个相互联系的账户上以相等 的金额作双重的记录 所有账户之间的数字存在平衡关系,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不动产销售与租赁的营改增政策 武汉市国税局. 一、征税范围 二、税率与征收率 三、一般计税方法 四、征收管理 五、销售不动产的特殊规定 六、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的特殊规定.
大至正中诚以至运大至正中诚以至运 上规上限企业培训讲座 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特殊 普通合伙)中山分所 主讲:李治球.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第 7 章 利润形成及分配 利润的概念及其构成 利润形成 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 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04-6 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第一节 利润的核算 第二节 利润分配的核算 练习题. 第一节 利润的核算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个 会计期间内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后的数额。 一、利润的计算 主营业务利润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 =
2012 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 份(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成员:胡佳英 杨玲 陈依云 骆朱岚.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概况 : 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年末流动负债合计( ) 存货( 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资产总额(
知识点11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应用.
如何看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融 资 财 务 部 侯学军 2015年6月26日.
第十章 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 (财务状况) 利润表 (经营成果) 总 账 明细账.
第十二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房地产年定报培训 (财务状况表) 开发区统计局、调查队 2014年12月.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限额以上 房地产业财务状况.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教学内容:编制资产负债表
房地产投资的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概述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 财务评价基本报表 房地产投资的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分析——认识报表.
海曙区2015年服务业暨劳动工资 统计年报培训会议
营改增的会计处理.
工业统计基本知识 及工业统计台账的设立 福建省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处 陈海丹.
第六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2 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 及经济要素 一、项目的投资及估算 (一)项目投资构成 1、建设项目总投资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区分及其认定标准
1.年度报告公开流程示意图 2.事业单位填报 3.事业单位附件上传 4.举办单位审核
北京纺织控股公司 统计工作会 2012年1月.
会计学原理 ——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核算.
第八章 流动负债 第十节 其他应付款.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财务报表的报送、汇总和审批 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
教学单元八 ——财务会计报告.
任务五 利润形成与财务成果的核算 《基础会计》
项目十四 利润及其分配的核算.
第4章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 第一节 资金投入企业的核算 国家资本金 法人资本金 个人资本金 资 金 筹 集 吸收资本 借入资金.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 利润与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 产品成本计算分批法 产品成本计算分步法.
火炬统计年报审核介绍 一、指标调整 二、指标说明 三、指标审核 2015年1月20日.
房地产业年定报培训 (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统计定报)
(B104-3)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形考作业答案 形考作业习题二: A商品确认的价格:1500元 B商品确认的价格:1400元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金融业统计报表制度培训 (2007年统计年报和2008年定期统计报表)
固定资产折旧 欧少霞.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练习.
2015年定期工业统计培训 5 丰台区统计局 工业(能源)科 2015年9月22日.
财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1)单项指标得分= 本档基础分 调整分 +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功效 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调整分=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普陀区 规上工业“企业一套表”培训.
门头沟区2009年年报及2010年定报 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培训 门头沟区统计局 工业城建科 丁乐臣 年12月.
部门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2012年12月 北京.
门头沟区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2011年年报2012年定期统计报表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版) 辅导材料(三) A A 收入、支出及期间费用明细表
记账凭证的填制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姚雪超.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成本与费用 投118表 填报说明.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大丰职教中心 张春平.
存货基本概念 概念 满足存货条件 存货范围(主要会计科目) 存货成本
二〇一五年度规上工业年报培训 海曙区统计局 南风情 Jiang nan style.
内容讲解 第二节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
《国民经济核算》 作者:张裕民.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1、会计科目设置 2、自产应税消费品的核算 3、视同销售的核算 4、自产自用消费品的核算 5、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核算
基础会计 供应过程的核算.
第 3 章 基本概念.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扬智科技 (股票代号: 3041) 2016年第4季法人说明会 2017年03月17日
第十章 财务报表 主讲老师:晓菲老师.
2017年服务业年报及2018年定报培训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信息中心 2018年1月17日.
Sssss.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09年工业统计年报培训 (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定期报表) 海珠区统计局 曾令剑

一、报表目录 二、报表制度修订说明 三、年报、定报报表解释

一、报表目录 具体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9年年报及2010年定报报送要求》

二、报表制度修订说明 1、取消“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产品销售去向”(B307表) 2、2009年年报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正式纳入制度,即将“工业企业财务状况”(B103表)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表”(B703表)整合成一张“工业企业财务状况”(B103-1表),称为长表,限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非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工业企业财务状况” (B103-2表),即短表。

3、取消“工业企业财务状况”(B103-1表)(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和“工业企业财务状况”(B103-2表)(非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中的“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和“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两项指标,增加“固定资产净值”指标。 4、取消“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B202表)中的“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和“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两项指标,增加“流动资产合计”和“固定资产净值”两项指标。

三、年报、定报报表解释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 生产能力 1.生产能力:企业填报年末生产能力,一般指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但也有些产品指其主要设备的能力。在填报时分为两种情况: (1)产品年末生产能力:指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综合平衡能力,是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包括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动力设备及有关的厂房和生产用建筑物等)在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充分,劳动力配备合理,设备正常运转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年生产量。

(2)设备能力:指某种设备的单位时间内可能生产的产品数量,也就是说,某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即一般所称的设备效率,或设备生产率,它不考虑与其他设备的平衡问题。 2. 09年“年初生产能力”填08年年末生产能力; “产品产量”填12月份产量表的本年累计数。

3.企业在具体填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生产能力表的产品为基准填报。以水泥生产设备为例,如果企业的设备既能生产水泥,也能生产水泥熟料,而报告期企业只生产熟料,没有生产水泥,则企业不能填报水泥的生产能力。 (2)停产企业要继续填报生产能力。 (3)破产企业不需填报生产能力。

工业企业财务状况 B103-2表

一、框架结构 二、指标的数据来源 三、注意事项

一、框架结构 1.资产负债类指标 2.损益及分配类指标 3.工资、福利费、增值税指标 4.生产、销售总值及从业人员指标

二、指标的数据来源 1.直接从财务报表取数的指标 从代码01到代码27的指标数据均取自的“资产负债表”的对应指标 从代码22到代码27的指标数据均取自会计的“实收资本”科目 从代码28到代码46以及代码81的指标数据均取自 “利润表”的对应指标

代码52、53、54、55的指标数据根据会计“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归纳填列 代码57、58两项指标根据会计“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科目中对应项目填列。

2.需要计算的指标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 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计算依然要以12个月作平均,即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 本年应交增值税(56)=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3.工业统计指标 代码71到76的指标数据均根据12月《工业生产、销售产值》(B201表)中相应指标填报,必须一致。

三、注意事项 1.各企业上报本表时,要同时附报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生产成本表》、《制造费用表》、《管理费用表》、《营业费用表》、《财务费用表》、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见会审通知 2.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的企业,“长期负债合计”用“非流动负债合计”代替,“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分别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代替,“营业费用”用“销售费用”代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 1.调查内容 调查的内容是工业企业制造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的明细项目。

2.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为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部分小型工业企业,调查企业名单由国家、省统计局工交处以2009年8月份“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B202表)名录库为基础确定。

1.表头增加“本企业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1.是 2 .否 □ ” 2.取消“直接材料消耗(002)”的各项细分指标。 二、B103-1表表式、指标变动情况 1.表头增加“本企业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1.是 2 .否 □ ” 2.取消“直接材料消耗(002)”的各项细分指标。 3.“水电费(020)”下的细分为“其中:上缴的各项税费(021)”(上年为“其中:水费”)。(管理费用中的“其中:上缴的各项税费(071)”变化类似)

4.制造费用中增加指标“社保费(028)” 5.将上年的“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合并成“利息支出(净额)(099)”。 6.将上年的“汇兑损失”改成“汇兑损失(净额)(100)”。 7.增加指标:“资产减值损失(106)”、“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7)”、“投资收益(108)”

三、填报原则 1.“产品制造成本跟着产值走”。即只要计算工业总产值,就要计算相应的产品制造成本。 2.“不重不漏”。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重复,二是不遗漏。

不重复:由于企业的会计明细科目设置不尽相同,被调查企业可按照会计核算中实际使用的费用划分方法和核算方法进行填报,但要注意指标填报不要重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见制度P60

1.本表所列指标不可能将企业的费用明细项目列全,为避免费用遗漏,在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项下都设置了其他项,其他项是指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中扣除已列出的费用项目后的余额,因此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各项的分项相加应等于该费用总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各个其他费用项下又设置了“其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该指标的目的是为了区分其他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部分,在企业会计核算中没有现成的科目,需要填表人员根据各种费用性质计算填报。

2.避免直接材料消耗与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等遗漏填报。即如果企业产品生产中使用了自产自耗产品,应将自产自耗产品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消耗、直接人工以及其他直接费用等填报。

3.凡是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没有在本表所列的指标范围核算,但费用含义与本表所列的指标相同,则企业要进行调整填报。如有的企业没有将出口退税放在应交增值税中,而是与应交增值税并列,或转入流动负债中,造成遗漏。在填报本表时,要将出口退税调整到应交增值税中。有的地区征收地方教育费,在营业外支出中,在填报本表时,可将地方教育费放在管理费用中的“税金及上交的各种专项费用”中,同时调整管理费用的总数,而不能遗漏地方教育费

4.对于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型企业,如果将“原材料”、“包装物”、“自制半成品”等科目合并,只设置“材料”科目,则将“材料”消耗填在“直接材料消耗”。 5.关于“资产减值损失”(106)、“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7) 这两个指标是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填报的指标,尚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填报这两项指标。同时,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免填管理费用中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两个指标。

6.关于“投资收益”(108)指标 “投资收益”包含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营业利润”中,而旧会计制度的“营业利润”则不包括“投资收益”。企业填报时,无论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都要填报“投资收益”指标,“营业利润”也按会计“利润表”的数据填报,不需要调整。

注意两点: (1) “制造费用”下面的细分科目只列出“社保费”没有列出“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如果企业的的制造费用表有这个科目,要将它加入“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 ”(030)和“其他制造费用”(029)。 (2) “营业费用”下面的细分科目只列出“社保费”没有列出“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处理类似第一点。

四、指标解释 劳务费(025):见教材P56 其他制造费用(029):见教材P5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表》审核要点 一、与工业增加值计算有关的财务指标 1.制造成本中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 (1)全部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及制造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保健补贴和洗理费、劳务费、社保费、其他制造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如:制造(生产)成本表中的税费)。

(2)部分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差旅费,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6.4%。

2.营业费用中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 (1)全部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工资、福利费、折旧费、社保费、其他营业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 (2)部分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差旅费,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6.4%。

3.管理费用中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 (1)全部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工会经费、保健补贴和洗理费、上交管理费、职工取暖费和防暑降温费、劳务费、社保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税金及上交的各种专项费用、支付科研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排污费、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其他制造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

(2)部分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差旅费,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6.4%;董事会费,计入的比重是53.2%。

4.财务费用中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利息支出(净额)、汇兑损失(净额)。 5.损益及分配中计入工业增加值的指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本年应交增值税。

三、工业增加值的确定原则 在企业会计《生产成本表》、《制造费用表》、《管理费用表》、《营业费用表》等明细表中,确定各种费用、支出是否属于工业增加值,一般以下三项原则: 1.企业提取的各种经费。包括固定资产折旧、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提取的坏帐准备、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工会经费等。

2.直接或间接支付给个人的部分。包括工资、福利费、社保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临工工资、民工工资、保健费、劳务费、加班费、伙食费、职工上下班交通费等。 3.上缴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费。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山资源补偿费、排污费、排污费、进出口关税、环境保护费、上缴绿化费、教育专项基金、防洪费、养路费、水电费附加、滞纳金、行政性收费、上交管理费、土地租金等 符合以上原则其中的一项的费用、支出,就属于增加值;否则就属于中间投入。

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表》审核方法 1.检查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部分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按成本价计算,造成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数值偏低。可通过比较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发现这类错误。(1)工业总产值比主营业务收入小,有可能是按成本价计算工业总产值。(2)些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不是按生产量计算,而是按销售量计算,有可能造成工业总产值的数值偏低。

(3)凡是工业总产值小于主营业务收入的企业都要检查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是否有误,如果工业总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非工业收入+年末产成品存货-年初产成品存货+年末自制半成品价值-年初自制半成品价值相差较大,则工业总产值计算都会存在问题。。

2.检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数据是否有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都是根据会计的《生产成本表》相应的明细科目填报。如果有些企业的直接材料与主营业务成本相差不大或大于主营业务成本,要查核直接材料的计算是否有误;直接材料的消耗应与本期生产的消耗同口径,即是本期发生的直接材料。如果企业使用的材料是进口的,则应把进口关税从直接材料中扣除,进口关税填入调查表“其他制造费用”和“其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的指标中。直接材料不可以包含来料加工部分的材料价值,否则会导致增加值数值偏低。

检查直接人工的数据是否漏填,若企业没有填报直接人工,要检查制造费用中的“工资”是否包括生产工人的工资,如果没有,则企业可能漏报直接人工。

3.检查各费用明细表中增加值和中间投入区分是否正确,属于增加值的指标是否漏填。 4.检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的工资计算是否有误。在一般情况下,B103表的本年应付工资总额应等于直接工资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的工资之和。

5.检查本年应交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本年应交增值税根据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应纳税额合计的本年累计数填列。如果本年应交增值税是负数,则按0填报。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6.一般而言,工资、折旧费、社保费、税金及上交的各种专项费用、排污费等指标,都应有发生数。 7.从业人员人均工资不应低于本地区的最低工资。 8. 佣金提成属于增加值,不可以遗漏。 9. 水电费中上缴的各项税费:是指企业的水电费中包含的代政府部门征收的各种税费,具体包括水费中的污水处理费,电费中的三峡基金、农网还贷、水库移民资金等。该指标属于增加值,注意不要漏填。

工业生产、销售总值 (B201表)

一、指标解释 工业总产值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工业总产值计算原则:   ①工业生产的原则   ②最终产品的原则   ③“工厂法”的原则

工业总产值的内容包括三部分: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计算公式为: 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经检验合格的已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用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成品价值=∑(成品产量×产品平均出厂价格)

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中不包括销项税额。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为了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中的物耗价值一致,以便同口径地计算工业增加值,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反之亦然。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说明: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现行价格指报告期内销售产品的实际出厂价格,不包括应交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报告期的产品销售价格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如按合同生产的产品,按合同价计算工业总产值;如生产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内加权平均的出厂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中的有些项目,如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和工业性作业,可按实际成本价格和不含销项税的加工费收入计算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计算中的具体规定: 1.一次使用的包装器材,如水泥纸袋、火柴盒等,其价值已包括在被包装的产品价值中,不单独计算工业总产值。多次使用的包装器材,如啤酒瓶等,应与被包装的产品分别计算总产值;如果是自制的,于完成生产当期计算总产值,以后不再计算;如果是购入的包装器材,一律不计算工业总产值。

2.凡用已成材的有色金属材料(指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材料)进行再加工和改制(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厚到薄、由长到短、由宽到窄、……)、修复,一律只计算加工价值,不再计算原材料价值。 3.凡自备原材料,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

4.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一般分两种情况:a、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委托加工的企业(即发包单位)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b、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当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时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

“新产品产值”指标解释修改为:指报告期本企业生产的新产品的价值,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原来的“新产品”是指按照计科技(1989)1549号文件及《工业新产品管理条例》规定,经国家级或地区级有关部门认证并颁发给新产品证书的,且在新产品证书规定的有效期内生产的产品。

工业销售产值 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其内容包括: ①销售成品价值。 销售成品价值=∑销售成品量×产品平均出厂价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

工业销售产值与工业总产值的区别在于: ①工业销售产值的计算基础是工业产品的销售总量,不管是否为本期生产,只要是在本期销售的都应计算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基础是工业产品的生产总量,只要是在本期生产的不论是否已经销售,都应计算工业总产值。 ②工业销售产值不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出差额价值,而工业总产值包括这部分价值。

工业总产值(按上年平均价格计算) 即以当年的产量乘以上年的平均价格 各单位生产不同产品的价格不尽相同,要合理反映产品的价格波动,必须先计算上年该产品的平均价格。 来料加工企业此指标可与现价相同。

企业用电量 1、不能为空 2、注意单位为万千瓦小时,即万度,有产值就必须要有用电量,可留两位小数,最少也要填0.01。 3、此指标要与能源报表的电力消费量一致。

主 要 工 业 产 品 产 量 (B201-1表)

工业产品产量目录 2010年月报使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目录》,相比2009年月报使用的《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目录》,产品有所增加,我们在2010年月报产品目录的新增产品的代码前标有“▲ ”。

产品生产量包括的内容 1.企业各车间(主要车间、辅助车间、附属品车间及副产品车间)用自备原材料生产的全部产品产量,不论是要销售的商品量还是本企业的自用量,均应统计生产量。 2.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如果订货者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其产品生产量由加工企业统计;如果订货者是境内工业企业,产品生产量由委托企业(即发包企业)统计,加工企业(即承包企业)不统计。

3.经正式鉴定合格的新产品、自产自用的生产设备、未正式投入生产以前试生产的合格品以及基本建设附产的合格品,都应包括在产品生产量中。 4.用进口原材料或关键零件生产的产品,或用进口整套散装零件及用进口组装件加工、装配的产品,不论是在国内销售还是外商经销,生产量均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 5.在我国国土范围内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其生产量全部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

工业产品生产量不应包括的内容 1.在生产工业产品的同时,产生的下脚余料或废料,如冶金工业的氧化铁、汤道、中心注管、钢材切头、切尾,机械工业的切屑,木材工业的锯末,粮食加工工业的糠、麸,酿酒工业的酒糟等,一般做下脚料出售,不应统计为产品生产量。

2.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没有完全消耗掉,而加以回收、提浓,再供本企业自用的,如机械工业回收的润滑油,合成洗涤剂厂回收的盐酸、硫酸等都不计算产品生产量。 3.企业从外购进的工业品,未经本企业任何加工的,不得作为本企业的产品生产量统计。 4.某些产品在检验产品质量时,需做破坏性试验(如试验灯泡的使用寿命,手电池的间歇放电时间等),这些用作试验的产品,不计算在产品生产量中。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B202表)

1、存货≥产成品存货 2、存货≤资产合计 3、此表所有指标除“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外均填当年累计数,非当月数。 4、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和“劳动报酬总额”均为必填指标,不能为空。 “劳动报酬总额”指企业所有从业人员的本年工资总数,非人平均工资。

主要工业产品销售、库存、订货 (B203表)

新增指标 1.累计订货量 累计订货量是指本企业报告期末止尚未兑现的订货数量,即企业现存的订货数量。 订货的确认应根据企业正式签订的订、供货合同为依据,对于下面三种类型的企业在填报订货指标时,具体处理如下:

(1)自建销售网点的企业,订货量要包括各销售网点向企业生产总部申请的要货量。但累计订货量只包括到本期末止还没有发货的合同供货的数量,企业已经发送的要货量不作为累计订货量填报。 (2)由代销商负责销售产品的企业,以双方商订的供货量作为订货量。但累计订货量只包括到本期末止还没有发货的合同供货的数量,企业已经发送的供货量不作为累计订货量填报。

(3)采取来料加工或提出技术要求进行定制产品生产的企业,以最初签订加工合同的时间核定订货量。但累计订货量只包括到本期末止还没有实现的订货数量,企业已经实现的订货量不作为累计订货量填报。

累计订货额 是指本企业报告期末止尚未兑现的订货金额。与订货量的口径是一致的,凡是计算了累计订货量的产品,都应该计算其累计订货额。如果企业收到的订单上只有订货量而没有订货额,则要按照该批产品的预期销售价格(或以前的订货单价)计算出订货额来填报。

工业产品销售量 工业产品销售量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实际销售的由本企业生产(包括上期生产和本期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定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的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如果订货者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其产品销售量由加工企业(即承包企业)统计;如果订货者是境内工业企业,产品销售量由委托企业(即发包企业)统计,加工企业不统计。

企业自用量 企业自产自用量,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已作本企业产量统计的产品又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所使用的数量。如钢铁企业用本企业生产的生铁炼钢,其计算了生铁产量又用于炼钢的生铁数量,应作企业自用量统计。但是,由本企业验收合格入成品库后,作为商品出售给本企业生活用、基建用或行政部门用的产品数量,不作自用量统计,而作销售量统计。如钢铁企业将本企业生产的钢材用于生产维修的产品数量作销售量统计。

《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调查表》 、《主要工业产品销售、库存、订货目录》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