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系 统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局麻药.
Advertisements

第 3 节 神经调节. 1 、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 说明酒精麻痹了脑中的( ) A. 大脑 B. 脑干 C. 小脑 D. 脑神经 C 2 、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是( ) A 、大脑两半球 B 、大脑皮层 C 、小脑 D 、中枢神经系统 B 练一练.
守门员在比赛过程中身体会作出 哪些反应?这一系列反应是不是 自觉的、有意识的反应呢?这些 反应又是如何完成的呢?
第 二 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述.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中枢神经抑制药:镇静催眠药等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等 传出神经系统药 传入神经:局麻药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中枢神经 效 应 器 效 应 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局麻药 传出药物 交感副交感 运动神经.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 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 B 人脑高级功能 A
一、课标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级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级 3、人脑的高级功能A级
高三生命科学二轮专题复习——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莘格高级中学 严熙.
必修三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备考策略 青岛九中 高三生物集备组.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纠错卡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树突和细胞体三部分组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用手一碰含羞草,它的叶子合拢,就是反射。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其中感受器指的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给某点一个适宜强度刺激,可以引起骨骼肌的收缩就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模块十 神经系统的功能 知识点一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结构破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效应器结构破坏:只有感觉无效应
人体内环境自稳态的调节.
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之一: 通过神经系统 的调节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专题22 神经调节.
成分的相对稳定: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稳定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分类 自主神经 运动神经 神 经 节 换 元 心肌 平滑肌 腺体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教材:药理学 主编:扬世杰 讲授人:交大医学院 李增利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神经调节”疑难解释和教学建议 陈钢.
体系概览 复习导引 1.线索导引 以稳态的各种调节过程为线索,系统复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动物激素的作用,以及免疫调节在人体稳态中的作用。 2.重点关注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与细胞代谢、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 在高考命题中,常把血糖的代谢与调节、神经与体液的调节综合起来进行考查,所以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流程图解的形式表示调节的机理,把握生命活动调节的规律本质。
第3节 神经调节.
专题十三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反射弧 反馈调节 局部电流 双向传导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突触 单向传递 通过体液运输
余角、补角.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乐明海(两个课件).
欢迎各位老师听课,指导!.
神经调节 神经元 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 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膜电位变化及其测量.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rom one neuron to next
神经系统总论 Introduction of nervous system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第四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ATP SLYTYZJAM.
线段的有关计算.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李雅.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一、 神经元 (一)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习单元一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基因信息的传递.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位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基础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突破 实验专题探究 命题视角剖析 即时达标训练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频考点突破 实验专题探究 命题视角剖析 即时达标训练

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传出神经→效应器。 2.基本方式——反射 基础自主梳理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传出神经→效应器。 2.基本方式——反射 在____________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

思考感悟 1.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则反射能发生吗? 【提示】 不能

二、兴奋及其传导 1.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兴奋的传导方式——神经冲动(电信号)。 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显著活跃 外正内负 电位差

双向 ②特点:______传导,不衰减。 (2)神经元之间传递 ①突触的结构:突触______: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________: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______: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前膜 间隙 后膜

③特点:单向传递,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 思考感悟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本质有什么不同? 【提示】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局部电流的传导;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化学递质的传递。 细胞体或树突 轴突

高级中枢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和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和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 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1.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解析:选C。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①表示神经中枢,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效应器,⑤表示感受器。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③、④,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考点二 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1)细胞体 (2)突起:①轴突:一条、较长、分支较少;②树突:数条、较短、分支较多。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1)过程

(2)特点 ①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 ②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其传导能力,因此神经纤维是不容易发生疲劳的。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 (1)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

(2)过程 ①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 ②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特点: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易误警示】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概念的比较 概 念 含 义 轴突 神经元长而少的一个突起 突触小体 是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杯状的结构 概 念 含 义 突触小泡 是突触小体内的囊泡结构,里面有神经递质 突触 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

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2011年南京第一次调研)与图有关的敘述中,不正确的是(  ) 注:图二为图一中②的放大图

A.图一中ABCDE表示完整的反射弧,C表示神经中枢,是形成感觉的场所 解析:选A。图一中C表示脊髓(低级神经中枢),而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图二表示突触,兴奋在图一中的②中进行单向传递,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实验专题探究 兴奋的传导方向、特点的判断 分析与设计  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

(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方法设计:电激图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方法设计:先电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实战演练(专项提能,小试牛刀) (2011年盐城二次调研)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的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d刺激骨骼肌,________(能或不能)在b处记录到电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神经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据此完成下列实验:   ①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______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c受损。

答案:(1)不属于 (2)不能 在c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 (3)①传出 ②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命题视角剖析 视角 1 紧扣教材重点 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 ,兴奋传递方向:→。

例1 (2011年河南信阳调研)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________(是/否);若M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写出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方向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存在________个突触。

(5)当刺激e点时,则电流表偏转________次。 (6)鸡为长日照动物。若乙图中的M为神经分泌细胞,则在非繁殖季节促使M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曲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兴奋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 ①第一步:电刺激e处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是否为反射? ________。

②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c处________(有/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③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__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_______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尝试解答】 (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是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神经分泌细胞 (3)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 (4)3 (5)1  (6)日照时间变短 (7)①不是 ②a 有 ③c e

【解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中是消耗能量的。反射弧有五部分结构,且该五部分是缺一不可的,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射弧为: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神经分泌细胞,然后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不过这属于体液调节部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同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突触是指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两个,神经元与效应器间的突触有一个,共三个突触。 刺激图中e点,兴奋点所在的神经元属于图中突触后膜,因此该兴奋不能传到a所在的神经元,所以电流表指针只偏转1次。题干信息已知:鸡是长日照动物,当日照变短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该实验设计属于探究性实验,主要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的“神经纤维上”、“突触间”做文章。根据该实验探究的目的,实验自变量的设计:药物放在突触和神经纤维上两种情况(也是单一变量),然后在一固定点予以刺激,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可能的不同实验结果作讨论分析,并各自写出结论。

视角 2 洞察高考热点 反射弧的结构及特点

(2010年高考江苏卷)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2010年高考江苏卷)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左I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尝试解答】 __D__ 例2

【解析】 选项判断 内容分析 A项正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反射弧,传入神经纤维只有一条,起源于伸肌,传出神经纤维共有两条,一条支配伸肌,一条支配屈肌 B项正确 b处位于脊髓中的灰质区域,灰质除可作为低级活动的神经中枢外,还担负着与大脑皮层联系的责任 C项正确 在I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a处先后经历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过程 D项错误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刺激Ⅱ处,冲动不会传递到神经中枢,因此不能称为反射

互动探究 (1)刺激Ⅰ处,神经冲动传到Ⅱ处有几次信号的转换? (2)刺激Ⅱ处,Ⅰ处有膜电位的变化吗? 【提示】 (1)4次 (2)无

视角 3 突破易错疑点 对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情况不同,引起效应器的不同效果辨析不清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自我挑战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尝试解答】 __B__

【解析】 由于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该药物不可能作用于突触前膜,不会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也不会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所以选项A、D均错误。如果该药物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则不会引起神经冲动传导被阻断,因此选项C也是错误的。综上所述,该药物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影响了神经冲动的传递。

即时达标训练

高考热点集训(7) ——神经调节

1.(2010年高考北京卷)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解析:选C。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效应器为股四头肌,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比较长,A项正确;膝跳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的树突较多,B项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在完成兴奋传递后,将被分解或者被突触前膜吸收,这与其反应灵敏、迅速的功能特点是相适应的,C项错误;肽类激素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内核糖体较多,D项正确。

2.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 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 解析:选C。图示中D是传入神经,B是传出神经,②处进行电刺激,兴奋通过突触C传导到B处。

3.(2011年厦门高三质量检查)如图为突触结构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完成的 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特异性识别1中内容物的物质 D.信息从a传递到b的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解析:选D。b兴奋时,兴奋处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作用释放至细胞间隙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特异性识别递质,将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4.(2011年福建高三联考)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如下图所示,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 cm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  ) 解析:选C。在图中的刺激点刺激后,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当兴奋传递到ab中点时,测得的电位为0,符合C曲线。

5.(2011年河南濮阳调研)根据下面的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 C.若①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母 D.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解析:选A。选项A的说法不对,因为递质的释放是细胞的外排而非主动运输。选项C则考查了细胞质遗传问题,说法是正确的。选项D也是正确的,因为兴奋的传导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6.(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溶液,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析:选D。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造成K+外流,而受到刺激时动作电位的产生则是由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导致Na+内流。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降低,会导致内流的Na+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7.一般不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构是 A.大脑皮层 B.甲状腺 C.脑干 D.垂体 解析:选A。“植物人”是大脑皮层功能严重损害,受害者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皮质下中枢可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

8.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多选)(  ) A.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C.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

解析:选AB。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是通过控制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脊髓,间接控制四肢的反射活动。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突触处)是通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方式传递的。条件反射的建立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的,与低级中枢(如脊髓等)有关。

9.(2011年南京高三第一次模拟)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如图表示突触抑制的某种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

(1)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体的________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 (2)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只能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可支配相关的肌肉收缩,同时通过突触A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之后又通过突触B抑制运动神经1的活动。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其意义主要表现在________。

(4)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运动神经元2的作用效应是_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运动神经元1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请在下图中标明受神经递质影响后,突触A、B中突触后膜的暂时性电位表现。

答案:(1)突触小泡 一定的流动性 (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负 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4)抑制 (5)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