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探析 张德江
目 录 List 一、 人才培养的分类 二、 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三、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一、 人才培养的分类 二、 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三、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四、 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要解决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 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人才培养的分类 要解决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 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 学校办教育 要解决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培养途径问题 然后再搞清如何来培养
一、人才培养的分类 人才类型有很多种分法 学术型 应用型 应用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创新型 复合型 本科教育的研究范围 技能型 (这两类人才都需要创新素质和复合能力)
一、人才培养的分类 本科教育的研究范围 学术型 应用型 即应用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谋取利益的人才,从一般技术员、工程师到工程院院士都属于这类人才。 即研究客观规律、发现科学原理的人才,从一般研究人员到中科院院士都属于这类人才。
一、人才培养的分类 以上只是人才类型之分,没有优劣及高低之分。每一类高校都有本群体中的一流,每一类人才中都有优秀与平庸之分。
一、人才培养的分类 应用型人才侧重理论应用与技术创新,与工程实际和社会实际问题“短兵相接”,从而能够在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在增加,需求层次在扩展,培养阵营在扩大。
一、人才培养的分类 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绝对多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高等教育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应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 应用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 一、人才培养的分类 应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 应用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发现、分析、创造性解决问题这个层面的实践能力,而不只是动手能力。 技能型人才强调熟练的动手能力,在知识深度和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降低。前者由本科院校培养,后者由高职院校培养。
一、人才培养的分类 新建本科院校毫无例外地都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在目标提出上没有问题。 但是一些学校的培养过程往往还是传统的学术型培养模式,在教育理念、培养道路、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师资建设等方面,和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普遍,严重制约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目 录 List 一、 人才培养的分类 二、 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三、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一、 人才培养的分类 二、 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三、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四、 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近年来国家提出一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这件事,各省各高校也都在运作或酝酿。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是大家近来讨论比较多的问题。
二是高等教育调整结构和高校正确定位的需要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一是国家与社会的需求 二是高等教育调整结构和高校正确定位的需要 三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四是改善学生就业状况的需要 1.为什么转?
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一是国家与社会的需求。 1 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 2 我国处于 产业转型阶段 低技术产业减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 3 低附加值产业减少,高附加值产业减少。 总结 这种转型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由于这类人才的缺乏,导致很多相关的行业面临危机。
二是高等教育调整结构和高校正确定位的需要。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二是高等教育调整结构和高校正确定位的需要。 我国“985”高校39所,“211”高校112所,有研究生院的高校56所,有资格培养研究生的高校548所,一般本科高校622所。 多年来,受利益驱动、社会评价等影响,盲目攀高风气盛行,中升专、专升本、本申硕、硕申博、争“211”进“985”,各自都在寻求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结果使得本应是“塔形”的高等教育结构几乎成了一个“桶型”。高校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这种结构性矛盾的结果。 新建院校位在一般本科之中。一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首先应该是新建本科院校这一部分。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三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虽然多年来各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传统的不适应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诸多堡垒还没有攻破,急需一个强大的外力来推动。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三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对转型发展,教育部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给出了要达到的若干指标,在校企、校地签订实质性合作,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并且很多是定量的要求,所以必将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强大的外力。
成为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差的一个群体,其中很多新建院校更为突出。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四是改善学生就业状况的需要。 人才培养学术上不及研究型大学 从人才培养上,很多一般本科院校都在走着学术化的道路 本科 实践能力上不及高职院校 优势和特色不强,高不成、低不就, 成为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差的一个群体,其中很多新建院校更为突出。
毕业生数量年年增,但是学校出口不畅、企业进口不旺。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四是改善学生就业状况的需要。 毕业生数量年年增,但是学校出口不畅、企业进口不旺。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找不到所需人才 多年来 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一个怪圈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四是改善学生就业状况的需要 穷则思变、危机生变。新建院校需要通过转型发展,紧密面向行业、企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提高就业率、就业质量和专业对口率,才能保障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2.转什么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事实上,诸多的新建院校没有自己的办学经验和套路,就模仿老本科院校甚至重点大学的办学道路和培养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符合、不能支撑的问题。 新建院校建校起点不高,一般都把学校定位在教学型,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从培养目标上没有转型的问题,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
01 02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下列在很多院校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就应该是转型的任务 专业还是按照学科体系及传统专业目录来设置,专业方向及教学内容和行业发展、企业需求相脱节。所以要实现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的转型。 01 培养方案还是按照专业规范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规范性,课程体系还是按照学科体系设置的多年不变的课程,培养方式还是以课程讲授为主要形式,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弱化了专业能力培养和第二课堂培养要求。所以要实现培养方案的转型。 02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培养道路还是封闭式办学,普遍是以教室、书本和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培养方式还是与行业脱节、与企业隔离的封闭式知识传授。所以要实现培养道路的转型。 03 教学模式存在着按照传统教学的灌输式、应试型,单向知识传授的方式,学生还是处于死记硬背、为考而学的被动状态。所以要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型。 04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教师队伍建设还是追求高学历、高学位而轻视实践经历和能力。教师队伍中单纯的教书匠过多,擅长理论结合实践,擅长知识应用的人过少;只在课堂上与学生见面、课后不管学生的教师过多,能够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像师傅带徒弟那样的教师过少。存在着两个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理论与实践一手硬一手软;教书与育人一手硬一手软。所以要实现队伍建设的转型。 05 实践教学还是按照验证式、分散式实验的传统实验室装备与实验组织方式。真正的设计型、综合性实验过少,真正的实训动手做的过少。“做中学”体现得不够。所以要实现实践教学条件和组织方式的转型。 06
二、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一些学校在教学评估中列出有多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但是一看那些实验设备和实验记录就难以支撑。
目 录 List 一、 人才培养的分类 二、 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三、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一、 人才培养的分类 二、 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三、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四、 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2 1 3 6 4 5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应用型的师资队伍 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 创新的教学模式 有效的合作教育 4 5 强化的实践环节 丰富的第二课堂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1.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 重心下移、面向实际应用;对基础理论的要求,不必“宽广深厚”,而是扎实够用,重在指导实践;对理论学习应注重工程与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上手快”和“后劲足”之间选择适当的折衷。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2.应用型的师资队伍。 实践经历比高学历还要重要。教师缺少知识应用的实践经历和能力,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的教师队伍,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实践经历,这样的经历靠高学历是弥补不了的,需要采取多种渠道来培养。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3.创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体上是为学术型人才设计的,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进行改革。教学组织上注重产教融合;课堂教学要改变“满堂灌”的大一统教学模式,提倡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教与学关系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大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4.强化的实践环节。 注重培养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对实验操作性及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将课堂搬到实验室,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学生在练中学,做中学。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入门处写着:“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做中学、练中学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5.丰富的第二课堂。 这是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在第二课堂,学生主动性与个性化体现得更明显。
人才 知识 能力 素质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5.丰富的第二课堂。 (知识是学出来的) (能力是炼出来的) (素质是养成的) 为了强化能力,必须加强实践。第二课堂以实践活动为主,可以锻炼多种能力;第二课堂是挖掘学生潜力的重要阵地,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功夫在课外”。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6.有效的合作教育。 要大力开展合作教育,开门办学、开放办学,通过与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或其他社会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应用背景、实践环境和训练条件,使教育过程融入工程情境和社会实际,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结合,有利于了解知识需求和应用背景,有利于做中学、学中作,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目 录 List 一、 人才培养的分类 二、 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三、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一、 人才培养的分类 二、 高校转型发展:为什么转,转什么 三、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特殊注重的几个要素 四、 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Part 4 Part 1 Part 5 Part 2 Part 3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培养模式问题 思想观念与思维惯性问题 双能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Part 2 培养道路问题 Part 3 培养方案问题
一部分是民办独立学院,其中有的已经转设为独立的民办院校。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1.思想观念与思维惯性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 的构成 一部分是民办独立学院,其中有的已经转设为独立的民办院校。 一部分从高职升格而来, 包括公办和民办; 无论哪一部分,从学校、学院领导,到学科专业带头人再到所有教师,几乎都是在老大学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出来的,所以其办学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惯性很容易陷入传统的学术型培养模式的误区。
培养人才需要正确定位。正确定位就是要不下不上,不偏不倚。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1.思想观念与思维惯性问题 培养人才需要正确定位。正确定位就是要不下不上,不偏不倚。 从学校的发展历程上,要有别于高职的培养模式,牢牢地定位于应用型本科,该上的不能下; 从办学者的工作经历上,要防止照搬研究型大学的传统做法,摒弃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克服多年的惯性思维,该下的不能上。 正确定位的过程,无论对学校,还是对办学者,都是告别传统,走向创新的过程,都是实施改革的过程,这种改革,首先是人的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 有些学校本科学生与高职学生混合培养,由同一批教师任教,难以实现各自的培养目标。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2.培养道路问题 要大力开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很多学校在培养道路上还是封闭式,关着门自己办学。这样做,既省事,又省钱,还没有风险,但是达不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部校企、校地实质性合作签约率的专业覆盖率100%的要求,每个专业都要实行合作教育,充分用好校外优质资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创建新的培养基地和平台。根据专业特点合作方式可以多样化。校内外培养基地相结合,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专业实践岗位。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2.培养道路问题 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 其中校外行业或用人单位专家至少占50%。 负责人才需求调查 每个专业 培养方案制定 课程体系的建设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2.培养道路问题 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率要达到100% 主干专业课程用人单位的参与率达到100% 按照教育部要求 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率要达到100% 主干专业课程用人单位的参与率达到100%
很多学校的培养方案仿照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方案,难以支撑应用型的培养目标。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3.培养方案问题 很多学校的培养方案仿照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方案,难以支撑应用型的培养目标。 改革思路之一:进行三个转向。 一是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设置逻辑转向按行业、企业岗位群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基础课的逻辑,同时设置一定的通识课程。 二是由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转向行业企业要求的专业知识体系。 三是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相结合。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按照行业发展、社会进步和技术更新的要求以及应用技术型培养目标的定位,重新审查课程体系,那些课该淘汰了,哪些课要新开出了。课程体系如何调整以至重构;对保留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有哪些更新,在教学大纲上要标明。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强化能力培养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哪些核心能力,这些能力在哪些课程或课程群中培养形成,应该构建这样的“能力矩阵”。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除了明确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还应明确列出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加强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要求,把第二课堂的有关专业实践活动纳入培养方案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注重个性培养 强化能力训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要求,把第二课堂的有关专业实践活动纳入培养方案 并实行超出要求学分之外的学分置换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1)问题梳理 为了建立与应用型人才目标相适应的培养模式, 必须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比较普遍存在的下列问题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1)问题梳理 2 3 4 5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着力解决理论传授脱节于实际应用,教学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一些过深过窄的理论分析占用了很多课时,而一些应用性知识却远远不够等问题。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1)问题梳理 2 3 4 5 二是在教学方式上,着力解决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重知识的传授和获取,轻知识的加工和问题的思考,从而导致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普遍欠缺,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不足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比较普遍存在着六个过多与过少,即: 在讲授方式上注入式过多,启发式、参与式过少; 在讲授过程中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1)问题梳理 教师的教学比较普遍存在着六个过多与过少,即: 在讲授方式上注入式过多,启发式、参与式过少; 在讲授过程中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 在讲授 内容上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 在教学要求上,共性标准过多,个性发挥过少; 在知识结构上,书本知识过多,实践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过少; 在考试标准上,重分数过多,重能力过少。 问题梳理 1 2 3 4 5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1)问题梳理 2 3 4 5 在合格评估的听课中,教师们力图实行师生互动,但是很多互动都是异口同声的,背诵回答式的,标准答案式的,看不出对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独立思维有多大帮助。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1)问题梳理 2 3 4 5 三是在教学价值取向上,着力解决重知轻行,过多强调系统地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对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1)问题梳理 四是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着力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宰作用过重,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的自主和参与作用过轻,看书跟着教材走,听课跟着教师走,考试跟着复习范围走,从而导致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应考,其学习主人的地位没有很好的体现,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明显缺失的问题。 问题梳理 1 2 3 4 5
学生的学习比较普遍存在着五个过多与过少,即: 在学习方式上,从师型过多,自主性过少; 在思维方式上,求同性过多,求异性过少;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1)问题梳理 学生的学习比较普遍存在着五个过多与过少,即: 在学习方式上,从师型过多,自主性过少; 在思维方式上,求同性过多,求异性过少; 在学习状态上,盲从型过多,问题型过少; 在学习层次上,继承性过多,创新性过少; 在学习的情感上,应试型过多,兴趣型过少。 问题梳理 1 2 3 4 5
五是在评价标准上,着力解决重知识记忆和考试分数,轻综合能力和素质,从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和应变、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1)问题梳理 问题梳理 1 2 3 4 5 五是在评价标准上,着力解决重知识记忆和考试分数,轻综合能力和素质,从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和应变、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 试卷中选择、填空、背定义等客观性试题比重过大,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一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二是强化课堂教学改革。 三是选择最适合的教育模式。 四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五是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设计问题式、项目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以技术设计、产品开发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面向产业的技术需求,集能力实训、综合设计、产品研发为一体的任务驱动式实训项目体系,探索课内外、校内外联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行基于 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 实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 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尽可能高,主干专业 课程用人单位的参与率尽可能高。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二是强化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用心设计问题情境,组织讨论课,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布置问题式作业,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开展课后讨论,实现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主线,以综合为导向,以分析、质疑、多路径求解、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等方法指导学生开展主动性学习。
三 个 例 子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三是选择最适合的教育模式。面对应用型培养目标和我们的学苗,适合的教育或许是最好的教育。 新建院校各自的发展历程、办学环境、行业背景、具体校情不尽相同。人家的路子,只能参考,不好抄袭。重要的是闯出自己的路子,做最好的自己!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探索几种适合的教育。 做中学比坐着学更适合。听过的会忘记,见过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背会不算会,体会与做会才算会。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目标驱动比知识灌输更适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新建院校的学生培养是典型的课题。强迫不成,单靠说教也不灵,而一旦学生树立了自己的目标,有了明确的任务,建立了检查验收和鼓励激励的机制,其内在的潜力和动力就会迸发,就会泉涌。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个性引导比共性要求更适合。对新建院校的学生更应强调个性发展。“合格加特长”可能是一个可以倡导的模式。为此就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由他们来选择和运用,搭建更多的平台让他们来历练和展示。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四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重在“习” 知识重在“识” 文化重在“化”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4.培养模式问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五是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在交流中激发灵感,在思考中形成思想,在创造中体味快乐,在成长中感受幸福。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5.双能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使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提高,同时通过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增加教师的实践经历。 将引进优秀企业或行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能型教师倾斜。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5.双能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多种渠道: (1)到企业或行业集中锻炼半年以上,或分散锻炼一年以上。 (2)青年教师到校后先到实验室实践半年,熟悉本专业的实验内容和设备使用。 (3)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指导实践教学或者指导学生课外学科竞赛,积累和提 高自己的实践经验。 (4)承担科研课题深入工程实际中积累工程经验,提高工程能力。 (5)考取国家权威部门认定的有关专业资格证书。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教师的四个更重要: 传授知识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是如果仅能传授知识,就只是一个教书匠。一个好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体现以下四个更重要: 一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二是养成学生的科学精神比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培养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品格,比传播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强制学生学习更重要。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
四、若干具体问题探微 四是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要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