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 阿 累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解答第三题,引出第四题
鲁迅(1881.9.25—1936.10.19),我国的一位鼎鼎有名的大文豪,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亭,后又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关于鲁迅的健康状况 1932年前后,正是国民党反动派为配合军事“围剿”而对革命文化实行反革命“围剿”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以不倦的战斗精神积极领导左翼文艺运动,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正是这些“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的身体,使他瘦弱不堪。因此朋友们都很关心他的健康,觉得他脸上缺乏血色,希望他转地治疗。……宋庆龄等也一再挂念他出国疗养。但是,鲁迅却婉言谢绝“……等我觉得实在支持不下去的时候,再说转地治疗吧!”鲁迅就是这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人物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县人。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2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参加新四军。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1987年1月8日,朱先生在长沙病逝,享年79岁。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馆藏有朱先生的一些珍贵资料。
作品《一面》 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阿累于10月写了回忆性的文章《一面》,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后被编入苏教版初一下学期、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本第19课中和七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第二课中。 阿累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2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能从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背景简介 日本帝国主义继占领东三省后,又进攻上海,而国民党反动派却采取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抗日民众的反革命政策。同时,还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禁进步书报、封书店、迫害进步作家。鲁迅先生也遭反动派通缉,但仍然坚持斗争,不屈不挠,翻译和介绍了不少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外国作品。《毁灭》即在那时自费付印。鲁迅先生热情关心培养文艺工作者,赠书阿累仅为其中一例。四年后,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先生于上海病逝。鲁迅先生的逝世在中国人民心中引起巨大悲痛,人们用各种方式悼念鲁迅,怀念先生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一生。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踱 赫然 捻 摩挲 颓唐 憎恶 揩油 不能自已 恣情 (niăn ) ( tuí ) ( jiào ) (duó ) 地窖 ( hè ) 窘境 赫然 (jiŏng ) 捻 (niăn ) 摩挲 ( suō ) ( tuí ) 抖擞 颓唐 (dŏu sŏu ) ( wù ) 憎恶 揩油 ( kāi ) 不能自已 ( yĭ ) 恣情 ( zì )
zhuàn(转椅) shā(煞风景) 转 煞 zhuǎn(转移) shà(凶神恶煞) shè(宿舍) tiāo(挑起) 舍 挑 shě(舍弃) tiǎo(挑战) bō(剥削) 剥 bāo(剥开)
近义词 反义词 热爱 赫然 —( ) 懊悔—( ) 憎恶—( ) 莽撞—( ) 鲜明 懊恼 厌恶 鲁莽 颓唐—( ) 虐待—( ) 赫然 —( ) 懊悔—( ) 憎恶—( ) 莽撞—( ) 鲜明 懊恼 厌恶 鲁莽 反义词 颓唐—( ) 虐待—( ) 踌躇—( 果断 ) 憎恶—( ) 振作 善待 热爱
复述课文,弄清事情的六要素。 时间: 1932年秋天的一天 地点: 内山书店 人物: 我,鲁迅,内山完造 起因: 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 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 从“一面”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影响。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那些?根据这些词语,我们可以判定本文本文采用了那种写作顺序?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 1932年秋天 一天中午 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 1936年10月 顺叙 写作顺序:
段意 第一部分: 1—38段,讲了我与鲁迅先生在内山书店见面的过程以及发生的事情。 第二部分:39—43段,讲了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对我的鼓舞和影响。
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 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突出了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合作探究: 1、先在文中找出三次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并标上序号,然后朗读一遍。 2、试填写下表,比较每次外貌描写的异同。 近 景 描写 中 景 近 景 远 景 描写 特征 写法
远景 描写 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衫,咬着烟嘴 特征 瘦 写法 粗线条整体勾勒
中景 咬着烟嘴,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精神很好;头发约莫一寸长,直竖着;胡须很打眼,隶体“一”字;正直而慈祥的眼光;竹枝似的手指 描写 特征 瘦但精神好,头发直竖,胡须打眼 写法 局部细微描写
近景 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精神很好;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黄色烟嘴,熏黑了;微笑;点头。 描写 特征 瘦,头发直竖,胡须“一”字,长期抽烟 写法 特写镜头
远景 中景 近景 咬着烟嘴,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精神很好;头发约莫一寸长,直竖着;胡须很打眼,隶体“一”字;正直而慈祥的眼光;竹枝似的手指。 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精神很好;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黄色烟嘴,熏黑了;微笑;点头。 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衫,咬着烟嘴。 描写 瘦但精神好,头发直竖,胡须打眼。 瘦,头发直竖,胡须“一”字,长期抽烟。 特征 瘦 写法 粗线条整体勾勒 局部细微描写 特写镜头
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突出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全身的“瘦”, 二是头发的“竖”, 三是胡须的“一”。
随着我和鲁迅先生对话的深入, 我的感情是怎样步步发展的? 对 话 心 情 我的感受 立刻感到受了父亲的抚摩 “你要买这本书?” 对 话 心 情 我的感受 解答第三题,引出第四题 立刻感到受了父亲的抚摩 “你要买这本书?” 感到严肃和慈爱
对 话 心 情 我的感受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疑惑”“不平常的人” 疑惑敬佩 惊异、震动 “惊异地望” 对 话 心 情 我的感受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疑惑”“不平常的人” 疑惑敬佩 惊异、震动 “惊异地望”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结结巴” “欢喜得快 要跳起来” “哦!您,您就是——” 激动狂喜 解答第三题,引出第四题 “鼻子里陡然一阵酸”“恭敬地鞠了一躬” 感谢、崇敬 “我那一本,是送给你的。”
板书设计 叙—叙中有议—议 一 面 会面缘起 外貌清瘦得教人担心 语言朴素得像真理 邂逅一面 感情深如同志、战友、师父 会面印象 有了支持 一 面 外貌清瘦得教人担心 语言朴素得像真理 感情深如同志、战友、师父 邂逅一面 会面印象 有了支持 添了力量 不忘一面
课文以“一面”为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以小见大 ——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
总结: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一次会面经过,并从不同的角度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进行了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顽强斗志和革命精神。
拓读: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横眉冷对千夫指 未敢翻身已碰头 俯首甘为孺子牛 破帽遮颜过闹市 躲进小楼成一统 漏船载酒泛中流 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 横眉冷对千夫指 未敢翻身已碰头 俯首甘为孺子牛 破帽遮颜过闹市 躲进小楼成一统 漏船载酒泛中流 管他冬夏与春秋
练笔: 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的个性。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