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蝨宣導與防治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疾病概述 頭蝨是寄生在頭髮的衛生害蟲,寄生於人體頭、頸的毛髮中,不會寄生在人體其他部位及其他動物上,通常在頭皮、髮根、耳後、頸背的毛髮可見其蟲卵。頭蝨只會爬行,不會飛也不會跳。常見的症狀為,頭蝨排泄物吸血會造成頭皮過敏反應及頭皮發癢、睡不安穩、失眠、影響發育、心情不好、可能因抓傷頭皮引起疼痛,甚至導致細菌感染,影響精神與健康。 頭蝨不會攜帶疾病,但有很多比頭蝨更嚴重的健康問題需要父母去關注,頭蝨引發的危害例如治療不當使用化學品,導致頭部產生嚴重反應影響生活品質。 同樣寄生於人體的體蝨會傳播流行性斑疹傷寒,但頭蝨不會傳播其他疾病。
頭蝨生活史 頭蝨 (head louse, 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 屬於蝨目,僅寄生於人類,成蟲交配後24~48小時開始產卵 兩性皆會吸血,6隻腳,沒有翅膀,類似芝麻大小 灰白色,雄蝨長約2.1~2.6 mm,雌蝨長約2.4~3.3 mm 生活史可分為蟲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壽命約30天。 卵(nit) 若蟲(nymph) 成蟲(adult) 橢圓形長約0.8 mm 淡黃色至白色 易被誤認為是頭皮屑 外型與成蟲相似 針尖大小 長約2.1 ~ 3.3 mm 靠著粘著力強的非水溶性物質附著在 髮根部位 會開始吸血 雌蟲每天產下5-6粒卵 一生可產100粒以上 7-10天 6天 完成三次蛻皮 10-30天
頭蝨卵與大頭針的大小比照 肉眼觀察---與大頭針的頭一樣 幼蟲與成蟲
傳染窩 頭蝨喜愛溫暖的環境,會躲避光線,爬行速度快,以吸血為食,約3 ~ 6小時吸一次血,抓著力很強超過想像,很難去除,通常離頭皮不超過1.5釐米。 離開人體後,成蟲至多可存活3天,蟲卵則可存活10天。
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遍布全世界,團體生活﹝例如學校﹞較易傳染。 3~13歲之孩童較常感染,女生感染的比例較高,可能因為遊戲時近距離接觸或常共用梳子。 臺灣光復前後,頭蝨較為盛行。 依據1995年至1998年在臺灣28鄉鎮之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的調查,臺灣山地鄉鎮學童感染頭蝨比率 (12.1%)高於平地鄉鎮學童 (3.8%)。 1989年針對21縣市的普查發現,幼稚園感染率為3.4%、國小為8.5%、國中為1.3%。 根據臺灣地區1995-1997年間的調查,國小學童平均感染率約5-7﹪;而最近的確在數所都會型的學校發生流行;另外在衛生條件那麼好的英國,從他們的調查數據及治療頭蝨藥物的銷售數量則顯示,頭蝨感染率有上升的趨勢。 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6百萬至1千2百萬人感染頭蝨,其中以幼稚園及國小學童、3至10歲的兒童、女性長髮較易感染頭蝨。醫療進步、公共衛生發達的先進國家如美國,也無法免除頭蝨的侵擾。
感染症狀 感受性為非特異性,任何人皆可能被傳染。若未正確預防,可能重覆感染。 頭蝨的症狀:癢為最主要的症狀,常因劇癢搔抓引起濕疹化或細菌感染,尤其是後頭部、後頸部及側頭部。 偶有後頸部淋巴腺腫大,分泌物多時頭髮黏著呈束狀,具惡臭。
為甚麼會染上頭蝨? 頭蝨不會飛也不會跳,但牠可以在乾的頭髮上快速移動,當小朋友們的頭靠的很近的時候,牠就有機會從一個小朋友的頭髮跑到另一個小朋友的頭髮上。 已感染的小朋友回家和家人親近接觸的時候就再把頭蝨傳染給家人。另外像使用感染頭蝨者用過的梳子、毛巾、頭巾、髮帶、衣物、戴過的帽子、睡過的床鋪、枕頭等,也有可能被傳染。
診斷﹝Diagnosis﹞ 肉眼即可看到頭蝨的卵、若蟲、成蟲,但若蟲及成蟲爬行速度快且有避光的習性,故檢查時較難以肉眼觀察到若蟲及成蟲。 可使用齒距小於0.3 mm的梳子梳頭,檢查梳齒上是否有活的頭蝨若蟲或成蟲。 只要有一隻活的頭蝨即代表有感染,但若只找到卵,需用顯微鏡或放大鏡檢查卵裡面是否有尚未孵出的若蟲,才可確定感染。死掉的卵可黏在髮根上長達六個月,故當頭髮增長時,卵會遠離頭皮,2 ~ 3個月後在頭髮上非常明顯,卻不代表感染頭蝨,但此現象容易導致誤診。 若不是黏在髮根附近0.7 cm內的卵,有可能是死掉的卵或是已孵出若蟲的卵殼。表示這是過去的感染不必治療 檢查時因蟲卵和頭髮上其他的物質﹝如頭皮屑、灰塵或髮膠等﹞形態相似,故常出現誤診的情形。 頭蝨通常出現在耳後或後腦頭頸交界處的頭皮上,感染頭蝨後可能會出現有東西在頭上爬過的感覺,不過也有約50﹪的人感染了頭蝨都還不自知。
傳染方式 透過人與人接觸時,頭對頭或頭髮對頭髮的接觸傳播;間接使用患者用過的梳子、衣物、帽子、毛巾、有絨毛的玩偶也可能被傳染;躺在患者睡過的枕頭、床鋪也有感染頭蝨的風險。 頭對頭的接觸傳染常發生在學校或家中,經由團體活動及玩遊戲時傳染。 狗、貓等寵物不會傳播人蝨。 長髮及衛生較差者易受感染。 生活環境中人口聚集也會提高感染的速度。
潛伏期 人體因為對頭蝨的唾液產生過敏反應,所以會有發癢的感覺。 初次感染後,約需4 ~ 6週才會產生過敏反應,此段期間即為潛伏期。
如何檢查 濕髮中發現-梳理頭髮必須由髮根梳至髮尖,然後檢查梳子上有沒有頭蝨。 梳髮時也可放一張白紙或一碗水在頭髮下面,以檢查有沒有頭蝨。 如果找到活頭蝨,最好用膠紙貼在白紙上,並拿給醫護人員辨認。 頭皮上檢查是否有抓傷或皮膚感染情形 檢查頭髮髮根處是否附著小橢圓形黃白色虫卵,它不像頭皮屑容易脫落。
預防保健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常洗頭、頭髮不留過長、不與他人共用梳洗用具、枕巾、衣物、帽子等,並勤換洗及曝曬。 避免接觸患者,不要躺在患者的床、沙發、枕頭或地毯上,家裡需徹底打掃乾淨才能徹底消滅頭蝨。 進行團體活動時,避免頭對頭或頭髮對頭髮的接觸。 定期檢查頭髮,若感染頭蝨,患者及接觸者均應接受檢查及治療。
治療照護-1 選用衛生署核可,去除頭蝨專用之洗髮乳或藥品,例如含有Lindane 1%或Bioallethrine之藥劑,並遵守藥物標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不可使用市售之環境衛生用殺蟲劑來消除頭蝨。使用藥物時可用冷水沖洗頭髮,並在水龍頭下沖洗,避免使用淋浴,以免身體其他部位接觸到藥物。 治療後8 ~ 12小時使用密梳﹝最好選用每公分有12齒,齒與齒間小於0.3 mm﹞梳頭,以除去頭髮上的頭蝨或蟲卵。若治療8 ~ 12小時後,頭蝨仍十分活躍,必須尋求醫師的協助。 治療後每隔2~3天檢查一次頭髮,應持續2~3週,確保頭蝨及蟲卵已完全去除。首次治療後7~10天,若仍發現有頭蝨寄生必須再次投藥。 在治療開始前2天內,患者及接觸者所使用之衣物、床巾等需以熱水 (55 ~ 60℃)燙洗至少30分鐘,並高溫乾燥;不能洗的衣物和棉被,可以乾洗或密封於塑膠袋內至少兩週。耳機、安全帽、梳子等物品,經清洗後可用滅蝨藥或異丙醇 (isopropyl alcohol)消毒,梳子也可用熱肥皂水浸洗10分鐘。 家中如果有人感染頭蝨,全家人都應接受檢查,有感染的人必須同時進行治療。 併發濕疹樣皮膚炎和化膿性感染時,需一起治療。 搔癢感在蝨蟲被殺滅後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過度使用滅蝨藥劑容易引起刺激性皮膚炎,請依醫療人員指示使用。
治療照護-2 治療方式主要可分下列兩種: (一)人工移除法: 利用前面介紹找頭蝨的方式,在頭髮還很溼的時候低著頭用 細齒梳子倒梳頭,每隔2-3天做一次,直到沒有頭蝨為止。 (二)使用衛生署許可的藥品: 依標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施藥,施藥後的24小時之內不要洗頭;最好間隔2-3天後再用藥洗頭,讓藥物作用時間足夠,並隔7-10天後再重複一次治療,之後必須再進行檢查確認療效。 相同的藥物不要使用3次以上,如果使用的藥物無效應找皮膚科醫師治療。用藥前不要使用潤絲精,以免影響藥效。 二歲以下幼兒不可使用藥物方式治療,應採用人工移除法。 在家中傳染來傳染去(即所謂的「乒乓感染」)無法斷根。 尚未發現感染者應採行人工移除法預防,不可用藥物做預防性施藥,以免引發抗藥性問題。 家中環境和傢俱用吸塵器清理乾淨即可,不需進行燻蒸消毒。
結論 1.頭蝨的感染與生活水準高低無關,不論個人多 乾淨、多小心,還是有可能感染頭蝨,且一旦 感染頭蝨就會很快的傳染給同伴或家人,定期 1.頭蝨的感染與生活水準高低無關,不論個人多 乾淨、多小心,還是有可能感染頭蝨,且一旦 感染頭蝨就會很快的傳染給同伴或家人,定期 檢查頭髮預防感染頭蝨是絕對必要的。 2.希望各位一起努力重視頭蝨的教育、宣導及防 治。 3.如需下載此簡報檔可至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http://khd.kcg.gov.tw/-登革熱資訊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