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Advertisements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第三篇 物质科学(二) 第35课时 金属 (学用P178页).
课 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金属的性质 金属的分类 黑色金属 :铁、铬、锰; 分类 有色金属:其余的金属,如铜、铂、金等。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二课时、炼铁的原理.
欢迎步入知识的殿堂,感受其独有的乐趣。 制作人:吴亚玲.
第七章  复习课.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二课时).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课题:5-3 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四种命题 2 垂直.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欢迎来到金属世界 金属世界.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临海外国语学校 冯丽雅.
课前任务 1、寻找生活中的钢铁制品,观察他们是否生锈,思考导致钢铁生锈的因素有哪些?设计并利用家中的常用器材自己动手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完成实验报告。 2、寻找身边常用的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思考他们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 3、查阅相关资料:废旧金属的危害有哪些?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是什么?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第9课时 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 点 聚 焦 皖 考 解 读 体 验 安 徽 皖 考 探 究 1.
第二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 沈阳市第一中学 遇娜.
铁的重要化合物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S&N 常德市一中.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盐类的水解.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思考】Na2CO3与NaHCO3的鉴别方法 【固体】
初中化学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化学化工学院 钱秀.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钟灵街学校:王明友 电话:
新型前处理技术替代铁系磷化和锌系磷 化 提供涂装结合力和耐蚀性 多金属处理:铁,锌, 铝 基材形成纳米级转化膜 浸泡和喷淋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瞬时性问题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瞬时性问题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金 属 的 化 学 性 质.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化学网络课 当你痛苦之时, 停下脚步,陪伴你的是无尽的黑暗, 向前奔跑,阳光就在前方。
质量守恒定律.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常德市一中.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李雅.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3 氧化还原反应.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氧化还原反应.
第4课时 绝对值.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图8-16 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的金 图8-17 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的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 金属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泸泸县二中城北分校 汤春芳.
氧化还原反应 温州第五十一中学 汪淑蕾.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课时1 化学反应的焓变 平阳十一中 林天炜.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1.3常见的酸 第一课时.
第三章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一、利用SO2生产硫酸 SO2+1/2O2 钒催化剂 SO3 SO3+H2O H2SO4 二、工艺
氨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第一节 金属与金属矿物(2) 2019/11/7 谢丽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_______和_____。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大多数金属为_____色固体,但铜为_____色,金为___色。 (2)常温下大多数金属为固体,但汞为_____。 (3)具有_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但不同金属差别较大。 纯金属 合金 银白 紫红 黄 液体 导电 导热 延展

2.合金 (1)概念。 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___或_______,制得的具有_____特征的物质。合金属于_____物。 (2)性质特征。 _____和_____一般比它们的纯金属更高,___________更好。 金属 非金属 金属 混合 强度 硬度 抗腐蚀性能

【思考感悟】金属材料一定只含有金属吗?试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而合金中可能全部由金属组成,如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也可能由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如铁合金是由铁和碳组成。

==== ==== ====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O2的反应(写化学方程式,下同)。 2Mg+O2 2MgO 点燃 ==== 3Fe+2O2 Fe3O4 点燃 ==== 4Al+3O2 2Al2O3 点燃 ====

(2)与酸溶液反应(以金属锌、铁为例)。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3)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①铁与硫酸铜溶液: 现象:银白色固体表面有一层___色固体,溶液由 ___色逐渐变为_____色;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铁的活动性_____(填“大于”或“小于”)铜。 红 蓝 浅绿 Fe+CuSO4====FeSO4+Cu 大于

②铜与硝酸银溶液: 现象:铜丝表面覆盖一层_______固体,溶液由___色 变为___色;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铜的活动性_____(填“大于”或“小于”)银。 银白色 无 蓝 Cu+2AgNO3====Cu(NO3)2+2Ag 大于

由一种_____与一种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和另一种_______的反应。 2.置换反应 由一种_____与一种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和另一种_______的反应。 3.金属活动性顺序 单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由强逐渐减弱

(2)重要应用。 ①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 _____。 ②判断金属与酸是否发生反应:排在___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里的___。 ③判断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发生反应:位于___________能把位于___________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越强 氢 氢 前面的金属 后面的金属

【思考感悟】1.铝比铁更易与氧气或其他物质反应,但同样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铁比铝更易生锈? 提示:这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内层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在铁与酸、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中,判断铁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怎样变化? 提示:反应前铁单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即生成亚铁盐。

====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铁的冶炼 (1)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和空气。 (2)原理(以氧化铁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矿石 焦炭 石灰石 3CO+Fe2O3 2Fe+3CO2 高温 ====

2.金属资源保护 (1)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①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接触,此过程属于_________。 ②防止锈蚀的方法: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干燥,常采用_____ 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2)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①防止金属的腐蚀; ②金属的回收利用; ③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质;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氧气 水蒸气 缓慢氧化 覆盖 保护膜 制成合金 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甄别·判断】 1.合金是由不同的金属化合而成的。( ) 提示:合金是一种金属加热熔合了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因而形成合金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2.因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所以金属铜可以把氯化银中的银置换出来。( ) 提示:金属与盐反应时,不仅要考虑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反应物盐也必须溶于水;虽然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不溶于水,因而该反应不能发生。 × ×

3.废旧金属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可以随意丢弃。( ) 提示:废旧金属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要比大量开采矿石炼制金属成本低得多,既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减少污染。 ×

炼铁原理的实验探究 【高频考点】实验操作步骤及目的;各装置中反应的现象、反应化学方程式;对尾气处理方式的评价等 1.实验装置

==== 2.基本原理:在高温下用还原剂CO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3.实验现象:玻璃管内的红色固体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导管口有蓝色火焰产生。 高温 ====

4.问题思考 (1)实验开始,应先点燃后面的酒精灯还是酒精喷灯?为什么? 提示:应先点燃酒精灯,然后通入CO,待玻璃管内的空气排尽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在通入CO前先点燃右侧的酒精灯,是为了防止CO污染空气;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先通入CO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目的是防止玻璃管加热时发生爆炸。

(2)实验完成后,是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熄灭酒精喷灯?为什 么? 提示:实验完成后,应先熄灭酒精喷灯,还要继续通入CO,直到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后停止通CO,然后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有:①防止因玻璃管冷却造成内部气压变小,试管内的液体倒流将玻璃管炸裂;②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典例】(株洲中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提醒】 1.明确CO与Fe2O3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性质,从而确定反应现象。 2.明确CO在反应中的作用及CO的毒性,从而确定右边酒精灯的作用及CO的验纯的方法。

【我的收获】本题以考查探究工业炼铁为主题,主要考查工业炼铁的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的掌握能力。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所以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装置右端点燃的酒精灯是为了燃烧多余的一氧化碳,防止造成空气污染;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点燃不纯的一氧化碳可能发生爆炸,验纯的方法是先用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气体,然后靠近火焰,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表示空气已经排尽。

==== 答案:(1)3CO+Fe2O3 2Fe+3CO2 (2)石灰水变浑浊 (3)燃烧多余的CO(或消除CO对空气的污染) (4)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证明空气已经排尽 高温 ====

【拓展延伸】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操作步骤及解释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 1.原理:借助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速率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设计 判断依据 实验设计 判断方法 方 案 1 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将金属放入相同浓度的酸溶液中 能反应则金属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不能反应则位于氢后

判断依据 实验设计 判断方法 方 案 2 金属与酸溶液反应速率的大小 取相同质量的金属放入到相同浓度的酸溶液中 反应速率大的金属更活泼 3 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反应 将金属放入到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 若A能置换B,则A的活动性比B的强;若不能置换,则B的活动性比A的强

【特别提醒】 (1)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反应时,不仅要考虑金属活动性,还要注意,浓硫酸、硝酸因具有强氧化性,不能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2)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盐能否反应时,不仅要考虑金属的活动性,还要注意,反应物盐必须溶于水,否则不能反应。

【典例1】(连云港中考)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和稀硫酸不反应 ②Z+H2SO4(稀)====ZSO4+H2↑ ③X+2YNO3====2Y+X(NO3)2,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 是( ) A.X>Y>Z B.Z>X>Y C.Y>Z>X D.Z>Y>X

【易错提醒】 1.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氢;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我的答案】选B。由题意知:X和稀硫酸不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比氢弱;Z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Z的活动性比氢强,则Z>X;X能与Y的硝酸盐溶液反应,说明活动性X强于Y,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Z>X>Y,即B符合题意。

二、铁的锈蚀与保护 1.铁的锈蚀 (1)实质:与氧气、水发生的缓慢氧化。 (2)条件: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 2.防止铁制品生锈 (1)原理:使铁制品隔绝空气或水。 (2)方法。 ①保持铁制品的清洁和干燥 ②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 ③改变铁制品的内部结构

3.影响钢铁生锈速度的因素 (1)钢铁内部的结构影响生锈的速度,如制成不锈钢。 (2)生锈后的铁如果不及时除锈,生锈的速度会加快,因为铁锈疏松多孔,易吸收水。 (3)外界因素对钢铁生锈速度的影响。钢铁生锈的速度会随着环境温度升高、湿度的增大、酸性的增强而变快。

【特别提醒】 (1)铁锈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2)金属表面除锈既可以用物理方法,如刀刮、用砂纸擦等,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如用稀酸溶液浸泡,使之变成可溶性物质而除去,但由于除锈后的金属也能与酸溶液反应,因而酸洗时间不能过长。

【典例2】(菏泽中考)学习金属单元后,小强知道了铁是当今世界用量最多的金属,而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于是小强对金属铁的相关知识开展了探究性学习。 (1)如图,小强将一根约20 cm的光亮铁棒放 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处的变化。几 天后,他发现_____(填序号)处最先出现铁 锈,小强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生锈实际是 铁和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过程。

(2)小强来到已停产的企业厂房,看到许多机械设备上已锈迹斑斑,他马上想到可以用稀盐酸将铁锈(主要成分Fe2O3)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锈后为防止机械设备进一步锈蚀,小强想到一种防护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提醒】 1.明确铁锈蚀的条件。 2.明确防锈原理及常用方法。 3.正确解读题意,按题目要求做出正确解答。

【我的收获】(1)铁在空气中生锈,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观察题目中的A、B、C三点,只有B处既与空气充分接触,又与水充分接触,故B处最易生锈。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和标注反应条件。 答案:(1)B 氧气 水(或者O2 H2O) (2)Fe2O3+6HCl====2FeCl3+3H2O 涂油、刷漆等合理答案均可

【变式备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铁制品经常会被锈蚀。下列做法中不能起防锈作用的是( ) ①在铁制品表面镀锌 ②在铁制品表面涂油 ③保留铁件表面的铁锈作保护层 ④在铁器表面刷油漆 ⑤自行车脏了用清水冲洗 ⑥用废酸液冲洗铁制污水管道 ⑦切完咸菜后,尽快将菜刀洗净擦干 A.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⑦ D.②⑥⑦

【解析】选B。①②④都属于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从而隔绝空气或水,起防锈作用;⑦属于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起防锈作用;③⑤⑥会加快铁制品的锈蚀,故选B。

金属材料 【高频考点】金属材料类型的判断;物理性质;合金的组成、性质特征;应用等 1.(江西中考)下列生活用品,其中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是( )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化学材料,解答本题需要明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A项中,陶瓷杯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氧化硅等物质。B项中,不锈钢碗主要成分是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C项中,塑料盆的主要成分是塑料。D项中,玻璃茶壶的主要成分是玻璃。故选B。

2.(广州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铜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解析】选D。本题考查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人类早期利用的金属是活动性非常弱的金、银、铜等,目前世界上金属产量最高的是铁,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金属材料大多是合金。

3.(成都中考)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金属均为固态 B.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生锈 D.铝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解析】选A。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与防护。解答本题需要明确几点:并不是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如金属汞就呈液态;合金与各成分金属相比,具有更优良的性能;铁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铝在空气中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铝避免进一步受到腐蚀。

金属的化学性质 【高频考点】根据金属与酸、盐的反应及反应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能否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4.(滨州中考)根据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金属钾能与硫酸锌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得到金属锌 B.在氧气中灼烧时,铁丝比铜丝反应剧烈 C.在常温下,铝比镁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D.在常温下,金属铜与氯化银反应得到金属银

【解析】选B。本题考查考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三点:(1)知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知道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更活泼;(3)知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钾金属较为活泼能与水发生反应,不能将锌置换出来,故A错误;镁比铝活泼,常温下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故C错误;氯化银不能溶于水得到溶液,所以铜与氯化银不能反应,D错误。

5.(聊城中考)现有X、Y、Z三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投入到稀盐酸中,Y无反应;如果把X、Z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锌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断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 A.Y>X>Z B.Z>X>Y C.X>Z>Y D.X>Y>Z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解答的关键是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方法。三种金属放入稀盐酸中,Y无反应,说明X、Z排在氢的前面,Y排在氢的后面。X、Z插入硫酸锌中,X表面有锌析出,Z表面没有变化,从而判断出X排在锌的前面,Z排在锌的后面。三种金属的排列顺序是X>Z>Y。

6.(陕西中考)如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A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 (4)开始反应后D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实验探究为主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题铜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铜丝表面会覆盖一层银白色金属,溶液逐渐变成蓝色。第(2)题C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第(3)题通过实验A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通过实验B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即:Fe>Cu>Ag。第(4)题溶液变为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而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是绿色的,所以可能是铁钉表面的铁锈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Fe2(SO4)3的缘故。

答案:(1)铜丝表面会覆盖一层银白色金属,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2)Zn+2HCl====ZnCl2+H2↑ (3)A、B (4)铁钉未打磨有铁锈或溶液中有Fe2(SO4)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高频考点】钢铁锈蚀的条件;铁锈的组成;防锈原理、具体的防锈方法;工业炼铁的反应装置、反应原理、反应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节约金属资源的方法和措施等

7.(佛山中考)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锈蚀,要证明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则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选A。本题是关于铁生锈条件的探究,解题关键是明确铁生锈的两个条件,即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①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铁钉生锈,②中铁钉只与水而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对比①②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必须有氧气参加。

8.(武汉中考)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选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A正确;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可能是四氧化三铁,故B正确;在三氧化二铁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的过程中,固体质量都是减少的,故质量减少有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故C错误;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可以将尾气点燃或收集,故D正确。

9.(兰州中考)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金属锈蚀与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 B.同样的铁制品在海南比在兰州更易锈蚀 C.在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铁锈蚀 D.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强,生活中可用钢丝球洗刷铝锅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金属的锈蚀及防护。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明确金属锈蚀的原理;(2)明确防锈的原理和方法。铁制品锈蚀的根本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故A正确;与兰州相比因海南潮湿多雨且天气炎热,故更易使铁制品生锈,B正确;在铁的表面刷漆,阻止了铁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可以防止铁锈蚀,C正确;铝的抗腐蚀性之所以比铁强,是因在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若用钢丝球洗刷,则易破坏铝表面的保护膜,使铝受到腐蚀,故D不正确。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的综合考查 【高频考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金属成分的检验;除杂及应用等的综合考查

10.(巢湖中考)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钢材为主料,经锻打、焊接、酸洗、上漆等多道工艺制成。下列关于铁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铁画应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 B.所用材料上的铁锈可用稀盐酸清洗掉 C.给打制成型的铁画喷漆既美观又可以防锈蚀 D.所用的主要材料——低碳钢,有较好的锻轧性能,它不属于铁的合金

【解析】选D。铁画应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和铁画喷漆均是防止铁生锈的有效措施;铁锈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铁,从而将铁锈除去;钢是铁和少量的碳组成的合金。

11.(滨州中考)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就会发现金属的用途之广。 (1)根据如图的应用实例,可知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已经发现的一百余种元素中,金属元素的种类远比非金属元素的种类_______;工业上用赤铁矿作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此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金属的知识为主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用途及金属的冶炼。(1)利用铁的导热性,可将其做成锅;利用铜的导电性将其制成导线;利用铝的延展性将其制成易拉罐。(2)在目前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有80多种为金属元素,工业上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反应制得铁单质。(3)铁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答案:(1)导热、导电、延展性 (2)多 Fe2O3+3CO 2Fe+3CO2 (3)Fe+CuSO4====FeSO4+Cu 高温 ====

12.(泉州中考)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

请回答: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_______;金属B是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发生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_____(填标号)。 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解析】金属镁、铁、铜中只有铁能被磁铁吸引,所以金属A是铁,另两种金属是镁与铜;向镁与铜中加入稀硫酸,由于铜与硫酸不反应,所以金属B是铜;把不溶性的铜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应用过滤的方法;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以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向镁与铜中加入稀硫酸,发生的反应是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与氢气,是置换反应;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活泼,所以也可以加入硫酸铜溶液与镁反应生成硫酸镁。

答案:(1)铁(或Fe) 铜(或Cu) (2)过滤 搅拌 (3)Mg+H2SO4====MgSO4+H2↑ 置换反应 (4)a

【中考链接】 1.中考地位及考查角度 利用金属与酸、盐的反应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中考的命题常考点,也是重点,考查的方式主要有: (1)利用金属与酸、盐反应的现象,确定金属的活动性。 (2)利用金属活动性,判断金属与酸、盐能否反应。 (3)考查对铁与酸、盐之间的置换反应的产物的认识等。 2.失分点及应对策略 对设计实验检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原理和方法、铁与酸、盐反应的产物的判断是学生的难点和失分点,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明确:

(1)设计实验检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可以根据金属在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排序,然后按照“两边金属和中间金属对应的溶液”或“中间金属和两边金属对应的盐溶液”的思路选择药品,如检验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以选用“铁、硫酸铜溶液、银”三种药品,通过铁、银分别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也可以用“硫酸亚铁、铜、硝酸银溶液”三种药品来设计实验检验其活动性。 (2)铁与酸、盐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亚铁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