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癥瘕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主讲人:武权生. 目 的 要 求 掌握 癥瘕的定义。 掌握 癥瘕的定义。 掌握 癥瘕的辨证论治。 掌握 癥瘕的辨证论治。 了解 癥瘕的病因病机。 了解 癥瘕的病因病机。
Advertisements

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必须在遵循辨证论 治的前提下,掌握 “ 异病同治 ” 、 “ 同病异治 ” 的两大原则,且要使之相互配合、灵活运 用,以达到使患者的病理状态尽快恢复为 生理状态的目的。中医妇科疾病,主要注 重脏腑、气血、冲任的整体调摄,此属内 治法;有时亦须采取局部的治疗法,则属.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理血药对. 桃仁 — 红花 桃仁 红花 组成 桃仁:苦甘而平,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 血 1. 配对机理 红花: 味辛而温,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妇科趣记 刘英娇整理. 月经病. 月经先期 : 脾 肾 阳 阴 肝 薪水)补 ( 不) 固(够 ) 清 - 两张 丹 ( 账单 ) 脾气虚 补脾益气,摄血 调经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肾气虚 补益肾气,固冲 调经固阴煎/归肾丸 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肝郁血热 疏肝清热,凉血.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妇 科 杂 病妇 科 杂 病妇 科 杂 病妇 科 杂 病 曙光医院妇科 齐 聪 不 孕 症 不 孕 症 infertility.
少女月经病的治疗 妇一科 钟秀驰 参考书目: 《景岳全书 · 妇人规》 《傅青主女科》 《中医临床家 · 罗元恺》 《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 《妇产科学》第五版.
经行发热. 一、概 述 (一)定义: 概念: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的病证,称 “ 经 行发热 ” 。
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桂枝茯苓丸 组 成 桂枝 桃仁 芍药 茯苓 丹皮 各等分(各 12g )
Amenorrhea 闭 经 马庆良 教授 马庆良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医院 妇产科 仁济医院 妇产科.
中药复方治疗痛经 的统计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新华医院 中医科 倪建俐. [ 摘要 ]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近二十年来治疗痛经的中药复方 176 首,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 法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在所使用的 62 种中药中,活血化瘀类 中药和理气类中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许丽绵 阴 痒. 定义: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 坐卧不宁,或伴有带下增多等,称为 “ 阴 痒 ” ,有称 “ 阴门瘙痒 ” 等。 相当于西医学的 “ 外阴瘙痒症 ” 、 “ 外阴炎 ” 、 “ 阴道 炎 ” 、 “ 外阴营养不良 ”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 主讲人:武权生.
理血剂 【概念】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理血剂 概念: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 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 立法依据: “血实者直决之”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十一章 产后病 第八节 产后恶露不绝 教师:张勤华 曙光医院妇科教研室.
痛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方舟®盆炎净胶囊.
月 经 过 少.
月经病.
儿科趣记 刘英娇整理.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中医抗衰老漫谈——安佰海.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闭经 上海曙光医院妇科 齐聪 教授.
崩 漏.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各 论 甘肃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李朝平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诊治新进展  主讲人:陈霞.
经期间出血.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产后恶露不绝.
流产 三峡大学医学院 胡卫.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药治疗 钦州中医院 杨名群副主任.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教学目标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 病理及鉴别诊断。 熟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 掌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46、 痹 证.
王 付 制 作.
崩 漏.
宫月舒胶囊 市场部:李瑞雪.
傅青主女科 调经篇用药心得.
不 孕 症 inferility 中医妇科学教研室.
月 经 病 (概 述) 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许丽绵
各种月经不调中药调理 主讲:肖老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王素娥 青岛大学医学院 张玉杰
痛 经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梁菁.
经行感冒.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痛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第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卢如玲.
教学目标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了解: 骨盆;邻近器官、血管、 淋巴神经;骨盆底的解 剖。 熟悉: 外生殖的解剖。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月经先期.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经间期出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妇科 齐聪.
堕胎 小产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赵颖 掌握堕胎、小产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 掌握堕胎、小产的辨证论治。 熟悉堕胎、小产的病因病机。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活血化瘀药.
易××,女,12周岁,1975年3月2日初诊。 主诉:近三月来月经过频过多,时间延长。2月28日月经来潮,势如泉涌。昨天曾服凉血止血中药,药后流血更多(一天用卫生纸一包多,并用很多棉花),不能坐立。经色鲜红夹有血块,腹微痛,汗多,疲乏,腰痠,自觉烦热口干,小便微黄。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舌淡红略胖,苔薄白润,脉细滑略弦。
第二十章 活血化瘀药.
国家精品课程中医妇科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 ——刘丽.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必须在遵循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掌握“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两大原则,且要使之相互配合、灵活运用,以达到使患者的病理状态尽快恢复为生理状态的目的。 中医妇科疾病,主要注重脏腑、气血、冲任的整体调摄,此属内治法;有时亦须采取局部的治疗法,则属外治法。 若属脏腑气血病变,应以内服药为主;若系局部病变,则可单用或兼用外治法处理。

第一节 常用内治法 颇有特色与优势,体现了从《内经》发展至今形成的治法,贯穿理、法、方、药4个环节的中医治疗思路。 第一节 常用内治法 颇有特色与优势,体现了从《内经》发展至今形成的治法,贯穿理、法、方、药4个环节的中医治疗思路。 突出 “调”字,“以平为期”

调补脏腑 调理气血 调治冲任督带 调养胞宫 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突出“调”字的治疗原则 调补脏腑 调理气血 调治冲任督带 调养胞宫 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必须明白中医治疗的最高境界和着眼点是“以平为期”。目的在于恢复脏腑、天癸、气血、冲任、胞宫的正常功能。每个“调”的原则下列出治疗大法。如在调补脏腑中有“滋肾补肾、疏肝养肝”等治疗大法。在大法下的关键是针对病机的具体治法,如补益肾气。最后以法遣方(药),方即是法。

一、调补脏腑 滋阴凉血——两地汤 (一)滋肾补肾 1、补益肾气——寿胎丸、归肾丸、固阴煎 2、温补肾阳——右归丸、右归饮、温胞饮 温肾健脾——健固汤、内补丸 3、滋肾益阴——左归丸、左归饮、六味地黄丸 滋阴凉血——两地汤 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调肝汤、一贯煎 肾阴阳并补——龟鹿二仙膏、二仙汤 阴阳互根,“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二) 疏肝养肝 1、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汤、四逆散 疏肝健脾——逍遥散、痛泻要方 2、疏肝清热——丹栀逍遥散、清肝引经汤、 宣郁通经汤 3、养血柔肝——养精种玉汤、杞菊地黄丸、一贯煎 平肝潜阳——三甲复脉汤 镇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4、疏肝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清肝止淋汤

一、调补脏腑 (三)健脾和胃 1、健脾法: 健脾养血——八珍汤、人参养荣丸 健脾除湿——白术散、完带汤 补气摄血——固本止崩汤、安冲汤 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举元煎

(三)健脾和胃 2、和胃法: 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清热降逆——橘皮竹茹汤、苏叶黄连汤 温中降逆——丁香柿蒂汤、干姜人参半夏丸

二、调理气血 (一)理气法 1、理气行滞(与疏肝法同用) 2、调气降逆(与和胃法同用) 3、补气升提(与健脾法同用)

(二)调血法 2、清热凉血——清经散、保阴煎 3、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银甲丸 4、活血化瘀 1、补血养血——四物汤、滋血汤 2、清热凉血——清经散、保阴煎 3、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银甲丸 4、活血化瘀 活血祛瘀——王清任的逐瘀汤(血府、膈下、少腹)、生化汤 祛瘀消癥——桂枝茯苓丸、大黄螷虫丸 化瘀止血——失笑散 气 血关系;气血同调

三、温经散寒 四、利湿除痰 祛实寒——良方温经汤 补虚寒——艾附暖宫丸、金匮温经汤 温化水湿——白术散、健固汤 清热利湿——止带方 燥湿化痰——涤痰汤、苍附导痰丸

五、调治冲任督带 1、调补冲任——补肾固冲丸、固冲汤 2、温化冲任——温冲汤、温经汤、艾附暖宫丸 3、清泻冲任——清经散 4、疏通冲任——柴胡疏肝散 5、和胃降冲——小半夏加茯苓汤、安胃饮 6、扶阳温督——右归丸、二仙汤 7、健脾束带——健固汤、完带汤 以往多认为肝肾为冲任之本,调补肝肾即益冲任之源。

六、调养胞宫 1、温肾暖宫—艾附暖宫丸、温胞饮 2、补肾育宫—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滋肾育胎丸、五子衍宗丸、育宫丸 3、补血益宫—四二五合方 4、补肾固胎—大补元煎、寿胎丸

5、益气举胞——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提汤、升麻汤 6、逐瘀荡胞——桂枝茯苓丸、生化汤、桃红四物汤、脱花煎、逐瘀止崩汤 7、泻热清胞——清经散、清热调血汤、清热固经汤、银翘红酱解毒汤 8、散寒温胞——温经汤、少腹逐瘀汤、艾附暖宫丸

七、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1、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经后期——滋肾益阴养血 经间期——温肾助阳,活血 经前期——平补阴阳,阴中求阳;温肾暖宫,辅以滋肾益阴 月经期——理气活血调经 2、针刺促排卵

第二节 常用外治法 “外治之理,即内伤之理” 外洗阴户、阴中纳药、肛门导入等外治方法始于汉代(《金匮要略》)。 第二节 常用外治法 “外治之理,即内伤之理” 外洗阴户、阴中纳药、肛门导入等外治方法始于汉代(《金匮要略》)。 特点:多途径给药,局部治疗,提高疗效。可与内治法配合使用。 外治法适用于外阴、阴道、子宫颈及子宫内等局部病变。

二、外阴冲洗——以器械注入药液,冲洗外阴阴道 一、坐浴——熏蒸、浸浴 作 用:清热解毒,止带消肿 适应症:阴疮、阴痒、带下病 二、外阴冲洗——以器械注入药液,冲洗外阴阴道 作 用:清洁阴道,解毒杀虫、止带止痒 适应症:阴痒、带下病,术前准备 三、阴道纳药——以栓剂、胶囊或膏剂纳入,留置时间较长、局部药物浓度较高 作 用:清热解毒、去腐、收敛、生肌、止血 适应症:阴痒、带下病

五、宫腔注入——把注射液注入子宫、输卵管 四、贴 敷——药膏、药末或袋装中药蒸敷 作 用:解毒、消肿、止痛、利尿、托脓生肌 适应症:痛经、慢性盆腔炎、癥瘕、产后尿闭 五、宫腔注入——把注射液注入子宫、输卵管 作 用:活血化瘀通络 适应症:宫腔、输卵管粘连、痛经、不孕等。 六、肛门导入——栓剂纳入或药液保留灌肠 作 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通络 适应症:慢性盆腔炎、癥瘕

七、离子导入 通过直流电场经皮肤粘膜导入 作 用:活血化瘀 适应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 八、介入治疗。

第三节 中医妇科急症治疗

一、血崩证 首当止血,预防厥脱 1.辨证用药 2.辨病施治 3.西药治疗 二、急腹证 2.针灸

三、高热证 退 热 药物、物理降温、手术(切开引流、切除病灶) 四、厥脱证 1.中药 2.针灸 3.西医药: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

血崩证的辨证用药 证 型 选 药 血热 牛西西注射液、贯众注射液、 断血流片 血瘀 三七注射液 脾虚气弱 肾阳不足 肾阴虚 选 药 血热 牛西西注射液、贯众注射液、 断血流片 血瘀 三七注射液 脾虚气弱 肾阳不足 肾阴虚 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血崩证的辨病施治 病 因 治 法 妊娠期、产后、妇科杂病 辨病辩证,药物止血 或其他方法止血 堕胎、小产 (堕胎不全) 下胎益母 病 因 治 法 妊娠期、产后、妇科杂病 辨病辩证,药物止血 或其他方法止血 堕胎、小产 (堕胎不全) 下胎益母 (刮宫、脱花煎) 产后血崩 气虚、血瘀:辩证论治; 胎盘、胎膜残留:刮宫 软产道损伤:及时有效的缝合 恶性肿瘤 压迫止血

血崩证的西药治疗 病因 用药 各种出血 止血环酸、止血芳酸、止血敏 功血 激素止血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催产素、麦角新碱

田七胶囊、血竭胶囊、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延胡索注射液 急腹证的辨证用药 证型 选药 血瘀 田七胶囊、血竭胶囊、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延胡索注射液 寒凝 当归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湿热 野木瓜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

止痛中药的选择 证型 治法 可用中药 寒痛 温经 止痛 艾叶、小茴香、肉桂、乌药、吴茱萸、高良姜、荔枝核、细辛、白芷 滞痛 行气 香附、郁金、川芎、木香、青皮、沉香、九香虫、佛手 瘀痛 化瘀 川芎、延胡索、三七、当归、没药、乳香、五灵脂、王不留行 热痛 清热 川楝子、丹皮、赤芍、红藤、败酱草、雪胆

高热证的降温措施 柴胡注射液、青蒿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鱼清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im) 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iv) 物理降温 镇静冬眠疗法(氯丙嗪、地西泮、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