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報告 DNA 肺炎雙球菌實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神创造万物及人类.
生命科學第八章 生命科學與人生 8-1 遺傳物質—去氧核糖核酸(DNA) 染色體:細胞核上(細胞未分裂前稱為染色質) 原核生物:DNA
現代生物技術 遺傳工程(基因工程) 人工操作改變遺傳 基因的技術 Ex. 重組DNA 離體培養 動、植物組織培養 器官培養 複製生物.
生命科学发展趋势、优先发展领域与资助思考
焦點 1 遺傳物質的發現.
高二生物 绪论 制作人:李 绒.
第十一章:遺傳 第三節 核酸的結構與複製.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生命的物质基础.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主題:細菌染色觀察法 組別:第四組 組員: 許閎茗499H0016 鄭昆皇499H0017 陳德宇499H0018 薛采晴499H0019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1 - 2 細胞的化學組成.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實驗計畫資料分析作業解答 何正斌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生命樹 (種系發生樹)
蛋白質的合成 (Protein synthesis)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Diabete.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Pull-down assay (His-Tag or GST-Tag)
水世界 許家榮 淡江大學化學所博士班四年級.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核酸.
中一綜合科學科 單完三:細胞.
諾羅病毒 成員:陳姿菁 梁閔翔 許寧靜.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牙齒的構造與功能 牙齒大發現.
第十三章 主宰生命奧祕的分子.
第二章 微生物的生命現象 2—1 病毒.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第十-1章 亂點鴛鴦譜 (基因工程原理) 「上帝說:果子都包著核。」.
生物科技與生命倫理 ~DNA的真相~ 6/5科學實作練習活動.
第二节 核酸与细胞核.
复习:蛋白质的形成 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 氨基酸 …….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授课教师:王建友.
生物科技 細胞內外的信息傳導 (Ras 及 P53 的例子) 細胞的生理功能是由許多分子的交互作用機制所控制 1 外部信息 受體 細胞膜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 一章 生物學的概念與方法 生物學: 就是對生命的科學研究 生命是什麼? 難以定義, 只能描述生命如何工作(How life works.) 生命 是一個早期事件的結果。在這個事件 中,無生命物質聚集到一個活細胞中 ,成為生命體。 生命 是一種能夠捕獲、並使用能量及基礎 物質的方法.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Protein蛋白質2-Bradford定量分析
18-3 課堂整理 第十五組 0993B010 張維哲 0993B042 游博雄.
有趣的微生物 主講者 陳樺亭老師.
O-linked High mannose Glycoprotein N-linked Complex Hybrid Versican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細胞.
基因的本質 (The nature & action of genes)
1-1 二元一次式運算.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Biomechanics of Living Tissues and Cells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有趣的計算 如果令A、B、C、D……X、Y、Z這26個英文 字母,分别等於百分之1、2、3、4……24、
AA 有毛 Aa 有毛 aa 無毛 BB 圓滑 Bb 圓滑 bb 皺縮 AABB × aabb AB ab AB Ab aB ab AB
生物技術 Ch10.生物轉化技術 阮雪芬 Nov19&20, 2002 NTUT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二课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生物科報告 DNA 肺炎雙球菌實驗

目錄 肺炎雙球菌介紹 科學家簡介 肺炎雙球菌實驗 結論 遺傳性的改變 附加資料 資料來源 組員名稱

肺炎雙球菌 肺炎雙球菌是一種致病的細菌,毒性很強。如果寄生在人體內,人就會患肺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死亡。肺炎雙球菌有兩種 :一種叫S型,它的菌體細胞周圍有一層厚厚的莢膜。莢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也就是一種碳水化合物,屬於有毒的類型。另一種R型,它的菌體細胞周圍沒有莢膜。屬於無毒的類型。

有關實驗的科學家: 英國細菌學家 Fred Griffith 美國生物學家 Colin MacLeod 美國細菌學家 Oswald Avery 美國生物學家 Maclyn McCarthy

Dr. Frederick Griffith (1879-1941) Frederick Griffith(格里夫茲),英國的生物學家,在倫敦的醫院工作,1928年的時候,利用兩種不同品系(Strain)的細菌來感染老鼠,觀察受感染的老鼠生存的情形,並由這個實驗證明遺傳物質為DNA而不是之前學者所認為的蛋白質。

Oscar Avery  美國細菌學家。1877年10月21日生于加拿大新斯科 舍哈利法克斯,1955年2月20日卒于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 爾。1887年隨做牧師的父親遷入美國紐約市。1904年畢 業于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後 到布魯克林的霍格蘭實驗 室研究並講授細菌學和免疫學。1913年轉到紐約的洛克 菲勒研究所附屬醫院工作,直到1948年退休。   他和C.麥克勞德、M.麥卡錫于1944年共同發現不同型的肺炎雙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的轉化因子是 DNA。

Colin MacLeod 1947年由於研究出細菌的化學構造而得到亞伯雷斯克獎(Albert Lasker).他和Oscar Avery 、M.麥卡錫于1944年共同發現不同型的肺炎雙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的轉化因子是 DNA。

Maclyn McCarty (1909-1972) 他和Oscar Avery 、M.麥卡錫于1944年共同發現不同型的肺炎雙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的轉化因子是 DNA。 1994年憑此而得到亞伯雷斯克獎(Albert Lasker).

肺炎雙球菌實驗 肺炎雙球菌如果寄生在小 家鼠體內,小家鼠就會患敗血症 而死亡。肺炎雙球菌是怎樣使小 家鼠致命的?從中又揭示出了什 麼秘密? 英國微生物學家格裏菲思的實驗 室裏有兩種肺炎雙球菌:一種叫S型,它的菌體細胞周圍有一層厚厚的莢膜。莢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也就是一種碳水化合物,屬於有毒的類型,一進入小家鼠的體內,小家鼠就會發病致死。另一種R型,它的菌體細胞周圍沒有莢膜。說來奇怪,這種細菌進入小家鼠體內不會使小家鼠患病,屬於無毒的類型。   

1928年,格裏菲思用. 這兩個品種的肺炎雙球. 菌對小家鼠進行了實. 驗。他先把有毒型細菌. 加熱殺死,然後把死細. 菌給小家鼠注射。小家 1928年,格裏菲思用 這兩個品種的肺炎雙球 菌對小家鼠進行了實 驗。他先把有毒型細菌 加熱殺死,然後把死細 菌給小家鼠注射。小家 鼠安然無恙。這是可以 理解的,因為注射進去的是死的細菌。後來,他又把加熱殺死的有毒型細菌和活的無毒型細菌混和在一起,注射進小家鼠體內。結果小家鼠發病死了。小家鼠怎麼會死的呢?格裏菲思進行了分析。他從死鼠體內分離出了活的有毒型細菌。用顯微鏡觀察,那是帶有莢膜的細菌(S型)。

於是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這些活的有毒型細菌是怎麼來的呢?. (1)是死的變成了活的嗎?回答是:這不. 可能的。 於是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這些活的有毒型細菌是怎麼來的呢?   (1)是死的變成了活的嗎?回答是:這不 可能的。    (2)是活的無毒型細菌(R型)轉變成有 毒型細菌(S型)的嗎?這是最可能的。    但是,轉變是怎麼產生的呢?分明是活的 無毒型細菌受到了死的有毒型細菌的影 響,因為它們是一起注入小家鼠體內的。   怎樣影響的呢?   這個問題,當時的科學水準還不能回答。 推論:死的有莢膜菌種的某樣遺傳物質,轉移到無莢膜菌種體內,使得其遺傳性狀改變而成為有莢膜菌種,此種遺傳性狀的改變,稱為遺傳性狀改變(Transformation)

加熱殺死的有毒型細菌和活的無毒型細菌混和在一起 , 轉變的假設 加熱殺死的有毒型細菌和活的無毒型細菌混和在一起 , 會產生有毒型細菌

到了40年代,科學有了很大發展。生物化學進步了,人們對核酸的知識瞭解也比較多了。人們研究知道,核酸和蛋白質都是大分子。核酸主要分佈在細胞核裏,而蛋白質一大半在細胞質裏。   經過生物化學工作者的進一步探索,弄清了核酸有兩大類,一類是去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   組成DNA或RNA的主要成分是核苷酸。一個一個的核苷酸前後連接起來,就成為一種直線結構,不分枝,像一個一個的氨基酸組成蛋白質那樣。   後來又知道,組成核苷酸的有3種成分:五碳糖、磷酸和含氮的鹼基。但是人們還不知道DNA和RNA的功能。

DNA構造 S:去氧核糖(五碳糖) P:磷酸 含氮鹼基(A:腺嘌呤 T:胸腺嘧啶 G:鳥嘌呤 C:胞嘧啶)

1944年,美國的生物. 學家艾弗裏(avery)、. 麻克裏奧(Macleod)和. 麥卡(McCarty) 更發現. 被殺死的病原的抽出 1944年,美國的生物 學家艾弗裏(avery)、 麻克裏奧(Macleod)和 麥卡(McCarty) 更發現 被殺死的病原的抽出 物亦會造成遺傳的轉 移,在格裏菲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基礎上進行了細緻的工作。他們把有毒型細菌(S型)殺死,磨碎它們的死細胞,提出了5種成分,有多糖、脂質、蛋白質、RNA和DNA。它們都是性質各不相同的有機物。他們把這些成分提出來以後,分別加進培養活的無毒型細菌(R型)的試管裏。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他們從各試管裏取出細菌的樣品,進行觀察。

於是,真相大白了:. 只有去氧核糖核酸能. 夠使無毒型細菌轉化. 成有毒型細菌。. 他又將一種能將蛋白. 質分解的酶加入抽出物中, 於是,真相大白了: 只有去氧核糖核酸能 夠使無毒型細菌轉化 成有毒型細菌。    他又將一種能將蛋白 質分解的酶加入抽出物中, 但對實驗的結果並沒有造成 任何影響,反到是一種能將 DNA分解的酶打斷了細菌的 遺傳轉移. 這說明了什麼呢?   這說明了多糖、脂質、RNA和蛋白質等成分都不是這種細菌的遺傳物質,只有DNA才是這種細菌的遺傳物質。   細胞的遺傳物質終於找到了。

遺傳性狀改變 實驗證明,把DNA溶液 加熱到沸點,可使其氫鍵斷 裂,雙螺旋解體,但如將其緩 慢冷卻,分離的單鏈就可部分 地得以重聚,恢復其雙螺旋結 構。 而轉變是由於S型細菌的DNA將它的核苷酸序列加在R型細菌上,這是因為外源DNA分子一旦找到它的內源同源體,這兩個分子就可進行遺傳交換了。交換的結果是使外源DNA被整合,而使同源的內源DNA分子從R型細菌的DNA中排斥出去,從而產生由R型細菌變為S型細菌的遺傳轉化。

付加資料-1. 另一發現 實驗中抽取已用熱殺死的S型的糖、 脂質、蛋白質及DNA等,分別試驗何 種物質會使R型的遺傳性狀轉變為 S 型。最後確定引起性狀轉變的物質為 DNA病毒中有的不含DNA而有 RNA,例如煙草嵌紋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便是由RNA和 蛋白質外殼構成。弗立克肯雷(Fraenkel-Conrat)和新格(Singer)使用兩種TMV品系,進行RNA和蛋白質外殼的分離及重組實驗。將吏組成的TMV接種於煙草後,所產生的後代,其RNA和蛋白質完全視重組TMV所含的RNA類型而定。若是重組TMV含RNAA和蛋白質B,則繁殖的後代皆為RNA A和蛋白質A;若是牽組TMV含RNAB和蛋白質A,則其後代皆為RNA  B和蛋白質B。由比可知含RNA而無DNA的病毒,則以RNA代行遺傳功能。

付加資料- 2.肺炎 典型的肺炎雙球菌肺炎 起病急驟,先有寒戰,繼而 高熱,體溫可達39-41‘C; 早期有乾咳,不久有少量粘 液痰.膿性粘痰或典型的鐵 銹色痰,咯血少見、一般病 程7-14天左右,體溫下降後情 況很快改善、發病期嗜中性白細胞增加,痰塗片可查到革蘭氏陽性雙球菌、早期治療病程可縮短,症狀也較輕.年老體弱.營養不良等抵抗力減退者,由於抵抗力差而細菌毒力較強,可併發敗血症,也可併發細菌性腦膜炎、心包炎、膿胸、中毒性肺炎(休克型肺炎)、不僅是肺炎雙球菌可引起,其他可產生毒素的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桿菌等的嚴重感染都可發生。

付加資料-3.細胞轉形技術 由於選殖及轉基因操作的需求,各式各樣 的細胞轉形技術被發展出來。細胞轉形技術的發展方向不外乎以提高轉形率及便於操作為主。目前可用的轉形方法包括鈣休克法(calcium shock)、原生質體轉形法(protoplast transformation)、電導法(或稱電孔法,electroporation)、微注射法(microinjection)及使用基因槍(gene gun)。 鈣休克法是將細胞以含中等濃度的鈣離子溶液清洗後混入DNA,經加熱處理後篩選轉形株。多數細胞在生長至後對數期(late log phase)時經鈣處理後都能得到令人滿意的轉形率。這種方法很普遍地用於細菌及動物細胞。原生質轉形法是將細菌或其它物種的細胞壁以酵素除去使之成為原生質體(protoplast), 再混入DNA使原生質體轉形。在轉形過程中或加入一些如鈣離子及PEG(polyethylene glycol)等有利於細胞轉形的物質。轉形後的原生質體經過「復甦」(regeneration),長出細胞壁後篩選轉形株。這種方法用於革蘭氏陽性菌、真菌及植物細胞轉形。

2. 電導法是將DNA混入清洗過的細胞懸浮液中,用電導器以高壓電瞬間將DNA打入細胞中。通常混液中不含任何鹽類以免電流太強。這種方法很普遍地用於各種細胞轉形。 4 基因槍法是將DNA固定在微顆粒(micro-particles)上,然後以氣壓將微顆粒射向目標細胞,藉由微顆粒的穿透使DNA進入細胞內。這個方法僅用於動、植物細胞的轉形。 有時因為實驗的需要或載體的限制,我們會用噬菌體DNA、病毒DNA或它們的衍生載體來轉形細胞。因為轉型的結果產生噬菌體、病毒或攜帶它們的細胞(carrier),所以這種轉形特稱為轉染(transfection),它在動物細胞的轉形是常見的。

資料來源 http://microbiology.scu.edu.tw/micro/people/Griffith.htm http://library.thinkquest.org/20465/avery.html http://kexuejia.7456.net/show/4/66/ http://www.dnaftb.org/dnaftb/concept_17/con17bio.html#avery http://www.genomenewsnetwork.org/resources/timeline/1944_Avery.php 大量網站,不能盡列

組員 6B 28 葉柏希 6B 5梁翠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