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广州市儿童医院眼科 项道满
概况 1942年Terry首先描述了5例严重至盲ROP新生儿。之后的三年他收集了100个这样的病例。 根据Terry的病理描述ROP被认为是晶体后纤维增生征( retrolental fibroplasias) 以后有一些零星的报道 10年后RLF的发病率增高。 1949年美国学龄前盲童30%是RLF。
从RLF到ROP Retrolental fibrosis 1944年根据Terry 等人的病理结果而提出,并在文献中引用。 当间接检眼镜发明后,人们注意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视网膜周边的急性的增殖病变,而不是仅局限于晶体后增生。 1951年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被提出。但以后的10年中并没被广泛应用。只在ROP的早期描述视网膜周边病灶时用到ROP的概念。
ROP的现状 ROP 已广泛被用来描述从早期到晚期ROP的整个过程。 RLF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只被大多数人用来表示ROP的后期的瘢痕增殖期。
ROP的发病 发病机理 正常视网膜血管在妊娠16周开始发育 中胚层的轴细胞将发育为视网膜血管 中胚层从视神经向周边生长 妊娠8月时可到达鼻侧锯齿缘 1-2月后达到颞侧锯齿缘 早产儿ROP的发生就发生在这一敏感期
异常血管、纤维增生、玻璃体视网膜牵引、 虹膜红变 、
发病机理 RLF一直被人认为是一种发育性眼病 1951年 Campbell首先报道高浓度的氧与RLF的发病有关
发病机制 ROP很少发生在2000克以上的新生儿 1500克以下的新生儿是ROP 的高危儿 1250克以下、妊娠低 于28周更易受累 呼吸困难综合征、透明膜变、肺气肿、肺炎 败血症、贫血、多胎、颅内出血
发病机理 早年已证明ROP与用氧有关,并发现在动脉氧分压达80%或以上时,两者密切相关(小昊天持续吸氧11天) 但一些潜在的因素是否有关还不清楚 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酸血症 前列腺素水平 胎儿型血红蛋白水平 认真的皮肤护理
发病机理 有些人认为新生儿护理箱中的光线也在ROP中起重要作用。 光线影响视网膜代谢的改变 光的毒性对视网膜细胞水平的损伤 自由基 但有人认为光线无作用。 氧的浓度
发病机理 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理论 VEGF 的产生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正常细胞可以分泌 ICAM-1的抑制作用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正常细胞可以分泌抑制因子
发病率 40年代30%的盲童是RLF 50年代后RLF的发病率大大下降,大多数认为小于40%的给氧是安全的。
ROP的发病率 1960-1970年由于间接间眼镜发现了眼底周边的病变,发病率大大提高。 1250克的新生儿发病率为 65.8% 低于1000克的新生儿发病率为81.6% 发展成晶体后纤维增生和盲童约5% 美国每年大约有500个这样的儿童
中国 我国每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约5~10万人, 在广州每年我都要见到不少这样的孩子 而且基本上都是晚期。
病理生理 视网膜血管在妊娠第4月出现,来自间充质细胞。 这些间充质细胞代表视网膜的生长方向,在视网膜内层由视盘向视网膜周边生长。 7-8个月到达鼻侧,9个月或刚出生到达颞侧。 颞侧比鼻侧距离长,颞侧血管化较晚,易受累。
病理生理理论 明显的动脉氧分压的增高激动了未成熟视网膜血管的收缩。 如果视网膜血管持续收缩会使血管关闭或永久性的闭塞 。 一旦动脉氧分压恢复到正常空气氧分压时,内皮细胞开始从闭塞血管末端的残留的组织中增生。所以停止吸氧时易发生ROP。 广泛的视网膜血管增生导致出血,纤维增殖。
生化理论 动脉氧分压的增高导致视网膜血管的先驱细胞—梭细胞的氧化紊乱。 细胞内部的化学变化使正常的血管基因中断、形成不连续。这种片段即是分泌和合成新生血管的因子启动子。 内皮细胞开始从闭塞血管末端的残留的组织中增生 如果启动子灭活调控失败将导致增殖
明显血管增殖 病理检查 扇型血管蔓 萦光照影
临床描述 分区——病变范围 距视盘的距离、前后距离 分级——病变程度 外观、形态 时钟 部位 PLUS病——异常血液循环的建立 后极部动脉、静脉迂曲扩张
分区 表示病变的范围 I区后极部30度范围,通过黄斑画圆 II区以鼻侧画圆的范围 III 区II区以外的颞侧区域 分区标准
图:分区
分级 1级 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有平坦的分界线 2极 有隆起的分界线——脊 3级 有明显的血管、纤维增殖 4级 视网膜脱离 5级 漏斗样视网膜脱离
1级: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有平坦的分界线
2极有隆起的分界线——脊
3级:有明显的血管、纤维增殖
PLUS病——异常血液循环的建立
后极部动脉、静脉迂曲扩张
ROP治疗的现代概念 III区的ROP 很少治疗 1期和2期 大部分病人自然消失,但要定期复查。 3期的病人 激光治疗
ROP激光后消退指征 后极部PLUS 病消失 嵴变薄、断开 血管跨过嵴进入无血管区 嵴消失血管进入周边区达到锯齿缘
ROP治疗的现代概念 I区的ROP 预后差, 4期5期 的病人 巩膜环扎 玻璃体切割
ROP危险因素 早产儿、特别是妊娠小于36周 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特别是小于1250克 有吸氧病史 早产的双生子
体征 主要体征 周边血管异常
次要体征 静脉扩张、动脉迂曲、 瞳孔难扩、虹膜血管 双眼发病、 视网膜外层增生 玻璃体出血 视网膜脱离 白瞳 体征
其他体征 低视力 近视眼 斜视 格子样变性 视网膜脱离
检查 1250克新生儿、4-6周检查 2 .5%Phenylephrine 0.5-1%Tropicamide 2.5Homatropine 其他低体重儿 6-10周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4.5%)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瘢痕增生,视网膜血管保持不正常生长状态,并形成大量的瘢痕组织,导致视网膜脱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我国在卫生部发出通知以前,现行的体制没有能力对早产儿进行特殊的重视,没有跟踪检查,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治疗失去意义,而且最终多数致盲。 而在发达国家,及早进行预防性治疗,大大降低了发病率,挽救了许多早产儿的视力。提高了人群的生存质量。
近年来,美、日等国对该病早期用激光治疗、晚期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方法治疗,手术成功率(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仅在40%至50%之间,我国在此领域仅是刚刚起步。
具体做法----筛查标准: 胎龄小于38周,体重小于2000克(到32周时检查) 吸氧、输血、窒息 检查时间: 胎龄 体重 首次检查 复查 胎龄 体重 首次检查 复查 大于32周 1500—2000G 出生后4周 1次/周 大于28周 2000—1500 出生后2周 1次/周 小于28周 小于700 出生后1周
卫生部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通知 2004年4月,卫生部曾为此专门制定《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要求全国各级医院开展这一项目,
卫生部的筛查标准 1. 对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2. 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 3. 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 检查时由有足够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眼科医生进行。
治疗原则 1. 对3区的1期、2期病变定期随诊; 2. 对阈值前病变(1区的任何病变,2区的2期+,3期,3期+)密切观察病情; 3. 对阈值病变(1区和2区的3期+病变连续达5个钟点,或累积达8个钟点)行间接眼底镜下光凝或冷凝治疗; 4. 对4期和5期病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卫生部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通知 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早产儿抢救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培训, 重点加强对产科、儿科和眼科专业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正确应用早产儿抢救措施,早期识别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降低致盲率。
卫生部要求 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执行《指南》有关情况的指导和监督,重点加强对产科、儿科和眼科医务人员掌握《指南》情况及医疗机构落实转诊制度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广州开展本工作的意义: 十年为广州市减少几百个盲人 在卫生局妇幼处的支持下 发动阶段,进行相关的培训。以便在局部取得足够的经验 以后德目标是 建立网络 开展网络化的筛查服务 力争在广州市范围内,通过正规的筛查,及时发现病人、通过及时的干预,把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而致盲的病人数量,减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