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DIC的输血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林东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Advertisements

出血性疾病 浙二医院血液内科. 概 述 定义: 由于止血机制 ( 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纤溶功能和抗凝等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 出血不止,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可分为: 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临床输血新进展 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红细胞输注指南 AABB 推荐限制性输血策略: 非手术患者 Hb≤70g/L 手术患者 Hb < 80g/L.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出血性疾病概论. 目 录 定义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分类 诊断 治疗 定 义 由于止血机制(包括血 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 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称 为出血性疾病。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血细胞生理  血液凝固  血型于输血.
血液 BLOOD 血液 细胞内、外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 60%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内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组 织 液 4/5 血 浆 1/5.
内科护理学. 第四节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李玉环 案例 李先生, 54 岁。因腹胀、乏力及食欲下降 1 年,意识不清 2 小时入院。既往乙肝病史 20 年。 查体:意识模糊,面色灰暗、巩膜黄染、腹部膨隆, 肝未触及、脾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 凹陷性水肿。 血液检查:
关于外科合理用血的探讨 同济医院输血科  王娟.
广州血液中心 汪 传 喜 血小板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广州血液中心 汪 传 喜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讲:黄志秋.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 李国良.
血液成份应用及输血安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 王雪明.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成 分 输 血 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 田 兆 嵩.
输血为一替代性治疗,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凝血功能。
科学安全有效输血 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出凝血监测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重症医学系.
复习产程 1st产程:规律宫缩—宫口开全 2nd产程:宫口开全—胎儿娩出 3rd产程: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 如果2nd、3rd产程倒置.
急性失血病人的成分输血 广东省人民医院 赵绥民 广州血液中心 田兆嵩.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学习目的 熟悉血液成分的应用 了解内外科的输血指征 通过这章学习,我们要了解国内、外成分输血现状,熟悉血液成分的应用,了解内外科的输血指征。
学习情境三 分娩护理 任务二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子任务1 产力异常.
科学安全有效输血 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第三章 血液(Blood) 体液 体内的液体。(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  8%
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检验 科生物安全培训.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案例: 今年7月下旬在松江中心医院住院的刘某病情危重,血小板下降到正常人的10%左右,如不立即输血小板,极可能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任何止血药都止不住,可血库紧缺血小板。 松江区血站第一时间向成分献血志愿者发出了短信,立刻得到很多志愿者的响应,成分献血志愿者的接力捐献挽救了病患生命 。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血液科 徐建民.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主要作用于血液和凝血系统的药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大量输血指南(建议)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输血科.
临床大量输血指导方案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输血科 邓超干.
妊 娠 晚 期 出 血 性 疾 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姚若进.
胎盘早剥.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查.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外科围手术期危机应对学术交流会 围术期稀释性凝血病的防治 输血科 欧阳锡林.
糖尿病流行病学.
卡泊三醇增强PUV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目的 达力士联合PUV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E L Speight
第十六章 输 血 牡丹江医学院 麻醉重症医学系.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临床血液成分 合理应用与有效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李志强.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产科DIC的输血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林东军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nagurlation-DIC) 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凝血功能亢进,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循环和器官功能障碍以及明显出血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产科引起DIC主要原因 1、构成DIC的基础的因素: 妊娠期凝血因子增加 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 2、具备启动凝血系统引发DIC的条件: 某些病理情况造成胎盘、胎膜及羊水中的促凝因子进入母体血液, 临床输血学,田兆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一、产科DIC病因和病理生理 1.羊水栓塞 羊水中含有丰富的组织凝血活酶,第Ⅹ因子激活物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胰蛋白酶样物质,它们进入血液循环后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引发DIC并造成多脏器的损伤。

一、产科DIC病因和病理生理 2 胎盘早剥 剥离的胎盘绒毛和蜕膜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激活母体凝血系统 由胎盘剥离造成的损伤和产生组织活化素,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造成纤溶亢进,加重凝血因子的消耗。

一、产科DIC病因和病理生理 3 死胎 胎死宫内后,变性自溶的胎盘和羊水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激发DIC。

一、产科DIC病因和病理生理 4妊娠合并高血压 同时妊高征患者血液浓缩、血粘稠度增高,抗凝血酶Ⅲ(ATⅢ)减少以及高脂血症均影响循环灌注,进一步促进DIC 的发展。

一、产科DIC病因和病理生理 5 产科休克 常见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产科休克和产科DIC互为因果,在其病理生理中形成恶性循环。

二 各种血液成分的特点以及在产科DIC中的应用 在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凝物质继续不断进入血液循环时,不宜直接补充凝血因子,此时应在肝素化的基础上补充凝血因子。

在替代治疗前,正确判断DIC病理过程十分重要。 ATⅢ水平恢复正常是DIC病理过程停止的有力佐证。(D-二聚体) DIC的病理过程已被控制,补充任何所需要的血液成分都是安全的。 DIC的病理过程仍继续,补充含有纤维蛋白原(全血、新鲜血浆及冷沉淀)的血液成分将有一定风险。

对抗凝治疗后仍有出血的DIC患者的替代输血治疗时,要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 ①ATⅢ水平或其他检测指标已恢复正常,凝血成分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时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既安全又合理。

②ATⅢ水平或其他检测指标仍有异常,强有力提示DIC病理过程尚未控制,此时血液成分的补充仅限于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和ATⅢ浓缩剂。

1 新鲜全血和浓缩红细胞 全血并“不全”。 目前在国外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全血输注的比例大约为3%,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约2%~8%。 主要用于急性大量出血的病人。

所谓新鲜全血应该由病人所需成分而定,如果是为了纠正携氧量不足,则输2,3-DPG较高的全血为适宜,则保存5天内的全血视为新鲜血; 如果为了补充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或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则当天采集的全血视为新鲜血。

正常人新鲜全血和浓缩红细胞适用于DIC失血过多而有显著贫血的患者。 当病人血红蛋白量<80g/L,或HCT低于0.24,同时伴有临床症状或活动性出血时,输入红细胞成分,可以提高血红蛋白量、增加供氧能力、减少贫血引起的缺氧症状。

新鲜全血输注时,宜每毫升加入5~10u肝素,并计入全日肝素总量中。 在DIC过程过程中,病情未得到控制时,患者不宜输全血,但可输少量红细胞浓缩剂。 切忌用库血,因库血中血小板以及不稳定凝血因子多数被破坏或消耗,纤溶活性明显升高,大量输入库血可能会继发纤溶机制。

湘雅医院将34例产科急性DIC按成分输血情况分成A、B两组:A组输新鲜全血补充血容量;B组接受成分输血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 结果:A组平均出血4 80 0ml,B组平均出血量115 0ml;A组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抢救成功率6 0 % (3/5 ) ,B组抢救成功率96 .5 (2 8/2 9) ;A组平均住院日2 2 .6d ,B组平均住院日11.2d。两组平均出血量,抢救成功率及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 .0 5 )。 结果表明,成分输血对产科急性DIC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输新鲜全血。 成分输血与产科急性DIC的抢救,彭国庆. 吴新华. 李雪英等。医学临床研究2004年02期

2 新鲜冰冻血浆 FFP主要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 DIC患者一般首剂用FFP400~600ml或(10~15)ml/kg,2~4h后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和促凝血指标再重复时,输FFP时每毫升加入5~10u肝素。 DIC病情未得到控制时,患者也不宜输血浆。 孕产妇DIC的成分输血疗效观察,于新发等,中国输血杂志,2005,18(4)

3 血小板 手工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是手工从全血中分离血小板。制备过程繁琐、效率低,血小板产率低、易混入红细胞和白细胞,需要多个供者才达到一个治疗量。目前应用较少。

单采血小板:用血细胞分离机一次从一个鲜血者采集血小板,血小板浓度、纯度高,临床输注效果好;白细胞污染少,不良反应少。我国目前规定单采血小板一个治疗剂量应含血小板≥2.5×1011/L。

DIC病程中消耗大量血小板,如果血小板计数<50×109/L,可在充分抗凝的基础上输注足够量的血小板,一般输1~2个治疗剂量。输入血小板的有效时间为48小时,视病情变化可重复输入。

4 冷沉淀 冷沉淀是从献血者的全血获得的血浆制备的。每200ml全血中获得冷沉淀为1U。 冷沉淀内除第Ⅷ因子外 , 也含有纤维蛋白原 ( 浓度相当于血浆的5倍 ) 及少量的其他血浆蛋白 ( 如第XIII因子、纤维结合蛋白和Von Willebrand)因子等)。

产科DIC患者应在在抗凝基础上用冷沉淀, DIC病情未得到控制时不宜用,常用剂量为每10kg体重输注1~1.5单位。 安顺市人民医院使用了冷沉淀1.5U/10kg 体重治疗18例产科DIC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 董钧铭等. FFP、冷沉淀、机采血小板联合运用治疗产科DIC疗效观察. 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期):472-473

5 纤维蛋白原浓缩剂 纤维蛋白原是较稳定的凝血因子,冷沉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约为原料血浆中的50%。因此在无法得到纤维蛋白原浓缩剂的情况下,可使用冷沉淀代替。 DIC患者当血中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时需使用纤维蛋白原制剂,提高其血浓度达2g/L,每输入1~1.5g,可使血浓度提高50mg/L,一般每次2~4g。由于纤维蛋白原在体内的半存活期较长,故在达到所需血浆浓度后,不必再维持输注。 DIC病理过程持续时不宜使用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对28例产科DIC患者在血不凝时应用纤维蛋白原,首先静脉点滴纤维蛋原1~2g,用药后15~30min见到凝血块,出血减少;若无凝血块,再重复使用,每次递增0.5~1g,总量可达4g,取得较好止血效果。 贾玲. 纤维蛋白原在产科DIC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论坛,2006, 27(10):83-85

6 ATⅢ浓缩剂 ATⅢ 浓缩剂是用亲和层析法从血浆中分离纯化制备的 ,制品经 60 ℃ 10 小时灭活病毒处理。商品ATⅢ 浓缩剂 , 每瓶量为 500IU 或 1000IU 。 ATⅢ具有抗凝血酶、活化的Ⅴ因子的作用。肝素是DIC抗凝治疗的常用药物。肝素的强大抗凝作用在于增强ATⅢ的生物活性,若ATⅢ过低,即使应用肝素也其不到抗凝作用。

因此当ATⅢ水平较低时,应先用ATⅢ浓缩剂,再用肝素抗凝可收到更好的疗效。 一般ATⅢ水平降至50%以下时,应补充ATⅢ浓缩剂。平均1u/kg的ATⅢ可使ATⅢ活性提高1%。通常成人DIC患者,第一日首剂给予ATⅢ1000u,以后每日可降至100u,连续2~3天。也可与肝素合用。

7凝血酶原复合物(PCC) PCC 含有Ⅱ、Ⅶ、Ⅸ、Ⅹ凝血因子。 PCC 在很大程度上去除了杂蛋白 , 因此减少了机体致敏的危险。

福建厦门市妇幼医院治疗16例产科DIC的经验表明,纤维蛋白原的用量以大出血的实际情况及血浆FIB的水平加以判断,首剂可输入纤维蛋白原2~4 g,同时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在高凝期后仍有持续出血时最佳,一次可输600ml血浆,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杨华,朱启娟,黄秋云.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在抢救产科DIC中的应用体会. 中国妇幼保健,2007, 22(1) :43-44.

8Ⅷ因子浓缩剂 在DIC早期抗凝的基础上用,对疾病控制有益。

三 不同病因的治疗 1 .羊水栓塞并发DIC 因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在呼吸循环衰竭同时往往一半以上患者合并DIC,故在治疗呼吸循环衰竭同时,尽早使用肝素,剂量1mg/kg,使24小时肝素总量达150~200mg,首剂50mg,以后每6小时1次。在促凝因素解除后,适量输入新鲜血浆或其他凝血因子制剂。

2.胎盘早剥并发DIC 治疗过程兼顾恢复血容量和防止凝血障碍两个方面,若能及时终止妊娠,即可阻止DIC的发展,不需要应用肝素。一般扩容要充足,可输注血浆、冷沉淀以及血小板,并适当补充钙、其他电解质和维生素维生素K,尽量少用库血。如分娩前出现凝血障碍或分娩后有血栓形成倾向,可适当应用肝素。

3.死胎滞留并发DIC 一旦确认死胎,应设法排除。一般病程相对缓慢,界于亚急性和慢性之间。临产时给予补充治疗准备,需要时输新鲜血、新鲜血浆及其他凝血因子,如产后出血严重,补充治疗无效,需做DIC全套,有纤溶亢进指标时,可同时应用肝素和抗纤溶药物。

4.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DIC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往往首先出现纤溶活力和抗凝能力下降,而后出现低凝状态,故主张给予新鲜冰冻血浆,不主张首先补充纤维蛋白原和抗纤溶药物。 当重度妊高征合并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和微血管病性贫血,难以和TTP鉴别时,宁可采用新鲜血、新鲜血浆和血小板等治疗,而不盲目用肝素,因其虽能阻止DIC的进程,但不能改善妊高征病情,而且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

小结 产科DIC治疗关键是病因治疗。 小剂量干素或低分子干素是阻断DIC病理过程是重要的措施。 根据病情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新鲜血可用成分血替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