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的製備 熱凝固性 起泡性 乳化作用 變色現象
雞蛋的營養與成分 蛋的構造如圖,可分為蛋殼、蛋白、蛋黃三部分。
蛋為何不可生食? 大量生食蛋白,則其所含抗生物素蛋白(avidine)會與維生素H結合,而產生維生素H的缺乏症。(但經過加熱後,就可不活性化與維生素H的結合)。
蛋的新鮮度判定 蛋的品質判定可分為蛋不打破,與蛋破開兩種方式來判定: 一、蛋不打破法 層風化而呈光滑。 (1)外觀:蛋殼粗糙者為新鮮,愈陳舊則因角皮 層風化而呈光滑。 (2)振動法:氣室薄膜震顫波紋愈大,靠近耳邊 有聲音時,表示不新鮮。 (3)比重法 :新鮮蛋會橫躺沉下,不新鮮會上浮
,濃厚蛋白逐漸減少,稀蛋白則逐漸增多,最 後濃厚蛋白完全稀薄化為稀蛋白。 (2)蛋黃係數(yolk index):蛋黃高度除以蛋黃直徑之 二、蛋打破法 (1)蛋白係數:濃厚蛋白之高度除以直徑之值,新鮮 蛋為0.106 ,值愈小愈不新鮮。但放置久以後 ,濃厚蛋白逐漸減少,稀蛋白則逐漸增多,最 後濃厚蛋白完全稀薄化為稀蛋白。 (2)蛋黃係數(yolk index):蛋黃高度除以蛋黃直徑之 值,新鮮品為0.361 ~ 0.442,如為0.300以下不 新鮮。 (3)pH:新鮮蛋之pH為7.6 ~ 7.9,經過貯存因蛋中CO2 會通過氣孔向外發散CO2流失,使pH上升 , 所以pH愈高則蛋愈不新鮮。 (4)煮熟後,新鮮蛋氣室之高度為3 ~ 5mm,且不易剝 殼。
蛋的烹調變化(一) 熱凝固性 蛋白質加熱會凝固, 平均凝固溫度為68.90C 溫泉蛋(68 ℃、20分鐘)蛋白、蛋黃都半熟的軟煮蛋,消化率最高。 影響凝固性的因素 稀釋:凝固溫會升高,蒸蛋時1:2~2.5。 糖:凝固溫會升高。 鹽類:促進凝固,鹽宜先加入蛋液再烹煮。 酸與鹼:pH4.7時60℃為凝固溫, pH4以下則不會凝固。 pH11.9以上則呈半透明膠體,如皮蛋
熱凝固性烹調注意事項及應用 1.煎或炒蛋,火力不宜過大過久。 2.蒸蛋時宜用中小火,才不會有蜂窩狀、 質地粗糙。 3.製作蛋花湯時溫度太低會混濁有腥味, 過高會成硬塊。 4.蛋與奶水、糖等混和烹調時,宜用雙層鍋, 避免直接火源高溫成焦糊狀。 5.蛋凝結是吸熱失水反應,蛋白變韌、蛋黃呈 酥鬆,醃蝦仁加蛋白增加脆嫩。
蛋的烹調變化(二) 起泡性 蛋白起泡力為蛋黃的四倍 原理: 利用蛋白中的球蛋白降低表面張力的作用, 使空氣快速加入 形成泡沫。 製作海綿蛋糕(全蛋、42℃), 戚風蛋糕(蛋白、17~22℃) 。
蛋白起泡四階段: 1.起始擴展: 蛋白呈不均勻小氣泡,漸漸變為不透明狀。 2.濕性發泡: 氣泡變小增多、穩定不佳,挑起倒置呈彎曲狀 3.硬性發泡: 又稱乾性發泡,體積最大約5~6倍,挑起倒置不會彎曲,具有最大烘焙效果。 4.棉絮狀態: 攪拌過度變成棉花碎塊狀,水分析出無法利用
影響起泡的因素 拌打速度 應使用中速, 因為高速下易造成蛋白未跟空氣形成氣泡及被打出。 黏蛋白受到機械作用提早凝固失去彈性 蛋白溫度 在17~22度C,打約5~6分鐘, ,體積最大 pH值 新鮮蛋白pH值是7.6, 鹼性越大, 蛋白黏度少, 易打發, 但泡沫不安定, pH值小, 泡沫形成較慢, 形成後安定
影響起泡的因素 添加糖 使泡沫細密有光澤, 分離液減少, 泡沫安定 理想加糖的數量為蛋白量的2/3, 約一個蛋白加兩大匙糖,加四大匙則為硬性蛋白糖。 宜於濕性發泡期邊打邊加。 其他 容器內忌有油脂, 牛奶, 蛋黃 加水會降低穩定性 加鹽可增加蛋白的韌性, 但每個蛋不宜超過1/8小匙, 否則會使泡沫破裂
蛋的烹調變化(三) 乳化作用 蛋黃中的卵磷脂, 具有使水油乳化的現象, 例如: 沙拉醬, 冰淇淋, 蛋糕及泡芙 變色現象 蛋中的含硫氨基酸, 與鐵結合,再與胡蘿蔔作用形成墨綠色,加熱時間越久,溫度越高,顏色越深暗,會影響菜餚美觀 蛋不新鮮雖加熱溫度不高也會有著色現象
蛋在烹調上的用途 協助材料黏合並當作裹衣 作為膨大劑 當乳化劑 作為澄清劑 做裝飾
豆類的製備 分類 性質 黃豆家族 醬油類別
豆類的分類 1蛋白質、油脂含量皆多:例如黃豆屬蛋白質食品。 2蛋白質、油脂含量少:例如皇帝豆、四季豆等屬蔬菜類 3澱粉多:例如紅豆、綠豆等屬主食類 4油脂含量多:例如花生屬油脂類
黃豆性質 黃豆含豐富離胺酸,缺甲硫胺酸,這兩種為須由食物供給的必需胺基酸。穀類缺離胺酸,兩者可互補,黃豆糙米飯、紅燒豆腐與麵筋即是營養完整之食法。 生黃豆含胰蛋白抑制因子不宜食用。 磨黃豆時維持在80℃以上可去除豆腥味。 豆漿為懸浮狀膠體溶液,加鹽類或酸會使其凝固,例如豆腐及鹹豆漿。
醬油、納豆、豆瓣醬等發酵豆製品 豆花 (豆腐腦) 豆漿 黃豆 油豆腐 豆干 臭豆腐 豆腐乳 黃豆油 豆渣 豆腐 黃豆芽 素雞、素火腿 千張、百頁 干絲 豆腸、豆包 豆腐皮
醬油種類 純釀醬油: 黃豆及小麥為原料發酵而成 化學醬油: 用鹽酸分解黃豆蛋白質而成的速成醬油 蔭油: 黑豆為原料發酵而成,豆豉為其副產品
坊間醬油 陳年醬油:發酵後放置2~3年再壓榨殺菌 醬油露:純釀醬油比例較高 醬油膏:加10~15 %糯米澱粉 淡色醬油:醬色較少,又稱白醬油 淡味醬油:又稱薄鹽醬油, 鹽含量約8 % 。 無鹽醬油:人工合成的配方醬油需醫囑才可用 辣醬油:由蔬菜榨汁、辛香料、糖、醋等組成
奶類的製備 組成 種類 烹調特性
奶類的組成 水分_85.5~88.5% 固形物_11.5~14.5% 乳脂肪_3~6% 卵磷脂,胡蘿蔔素,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 蛋白質_3~4% 酪蛋白及乳清 乳糖_4~5% 礦物質 鈣、磷、鎂、鉀、鈉、氯、硫 維生素 維生素B1,B2,菸鹼酸
乳品的種類 鮮奶_直接飲用為目的 奶水:鮮奶濃縮至1/2體積。 煉乳:鮮乳加熱濃縮後加40 %以上之糖。 低溫殺菌法_62~650C , 保持30分鐘。低溫抑菌未完全殺菌所以應冷藏在70C以下。 高溫瞬間殺菌法_1300C , 1~3秒,完全殺菌可保存室溫中,風味不如前者,即保久乳。 奶水:鮮奶濃縮至1/2體積。 煉乳:鮮乳加熱濃縮後加40 %以上之糖。 奶粉:噴霧乾燥除水後脂粉末。糕餅業一般 以脫脂奶粉加水(1 :9)比例代替奶水使用。
乳品的種類 調味奶: 以牛奶為原料,添加入色素及香料所製成的製品,如咖啡牛奶、果汁牛奶。 酸奶(Yogurt) : 鮮奶加乳酸菌發酵而成,再加糖等稀釋成養樂多等乳酸飲料。 乾(乳)酪(Cheese) 在牛奶中添加凝乳酵素及乳酸菌,使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固後,打碎壓榨,經儲存熟成的一種發酵食品。可分為硬質與軟質乳酪。
乳品的種類 奶油(Butter): 經由離心或是靜置所分離出來的脂肪,富含維生素A 、 D 鮮奶油(Cream): 牛奶經離心後,取得上層濃厚的牛乳即是動物性鮮奶油。 冰淇淋(Ice Cream) 以牛奶為主原料,加入適量的糖、 香料、膠質、蛋等配料,冷卻硬化而成的冰品
乳品的烹調特性 熱變性 1.加熱至 65.5℃白蛋白會開始凝結,應使用不銹鍋或玻璃器皿,採隔水加熱法不斷攪拌,避免奶膜(空氣與牛奶形成不可逆的沉澱)產生 2.加熱乳醣與蛋白質會起褐色反應,例如牛奶糖、或西式烹調用奶油炒麵粉再加入奶水形成奶糊。
乳品的烹調特性 酸變化 1.牛奶遇酸會凝固,例如木瓜牛奶,木瓜除了酸性物質亦含有木瓜酵素,打完放置亦會凝結,最好打後馬上喝。 2.西式濃湯大都有奶水,因此若有蕃茄等酸性材料,可先加少許小蘇打中和再加奶水,或等湯稍帶黏性少量慢慢加入並快速攪拌。
乳品的烹調特性 起泡作用 乳脂肪含量在35~38%, 泡沫最穩定,體積為原來的3~4倍。 鮮奶油打發溫度最好控制在10℃以下,可放在冰水中攪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