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al Chemistry URL: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前言 何謂能源 能源的種類 我們為何要節約能源 如何正確安全使用能源 節約能源的方法 節約能源的技術 結論與心得 資料來源.
Advertisements

組織氣候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 以某醫學中心暨委託經營管理醫院為例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某醫學中心暨二家委託經營管理醫院之組織氣候及員工工作投入之程度,及 比較不同個人屬性與醫院屬性之組織氣候與工作投入之差異,採橫斷式調查法、用多階段隨機抽樣 方式,以某醫學中心暨委託經營管理的二家醫院員工為研究對象,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收集時間.
新生儿高频机械通气 袁 琳 新生儿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药 物 化 学 Medicinal Chemistry 主编 仉文升 李文良 高等教育出版社.
Wiley Online Library 支撑农业科研创新
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2-1.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GO §2-2.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GO §2-3. 植物的蒸腾作用GO
SpringerMaterials for Physics Research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URL:
Chromatography.
液相色谱分析法.
环境化学 36学时.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微生物技术应用 背景知识四:微生物生长测定技术.
CEM vs Receptor-binding effects
二維品質模式與麻醉前訪視滿意度 中文摘要 麻醉前訪視,是麻醉醫護人員對病患提供麻醉相關資訊與服務,並建立良好醫病關係的第一次接觸。本研究目的是以Kano‘s 二維品質模式,設計病患滿意度問卷,探討麻醉前訪視內容與病患滿意度之關係,以期分析關鍵品質要素為何,作為提高病患對醫療滿意度之參考。 本研究於台灣北部某醫學中心,通過該院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後進行。對象為婦科排程手術住院病患,其中實驗組共107位病患,在麻醉醫師訪視之前,安排先觀看麻醉流程衛教影片;另外對照組111位病患,則未提供衛教影片。問卷於麻醉醫師
第十三章 环 境 卫 生.
第八章 农业用水 主讲人:张金萍 郑州大学.
附錄1 ——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釋義、原則及主要條文
分析 [第五版] 化學 Chemical Exploring Analysis [5E] 原著 Daniel C. Harris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 第三章:水体环境 第四节:水体污染物.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 第三章:水体环境 第四节:水体污染物.
B型肝炎帶原之肝細胞癌患者接受肝動脈栓塞治療後血液中DNA之定量分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授课教师:何江.
室內空氣品質與管理.
Chapter3 Water environment
SHARE with YOU Why am I here? (堅持……) What did I do?
綠色創意伙伴Green Creative Partner
常规检查general examination of urine
微生物燃料电池 王金玉
方德清 马余刚 蔡翔舟 田文栋 王宏伟 陈金根 郭威
What water is more suitable for nurturing the goldfish
Thinking of Instrumentation Survivability Under Severe Accident
Population proportion and sample proportion
Chapter Three Chemical Potential
陰離子及分子吸持 緒論 熱帶及強風化土壤中含有 Fe(Ⅲ) 及 Al(Ⅲ) 氫氧氧化物 (hydroxyoxides) ,尤其在低 pH 值下,其所帶之負電荷相對地少於所帶之正電荷。因此當在酸性條件下,這些“可變電荷 (variable-charge)” 之土壤吸持陰離子的量比陽離子多。
Chapter 9 Vapor Power Cycle 蒸汽动力循环
Watershed Management--10
DESERT.
冠词的特殊位置(续).
Fire Fire (or combustion) is a chemical reaction in which a substance combines with an oxidant and releases energy. Part of the energy released is us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K12
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对甜瓜的化感效应 张志忠1,孙志浩1,陈文辉2,林文雄3, *
Interval Estimation區間估計
參加2006 SAE年會-與會心得報告 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系所 黃元茂教授
塑膠材料的種類 塑膠在模具內的流動模式 流動性質的影響 溫度性質的影響
气体分离膜干燥技术进展 Seminar 2 学生 介兴明 导师 袁 权 院 士 曹义鸣 研究员 2004/04
Chapter 8 Thermodynamics of High-Speed Gas Flow (第8章 气体和蒸气的流动)
化工安全与环境 第四章 职业卫生.
辐射带 1958年:探险者一号、探险者三号和苏联的卫星三号等科学卫星被发射后科学家出乎意料地发现了地球周围强烈的、被地磁场束缚的范艾伦辐射带(内辐射带)。 这个辐射带由能量在10至100MeV的质子组成,这些质子是由于宇宙线与地球大气上层撞击导致的中子衰变产生的,其中心在赤道离地球中心约1.5地球半径。
First-Law Analysis for a Control Volume
Ch. 9 - Solutions Solute 溶质 Solvent溶剂.
Love the earth Wetlands.
学 术 报 告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计算与天文技术联合实验室 智能与计算学部 天津大学
Mechanics Exercise Class Ⅰ
交流阻抗的量測與分析 交流阻抗 (AC Impedance) 電阻的阻抗 Z=R 電容的阻抗 電感的阻抗 Z〞 ω變大 R Z′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5级技术(2)班 刘俏敏
Dual-Aircraft Investigation of the Inner Core of Hurricane Nobert
Inter-band calibration for atmosphere
第九章 摘要.
Q & A.
Chapter 10 Mobile IP TCP/IP Protocol Suite
磁共振原理的临床应用.
定语从句(11).
为了评价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行 为,我们必须了解化合物是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介质 中分配的。这些介质包括气、水、有机介质、固体 矿物介质和有机生物体等。
第一章 渗流理论基础 肖 长 来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第四章 吸收.
簡單迴歸分析與相關分析 莊文忠 副教授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計量分析一(莊文忠副教授) 2019/8/3.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opt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環境科學 第2章:生態系是什麼及 如何運作? Ecosystems: What are they How do they work?
Gaussian Process Ruohua Shi Meeting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E-mail: dutp@dutp.cn, URL: http://www.dutp.cn 本课件作者 陈景文 博士、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电话/传真:0411-84706269 电子邮件:jwchen@dlut.edu.cn 欢迎批评指正! 本课件的配套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学校理工科环境类规划教材 环境化学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陈景文、全燮 编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地址:大连市软件园路80号,邮编:116023 发行:0411-84708842,传真:0411-84701466, 邮购:0411-84703636 E-mail: dutp@dutp.cn, URL: http://www.dutp.cn

Transport of Chemical Pollutants 第二章 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 Transport of Chemical Pollutants

第二节 挥发和沉降 (Volatilization and Deposition) 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Outline) 第二节 挥发和沉降 (Volatilization and Deposition) 第三节 界面吸附与分配 (Adsorption and Partition)

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Outline) 一、迁移与转化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三、生物相中污染物的迁移 四、污染物多介质迁移

迁移 (Transport)、转化(Transformation)  一、迁移和转化 迁移 (Transport)、转化(Transformation) 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介质内部或环境介质之间的物理运动 (时间和空间) 转化:污染物的变化(形态变化、化学变化) ,从一种物质, 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环境效应、毒性发生变化 平流(advection):环境介质携带迁移 扩散(diffusion):污染物分子运动迁移 迁移

 一、迁移和转化 平流(advection):环境介质携带迁移,具有特定方香性 沉降(settling, deposition) 埋藏(bury) 再悬浮(resuspension) 挥发(evaporation) 生物种群携带 扩散(diffusion):污染物分子运动迁移 环境介质内部分子扩散(molecular diffusion) 湍流/涡流扩散(turbulent/eddy diffusion) 非稳态扩散(unsteady-state diffusion) 环境介质间扩散

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1.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风力、气流、干湿沉降等导致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动力迁移。 风:大气水平运动 气流:大气垂向运动 沉降:重力作用 风力扩散 气流扩散 干湿沉降 斯托克斯定律:直径范围1.5 μm ~100 μm的粒子,考虑重力和静止空气浮力的作用 υ --沉降速度,cm/s η --空气黏度,Pa.s ρ1 --粒子密度,g/cm3 ρ2 ­--空气密度,g/cm3 g --重力加速度,980 cm/s2 d --粒子直径,cm

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2. 水中污染物的迁移 (1) 水流推移作用: 伴随水流的运动,改变污染物的位置 px = uxc, py = uyc, pz = uzc px, py, pz:污染物推流迁移通量(kg·m-2·s-1) ux, uy, uz:水流速分量(m·s-1) c:水中污染物浓度 (m·s-1) 分子扩散:分子随机运动引起 湍流扩散:湍流场导致,污染物-水分子 弥散:横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导致 (2) 分散作用

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分子扩散 :x、y、z方向上的污染物扩散通量 Sm:分子扩散系数 湍流扩散 湍流场中,污染物质点之间及污染物质点与水介质之间由于各自的不规则的运动而发生相互碰撞、混合

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Fick第一定律 , , :x、y、z方向湍流扩散的污染物质量通量 :水中的污染物的时间平均浓度

弥散:水体横断面上的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 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弥散:水体横断面上的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 :x、y、z方向弥散作用导致的污染物质量通量 :水中的污染物的时间平均浓度的空间平均浓度 :x、y、z方向上的弥散系数

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3) 重力沉降 斯托克斯定律:球形颗粒,在静止水体中的沉降速率。 υ:沉降速率,cm·s-1 ρ1: 颗粒的密度,g·cm-3 ρ1:水体的密度,g·cm-3 g: 重力加速度,980 cm·s-2 d:颗粒的直径,cm μ:水体的黏度,Pa·s (4) 吸附和分配 (5) 挥发

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3. 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挥发:土壤——大气 分配:空气、水、土壤固相、生物体 淋溶、渗滤:污染地下水 植物吸收:污染修复 土壤扩散:污染物分子自由地有浓度较高的地方向浓度较低的地方迁移的过程 气态扩散 非气态扩散:溶液中、汽-液或液-固界面

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植物吸收机理 吸收转运 木质化 污染物 CO2 植物 代谢 大气 代谢物 VOC 挥发 根际 吸附 根际 吸附 根际 降解 CO2 根际 大气 VOC 土壤水中污染物 土壤 土壤吸附(可解吸) 土壤固定(不可解吸)

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间迁移的影响因素 污染物性质:化学活性、水溶解度、蒸气压、吸附特性等 土壤特性:土壤结构、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含水量、离子交换能力等 影响因素 环境条件:温度、日照、降雨、空气流动、灌溉和耕作方式等、共存有机物 植物性质:种属、结构

 三、生物相中污染物的迁移 1. 生物体内 吸收 分布 转运 排泄 污染物质在生物 生物转化 体内的运动过程 消除 ADME is an acronym in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logy for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and describes the disposition of a pharmaceutical compound within an organism.

 三、生物相中污染物的迁移 生物富集 (Bioconcentration) 生物放大 (Biomagnification) 生物积累 (Bioaccumulation) 2. Bioconcentration: in which chemicals are absorbed by an animal or plant to levels higher tha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Biomagnification: in which chemical levels in plants or animals increase from transfer through the food web (e.g., predators have greater concentrations of a particular chemical than their prey). Bioaccumulation is the general term describing a process by which chemicals are taken up by a plant or animal either directly from exposure to a contaminated medium (soil, sediment, water) or by eating food containing the chemical.

 三、生物相中污染物的迁移 3. 植物 植物提取:污染物进入植物体内,本身形态、性质不发生改变,储存在植物组织中。 植物转运:通过木质部或韧皮部沿根-茎-叶向上转运,水溶解性。 植物固定:与植物体内某些组分结合。 植物挥发: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修复TCE。 根际效应:生物有效性、结合位点、微生物活性

 三、生物相中污染物的迁移 Phytoremedi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such as PCBs, may involve several processes: pollutants in soil and groundwater can be taken up inside plant tissues (phytoextraction) or adsorbed to the roots (rhizofiltration); pollutants inside plant tissues can be transformed by plant enzymes (phytotransformation) or can volatilize into the atmosphere (phytovolatilization); pollutants in soil can be degraded by microbes in the root zone (rhizoremediation). Adapted from Van Aken. From: Benoit Van Aken et al., Environ. Sci. Technol., 2009, 44(8): 2777–2783

 三、生物相中污染物的迁移 外源的 Three phases of the green liver model. Hypothetical pathway representing the metabolism of 2,3’-dichlorobiphenyl in plant tissues: Phase I, activation of the PCB by hydroxylation; Phase II, conjugation with a plant molecule (sugar); Phase III, sequestration of the conjugate into the vacuole or cell wall. Adapted from Van Aken. From: Benoit Van Aken et al., Environ. Sci. Technol., 2009, 44(8): 2777–2783

 四、污染物多介质迁移

 内容 第二节 挥发和沉降 一、挥发 二、干沉降和湿沉降 三、酸沉降

 一、挥发 1. 挥发动力学 The size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atmosphere and hydrosphere is immense: 71% of the earth's surface (3.61 × l08 km2) is covered by water. In addition, the atmosphere contains about 1.3 × l016 kg water vapor. Expressed as liquid volume, this amounts to 1.3 × 1013 m3 or 2.5 cm per m2 of earth surface. This is a small volume compared to the total ocean volume of 1.37 × 10l8 m3, but it is important in terms of the additional interfacial area between water and air. From: Rene P. Schwarzenbach, Philip M. Gschwend, Dieter M. Imboden, Environ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 一、挥发 1. 挥发动力学 挥发作用是有机物从溶解态转入气相的一种重要迁移过程 在研究挥发作用时,可以认为p = 0,则: c ——溶解相中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浓度,mol·m-3 KV ——挥发速率常数,m·h-1 K´V ——单位深度混合水体的挥发速率常数,h-1 Z ——水体的混合深度,m p ——污染物在所研究的水体上面大气中的分压,Pa KH ——亨利定律常数,Pa·m3·mol-1 在研究挥发作用时,可以认为p = 0,则:

 一、挥发 亨利定律 描述污染物在气相与水相之间的分配行为 当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接近1,以致所有溶质的浓度都非常低的溶液称之为理想化溶液(或理想稀溶液)。 亨利定律:理想化稀溶液上面溶质的蒸气压与该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在恒温和平衡状态下,一种气体在液体里的浓度和该气体的平衡压力成正比) Pi——溶质的蒸气压; KH——亨利定律常数; CW——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

 一、挥发 几类重要有机化合物亨利定律常数(KH)的范围

 一、挥发 The equilibrium air-water partition constant (the non-dimensional Henry's law constant) is designed as Kia/w. It is related to the Henry's law constant KiH by 亨利定律有多种表示形式。在不同的表示形式中,由于所使用的物理量的单位的不同,亨利定律常数的数值大小也不相同。 CW = KH'·Pi

 一、挥发

 一、挥发 How to determine the Henry's law constant? Accuracy, Precision? (1)Totten et al., Environ. Sci. Technol. 2003, 37, 1739-1743,Re-evaluation of Air-Water Exchange Fluxes of PCBs in Green Bay and Southern Lake Michigan (2) Goss et al., Environ. Sci. Technol. 2004, 38, 1626-1628, Comment on “Re-evaluation of Air-Water Exchange Fluxes of PCBs in Green Bay and Southern Lake Michigan” (3) Baker et al., Environ. Sci. Technol. 2004, 38, 1629-1632,Response to Comment on “Re-evaluation of Air-Water Exchange Fluxes of PCBs in Green Bay and Southern Lake Michigan” How to determine the Henry's law constant? Accuracy, Precision?

 一、挥发 Goss et al.: "there is not only a need for accurate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y data but also a need for careful checking of thermodynamic consistency. Precision and high reproducibility must not be taken as indications of accuracy. Even well-established laboratories are vulnerable to the possibility of generating erroneous property data. It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propagation of inaccurate data in the refereed literature and data compilations. Independent and rigorous measurements of a variety of related properties from different groups and use of techniques for assessing the thermodynamic consistency of data are the most likely route to constrain the true value of these properties. Finally, when reaching conclusions on environmental fate, it is critical to include an analysis of the uncertainty including a consideration of possible errors in the physical-chemical data."

 一、挥发 1923年提出,近水表层和空气层的阻力控制化学物质水空气迁移速率 2. 双膜理论 (1) 气膜与液膜,分子扩散。膜的厚度随流体流动状态而变化 (2) 相界面气/液达到平衡,无传质阻力。浓度差存在气膜(pi - p)和液膜(c - ci)内,故全部阻力存在两膜内 (3) 气液相主体:无分压或浓度梯度,无传质阻力。 (4) 浓度梯度在两个膜层中的分布是线性的。

 一、挥发 两相相内传质速率可用下面的形式表达为 水相:JW = kWA(cW – cWi) kWA--水相侧传质系数,m·h-1 kAW/RT--气相侧传质系数,m·h-1 气相:JA = kAW/RT(pAi – pA) 根据亨利定律: pAi = KHcWi JA = kAW/RT(KHcWi – pA)

 一、挥发 界面处没有物质积累,则一个相的质量通量必须等于另一相的质量通量。 J = kWA(cW – cWi)= kAW/RT(KHcWi – pA) cWi = (kWAcW + kAWpA/RT)/(kWA + kAWkH/RT) 水相中质量通量为: J = kWAkAW/RT(cWKH – pA)/(kWA + kAWKH/RT) 通常情况下,污染物的大气分压(pA)可以看作是零,即pA = 0, J = [kWAkAWKH/RT(kWA + kAWKH/RT)]cW

 一、挥发 令: Kv = kWAkAWKH/RT(kWA + kAWKH/RT) 1/Kv = 1/kWA + RT/kAWKH J = Kv·cW I = U/R Kv——挥发速率常数,m/h 1/Kv——挥发过程的总阻力,h/m 1/kWA——水相一侧的传质阻力,h/m RT/kAWKH——气相一侧的传质阻力,h/m

 一、挥发 被动采样过程,涉及双膜理论 Cross-section of pine needles Passive air samplers Point Sources of PTS Regional Pollution of PTS                                                                             Tom Harner

 一、挥发 被动采样过程,涉及双膜理论: Tom Harner 北京大学,陶澍院士 Tao Shu, et al. Environ. Sci. Technol. 2009, 43, 4124–4129, Design of the PAS-GP-II passive sampler with a PUF disk and a GFF as the sampling media for collecting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phase PAHs, respectively. The two photos are the assembled inside cylinder and the wind-rain shield, respectively. Tom Harner

 二、干沉降和湿沉降 1. 干沉降 (Dry Deposition) 大气中的污染气体和气溶胶等物质随气流的对流、扩散作用,被地球表面的土壤、水体和植被等吸附去除的过程。 重力沉降 与植物、建筑物或地面(土壤)碰撞而被捕获(被表面吸附或吸收)的过程 斯托克斯定律(重力沉降速度) 考虑:相互平衡的自身重力和静止空气浮力的作用

 二、干沉降和湿沉降 η ——空气黏度 ρ1 ——粒子密度; ρ2 ­——空气密度; g ——重力加速度; ν = r ——粒子半径 滞留时间(τ) H:高度 当H = 5000m时,粒经为1.0 μm的粒子的沉降时间为3年11个半月。而对于10 μm的粒子,沉降时间仅需19 d

 二、干沉降和湿沉降 2. 湿沉降 (Wet Deposition) 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湿沉降对气体和颗粒物都是最有效的大气净化机制。 雨除(Rainout) 冲刷(Washout) 雨除(或雪除):气溶胶粒子中有相当一部分细粒子,特别是粒径小于0.1 μm的粒子,可以作为形成云的凝结核。云滴不断增长形成雨滴或雪晶。粒径小于0.05 μm的粒子,由于布朗运动可以使其黏附在云滴上或溶解于云滴中。雨滴(或雪晶) 降落到地面上。 冲刷:雨滴(或雪晶、雪花)不断地将大气中的微粒挟带、溶解或冲刷下来。这种方式去除气溶胶粒子的效率随着粒子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通常,雨滴可将粒径大于2 μm的气溶胶粒子冲刷下来。

 三、酸沉降

 三、酸沉降

 三、酸沉降 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R. A. Smith最早观察到酸雨现象。 1. 酸沉降概念 湿沉降 (酸性降水) 干沉降 :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过程。 酸性降水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R. A. Smith最早观察到酸雨现象。 我国降水pH小于5.6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pH 小于5.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东南沿海一带。  我国酸雨主要致酸物为硫化物(SO42-)。

 三、酸沉降 Acid Deposition 酸沉降 Acid Rain; Fog Dew Snow Sleet 雨夹雪;

 三、酸沉降

 三、酸沉降 2. 影响降水的pH自然因素 在未被污染的大气中,可溶于水且含量比较大的酸性气体是CO2,如果只把CO2作为影响天然降水pH的因素,根据CO2在全球大气浓度330 mL/m3与纯水的平衡,可以求得降水的pH背景值。

 三、酸沉降 电中性原理: 解得pH = 5.6。多年来,国际上一直将此值看作未受污染的大气水的pH背景值。实际上,影响降水pH值的因素很多,近年来,倾向于将pH = 5.0作为酸雨的界限。

 三、酸沉降 电中性原理: 溶液一定是电中性的,即阳离子所带电荷总量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量一定相等。 在溶液中,一种离子所带电荷总量可表示为: Q = Z·C·V 式中:Q 为电荷量,Z为离子电荷值,C为物质的量浓度,V为溶液体积。 由于降水要维持电中性,如果对降水中化学组分作全面测定,最后阳离子的浓度之和必然等于阴离子的浓度之和。

 三、酸沉降 某次雨水的分析数据如下: [NH4+] = 2.0×10-6 mol/L, [Cl-] = 6.0×10-6 mol/L; [Na+] = 3.0×10-6 mol/L, [NO3-] = 2.3×10-5 mol/L; [SO42-] = 2.8×10-5 mol/L, 则此次雨水的pH值大约为 : A. 3    B. 4    C. 5    D. 6 解答: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 [H+] = [Cl-] + [NO3-] + 2·[SO42-] – [NH4+] – [Na+]     = 8×10-5 mol/L  则此时雨水的 pH = -lg(8×10-5) = 5 - lg8 = 5 - 0.9 ≈ 4

 三、酸沉降 3. 酸雨的化学组成 酸雨是大气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综合效应。

 三、酸沉降 金属催化SO2氧化; 中和作用 通常测定酸雨含有如下几种离子: 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是:SO42-, Ca2+, NH4+ 4. 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1) 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化条件; (2) 大气中的氨及其它碱性气体; (3) 颗粒物酸度及缓冲能力; (4) 天气形势影响; 金属催化SO2氧化; 中和作用

 三、酸沉降 北京 成都 重庆 贵阳 北京、成都、重庆、贵阳城区总颗粒物缓冲曲线 重庆、贵阳等地酸雨原因: 消耗H+ (μmol/L ) 加入H+ (μmol/L ) 8 6 4 2 0 2 4 6 8 10 重庆、贵阳等地酸雨原因: 1. 重庆的耗煤量只相当于北京的1/3,每年的SO2排放量却为北京的2倍。 2. 重庆和贵阳的多山地形。 3. 颗粒物缓冲能力。

 内容 第三节 界面吸附与分配 一、吸附、分配作用原理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 一、吸附、分配作用原理 1. 吸附/分配作用 吸附(adsorption)是溶质在界面层浓度升高的现象。 水体颗粒物-水; 1. 吸附/分配作用 吸附(adsorption)是溶质在界面层浓度升高的现象。 分配(partition)作用:物质在两种环境介质(Phase, media)之间迁移,最后达到平衡的现象。 金属、有机物都可以被吸附。 吸附分配作用的类型 水体颗粒物-水; 水体沉积物-水; 大气颗粒物-空气; 土壤-水; 土壤-空气; 植物-空气; 水-空气(分配); 水-脂相; ……

 一、吸附、分配作用原理 吸附作用的机理 表面吸附:由于颗粒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产生表面吸附,物理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例如土壤胶体颗粒大部分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子,物理化学吸附; 专属吸附:有化学键、怔水键、范德华力、氢键等作用; vs. Partition

 一、吸附、分配作用原理 吸附分配作用:分子间作用力 偶极-偶极作用力 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力 诱导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力、色散力 静电力、净电荷

 一、吸附、分配作用原理 2. 吸附等温线 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在一定的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的溶质的平衡浓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吸附等温线表示。 Freundlich型 G = kC1/n logG = logk + 1/nlogC Henry 型吸附等温线 G = kC k------(分配)系数 G F型 lgG G F型 C C lgC

 一、吸附、分配作用原理 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 G = G0C/(A + C) A 1/G = 1/G0 + (A/G0)(1/C) G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 A-------常数 A C 当C = A时,G = 1/2Go 1/G L型 1/C

 一、吸附、分配作用原理 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基本假设 (1)吸附所发生的平面要有固定数量的位置,这些位置必须是相同的而且只能容纳一个分子。因此,只有单分子层是允许的,它代表了最大吸附; (2)吸附是可逆的; (3) 表面上无分子横向运动; (4) 所有位置的吸附能量都是相同的而不依赖于表面分布(即表面是均匀的),被吸附物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即吸附质的行为是理论化的);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1. 土壤/沉积物吸附系数(KOC) 分配系数(Kp):污染物在土壤(沉积物)与水之间分配达到平衡。 Cs、Cw分别表示污染物在土壤(沉积物)和水中达到分配平衡时的浓度。 Observed increase in solid-water distribution ratios for the apolar compounds with increasing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the solids (measured as organic carbon, XOC for 32 soils and 36 sediments. From Rene P. Schwarzenbach, Philip M. Gschwend, Dieter M. Imboden, Environ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1,2-dichlorobenzene Tetrachloromethane XOC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分配理论 XOC 某个化合物的Kp与土壤(沉积物)中的XOC含量成正比。 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主要通过其在土壤(沉积物)有机相中的溶解作用而实现其在土壤(沉积物)和水之间的分配。即使XOC低至0.001 kg OC kg-1,也是如此。 (3) 为了比较土壤/沉积物等物质对不同污染物质的吸附能力,需要引入XOC标化的分配系数(Koc)。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Frequency diagram illustrating the variability in the logKoc values determined for atrazine for 217 different soil and sediment samples. The numbers on the X-axis indicate the center of a logKOC range in which a certain number of experimental KOC values fall. From Rene P. Schwarzenbach, Philip M. Gschwend, Dieter M. Imboden, Environ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实验测定KOC的方法 log(x/m) 吸附量 溶液中浓度 logC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2. 水溶解度 (Water Solubility, SW) 具有较高水溶解度的物质迅速为水循环所分散; 生物富集系数(BCF),辛醇/水分配系数(KOW); 土壤和沉积物吸附系数(KOC); 光解、水解、生物降解;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Water solubility (mol/L) Ranges in water solubilities of some important class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有机物在在水体中的总浓度是有机物在悬浮物中浓度与其在水中浓度之和。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影响有机污染物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 有机污染物分子结构(本征性质、分子间作用力) 环境条件:温度、电解质、溶解有机质、pH… 温度:在多数情况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苯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但对二氯苯的溶解度则减少。 2丁酮:在80 C以上,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在6C到80C之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电解质:电解质一般会导致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下降。例如,萘、蒽在海水(NaCl = 35 gL-1)中的溶解度低于淡水30~60%。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Setschenow方程通常被用来预测SW,即: lg Sw/SE = Ks Cs Ks为Setschenow常数,通常介于0.2~0.3 L/mol之间; Cs为电解质摩尔浓度(mol/L); 海水中,其溶解度只是纯水中的70%~80%。 有机助溶剂:溶解的有机质(如腐殖酸、灰黄霉素)可导致许多有机物溶解度的升高。 pH值:有机酸、有机碱、中性有机物(如烷烃或氯代烃)的溶解度也受pH的影响。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线性溶解能关系 (Linear Solvation Energy Relationships, LSERs) Kamlet 等人的研究表明,溶解包括三个与自由能有关的过程: 在溶剂中形成一个可以容纳溶质分子的空穴; (2) 溶质分子互相分离并进入空穴; (3) 溶质与溶剂间产生吸引力; SP = SP0 + 空穴项 + 偶极项 + 氢键项 SP:溶解度或与溶解、分配有关的性质 (例如水溶解度、有机溶剂/水分配系数、生物组织间分配系数等) 。 空穴项:吸收能量效应;偶极项表示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偶极-偶极和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常常是释放能量的;氢键项表示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氢健作用,这种作用也是释放能量的。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3. 蒸气压 (Vapor Pressure) 一个物质,当气相与其纯净态(液体或固体)达到平衡时的气压。 蒸气压决定污染物的大气浓度、干沉降和湿沉降、长距离环境迁移性、多介质环境行为等。  固体蒸气压(PS);  液体或过冷液体蒸气压(PL); 难挥发性物质的蒸气压不容易实验测定,测定误差大; 过冷液体蒸气压PL不能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When a solid such as naphthalene is present in dilute, subsaturated, dissolved, or sorbed state at 25 ºC, the molecules do not encounter each other with sufficient frequency to form a crystal. Thus the low-energy crystal state is not accessible. The molecules thus behaves as if it were a liquid at 25 ºC. It "thinks" it is a liquid, because it has no access to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ability of the crystalline state, i.e., does not know its melting point. As a result, it behaves in a manner corresponding to the liquid vapor pressure.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蒸气压 P0,vapor pressure (atm) Ranges at 25 oC in saturation vapor pressure (P0) values for some important class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克拉贝龙方程式(Clapepron equation),适用于任何纯物质的两相平衡体系。 蒸气压的温度依附性,决定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可以发生长距离的环境迁移。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SOC)。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4. 污染物在空气颗粒物与空气之间的分配系数(KP) Parti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s and air 有机污染物在空气与颗粒物之间的分配,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干湿沉降、光解以及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的化学反应。 污染物在颗粒物相中的浓度(ng/m3) Kp定义 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μg/m3) Kp的单位为m3/μg. 污染物在气相中的浓度(ng/m3)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5. 正辛醇/空气分配系数 Octanol-air partition coefficient (KOA) CO——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e in the octanol phase; CA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e in the air phase; 分配平衡时,污染物在正辛醇中的浓度与在气相中的浓度的比值。 具有较强的温度依附性,对于评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长距离环境迁移具有重要意义。 logKOA = a + b/T The enthalpy of phase change from octanol to air

Octanol-air partition coefficient (KOA) Environmental Organic Phases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 Aerosols  Soil  Vegetation  Indoor carpet Air Phase Octanol-air partition coefficient (KOA) Partition, Absorption Desorption Environmental Organic Phases Atmospheric Particulates (Organics) Soil (Organic phases) Plants (Organic Phase) Carpets (Organic Phase)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Vapor pressure Deposition Evaporation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Source: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6.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 定义:分配平衡时某一有机化合物在辛醇相中的浓度(CO)与其在水相中非离解形式浓度(CW)的比值. The n-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KOW, P) 正辛醇的结构;生物体内的脂肪、类脂类物质;生物富集系数(BCF); 描述疏水性的参数 (不是亲脂性),水溶解度(SW)差别大; 基线毒性(麻醉毒性)、反应性毒性、LC50, EC50; 土壤沉积物吸附系数 (KOC);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由于KOW的变化范围很大,通常以logKOW表示其大小。 Ranges in 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nstants (Kow) for some important class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如何获取KOW值? 实验(experiment) 试验(test) Water Solubility Retention Index Fragment Constants Structural Correction Factors 直接实验(experiment)测定; 通过水溶解度(SW)估算; 通过色谱保留指数估算; 碎片常数和结构因子法估算;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模型; 如何获取KOW值? QSPR: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QSAR: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QSRR: Quantitative Structure-Retention Relationships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通过水溶解度(SW)估算 资料来源:R. P. Schwarzenbach, P. M. Gschwend, D. M. Imboden, Environ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John Wiley & Sons, Inc. Plot of log 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nstants versus log (subcooled) liquid aqueous solubilities for a variety of organic compound classes.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 Cl Cl 资料来源: R. P. Schwarzenbach, P. M. Gschwend, D. M. Imboden, Environ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John Wiley & Sons, Inc. 7 6 5 4 3 2 1 Log KOW . Cl Cl Cl . Cl Cl Cl . . Br log KOW = 5.1log t(min) - 1.3 0 1 2 log retention time (min) Relation between log 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nstants and log retention times on a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ystem for a series of nonpolar organic compounds (Veith et al.,1979).

 二、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 碎片常数与结构因子法 资料来源:R. P. Schwarzenbach, P. M. Gschwend, D. M. Imboden, Environ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John Wiley & Sons, Inc.

 课后思考 1. 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相中的污染物可以发生哪些迁移行为? 2. 如何基于双膜理论,推导水中污染物的挥发动力学表达式 ? 3. 什么是干、湿沉降?酸雨的形成原因?确定降水的pH背景值,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4. 表征有机污染物多介质分配的参数有那些?如何定义? 5. 根据电中性原理,计算降水的pH。 6. 理解并论述线性溶解能关系(LSER)。 7. 论述在哪些环境介质中,污染物可以有哪些吸附分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