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傳播的疾病-登革熱及瘧疾 組員: 魏雨田 李沛泉 朱惇彦 張天毅 何俊文 鄧承進 溫爐潛
第一章 登革熱及瘧疾的傳播
蚊的結構及生命週期 蚊(mosquito) 屬昆蟲綱中的雙翅目中的長角亞目的蚊科、大蚊科和搖蚊科。 種數: 超過1 600種 可傳播的疾病: 瘧疾、流行性腦炎、登革熱和黃熱病等 通常只有雌蚊才吸血。雄蚊因口器退化,以清水或果汁為食糧。
蚊的結構 蚊子身體分為觸角、口器、腳、平衡棍和翅膀五個部份。 觸角-大蚊科成員其觸角為細小的絲狀;蚊科和搖蚊科成員則有發達的毛狀觸角 口器-蚊科成員口器則如針般。 腳-纖細、細長。 平衡棍-由下翅退化而成。 翅膀-只剩一對膜質上翅,紋理十分簡單。
蚊的生命週期 蚊的生命週期分為卵、幼蟲、蛹及成蟲四期 。 瘧蚊卵和家蚊卵約在2天內孵化,而斑蚊卵則在3-5天。 而蚊的幼蟲要10-14天變成蛹 。 蛹則要2天使會成蚊。 一般來說,雄蚊只能生存1星期,雌蚊能活2~3星期。
登革熱 登革熱的病媒包括白紋伊蚊和埃及斑蚊。 登革熱由過濾性病毒引起的。 病毒可分為1, 2, 3 和4 型。 分為典型登革熱和登革熱出血症。
典型登革熱的病徵 潛伏期為3 - 14天。 發高熱,嚴重頭痛,後眼窩,關節及肌肉疼痛,通常體溫會升至攝氏41℃,還有噁心和嘔吐,無胃口,喉痛等,類似感冒的徵狀。 病後有可能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鬱症狀。 病者有可能會惡化至登革出血熱。 致死率低於1%。
登革熱出血症的病徵 出血性登革熱是因為重複感染不同類型的病毒。 出血性登革熱的症狀和典型登革熱的症狀相似。 會出現體內出血: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身上紅疹會出血,鼻出血,牙肉出血。 血壓驟降,臉色蒼白,作嘔,肝發大等。 患者可能在24 - 48小時內死亡。 死亡率可達15 - 50%。
登革熱的治療方法 暫時沒有特別的藥物可有效地對付登革熱。 但能以輔助性的治療使患者康復。 患者要多休息、補充水份、遵照醫師的指示服藥。
瘧疾 本地的瘧疾病媒有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 瘧疾由瘧原蟲屬所引致。
瘧疾的病徵 瘧疾潛伏期: ~ 2 - 3週。 在發病初期時,會有非常嚴重的倦怠感,但通常是以突然產生的惡寒居多,接著開始發燒,且會夢囈、全身出汗。 其他症狀還包括頭痛、疲倦、胃口欠佳及肌肉疼痛。 惡性瘧疾除了發燒症狀之外,還會有嘔吐、下痢、黃疸、意識模糊及貧血等現象。 併發症:貧血,以及肝臟、腎臟及腦部受損。情況嚴重者甚至會致命。
瘧疾的治療方法 瘧疾一般是以氯奎寧劑及伯氨品清除瘧原蟲。
第二章 登革熱及瘧疾的蔓延及控制
第一部分 登革熱及瘧疾式的歷史記錄 登革熱的歷史記錄 登革熱首先出現於1779年在開羅、雅加達和印度。 登革熱此病在1944年才被了解。 全國政府也發現到登革熱這個問題,也開始控蚊工作,但是現在還有登革熱的出現,還望各國努力。
瘧疾的歷史記錄 瘧疾的歷史比登革熱更長。 早在6000-5000年前東印度已有瘧疾出現。 而且瘧疾在歷史上有一個重要的地位。西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在33歲時死於瘧疾。
瘧疾在中國的歷史記錄 在中國瘧疾早在戰國時代(約300B.C.)出現。 一般居民認為瘴氣是由於吸入腐爛動植物所發生之毒氣,而致死亡。 宋代把官員貶謫到有瘧疾的地區,以示懲罰。 民國25年中央軍至貴州剿共,亦因瘧疾為害,感染而不治者甚多。
瘧疾的控制 羅斯爵士發現瘧疾是經由蚊子傳染的。 他提出了加強消滅蚊子的公共衛生計畫,及帶給瘧疾病人抗瘧疾的藥物 - 奎寧 ( Quinine )。 美國衛生當局採納了他提議的瘧疾控制措施,立刻這個疾病即在該地區完全消滅。 1902年羅斯獲頒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自此滅蚊和奎寧成了控制瘧疾的方法。
第二部分 登革熱及瘧疾的出沒的地區 登革熱病毒廣泛分佈在北緯25度與南緯25度間, 瘧疾在世界上分布極廣,東西兩半球自南緯32°到北緯60°。
第三部分 登革熱及瘧疾常見的原因 人口急劇增加,導致各城市的政府更難管理該城市的衛生。 市民都缺乏衛生常識的教育。 劇增的空運交通也是登革熱及瘧疾常見的原因。
第三章 登革熱及瘧疾的預防方法
第一部分 登革熱及瘧疾的預防方法 要預防由蚊子傳播的登革熱及瘧疾,就首先要認識怎樣預防蚊子。 而預防蚊子大概可分為家居,學校,工場和旅行者四個方面。
家居方面 清理蚊子的處所及清除任何不必要的貯水容器。 每星期至少更換花瓶水一次,並清除花盆底的積水,。 棄置任何可積水的雜物。 用蚊香或即殺噴霧劑直接殺死蚊子。 在皮膚或衣服上塗上昆蟲驅避劑,以避免受蚊子叮咬。 將任何貯水容器密封,以預防蚊子接觸到水源。
學校方面 清除任何不必要的貯水容器。 每星期至少更換花瓶水一次, 確保溝渠、去水管暢通。 將任何貯水容器密封,以預防蚊子接觸到水源。 棄置任何可積水的雜物。 應把所有凹陷的地面填平,以防積水。 使用殺蟲劑。 將垃圾棄置在有蓋的垃圾箱內。
第二部分 政府處理登革熱及瘧疾的方法 市民方面: 在傳播媒體(電視、收音機)宣傳防蚊的方法、旅行時所需要注意的事和清潔家居防止蛟患的重要性。 發出傳染病防治手冊,而當中有關於登革熱及瘧疾的內容包括: 流行病學資料 傳染方式 潛伏期 可傳染期 防疫措施 病例和定義 檢體採撿送驗事頂 防治方法
另外,在食物環境衛生署的網頁內亦有很多有關滅蚊、登革熱和瘧疾的資訊。 自2000起,食物環境衛生署己於特定地方使用誘蚊產卵器對伊蚊作出監察。 自1998年開始,食物環境衛生署本署已在機場範圍進行監察白紋伊蚊的調查。 由2004年1月開始,定期的白紋伊蚊監察工作更會擴展至其他各個港口。 除些之外,香港天文台亦有發出與月份有關的健康資料,當中的6月份內容亦有提到登革熱和瘧疾的嚴重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