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Advertisements

第2章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一、天然产物的提取 二、天然产物的分离和精制 三、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
天然药物化学 主讲 张辰露 生物工程教研室.
第一章 总 论.
维生素A结构和性质、鉴别试验.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A1型题】.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简介 一、有效成分 1.碱性化合物: 生物碱 小檗碱.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中药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要想应用和研究其中的某些成分,必须将它们从中药中提取出来。提取一般是指选用适宜的溶剂和适当的方法,将所需成分尽可能完全地从中药中提出,而杂质尽可能少地被提出的过程。
第二章:药用植物成分的提取技术.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第三章 药材提取、浓缩和干燥设备 第一节 药材成分的提取设备.
天然药物化学 溶剂提取法 通化市卫生学校 李瑛.
第七章 三萜以及苷类 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指基本骨架,不包括糖),可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分类 从结构上分两大类: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存在形式:游离形式(苷元) 苷的形式(与糖结合)
甾体(steroides)及其苷类.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第二节 糖类.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第九章 生物碱.
第三章 药用动物活性成分类型与提取方法 1动物药活性成分类型 2动物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第二章 天然产物的分类和生物合成途径.
膜蒸馏技术 报 告 人: 申 龙 导 师: 高 瑞 昶.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1.2 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几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的过程是自发的,混乱 度或熵增加的过程。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一章 总论 一. 基本概念.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第五章 相平衡 (第二部分).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利用DSC评价生物降解塑料的结晶特性 测 量 案 例 概 要 a a b c b c c’ c’ 2013.01
药物的跨膜转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一)性状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实验四 蛋白质呈色反应、沉淀反应 等电点测定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硫酸铜的提纯.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 分类 鞣质 三萜类 糖类 甾体类 苷类 醌类 生物碱 苯丙素类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 分类 鞣质 三萜类 糖类 甾体类 苷类 醌类 生物碱 苯丙素类 萜类和挥发油 黄酮类

一、糖类 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是一类丰富的天然产物,如:蔗糖、粮食(淀粉)、棉布的棉纤维等。 糖类、核酸、蛋白质、脂质——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四大类化合物。 化学结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根据其分子水解反应的情况,可以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一)概述 单糖: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多羟基内半缩醛(酮)。 如葡萄糖等。 低聚糖:水解后生成 2 ~ 9 个单糖分子的糖。 如:蔗糖(D-葡萄糖-D果糖) 麦芽糖(葡萄糖1→4葡萄糖) 多糖:水解后能生成多个单糖分子的,称为多糖。 如:淀粉、纤维素等

(二)结构类型 1、糖的表示式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从三碳糖至八碳糖天然界都有存在。以Fischer式表示如下:

(二)结构类型 单糖在水溶液中形成半缩醛环状结构,即成呋喃糖和吡喃糖。 具有六元环结构的糖——吡喃糖(pyranose) 具有五元环结构的糖——呋喃糖(furanose) 糖处游离状态时用Fischer式表示 苷化后成环用Haworth式表示

(二)结构类型 2、Fischer与Haworth的转换及其相对构型

(二)结构类型 Fischer式:(C1与C5的相对构型) C1-OH与原C5(六碳糖)或C4(五碳糖)-OH, 顺式为α,反式为β。 Haworth式: C1-OH与C5(或C4)上取代基之间的关系: 同侧为β,异侧为α。

(二)结构类型 3、糖的绝对构型(D、L) 以α-OH甘油醛为标准,将单糖分子的编号最大的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与甘油醛作比较而命名分子构型的方法。

(二)结构类型 Fischer式中最后第二个碳原子上-OH向右的为D型,向左的为L型。 Haworth式中C5向上为D型,向下为L型。

(三)糖的分类 1、单糖 ①常见单糖

②氨基糖 是指单糖的伯或仲醇基置换成氨基的糖类。

③糖醇 单糖的醛或酮基还原成羟基后所得的多元醇。 ④去氧糖 单糖分子的一个或二个羟基为氢原子代替的糖。

⑤糖醛酸 单糖分子中伯醇基氧化成羧基的化合物。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多糖

糖类:普遍存在于中药中,按其组成可分为: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糖类:普遍存在于中药中,按其组成可分为: 单糖:为无色晶体,有旋光性、味甜、易溶于水,难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溶剂。 低聚糖:由2-9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易溶于水,难溶于无水乙醇等极性溶剂。 多糖:由10个乃至上千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大多不溶于水,即使溶于水,也会生成胶体溶液。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2、苷类 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苷元或配基)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多数是无色、无嗅的晶体,能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有些苷可溶于乙酸乙酯、氯仿。而苷元则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3、醌类 是一类分子中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有一定的酸性。游离醌类多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或难溶于水。成苷后,极性增大,易溶于甲醇、乙醇中,在热水中也可溶解。

4、苯丙素类(香豆素、木脂素) 是一类分子中以苯丙基为基本骨架单位(C6-C3)构成的化合物。其中香豆素和木脂素为其典型化合物。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4、苯丙素类(香豆素、木脂素) 是一类分子中以苯丙基为基本骨架单位(C6-C3)构成的化合物。其中香豆素和木脂素为其典型化合物。 香豆素:其基本骨架可视为由邻羟基桂皮酸形成的内酯,在稀碱溶液中内酯环可水解开环,生成能溶于水的顺邻羟桂皮酸的盐,加酸后可环合成为原来的内酯。

木脂素:游离木脂素为亲脂性,难溶于水,能溶于苯、氯仿、乙醚、乙醇等。木脂素苷类水溶性增大。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木脂素:游离木脂素为亲脂性,难溶于水,能溶于苯、氯仿、乙醚、乙醇等。木脂素苷类水溶性增大。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5、黄酮类 泛指具有两个苯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类化学成分。多具有酚羟基,显酸性。游离黄酮类化合物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溶液中。苷类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吡啶等极性溶剂。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6、萜类和挥发油 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其基本母核的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为萜类化合物。根据分子结构中的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进行分类,如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等。 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物质。所含成分较复杂,主要由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为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具芳香味,常温下能挥发,有较强的折光性和旋光性。

单萜和倍半萜多为具有挥发性和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能随水蒸气蒸馏,或为低熔点的固体。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单萜和倍半萜多为具有挥发性和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能随水蒸气蒸馏,或为低熔点的固体。 二萜和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的固体。游离萜类易溶于醇及脂溶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苷类能溶于热水、甲醇、乙醇。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taxol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7、生物碱 为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分子中含有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碱性。游离生物碱大多不溶或难溶于水,能溶于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生物碱成无机盐或小分子有机酸盐后易溶于水及乙醇,不溶或难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8、甾体 是一类结构中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甾核的化合物。甾体苷元多具有较好的结晶形状,能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甾体苷类一般可溶于水,不溶于亲脂性溶剂。甾体皂苷水溶液多具发泡性、溶血性、鱼毒性。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9、三萜 是一类基本骨架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三萜皂苷元多具有较好的结晶形状,能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三萜皂苷多为无定形粉末,难溶于有机溶剂,可溶于水,皂苷水溶液多具发泡性、溶血性、鱼毒性。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10、鞣质 又称单宁或鞣酸,为一类分子较大、结构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大多为无定形粉末,可溶于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极性大的溶剂,不溶于乙醚、氯仿、苯、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溶剂。其水溶液遇重金属盐如醋酸铅等能产生沉淀,还能与蛋白质、多种生物碱盐类形成沉淀。

中药化学成分分类 酸性成分:黄酮、蒽醌、香豆素、有机酸、鞣质 碱性成分:生物碱 按酸碱性分类 两性成分:两性生物碱(含COOH 、OH 等)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中药化学成分分类 酸性成分:黄酮、蒽醌、香豆素、有机酸、鞣质 碱性成分:生物碱 按酸碱性分类 两性成分:两性生物碱(含COOH 、OH 等) 中性成分:强心苷、皂苷(甾体) 脂溶性成分:苷元、游离生物碱 按溶解性分类 水溶性成分:苷、生物碱盐

二、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绿色植物含有叶绿素,光合作用将 醋酸—丙二酸 途径:AA-MA 乙酰辅酶A 莽草酸 葡萄糖代谢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二、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绿色植物含有叶绿素,光合作用将 醋酸—丙二酸 途径:AA-MA 乙酰辅酶A 莽草酸 葡萄糖代谢 甲戊二羟酸 途径:MVA 桂皮酸 途径 氨基酸 饱和 脂肪酸 酚类 蒽醌 萘醌 焦磷酸二甲烯丙酯 萜类、甾体 苯丙氨酸 (酪氨酸) 生物碱 香豆素、黄酮 木脂素

(1) 一次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 1、植物代谢产物 (1) 一次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 每种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维持机体正常生存的必需物质,如叶绿素、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等。

(2)二次代谢产物 (secondary metabolites) 在特定条件下,以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为原料或前体,进一步经历不同的过程生成的物质,如生物碱、黄酮、萜类、皂苷等,其结构富于变化,多具有特殊、显著的生理活性,是重要的药物资源,亦是中药化学主要研究对象。

二次代谢产物结构多样,但均由一定的基本单位按不同方式组合而成。常见的基本单位大概有以下类型: 1、C2单位(醋酸单位):脂肪酸、酚类或醌类化合物。 2、C5单位(异戊烯单位):如萜类、甾类化合物。 3、C6单位:苯丙素类化合物。 4、氨基酸单位:生物碱类化合物。 5、复合单位:由上述单位复合构成。

(1)醋酸-丙二酸途径 (acetate-malonate pathway,AA-MA) 2、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1)醋酸-丙二酸途径 (acetate-malonate pathway,AA-MA) 脂肪酸类 酚类 蒽醌类

脂肪酸类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2、酚类、醌类 缩合 环合 ×3 ×7

(2)甲戊二羟酸途径 (mevalonic acid pathway,MVA)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2)甲戊二羟酸途径 (mevalonic acid pathway,MVA) 萜类 三萜 甾体

(3)桂皮酸途径(cinnamic acid pathway)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3)桂皮酸途径(cinnamic acid pathway) 苯丙素类(香豆素、木脂素)的C6-C3单位 黄酮类的C6-C3骨架

(4) 氨基酸途径 (amino acid pathway)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4) 氨基酸途径 (amino acid pathway) 生物碱由该途径生成。 已知作为生物碱前体的氨基酸: 脂肪族主要有鸟氨酸、赖氨酸; 芳香族主要有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

H O +

(5)复合途径 1、醋酸-丙二酸 — 桂皮酸途径: 2、醋酸-丙二酸 — 甲戊二羟酸途径: 3、氨基酸 — 甲戊二羟酸途径: 4、氨基酸 — 醋酸-丙二酸途径: 5、氨基酸 — 桂皮酸途径:

生物合成研究的意义 1、指导某些成分的结构分类 例如四环三萜类成分原分类不属于三萜,以后通过生源关系的探讨,才明确地将它们划在三萜范围内。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生物合成研究的意义 1、指导某些成分的结构分类 例如四环三萜类成分原分类不属于三萜,以后通过生源关系的探讨,才明确地将它们划在三萜范围内。 2、生物调控,提高活性物质的含量 例如可以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加入关键的前体或中间产物来增加目标成分的产量,从而达到人工控制、定向培育的目的。这是研究植物生源途径最主要的目的。 3、为进行植物化学分类学及仿生合成等学科提供理论指导

思考题 中药化学是一门( ),主要运用( )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 )的学科。 中药化学是一门(  ),主要运用(    )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    )的学科。 中药方剂各组成药味的有效成分之间通过配伍最有可能出现的物理变化是(    )的改变,从而对(    )产生相应的影响。 对中药的化学成分与中药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研究也总结出一些初步规律。如以辛味药为例,辛味药含(    )成分者最多,其次是(    )。 中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是( )。 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结构类型有( )。 何谓生物活性成分?何谓有效成分?何谓有效部位?何谓二次代谢产物? 简述主要类型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中药化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原材料 提取 总提取物 目标化合物 初步分离 不同部位 结构修饰或 人工合成 活性测试 精细分离 活性化合物 有效部位 活性测试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有效成分理化性质 合适的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提取前先鉴定药材和查阅文献,提取时将药材粉碎成粗粉,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溶剂提取法 水蒸汽蒸馏法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提取前先鉴定药材和查阅文献,提取时将药材粉碎成粗粉,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溶剂提取法 水蒸汽蒸馏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其他方法: (升华法、组织破碎法、压榨法、超声法、微波提取法等)

(一)溶剂提取法 原理:溶剂透过药材粉末的细胞膜,溶解溶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浓度差,将溶质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目的。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溶剂提取法 原理:溶剂透过药材粉末的细胞膜,溶解溶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浓度差,将溶质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目的。 1、溶剂的选择(按极性递增的顺序排列) (1)溶剂的分类 亲脂性溶剂:环己烷,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 亲水性溶剂: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乙腈、乙酸 水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极性大 极性小 水 甲醇、乙醇 正丁醇 乙酸乙酯 氯仿 乙醚 苯 丙酮 二氯甲烷 四氯化碳 石油醚

氯仿(相对密度1.48 g/cm3 )比水重,沸点61.7℃,易挥发。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常用溶剂的特点 氯仿(相对密度1.48 g/cm3 )比水重,沸点61.7℃,易挥发。 石油醚,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均与水互不相溶(分层)。 丙酮,乙醇,甲醇、乙腈、乙酸与水任意比例混溶。 水: 冷水:发生酶解反应,杂质多; 热水:效率高,挥发性成分损失,热敏性成分易破坏。

溶解度适当:遵循 “相似相溶”原则,即溶质易溶于与其极性相似的溶剂中; 萜类和甾体等因极性小,易溶于乙醚等亲脂性溶剂;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3)溶剂的要求 溶解度适当:遵循 “相似相溶”原则,即溶质易溶于与其极性相似的溶剂中; 萜类和甾体等因极性小,易溶于乙醚等亲脂性溶剂; 糖苷类等极性大,易溶于水或含水醇等亲水性溶剂; 酸、碱及两性成分溶解度随pH值改变。 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安全无毒经济易得; 沸点易适中,便于回收,反复使用。

被提取成分的极性是选择提取溶剂最重要的依据。 影响化合物极性的因素: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4)化学成分的极性 被提取成分的极性是选择提取溶剂最重要的依据。 影响化合物极性的因素: (1) 母核大小(碳数多少):分子大、碳数多,极性小;分子小、碳数少,极性大。 (2) 取代基极性大小:在化合物母核相同或相近情况下,化合物极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取代基极性大小。 基团极性;酸>酚>醇>胺>醛>酮>酯>醚>烯>烷 举例: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极性大小。 A B C

提取溶剂的选择原则: (1)要对所提取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 解度小。 (2)要与所提取成分不起意外的化学变化。 (3)要廉价、易得、安全。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溶剂的选择原则: (1)要对所提取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 解度小。 (2)要与所提取成分不起意外的化学变化。 (3)要廉价、易得、安全。

(1)水:最常用。可溶解苷类、生物碱盐、糖类、蛋白质、氨基酸、鞣质、小分子有机酸、有机酸盐、亲水性色素、无机盐。其中蛋白质不溶于热水。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1)水:最常用。可溶解苷类、生物碱盐、糖类、蛋白质、氨基酸、鞣质、小分子有机酸、有机酸盐、亲水性色素、无机盐。其中蛋白质不溶于热水。 缺点:用水提取易酶解苷类成分,且易霉坏变质。某些含果胶、粘液质类成分的中草药,其水提取液常常很难过滤。沸水提取时,中草药中的淀粉可被糊化,而增加过滤的困难。故含淀粉量多的中草药,不宜磨成细粉后加水煎煮。

(2)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以乙醇最常用。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较好。亲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质、粘液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能在乙醇中溶解。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以乙醇最常用。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较好。亲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质、粘液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能在乙醇中溶解。 优点:应用范围广,易过滤,不霉变,易浓缩回收。 缺点:价高、不安全,需回流设备。

如:不同浓度乙醇能最大限度溶出的成分 20%~30% 生物碱盐、蒽醌及其苷 40%~50% 强心苷、鞣质 60%~70% 皂苷、黄酮苷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如:不同浓度乙醇能最大限度溶出的成分 20%~30%   生物碱盐、蒽醌及其苷 40%~50%   强心苷、鞣质 60%~70%   皂苷、黄酮苷 80%~95%   游离生物碱、挥发油

(3)亲脂性的有机溶剂:这些溶剂的选择性能强,用于亲脂性成分的提取,如游离生物碱、苷元、挥发油等。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3)亲脂性的有机溶剂:这些溶剂的选择性能强,用于亲脂性成分的提取,如游离生物碱、苷元、挥发油等。 优点:提取专属性强,易回收浓缩。 缺点:价高、易燃、有毒,穿透性差;对设备要求高。

(二)溶剂提取过程 提取过程:指溶剂进入药材组织,溶解其中的化学成分,并将其提出的过程。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二)溶剂提取过程 提取过程:指溶剂进入药材组织,溶解其中的化学成分,并将其提出的过程。 通过扩散、渗透、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使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细胞外的溶剂不断渗透进入细胞内,如此反复。

溶剂提取法 提取过程 指溶剂进入药材组织溶解其中化学成分并 将其提出的过程,分以下几阶段: 浸润、渗透 解析、溶解 扩散、置换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溶剂提取法 提取过程 指溶剂进入药材组织溶解其中化学成分并 将其提出的过程,分以下几阶段: 浸润、渗透 解析、溶解 扩散、置换 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5)提取方法 冷提法:浸渍法 渗漉法 热提法:煎煮法 回流提取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5)提取方法 冷提法:浸渍法     渗漉法 热提法:煎煮法     回流提取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

1. 浸渍法: 常用溶剂:水、乙醇 仪器装置:有盖的容器 操作过程: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1. 浸渍法: 常用溶剂:水、乙醇 仪器装置:有盖的容器 操作过程: 将药材粗粉置容器中 加入适量的溶剂 常温或加热(40~80 ℃)浸泡(浸泡时应将容器盖严,并经常搅拌振摇),一般浸泡3—5日或按规定时间倾取上清液过滤得提取液。(药材可重复浸泡2-3次)。

药液 药材粗粉 置于有盖的容器中,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加入适量溶剂(水或有机溶剂)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药材粗粉 置于有盖的容器中, 加入适量溶剂(水或有机溶剂) 每次浸泡一日以上, 提取2-3次使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 倾取上清液,过滤 药液

适宜含淀粉、树胶等成分较多的药材以及含挥发性成分,或遇热不稳定易分解或被破坏成分的提取。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范围: 适宜含淀粉、树胶等成分较多的药材以及含挥发性成分,或遇热不稳定易分解或被破坏成分的提取。 提取优缺点:操作简便。 缺点:提取时间长、溶剂用量大,提取效率不高,水为溶剂易发霉、变质,必要时加适量防腐剂。

2. 渗漉法 常用溶剂:水,乙醇。 仪器装置:渗漉装置 提取范围:适宜对热不稳定且易分解的成分的提取。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 渗漉法 常用溶剂:水,乙醇。 仪器装置:渗漉装置 提取范围:适宜对热不稳定且易分解的成分的提取。 提取优点:由于有较大的浓度差,提取效率较高。 缺点:溶剂用量大,操作较繁。

药材粗粉 提取液 加入适量溶剂,装入渗漉筒内 在渗漉筒上端不断添加溶剂, 在渗漉筒的上端不断添加溶剂, 使其渗过药粉,溶出可溶性成分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药材粗粉 加入适量溶剂,装入渗漉筒内 在渗漉筒上端不断添加溶剂, 在渗漉筒的上端不断添加溶剂, 使其渗过药粉,溶出可溶性成分 提取液

渗漉法 (1)溶剂:水、乙醇 (2)仪器装置及操作:渗漉装置 (3)适于:成分易挥发或受热不稳定药材。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渗漉法 (1)溶剂:水、乙醇 (2)仪器装置及操作:渗漉装置 (3)适于:成分易挥发或受热不稳定药材。 不适于:无组织结构的药材:乳香、没药、儿茶等。 (4)特点:溶剂用量大,提取时间长,但提取效率较浸渍法高。

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操作: 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 装筒时注意: ①先用脱脂棉垫底部防药粉泄漏 ②分次装筒,层层压平,约2/3容积 ③上部覆盖滤纸或纱布加重物压住防药粉浮冲 ④开活塞加溶剂至流出,排除筒内空气再关活塞,加溶剂至高出药粉数cm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工业生产渗漉器示意图

3. 煎煮法 常用溶剂:水 仪器装置:砂锅、铝锅等。 操作范围:对含挥发性即遇热不稳定的成分的药材不宜用此法。 提取优缺点: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3. 煎煮法 常用溶剂:水 仪器装置:砂锅、铝锅等。 操作范围:对含挥发性即遇热不稳定的成分的药材不宜用此法。 提取优缺点: 本法简便易行,提取效率比冷浸法高,但水溶性杂质多,易发霉。

将中药饮片或粗粉置适当容器中,加水浸过药面,直火加热2~3次,每次煎煮的时间可根据药材量而定。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步骤: 将中药饮片或粗粉置适当容器中,加水浸过药面,直火加热2~3次,每次煎煮的时间可根据药材量而定。 注意:煎煮中要不断搅拌。少量药材可用砂锅、搪瓷器具,忌用铁锅或铁器。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工业上常用多功能提取罐

多功能提取罐生产操作注意事项: a、多功能提取罐开车前应全面检查电气线路及控制系统是否正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多功能提取罐生产操作注意事项: a、多功能提取罐开车前应全面检查电气线路及控制系统是否正 常,为避免出渣门开启时自重而产生的冲力使活塞杆受损, 控制箱中针形阀开度必须合适,应使出渣门缓缓平稳打开。 b、当设备带压操作或压力没有恢复常压之前,严禁开启投料们 及出渣门。当关闭加料门时,必须是定位销进入沟槽内。罐 内加料加液后必须检查出渣门保险气缸是否处于锁定保险状态。 c、使用乙醇提取时,要采用真空操作,或经冷却器后流入提取 罐内,不能采用水泵强制循环。 d、通蒸汽进入夹套时,缓慢开启蒸汽阀门,蒸汽压力不能超过 2.0 Mpa,安装时必须设有减压阀、安全阀、压力表。

4. 回流提取法 常用溶剂:有机溶剂。 仪器装置:回流加热装置。 提取范围:不适用于对热不稳定及易分解的成分。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4. 回流提取法 常用溶剂:有机溶剂。 仪器装置:回流加热装置。 提取范围:不适用于对热不稳定及易分解的成分。 提取优缺点:提取效率比冷浸法高。但装置较复杂。

操作过程:将药材粗粉装于园底烧瓶中 加入适量溶剂 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 1 h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操作过程:将药材粗粉装于园底烧瓶中 加入适量溶剂 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 1 h 过滤(残渣重复提取两次,合并提取液) 提取液。

回流提取装置图

5. 连续回流提取法 常用溶剂:有机溶剂。 仪器装置:连续回流提取装置 提取范围:不适于对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5. 连续回流提取法 常用溶剂:有机溶剂。 仪器装置:连续回流提取装置 提取范围:不适于对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 提取优缺点:溶剂用量少,提取效率高。但装置设备要求高。

将药材置于铝纸袋中,放入提取器内 连接装置 水浴加热回流提取适当时间 提取液。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操作过程: 将药材置于铝纸袋中,放入提取器内 连接装置 水浴加热回流提取适当时间 提取液。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器 虹吸管 冷凝管

冷凝管 提取器 烧瓶 电热套

回流法、连续回流法 (1)溶剂:有机溶剂 (2)装置: (3)适于:成分对热稳定 比较: 1)溶剂用量 回流法>连续回流法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回流法、连续回流法 (1)溶剂:有机溶剂 (2)装置: (3)适于:成分对热稳定 比较: 1)溶剂用量 回流法>连续回流法 2)提取时间:连续回流法>回流法 3)效率:连续回流法>回流法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三、影响因素 1、药材粉碎度: 粉碎是为了增加与溶剂的接触面积,提高提取效率。具体粉碎度要根据药材质地、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来决定,一般以过20目为宜。 过粗:减少与溶剂的接触面积,降低提取效率; 过细:表面吸附作用增强,影响扩散速度,并引起过滤困难。

适当,一般用水加热时30~60分钟/次,乙醇1h/次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粗粉:质地轻薄的、以水为溶剂提取的、含 较多黏液质的、渗漉法用的; 细粉:质地坚硬的、以有机溶剂提取的; 2、提取时间: 适当,一般用水加热时30~60分钟/次,乙醇1h/次

温度升高,浓度扩散加快,有利于提取,但提取出来的杂质较多,同时会导致部分成分分解、破坏。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3、提取温度: 温度升高,浓度扩散加快,有利于提取,但提取出来的杂质较多,同时会导致部分成分分解、破坏。 加热不超过100度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4、药材成分 5、浓度梯度 越高越好,如搅拌、更换溶剂、渗漉等 6、溶剂pH

不适用于非组织药材,如乳香、没药、芦荟等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小结:比较几种溶剂法的工艺特点 不适用于非组织药材,如乳香、没药、芦荟等 名称 水 有机 溶剂 是否 加热 适用成分 浸渍 渗漉 煎煮 回流 连续回流 多用 乙醇 否 1、含淀粉、树胶较多 2、成分对热不稳定 可 成分对热不稳定 不 是 成分对热稳定 不 可

补充企业知识: 浸提工艺: 浸提是指利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将有效成分从原料中提取出来的过程,通常也称为浸出过程。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补充企业知识: 浸提工艺: 浸提是指利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将有效成分从原料中提取出来的过程,通常也称为浸出过程。 在浸出过程中应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处方中有关药物成分提取的工艺特性,拟制备的剂型,并结合生产的设备条件等,选用合适的浸提工艺,将有效成分及辅助成分尽可能地提取出来,而使无效成分及组织物尽量少混入或不混入浸提物中。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溶剂: ⑴ 水 目前90%的中药提取用水作溶剂,水价廉易得,对中药材具有较强穿透力,能将药材中生物碱类、有机酸盐类、苦味质、苷、鞣质、蛋白质、树胶、糖、多糖类(果胶、黏液质、菊糖、淀粉等)以及酶浸出,部分挥发油也能被水浸出。 缺点:由于浸提范围广,选择性差,会浸提出大量无效成分,使浸提液难以过滤,给进一步分离带来麻烦。水提液一枚便失效、不易储存。

(2)乙醇 为仅次于水的常用提取溶剂。 乙醇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溶,而且中药中化学成分在乙醇中溶解度随乙醇浓度变化。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乙醇 为仅次于水的常用提取溶剂。 乙醇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溶,而且中药中化学成分在乙醇中溶解度随乙醇浓度变化。 一般乙醇含量80%以上时,适用于浸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叶绿素等; 乙醇含量50%-70%时,适用于浸取生物碱、苷类等; 乙醇含量50%以下时,适用于浸提苦味质、蒽醌类化合物等。 乙醇又防腐作用,浸提液中有乙醇含量20%以上时不致霉坏变质。 缺点:有药理作用,价格较贵,故生产中已能浸出有效成分,满足浸提目的为限,不宜过多使用;乙醇具有挥发性、易燃性,在生产中应注意安全防护。

(3)酒 黄酒含15%-20%乙醇以及醇类、酸类、酯类、矿物质等,相对密度0.98。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3)酒 饮用酒中的黄酒和白酒能溶解中药中的多种成分,是良好的浸提溶剂。 黄酒含15%-20%乙醇以及醇类、酸类、酯类、矿物质等,相对密度0.98。 白酒含40%-60%乙醇以及酸类、酯类、醛类等成分,相对密度0.82-0.92,为无色透明液体,气味为特异醇香而有较强的刺激性。

此外,用于中药材提取的有机溶剂还有丙酮、脂肪油、甘油、乙醚、氯仿等,由于价格或药理作用,一般仅用于提纯有效成分。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此外,用于中药材提取的有机溶剂还有丙酮、脂肪油、甘油、乙醚、氯仿等,由于价格或药理作用,一般仅用于提纯有效成分。 浸提辅助剂: 酸、碱、甘油、表面活性剂。

如:藿香正气水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如:藿香正气水 [处方] 藿香叶12 kg,紫苏叶 12kg, 大腹皮 12 kg,白芷 12 kgm,苍术 8kg, 陈皮 8 kg, 厚朴(姜炙)12 kg,甘草4 kg,生半夏8kg [剂型] 酊剂 [生产过程] 1、配料:按处方将上述药材炮制合格,称量配齐。各药单放。 2、粉碎:将白芷、苍术、陈皮、厚朴共轧为3号粗末,茯苓轧为1号粗末。 3、渗漉:取茯苓粗末用8倍量25%乙醇胺渗漉法提取,滤取药业静置。 4、煮提:取生半夏用水浸泡,每天换水一次,泡至透心时捞出至锅内,假如鲜 姜2kg,用水煮提2次。 5、提油:取藿香叶、紫苏叶分别置于水蒸汽蒸馏器内,加10倍量水,加热至 沸并保持微沸状态,将油提完全为止。 6、混合:

(二)水蒸气蒸馏:适用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化合物,且不溶于水。用于挥发油成分。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二)水蒸气蒸馏:适用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化合物,且不溶于水。用于挥发油成分。 (三)其它方法 升华法 组织破碎提取法 压榨法 超声提取法 微波提取法

(四)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CO2 - SFE)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介质的一种提取 新技术。 超临界流体:处于临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以上,介于气体与液体之间的流体。 特点:具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 如:密度与液体近似 黏度与气体近似 对很多物质有很强的溶解能力 扩散系数是液体的100倍 (不及气体)

中药提取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CO2的优点: 超临界流体萃取中药成分的主要优点: (四)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CO2 - SFE) 1. 临界温度(Tc=31.4)接近室温, 热敏成分稳定。 2. 临界压力(Pc=7.37 MPa)不太高, 易操作。 3. 本身呈惰性,与化合物不反应。 4. 价格便宜。 超临界流体萃取中药成分的主要优点: 1. 可以在接近室温下工作,防止热敏成分的破坏或逸散。 2. 萃取过程几乎不用有机溶剂,萃取物中无溶剂残留,对环境无污染。 3. 提取效率高,节约能耗。

(四)CO2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特点 优点 1、萃取能力强,大大提高效率 超临界流体密度=液体 2、温度低,热敏性、易氧化分解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四)CO2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特点 超临界流体密度=液体 超临界流体粘度=气体 优点 1、萃取能力强,大大提高效率 2、温度低,热敏性、易氧化分解 的物质不易破坏 3、时间短,2~4小时可完成 4、提取物无溶剂残留物 5、提取物质量稳定,标准易控制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 中药化学成分经提取浓缩后,得到的仍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物,需选用适当的方法将其中所含各种成分逐一分开,并把所得单体加以精制纯化,这一过程称为分离。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1.溶剂法 酸碱溶剂法 溶剂分配法 系统溶剂萃取法 逆流分溶法(CCD) 液滴逆流色谱(DCCC)

一、两相溶剂萃取法 两相溶剂萃取法简称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不相混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达到分离的方法。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时,一种物质溶解在相互接触但不混溶的两相溶剂中,溶解平衡后,两溶剂中溶质浓度的比值。此比值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为一常数,可以用下式表示: K-分配系数 CH-物质在上层溶剂中的浓度 CL-物质在下层溶剂中的浓度 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破坏乳化的方法有: (1)加热敷;(2)将乳化层抽滤;(3)长时间放置(24小时以上)。

溶剂分配法 分配系数(K值,即分配比) 即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溶质在两相溶剂中的浓度比(K=C上/C下),为一常数。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溶剂分配法 分配系数(K值,即分配比) 即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溶质在两相溶剂中的浓度比(K=C上/C下),为一常数。 萃取时如果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 极性较大的成分:正丁醇-水 极性中等的成分:乙酸乙酯醇-水 极性较小的成分:乙醚(或乙酸乙酯)-水

(一)简单萃取法  是分离物质最简单最基础的手段,常用于初步分离。 (二)逆流连续萃取法 是一种两相溶剂逆行的连续萃取方法。其装置如图2-5

(三)逆流分溶法(Counter Current Distribution,CCD) 对性质相似的异构体或同系物,因在两相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接近,用一般的萃取及转移操作常须进行几十次乃至几百次,简单的分次萃取已不能满足需要,用逆流分溶法可得到理想的分离效果。 逆流分溶法又称逆流分配法、逆流分布法或反流分布法。是一种将液-液萃取反复进行数十次以上的分离方法。如图2-6所示

逆流分溶法因操作条件温和、试样易回收,故特别适合于中等极性、不稳定、性质相似成分的分离。另外,溶质浓度越低,分离效果越好。但试样极性过大或过小,或分配系数受浓度或温度影响过大时,则不易采用此法分离。易于乳化的萃取溶剂系统也不易采用此法。

(四)液滴逆流分配法(Droplet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DCCC) 这是在逆流分溶法基础上改进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分离效能的两相溶剂萃取法。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液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由流动相形成液滴,通过作为固定相的液体柱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其装置示意图见2-7

1)不需振荡两相溶剂,特别适于皂苷类成分的分离; 2)不需固体载体,样品无吸附消耗,无污染,无脱尾现象,且可以定量回收。 缺点: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优点: 1)不需振荡两相溶剂,特别适于皂苷类成分的分离; 2)不需固体载体,样品无吸附消耗,无污染,无脱尾现象,且可以定量回收。 缺点: 1)必须选用能生成液滴的溶剂系统; 2)处理样品量小; 3)要有特定的设备,操作较繁琐。

High 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高速逆流色谱 High 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 依靠蛇形管的方向性和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无载体支持的固定相稳定地保留在蛇形管内,并使流动相单相、低速通过固定相,实现连续逆流萃取分离物质的目的。

2)样品无吸附消耗,无污染,无脱尾现象,且可以定量回收。适用于皂苷、生物碱、酸性成分、蛋白质、糖类的分离精制。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优点: 1)不需固体载体; 2)样品无吸附消耗,无污染,无脱尾现象,且可以定量回收。适用于皂苷、生物碱、酸性成分、蛋白质、糖类的分离精制。 缺点: 1)需要特定的设备; 2)处理样品量小。

2、酸碱溶剂法 对酸性、碱性或两性成分,调节溶液pH值,改变分子存在状态(游离型或离解型),改变溶解度,从而实现分离。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酸碱溶剂法 对酸性、碱性或两性成分,调节溶液pH值,改变分子存在状态(游离型或离解型),改变溶解度,从而实现分离。 生物碱类成分常用酸水提取后,调至碱性,从水中沉淀析出(酸/碱法); 黄酮、醌类或酚类等酸性成分常用碱水提取后,调至酸性,从水中沉淀析出(碱/酸法); 蛋白质提取后调节PH至等电点使其沉淀析出。

则pH=pKa+lg[A-]/[HA]≈pKa+lg(100/1) pH≥pKa + 2,酸性物质多呈离解态(90%A-);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pH 对于酸性成分: HA+H2O↔A-+H3+O pH=pKa+lg[A-]/[HA] 若使酸性物质完全离解, 则pH=pKa+lg[A-]/[HA]≈pKa+lg(100/1) pH≥pKa + 2,酸性物质多呈离解态(90%A-); 若使酸性物质完全游离, 则pH=pKa+lg[A-]/[HA]≈pKa+lg(1/100) pH≤pKa - 2,酸性物质多呈游离态(90%HA)。

已知酚类化合物的pKa 9.2~10.8;羧酸类化合物的pKa 5,如何调节pH值,改变酚类和羧酸的存在状态?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讨论: 已知酚类化合物的pKa 9.2~10.8;羧酸类化合物的pKa 5,如何调节pH值,改变酚类和羧酸的存在状态?

B+H2O↔BH++OH- BH++H2O ↔B+ H3+O pH=pKa+lg[B]/[BH+] 若使碱性物质完全离解,则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pH 对于碱性成分: B+H2O↔BH++OH- BH++H2O ↔B+ H3+O pH=pKa+lg[B]/[BH+] 若使碱性物质完全离解,则 pH=pKa+lg[B]/[BH+]≈pKa+lg(1/100) pH ≤ pKa - 2,碱性物质呈离解态( > 90%BH+); 若使碱性物质完全游离,则 pH=pKa+lg[B]/[BH+]≈pKa+lg(100/1) pH ≥ pKa + 2,碱性物质呈游离态( > 90% B)。

pH<3时,酸性物质多呈游离状态(HA),而碱性物质多呈离解状态(B)。;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小结: pH<3时,酸性物质多呈游离状态(HA),而碱性物质多呈离解状态(B)。; pH>12时,酸性物质多呈离解状态(A-),而碱性物质多呈游离状态(B)。

三、沉淀法 沉淀法是在中药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试剂,与其中一些成分生成沉淀,或加入某些试剂后可降低一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而自溶液中析出的一种方法 如果所需要分离获得的成分生成沉淀,则沉淀反应必须是可逆的;如果是不需要的成分,则将生成的沉淀除去,可以是不可逆的沉淀反应。

(一)乙醇沉淀法 (二)酸碱沉淀法 此法是在浓缩后的水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使某些难溶于乙醇的成分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的方法 (一)乙醇沉淀法                                 此法是在浓缩后的水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使某些难溶于乙醇的成分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的方法 (二)酸碱沉淀法  本法是利用某些成分在酸(或碱)中溶解,而在碱(或酸)中沉淀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

(三)铅盐沉淀法 是利用中性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能与许多物质生成难溶性的铅盐或铅络合物沉淀,而使各成分得以分离的方法。 铅盐沉淀法既可用来除去杂质,也可用来沉淀有效成分。

脱铅方法 1.通入硫化氢气体法 2.硫酸盐或磷酸盐 3.阳离子交换树脂法

(四)盐析法 此法是向混合物水溶液中加入易溶于水的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成饱和状态,使某些中药成分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达到与其他杂质分离的目的。常用于盐析的无机盐有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铵等。

四、结晶法 从非结晶状物质通过处理得到结晶状物质的过程称为结晶。用反复结晶的方法,从不纯的结晶制得较纯结晶的过程称为重结晶。结晶法往往用于固体物质的精制纯化,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对某种溶剂溶解度的差别,使单一成分以结晶状态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一)结晶的具体操作 选用合适的溶剂,将已初步提纯的混合物加热溶解,形成有效成分的饱和溶液(如需要脱色时,可加适量活性炭),趁热滤去不溶杂质,滤液低温放置或蒸去部分溶剂后再低温放置,使有效成分大部分析出结晶,滤过,与溶液中的杂质相分离。

(二)结晶溶剂的选择 结晶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溶剂。恰当的溶剂一般应符合下列条件: 1.溶解度 对欲结晶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而对杂质则冷、热均溶或均不溶。 2.与被结晶的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 3.沸点 溶剂的沸点适中,若沸点过高,则附着于晶体表面不易除去,过低又不利于晶体析出。

常用于结晶的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醋酸、吡啶等。当用单一溶剂不能达到结晶时, 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进行结晶操作。常用的混合溶剂有:水-乙醇、水-丙酮、乙醇-乙醚、乙醇-氯仿、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等。

(三)结晶纯度的判断 1.晶形和色泽 结晶性纯净物质,一般具有一定的晶形和均匀的色泽。化合物结晶的形状往往因所用溶剂不同而有差异。 2.熔点和熔距 单体化合物还应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如为纯净的化合物,重结晶前后的熔点应该一致。

3.色谱分析法 晶体纯度的进一步确认,须采用色谱法,常用的有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等。 3.色谱分析法 晶体纯度的进一步确认,须采用色谱法,常用的有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等。 若某成分经同一溶剂数次结晶,其晶形一致,色泽均匀,熔点一定且熔距较小,同时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上,经数种不同展开剂系统鉴定,均得到一个斑点,一般可认为是一个单体化合物。

五、透析法 透析法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透析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透析膜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图2-9)。

透析法分离效果的关键是根据欲分离成分的具体情况选用规格适宜的透析膜。透析膜有动物性膜、火棉胶膜、羊皮纸膜(硫酸纸膜)、蛋白胶膜、玻璃纸膜等。 透析法分离量较小,时间长,一般在实验室中应用较多。

六、分馏法 此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适用于能够完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在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中,常用分馏法分离挥发油及一些液体生物碱。

一般液体混合物沸点相差在100℃以上,可将溶液重复蒸馏多次,即可达到分离的目的,如沸点相差在25℃以下,则需采用分馏法(图2-10)。沸点相差越小,需要的分馏装置越精细。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七、膜分离技术 原理: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特点: 常温操作,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浓缩; 简化工艺,缩短生产周期,分离效率高,降低有效成分的损失,同时去除杂质; 分离选择性高,可分级分离;除菌除热源效果好; 分离不耗用有机溶媒(如乙醇),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选择范围广,适用性强;且易于连续化和自动化操作。

类型: 按分离功能分类 微滤(0.1~10 μm):用于截留颗粒物,液体的澄清及大部分细菌的去除。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类型: 按分离功能分类 微滤(0.1~10 μm):用于截留颗粒物,液体的澄清及大部分细菌的去除。 超滤(10~100 nm):近似于机械筛,主要用于几千至数十万的物质的分级分离、提纯和浓缩。 纳滤(1~10 nm):用于300~1000的小分子物质,集浓缩与透析为一体。可分步滤除粉针剂中无机盐和多糖成分。 反渗透(≤1 nm):用于制备高品质水。使用有机膜,从水溶液中除去无机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用于脱盐纯化,可代替离子交换树脂。

1)用于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如采用超滤法对黄芩苷进行提取,其收率、纯度及颜色方面较常规水醇法优。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应用: 1)用于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如采用超滤法对黄芩苷进行提取,其收率、纯度及颜色方面较常规水醇法优。 2)用于制备中药注射剂:采用超滤法可去除中药煎液中大量的蛋白、淀粉、树脂、鞣质等大分子物质及絮状物等。 3)用于制备中药口服液:采用超滤法较醇沉法能更多地去除料液中的杂质,从而节省试剂、简化工序、缩短生产周期。 4)用于制备药酒等其他中药制剂用于药酒生产可提高药酒的内在质量、稳定性和澄明度。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吸附色谱 凝胶过滤色谱 大孔树脂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分配色谱 八、色谱分离法

1、吸附色谱 硅胶 氧化铝:极性吸附 活性炭:非极性吸附 聚酰胺:氢键吸附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1、吸附色谱 硅胶 氧化铝:极性吸附 活性炭:非极性吸附 聚酰胺:氢键吸附 (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 是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实现分离的一类色谱。常用的 包括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等 1硅胶 氧化铝:极性吸附,对极刑物质具有叫强的吸附里,极性强的物质优先被吸附 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反之, 溶质即使被 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时,又可以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 操作注意:吸附剂的用量一般为试样量的30~60倍,通常以100目,洗脱用的溶剂的极性应逐步增加,跳跃不能太大,在 中,多用混合溶剂,如 苯-乙醚、甲醇-水等 2 是非极性 ,故与硅胶、氧化铝相反,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在水肿对溶质表现出强的吸附能力,溶剂的记性降低,则活性炭对溶质的吸附能力也随之降低,因此,从活性炭上 时 ,洗脱溶剂的洗脱能力将随溶剂极性 的降低而增强 属于 ,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分离方法,极性物质和非极性物质均可适用,但特别适合分离酚类、醌类、黄铜类化合物 一般认为是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 缔合而产生吸附P29图 显然, 与 等化合物形成氢键的 能力在水中最强,在含水醇中则随着醇浓度的增高而相应减弱,在高能度醇 或其他有机溶剂中几乎不缔合 洗脱能力由弱至强是

-物理吸附 也叫表面吸附,由分子间作用力引起,遵循“相似者易于吸附” 原理。 (1)基本特点:无选择性、可逆、快速吸附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物理吸附 也叫表面吸附,由分子间作用力引起,遵循“相似者易于吸附” 原理。 (1)基本特点:无选择性、可逆、快速吸附 (2)基本要素:溶剂、溶质、吸附剂 溶剂 溶质 吸附剂

硅胶:显微酸性,适于分离酸性和中性化合物,若分离生物碱时需在流动相中加入适量的有机碱;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常见的吸附剂 硅胶:显微酸性,适于分离酸性和中性化合物,若分离生物碱时需在流动相中加入适量的有机碱; 氧化铝:呈碱性,适于分离生物碱等碱性成分,不宜用于分离有机酸、酚性等酸性成分。

非极性吸附剂,对非极性溶质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在水中对溶质吸附能力强;溶剂的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活性炭 非极性吸附剂,对非极性溶质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在水中对溶质吸附能力强;溶剂的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原理:聚酰胺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聚酰胺 原理:聚酰胺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 特点:聚酰胺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对碱稳定,但可溶于浓盐酸、冰醋酸及甲酸。

聚酰胺对鞣质吸附特强,近乎不可逆,可用于粗提物的脱鞣处理。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应用 极性与非极性的成分均可适用; 特别适合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化合物; 聚酰胺对鞣质吸附特强,近乎不可逆,可用于粗提物的脱鞣处理。

2、凝胶过滤色谱 (凝胶渗透色谱、分子筛滤过、排阻色谱) 原理:分子筛作用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凝胶过滤色谱 (凝胶渗透色谱、分子筛滤过、排阻色谱) 原理:分子筛作用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 是利用分子筛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其所用的载体凝胶是具有多孔隙网状结构的固体物质,如葡聚糖凝胶,是在水中不容、但可膨胀的球形颗粒,具有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当在水中充分膨胀后装入色谱柱中,假如试样混合物,用同一溶剂洗脱时,由于凝胶网孔半径的限制,大分子不能渗入到凝胶颗粒内部,因此在颗粒间隙移动,并随溶剂一起从柱底先流出来,小分子进入到颗粒内部,通过色谱柱时阻力增大、流速变缓,将较晚流出,所以,经过一段时间流动后并叨叨动态平衡后,分子按着由大到小的顺序先后流出并得到分离。 常用的拧叫有 和羟丙基, 只适于在水中应用,而 经 羟丙基化处理后得到的产物,不仅可以在水中使用,也可在极性有机溶剂或它们有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湿润膨胀后使用 图P25

分子量M越大,洗脱体积Ve 越小,越先出柱。故被分离的物质按分子由大到小的顺序先后流出并得到分离。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洗脱规律或出柱顺序: Ve = K1-K2lg M 分子量M越大,洗脱体积Ve 越小,越先出柱。故被分离的物质按分子由大到小的顺序先后流出并得到分离。

凝胶系列数字=吸水量×10,如葡聚糖凝胶G-25的吸水量为2.5 ml/g。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常见的凝胶种类 1)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系列 凝胶系列数字=吸水量×10,如葡聚糖凝胶G-25的吸水量为2.5 ml/g。 不同分子量的物质的分离需要不同规格凝胶;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系列只适于在水中应用。

2)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系列 为Sephadex G-25经羟丙基化后的产物,应用较广。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系列 为Sephadex G-25经羟丙基化后的产物,应用较广。 具有分子筛特性,可按分子量大小分离物质; 在由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常常起到反相分配色谱的作用,适合于不同类型有机物的分离。 Sephadex LH-20即能在水中,也能在有机溶剂中或者含水的混合溶剂中应用。

广泛应用于黄酮类、苷类、生物碱、蛋白、多糖等成分的纯化。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4)应用 广泛应用于黄酮类、苷类、生物碱、蛋白、多糖等成分的纯化。 例如葡聚糖凝胶G和 LH-20分离黄酮苷元时,主要靠吸附作用,苷元酚羟基越多,越难洗脱;分离黄酮苷时,主要靠分子筛作用。

3、大孔吸附树脂 原理: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 吸附性:范德华引力或氢键的 分子筛:多孔性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3、大孔吸附树脂 原理: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 吸附性:范德华引力或氢键的 分子筛:多孔性 应用:比较广泛,可用于糖与苷的分离、生物碱的精制多糖、黄酮、三萜类化合物等的分离与精制。 是 ,他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氢键的结果,分子筛性是由于本身多孔性结构的性质所决定的 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树脂对此物质的吸附力就小,反之。例如,糖是极性的水溶性化合物,与D型非极性树脂吸附作用很弱,据此经常用 将中药的化学成分和糖分离, 主要应用于糖与苷的分离、生物碱的精制 市售 一般喊有未聚合的单体、致孔剂、分散剂、防腐剂等,使用前必须年个个微度处理:以乙醇湿法装柱,继续用乙醇在柱上流动清洗,不时检查流出的乙醇,当流出的乙醇与水混合不呈现白色乳浊现象即可,然后以大量的蒸馏水洗去乙醇

4、分配色谱 原理:被分离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 分配系数不同 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极性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4、分配色谱 原理:被分离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 分配系数不同 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极性 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固定相极性 HPLC、MPLC、LPLC 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极性,主要用于分离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的物质,在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 固定相极性,常用的固定相有18烷基硅烷(ODS)或C8键合相,流动相常用甲醇-水、乙腈-水, 法是应用最广的色谱法,主要用于分离非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各类分子型的物质,高效 、中压 、低压 。

流动相:固定相饱和的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有机溶剂 洗脱顺序:化合物极性越小,越先出柱;化合物极性越大越后出柱。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流动相 (2)液-液分配柱色谱 ① 正相分配色谱 特点: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支持剂: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粉等 固定相:水、缓冲溶液等 流动相:固定相饱和的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有机溶剂 洗脱顺序:化合物极性越小,越先出柱;化合物极性越大越后出柱。 应用:可用于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 固定相

流动相:固定相饱和的水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 洗脱顺序:化合物极性越大,越先出柱;化合物极性越小,越后出柱。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② 反相分配柱色谱 特点: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支持剂: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粉等 固定相:石蜡油等弱极性溶剂 流动相:固定相饱和的水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 洗脱顺序:化合物极性越大,越先出柱;化合物极性越小,越后出柱。 应用:适合于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

应用:液-液分配薄层色谱结果(正相柱用正相薄层色谱,反相柱用反相薄层色谱)可用于选定相应的液-液分配柱色谱最佳分离条件。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③ 液-液分配薄层色谱法 特点:可在薄层上进行,快速、灵敏。 应用:液-液分配薄层色谱结果(正相柱用正相薄层色谱,反相柱用反相薄层色谱)可用于选定相应的液-液分配柱色谱最佳分离条件。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④ 加压液相色谱法 载体:比经典液相色谱柱颗粒直径(100-150 m)小,只有5, 10, 40-60 m,比表面积较大的多孔型硅球,并键合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提高柱效。 流速:加压,快速 收集:自动化,省时

类型:依据压力大小,加压液相色谱法又分为: 快速柱色谱(约2.02105 Pa) 低压柱色谱(<5.05105 Pa)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类型:依据压力大小,加压液相色谱法又分为: 快速柱色谱(约2.02105 Pa) 低压柱色谱(<5.05105 Pa) 中压柱色谱(5.0520.2105 Pa) 高压液相色谱(HPLC,>20.2105 Pa)

键合固定相是普通硅胶(Si-OH)上键合长度不同的烃基(R),形成亲油表面而成。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固定相:常用键合固定相。 键合固定相是普通硅胶(Si-OH)上键合长度不同的烃基(R),形成亲油表面而成。 键合固定相以硅烷化键合型最为常用,根据键合烃基(R)的长度(-C2H5、-C8H17、-C18H37、)分别命名为:RP-2、RP-8、RP-18。三者亲脂性强弱顺序:RP-18 > RP-8 > RP-2。 键合固定相的作用同时具有分配和吸附作用。

洗脱顺序:化合物极性越大,越先出柱;反之,化合物极性越小,越后出柱。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流动相:水-甲醇或水-乙腈 洗脱顺序:化合物极性越大,越先出柱;反之,化合物极性越小,越后出柱。 应用:常用于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苷类。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5、离子交换色谱 (1)原理 天然有机化合物中,具有酸性、碱性及两性基团分子在水中多呈离解状态,与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交换基团发生不同程度的交换而被吸附,随后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实现分离。

(2)离子交换树脂结构与性质 母核部分+离子交换基团 母核部分结构: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为例(如图) 母核部分 交联度越大,网孔越小;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离子交换树脂结构与性质 母核部分+离子交换基团 母核部分结构: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为例(如图) 母核部分 交联度越大,网孔越小; 交联度越小,网孔越大。

弱碱性( -NH2,>NH, -N< )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树脂类型: ① 阳离子交换树脂 强酸性(-SO3-H+) 弱酸性( -COO-H+ ) ② 阴离子交换树脂 强碱性(-N+(CH3)3Cl-) 弱碱性( -NH2,>NH, -N< )

不溶于水,酸、碱及有机溶剂,但可在水中膨胀。 固定相:离子交换树脂; 流动相:水或含水溶剂 洗脱规律: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离子交换树脂性质 不溶于水,酸、碱及有机溶剂,但可在水中膨胀。 固定相:离子交换树脂; 流动相:水或含水溶剂 洗脱规律: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H型):碱性物质(B)在水中离解为BH+而被交换吸附,可用稀氨水等洗脱;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OH型):酸性物质( HA )在水中离解为A-而被交换吸附,可用稀NaOH等洗脱。

例如水提取物中的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的分离。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3)应用 ① 用于不同电荷离子的分离 例如水提取物中的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的分离。 稀氨水洗脱,阴离子交换树脂柱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② 用于相同电荷离子的分离 若同为生物碱,但碱性强弱不同(Ⅲ>Ⅱ>Ⅰ),仍可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例如将三者混合物的水溶液通过NH4+型弱酸性树脂,先用水洗下(Ⅰ),再用 NH4Cl洗下(Ⅱ),最后用Na2CO3洗下(Ⅲ)。

③ 用于电荷相同且离解程度非常近似的混合物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关键在于选好固定相(树脂,干燥、粉碎,200~400目)及流动相(缓冲液)。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③ 用于电荷相同且离解程度非常近似的混合物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关键在于选好固定相(树脂,干燥、粉碎,200~400目)及流动相(缓冲液)。

提取与分离注意事项 (一) 光照的影响 光不稳定物质分离时要避光。 (二) 酸碱的影响 酸、碱条件下不稳定的物质要在中性条件下分离。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与分离注意事项 (一) 光照的影响 光不稳定物质分离时要避光。 (二) 酸碱的影响 酸、碱条件下不稳定的物质要在中性条件下分离。 (三) 温度的影响 热不稳定物质分离时要低温进行。 (四) 溶剂的影响(采用分析纯试剂) (五) 吸附剂的影响(采用纯度高,杂质少的填料) (六) 溶质的影响

思考题(1) 1、简述溶剂法提取有效成分的基本原理。怎样选择适宜的溶剂? 2、将下列有机溶剂按亲水性强弱顺序排列:乙醇、环己烷、正丁醇、丙酮、氯仿、乙醚、乙酸乙酯、苯。 3、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4、“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淀法”各沉淀哪些成分? 酸/碱法和碱/酸法分别适合哪类成分的提取? 5、叙述液-液萃取法中分离因子的含义。 6、如何调节pH值使酸性物质基本游离? 7、如何调节pH值使碱性物质基本离解? 8、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差异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有哪些? 9、何谓液-液分配柱色谱(CC)?何谓正相、反相分配色谱?各有何特点? 10、何谓键合固定相?说明常用反相键合固定相的种类和特点。

思考题(2) 简述常见官能团的极性顺序,化学成分的极性取决于哪些因素? 硅胶在吸附色谱中与在分配色谱中作用有什么不同? 简述吸附色谱的三要素。 极性吸附有何特点?如何选择洗脱剂?洗脱顺序如何? 聚酰胺吸附有何特点?用水-醇作洗脱剂时,如何改变溶剂的比例?洗脱顺序如何? D101大孔树脂吸附有何特点?用水-醇作洗脱剂时,如何改变溶剂的比例?洗脱顺序如何? 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有何特点?分离苷类成分时,洗脱顺序如何? 简述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的基本原理、分类依据,酸性物质用何种离子交换树脂?洗脱顺序如何? 如何确定化合物纯度?

1.中药化学成分大多属于(    ),按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    )和(    )。 2.中药二次代谢产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为(  )、(    )、(  )、(    )和复合途径 3.通过乙酸-丙二酸途径能生成(    )、(  )、(  )等化合物。 4.通过甲戊二羟酸途径能生成(    )、(    )化合物。 5.通过莽草酸途径衍化生成(  )、(  )、(  )等化合物。 6.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应根据被提取成分的(  )和考虑各种提取分离技术的(  )和(    )进行选定,使所需要的成分能充分地得到提取和分离。 7.采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时主要是选择(  ),溶剂按(  )可分为三类,即(  ),(  )和(    )。 8.超临界萃取法是一种集(  )和(    )于一体,又基本上不用(    )的新技术。 9.中药化学成分中常见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极性最小的是(    )。 10.利用中药成分混合物中各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 ),可采用( )达到分离。 11.加入(    )后可降低某些中药化学成分在溶液中的(  ),而自溶液中析出的特点,可采用( )进行分离。 12.凝胶过滤色谱又称排阻色谱、(  ),其原理主要是(  ),根据凝胶的(  )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  )而达到分离目的。 13.离子交换色谱主要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  )差异进行分离。离子交换剂有(  )、(  )和(  )三种。 14.大孔树脂是一类没有(    ),具有(    ),(    )的固体高分子物质,它可以通过(    )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