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新力 蘇軾〈定風波〉 張麗俊〈遊嘉南大圳頭〉
一、蘇軾〈定風波〉
翻轉與發想 白居易〈種杏桃〉言:「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家是什麼?如何定義? 人都會面臨不同的環境與生活,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有時換個角度思考,不光只是聚焦、放大在環境與生活的不能,而多想想另一面的新奇可能,是不是就能開拓新的想法與視野,請舉例說明。
本課本選文〈定風波〉,目前可見到的小序有兩種: 1、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2、王國定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云。 此是由於傳寫的版本不同,因而有此差異。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本闋詞選自《東坡樂府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詞語、典故 一、琢玉郎 蘇軾曾經寫給王鞏的另一首詩提到:「誰能相思琢白玉。」跟本詞的「琢玉郎」對照,典故是出自唐代盧仝〈與馬異結交詩〉:「白玉璞裡琢出相思心,黃金框裡鑄出相思淚。」的詩句。蘇軾化用這個典故,以「琢玉郎」指王鞏是說他是個多情善於相思的的風流才子,以幽默的方式稱讚王鞏的多情與有柔奴的相伴的好福氣。
二、分付 本詞第二句:「天教分付點酥娘」,「分付」就是「交付」,老天交付給你點酥娘的意思。 另有版本作「天應乞與點酥娘」,「應」為答應,「乞」有求取之意,「與」即為給與。這些詞語的不同,只是因為版本傳寫的差異,在詞句的整體意思上並無不同。
三、點酥娘 「點酥娘」這個典故出自梅堯臣的詩句:「瓊酥點出探春詩,玉刻小書題在榜。」「點酥」指的應是一種食品,晚唐詞人和凝有詩句:「暖金盤裡點酥山,擬望君王仔細看。更向眉中分曉黛,岩邊染出碧琅玕。」據說為加在茶中類似「奶酪」一般的冰品。以「點酥」形容女子,應是指女子的皮膚光滑白晰,指美女的意思。
四、炎海變清涼 「炎海變清涼」一句以杜甫〈雨〉:「清涼破炎毒,衰意欲登台。」的詩句為典故。指柔奴的歌聲清亮,聽到的人都感覺好像風起雪飛一般。王鞏與柔奴所處的賓州在廣西省,氣候濕熱,而柔奴之歌聲正可一解王鞏在形軀與心靈上所承受之苦,使浮躁之心情得以沈澱。 同時,美好的歌聲得自於心境的美好,因此,此處除了讚美柔奴有好的歌喉,同時也指柔奴心境超脫,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
萬木雲深隱,連山雨未開。 風扉掩不定,水鳥過仍回。 鮫館如鳴杼,樵舟豈伐枚。 清涼破炎毒,衰意欲登台。 杜甫〈雨〉 萬木雲深隱,連山雨未開。 風扉掩不定,水鳥過仍回。 鮫館如鳴杼,樵舟豈伐枚。 清涼破炎毒,衰意欲登台。
五、嶺梅 「嶺梅」的嶺,指「大庾嶺」,位在廣東與江西交接之處,為古時南北往來之要道,也是分界。「嶺梅」即指大庾嶺上之梅花。杜甫〈秋日荊南懷述〉詩:「秋水浸湘竹,陰風過嶺梅。」 作者此處以大庾嶺上之梅花比喻柔奴,指出她不畏惡劣環境,努力克服逆境的堅忍,就如同梅花一般堅忍、強韌。
蘇軾 蘇軾(1036-1101),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自幼聰慧,由其母親程氏親授經史,宋仁宗嘉祐二年試禮部,主考官歐陽修拔擢第一,名滿天下。後神宗朝與王安石不合,自此官運不順。於黃州任官時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蘇軾才氣縱橫,所做文章氣象萬千,如行雲流水一般,又工於詩詞、書法、繪畫。為北宋一代著名的號放派詞人,常被後人與南宋之辛棄疾詞比較,稱作「蘇、辛詞」。
賞析 1、結構以人為主:全詞以人物為主軸,上片詞寫歌妓 柔奴;下片詞寫柔奴隨王鞏北返之後之心境。 2、內容方面:既寫人也寫情,明寫歌妓柔奴,實則以柔奴豁達之心境自況,亦述蘇軾自身灑脫超然、隨遇而安的心境。
創意演練 從小到大,我們耳熟一句話「既來之,則安之。」你曾經因為何事,被人勸慰過這句話? 反之,你可曾因為何事以這句話勸慰別人?
延伸閱讀:〈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的詞往往呈現一種絕處逢生的超脫,得失、悲喜對他而言彷彿輕如鴻毛;但在我們看到他如此超脫、瀟灑的同時,我們仍要注意,他並不是不痛、不悲,而是盡量轉化心境,積極尋找出口,不斷為自己的人生尋求新的道路。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何不讓自己的心靈求得解脫?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重點在:不管是朝三還是暮四,總和都是七。總數不變,但猴子的情緒卻受到影響。 生命也是如此,假如我們把生命看做一個整體,從大處著眼,那對於人生偶然遇上的不如意,或許也能比較坦然的接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