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口 腔 功 能
口腔主要的四大功能: 咀嚼功能 吞咽功能 言语功能 感觉功能
第一节 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运动下颌的肌肉、颞下颌关节与牙合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 若上述诸部分的关系协调,则下颌运动正常 若上述任何一部分异常则下颌运动可出现异常
一、下颌运动的神经调控 (一)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入路径 舌、唇、粘膜浅表感受器→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核(主核和脊束核)、对侧丘脑外侧核三级神经元→中央后回下部。 (二)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出路径 中央前回下部→内囊膝部、中脑、脑桥终→两侧的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N→咀嚼肌。 下颌运动的协调受锥体外系纹状体的苍白球和小脑的影响。
二、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 下颌运功有四个制约因素: ①右侧颞下颌关节; ②左侧颞下颌关节; ③牙合; ④神经、肌肉结构。
三、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 (一)下颌运动的形式 简单运动 综合性运动 张闭口运动 边缘运动 侧向运动和侧向咬合运动 咀嚼运动 简单运动 综合性运动 张闭口运动 边缘运动 侧向运动和侧向咬合运动 咀嚼运动 前伸运动和前伸咬合运动 后退运动 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三种基本形式 (二)下颌运动的范围 下颌运动范围可分为下列三种: 1.边缘运动 2.习惯性开闭运动 3.功能运动
边缘运动代表下颌、颞下颌关节、韧带、咀嚼肌的功能潜力。 日常生活中的咀嚼、语言等功能性运动,均包含在边缘运动轨迹的范围内。 通常以下颌运动中切点的运动轨迹表示。
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意义 利用其对称性、稳定性、流畅性、范围大小作为判断颞下颌关节的功能状态的指征。
习惯性开闭运动又名“叩齿运动”(tapping movement)为一种无意识地进行的反射性开闭运动。 在矢状面上的轨迹是,开口较小时呈卵圆形,开口路位于闭口路的前方; 当开口较大再闭口时的切点轨迹呈“8”字形,闭口路始段在开口路前方,继之交叉,末段在开口路后方。
功能运动是指进行咀嚼、吞咽及言语等功能活动时的下颌运动。 咀嚼运动冠状面切点轨迹似滴泪水形状,但存在差异。
四、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1.开口度和开口型 2.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 (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
(三)髁突运动轨迹描记 前伸髁道斜度 Bennet运动:下颌作侧向运动时工作侧髁突的运动 Bennet角:下颌作侧向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运动的轨迹与矢状面的夹角( 约20°) Fisher角:下颌作侧向运动时非工作侧髁道与前伸髁道的夹角。
第二节 咀嚼功能 咀嚼运动为有节律和受控制的综合性下颌运动,其基本的运动形式为开闭运动、前伸后退和侧方运动 第二节 咀嚼功能 咀嚼运动为有节律和受控制的综合性下颌运动,其基本的运动形式为开闭运动、前伸后退和侧方运动 可分为对食物的切割、压碎、磨细三个基本阶段。
咀嚼的意义 1.粉碎食物、形成食团,促消化液分泌; 2.清洁牙齿、清除误入口腔的异物; 3.促进颌面部的发育 4.使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溶出食物中的有味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同时挥发了食物中的挥发性物质如香味,从而促进嗅觉和味觉; 5.咀嚼满足了人们的食欲,有精神心理效应。
咀嚼周期( mastication cycle) 咀嚼食物时,下顿运动有其—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件称为咀嚼周期。 咀嚼周期分为开口相、闭口相、咬合相。
牙合运循环(occlusal circulation) 切割是通过前牙牙合运循环进行的, 压碎和磨细是通过后牙牙合运循环进行的。
咀嚼运动的类型 咀嚼运动可分为双侧咀嚼和单侧咀嚼两类。 双侧咀嚼可分为双侧交替咀嚼及双侧同时咀嚼。 单侧咀嚼及前伸咀嚼常因牙合障碍或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所致。
咀嚼肌力、牙合力及牙周潜力 (一)咀嚼肌力 咀嚼肌所发出的最大力,又称咀嚼力。咀嚼肌力的大小与咀嚼肌横断面积呈正比。 正常肌肉横断面积所能发挥的力,平均为10公斤/cm2。 成年人的颞肌、咬肌、翼内肌的横断面积分别为为8cm2 、⒎5cm2 、4cm2,一侧合计共为19.5cm2,应有肌力195公斤。
(二)牙合 力 牙合力(咀嚼压力):咀嚼时,咀嚼肌仅发挥部分力量,一般不发挥其全力而留有潜力,故牙体牙周实际所受的咀嚼力量称为牙合力或咀嚼压力。 牙合力的大小因人而异,同一个体也因年龄、健康状况及牙周膜的耐受阈大小而有所不同。
研究牙合力的意义: 正常牙合力是全身咀嚼系统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
影响合力的因素: 1.年龄:6~7 岁时25公斤,7~17岁每年增加2~3公斤,17岁时55公斤,20岁以后逐渐降低。 2.性别:男性>女性。 3.锻炼:喜食硬韧物、特殊训练者及咀嚼侧合力大。 4.牙周:各牙不同,第一磨牙最大,牙齿健康状况。 5.假牙:固定义齿及覆盖义齿大;全口义齿小。 6.其他:颞颌关节、咀嚼肌的健康状态;颌骨发 育,张口距离。
(三)最大He力与牙周潜力 咀嚼肌的功能潜力 = 咀嚼肌力-最大合力 最大合力(MAXIMAL OCCLUSA FORCE):牙周组织的最大耐受力;50~70公斤 咀嚼用力(mastication force):咀嚼食物时的实际所需合力;3~30公斤 牙周潜力(periodontal pctential FORCE):最大合力与咀嚼用力的差值 咀嚼肌的功能潜力 = 咀嚼肌力-最大合力
七、咀嚼效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口腔对定量食物的咀细程度。
(一)咀嚼效率测定的方法 1.重量法:咀嚼 →过筛 →计算剩余量 总量-余量 咀嚼效率 =——————х100% 总量 2.吸光度法: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咀嚼后试物在水中悬浊液的浓度,简 便、准确。 3.光谱比色法: 将咀嚼后试物放入苋菜红溶液中,嚼得越细的试物,吸附该染料越多,则溶液浓度越低
测量咀嚼效率的意义 1.它反映咀嚼功能状况 2.可诊断咀嚼器官功能紊乱的程度 3.评价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周病、错牙合 治疗后 的效果
(二)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1、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 2、牙周组织的情况 3、颞下颌关节疾患 4、唾液的分泌量、舌的感觉与运动 5、全身件疾患或口腔内软组织炎症、外伤后遗症等 6、其他因素: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等
八、咀嚼时的牙齿运动 咀嚼时,牙齿具有轻微的生理运动,除非大力咀嚼,一般不易感知。 牙齿运动的生理意义: 1、缓冲突如其来的压力 2、调节出入牙髓的血液循环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