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ease of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breast) 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 disease of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breast) 重庆医科大学 病理教研室
子宫颈癌 ( cervical carcinoma ) 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 过去>40岁多,近年来<40岁约占50%, 一、概述 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 过去>40岁多,近年来<40岁约占50%, 原位癌、早期癌↑,晚期癌↓↓ 5年生存率和治愈率↑ ↑
二、病因发病机制 1.早婚、多产、局部卫生不良、包皮垢刺激等 2.性生活过早、紊乱→HPV感染 致癌主要因素之一 3.吸烟、免疫缺陷,致癌风险↑ 4.癌基因、机体免疫状态与HPV协同作用
三、病理变化 Gross: 糜烂型:原位癌、早期浸润癌 外生菜花型 内生浸润型:宫颈肥大 溃疡型
LM: 鳞状细胞癌(90%) 早期浸润癌(微小浸润癌) 癌细胞浸润固有膜间质(基底膜下<5mm ) 显微镜下诊断 浸润癌:浸润深度>5mm 腺癌(10-25%) 中分化腺癌常见 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较差
四、扩散 直接蔓延 上—整段宫颈 淋巴道蔓延:最常见转移途径 血道转移 五、预后 原位癌、早期浸润癌预后良好 下—阴道穹窿、阴道壁 两侧—宫旁、盆腔组织 膀胱直肠受累 淋巴道蔓延:最常见转移途径 血道转移 五、预后 原位癌、早期浸润癌预后良好 局限于宫颈的浸润癌术后5年生存率90%
滋养层细胞肿瘤
葡萄胎(水泡样胎块) ( hydatidiform mole ) 一、概述 绒毛良性病变 特征:水泡状绒毛 发病:东南亚国家多, 我国 1/150次妊娠 ﹤20或﹥40岁妇女多见
﹢ ~ 葡萄胎发病机制示意图 完全性葡萄胎 不完全性葡萄胎 46xx 或46xy 单倍体精子 23x或23y 69xxy 或69xxx 空卵 46xx 或46xy 单倍体精子 二倍体精子 完全性葡萄胎 不完全性葡萄胎 23x 69xxy 或69xxx 46xy 23x或23y ﹢ 葡萄胎发病机制示意图
二、病理变化 肉眼: 宫腔内透明或半透明水泡,有蒂相连 -完全性葡萄胎 -不完全性葡萄胎
镜下: 绒毛肿大,间质高度水肿 绒毛间质血管消失,或见无功能血管 滋养层细胞增生,轻度异型
镜下:三大特点:1)绒毛间质水肿,体积肿大。 2)间质血管减少或消失。 3)滋养层细胞增生,并具有一定的异型性。
三、临床病理联系: 表现:阴道流血 子宫大于正常妊娠 无胎心胎动 HCG↑↑ 预后:多治愈 少数→ 恶葡 绒癌
侵蚀性葡萄胎 ( invasive mole ) 特征:水泡样绒毛浸入子宫肌壁 肉眼: 肌壁内水泡状组织,紫蓝色出血坏死结节
镜下: 病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 滋养叶细胞异型性显著 出血坏死常见 转移:肺 脑 预后:化疗效果好
绒毛膜癌(绒癌) ( choriocarcinoma ) 滋养层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 特征: 滋养叶样细胞异型增生、浸润肌层, 无绒毛 发生多与妊娠有关
病理变化: 肉眼: 单或多结节 肌壁内或穿透子宫壁 出血坏死 镜下: 1)明显异型的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细胞 2)不形成绒毛和水泡结构 单或多结节 肌壁内或穿透子宫壁 出血坏死 镜下: 1)明显异型的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细胞 2)不形成绒毛和水泡结构 3)癌组织无间质血管,出血坏死明显
转移: 血道转移→→肺、阴道壁、脑、肾 临床: 阴道流血,血及尿中HCG↑↑ 化疗效果好
乳 腺 癌 (carcinoma of breast ) 一、概述 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来源 恶性 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 40-60岁妇女多发 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来源 恶性 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 40-60岁妇女多发 二、病因:雌激素、家族遗传、接触放射性等
三、好发部位 外上象限,乳腺中央区和其他象限
内上象限 外上象限 中央区 内下象限 外下象限
四、乳癌病理分型 粉刺癌 导管内原位癌 非粉刺导管内癌 非浸润性癌 乳头Paget病伴导管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浸润性导管癌 导管内原位癌 非粉刺导管内癌 非浸润性癌 乳头Paget病伴导管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癌 浸润性小叶癌 小管癌 特殊类型癌 典型髓样癌 黏液癌
镜下:按肿瘤起源及形态结构分 管内癌 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 小叶原位癌 乳腺癌 小叶癌 浸润性小叶癌 乳腺癌 小叶癌 浸润性小叶癌 特殊类型癌:典型髓样癌,粘液癌,湿疹样癌, 鳞癌,炎性乳癌等。
粉刺癌: 1.导管癌 ( ductal carcinoma ) (1)导管内原位癌( intra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 癌细胞位于扩张导管内,导管基膜完好 粉刺癌: 肉眼:灰白色或灰黄色条索状、小结节状肿块, 切 面 可挤出粉刺样物 镜下:扩张导管内癌细胞多实性排列为团块状,中央区坏死
(2)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 最常见。由管内癌突破基底膜侵入间质 肉眼:灰白质硬,边缘不齐,树根状侵入邻近组织 乳头下陷 橘皮样外观 溃疡
镜下: 癌细胞排列成巢状、团索状或腺样,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单纯癌: 实质==间质 硬 癌: 实质 间质 不典型髓样癌:实质 间质,间质内常无淋巴细胞浸润
2. 小叶癌 ( lobular carcinoma ) (1)小叶原位癌( 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 LCIS ) 发生于乳腺小叶 肉眼:无明显肿块,临床不易发现
镜下: 1)小叶内末梢导管及腺泡膨大,充满癌细胞 2)受累小管基底膜完好 3)癌细胞大小、形状较为一致,分裂相少
镜下: 1)癌细胞呈单行串珠或细条索—列兵样排列 2)癌细胞环形排列—靶样排列 (2)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 ILC ) 癌细胞突破基底膜侵入间质 镜下: 1)癌细胞呈单行串珠或细条索—列兵样排列 2)癌细胞环形排列—靶样排列
五、乳癌的扩散 1.直接蔓延
2.淋巴道转移 最常见 同侧腋窝LN 3.血道转移
六、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 ER+,PR+ 内分泌治疗效果好,预后好 c-erbB-2+ 癌细胞增殖活跃,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