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導論 Week 2 國家論
重要名詞 Nation, nationalism (民族、民族主義) 民族是所謂的一群人,他們本身也意識到自己是屬於這個群體的,他們分享共同的歷史與文化,並且通常 (often but not always) 也有共同的語言。 State (國家) 指涉的是一個政府結構,通常具有主權,並且能夠執行其意志。
現代國家的形成 部落組織 城市國家組織 帝國 封建社會 民族國家 現代國家
現代國家的形成 部落組織 (tribal organization) 血緣、氏族 (多個家庭)、部落(許多氏族的聯合) 城市國家組織 (city-state) 希臘 (愛情海島嶼)村落發展成城市、天然的障礙,乃得而各自發展成海岸城市國家 (martime city-state),不同政體的出現。
源於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最早對於政府的分類 君主政體 (monarchy):國王或女王為國家元首,通常為世襲產生。 寡頭政體 (oligarchy):由一群無代表性且講求自身利益的菁英團體,最為統治基礎的政府體制。 民主政體 (democracy):一種治理方式,由社會成員共同行使統治權(直接民主) 或由人民選出代表來制訂政策(間接民主)。 暴君政體 (tyranny):一人統治的獨裁者,此統治者對其人民擁有絕對的權力
現代國家的形成 帝國 (empire) 羅馬世界帝國。帝國的治理:權力集中、法律統一和中央集權的組織 封建社會 (Feudalism) 歐洲形成諸多政治上的割據單位,是否可以稱為是國家呢?主權的概念和個人自由概念
現代國家的形成 民族國家 (Nation state) 因為封建地主,逐漸統一廣大地區,以種族、語言、文化或地區為基礎的民族主義16世紀之後逐漸在歐洲萌芽,歷經宗教改革、政教分離,有國家的軍隊和稅收系統。 現代國家的出現 (modern state) 君主專制政體轉變成君主立憲或民主政體,以憲法限制政府權力,確立個人權利的觀念。
一些關於國家起源的學說 神意說:國家乃神宣示於統治者的直接意志所創造的。歐洲的君權神授說,統治者的權力來自於神,被統治者必須服從之,這種國家起源於神的旨意,用意在鞏固統治者的權力。 社會契約說:解釋人類為何要進入有組織的國家社會。代表者 霍布斯 (Thomas Hobbes) 洛克 (John Locke) 盧梭(J. J. Rousseau)
霍布斯:原始社會(自然社會):人人為戰、為敵,為了基本生存的安全,放棄為所欲為的自由,將自由交給國家。 洛克:理性=自然法。為解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人們簽署社會契約,遵守法律,自然權利獲得保障。 盧梭:自然社會是一個豐衣足食的社會,但因人類私心…
家族起源說: 家族社會,人多自然衍生衝突與自衛等問題,領導階層的出現,形成部落社會。 武力說:David Hume,一個國家對內、對外關係,均以武力為手段來達成目的。國家是弱者對強者的屈服。 歷史或演化說:血緣、宗教、戰爭等因素而有國家的出現。但這些因素沒有單一原因可以完全來解釋國家的起源,國家是因為這些力量,交互作用逐漸演化而成的。
國家的要件 (elements), Roskin et al. Territory (領土) 現代國家均有固定的疆界,領土可大可小,但其在領土內享有主權。 想像中的領土? 領土有爭議 Population (人口) 有一定的人口,包括居住在領土之內的人民和居住在國外的本國公民。 Multinational states Basques in Spain; Quebecois in Canada
國家的要件 Independence (獨立地位) Sovereignty (主權) Diplomatic recognition (國際承認) 是一個獨立國家,為國際社會所承認。 Government (政府組織) Anarchy (無政府狀態) 有一個政府組織來制訂政策和法律,並執行之。 Legal government 不等於 effective government
Nation, State 不一樣的 一個民族,沒有所謂的官員、沒有所謂有定義的領導者角色 (no defined leadership roles) 沒有清楚的規則來界定誰是民族的成員,他們沒有被定義 (defined) 的權利和義務,也沒有任何合法性的機制來要求其履行之。
民族主義的共識 Nationalism 強調個人的血統、出生地、起源地。民族主義是大家覺得互相屬於一個團體,是自己人,有別人外人。 民族主義共識:形成原因諸多。土地的認同、共同的歷史、語言、文化等。 對國家凝聚力相當重要,可能超越種族 (ethnic)、宗教 有共同的種族當然很好,並不是必要的。。
國族建構的危機 Identity crisis (認同危機) Legitimacy crisis (合法性危機) Penetration crisis (命令貫徹危機) Participation crisis (參與危機) Distribution crisis (分配危機)
認同危機 認同:是一種心理依附感,認為自己是屬於某一個團體的。 國家認同 認同的形成不是一日竟成或自動產生的。 例如:英國 (Scottish, Welsh, Irish) 地域的認同非國家的認同
命令貫徹危機 此與認同和合法性均有所關連,所謂的命令貫徹意指:一個國家必須讓其所有的人民能夠遵從政府的意志 (不管是國內多麼偏遠或文化相當不同的地區) 納稅
合法性危機 合法性不是從天而降 一個政府必須培養其國民對國家和政府的尊重與遵從的意願,讓人民認為這個政權的統治是合理的。 一個缺乏合法性基礎的政府,military coup 軍人奪權或革命的方式 來推翻政權。
參與危機 當人民教育水平提升,當人民生活更富裕時,他們會更知道自己的需要和表達自己的意見 最基本的參與形式:投票 選舉權 (suffrage) 的擴張 選舉權擴張快速,是否有相關環境或政策配合 ex 第三世界的國家,uneducated people, local political bosses or tribal leaders tell people how to vote
分配危機 Who gets what? 工人 vs 企業:要求更高的薪資,減少工時 更好的社會福利政策、醫療保險制度 分配:永無止境的課題。因為永遠會有人無法滿足於現有的分配機制
政府 (Governments) 什麼是政府? 政府該做些什麼? 政府有哪些類型?
Government 人與制度的綜合體,為社會制訂且執行政策和法律 政府與社會組織不同: 有普遍的權威 成員的資格 規則具有權威性 政府可以合法、正當壟斷武力 政府與政府之間的競爭,是所有組織中賭注最大的 (全國人民的生命、財產) 政府在擴大 (growth of government)
政府該做什麼? 國家獨立、主權的維護 確保政治安定:建立一種和平的權力移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權力的移轉是和平的而非以暴力叛亂的方式。 促進社會經濟繁榮 達成目標的途徑: 自由放任 (laissez-faire) 社會主義 (socialist) 福利社會 (welfare state)
現代國家面臨的問題 主權的行使 國際組織 內政問題不再被視為是國內問題 國內少數民族要求自治
研究國家的途徑:新國家主義 1980s “Bring the state back in” 「把國家帶回來」 Skocpal, Tilly, Nordlinger 國家自主性 State autonomy 國家能力 State capacity 欲意取代 David Easton 的「政治系統論 (political system) 」的研究途徑。
新國家主義 國家是一個行動者 國家的結構和政治 (自變項)--- 政治文化或政治議題 (依變項) 國家以各式各樣的活動去賦予其政治意涵為手段和方法,來改變或影響社會中的團體之行為。 國家的自主性:國家可以不用理會社會上各種不同的政治勢力的要求,而決定其行為。 國家能力:國家執行其政治決定時,究竟能夠在民間社會深入到多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