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科教研室 陈 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一、 病 因  感染因素  细菌感染  寄生虫感染  病毒感染  食物因素  鱼、虾、蟹、鸡、蛋、牛奶等  药物因素  其它因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过 敏 性 紫 癜过 敏 性 紫 癜过 敏 性 紫 癜过 敏 性 紫 癜.  过敏性紫癜是侵犯皮肤或其他器官的毛 细血管及细小血管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 多发于儿童。其特征是非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皮肤和黏膜均可出现瘀点,常伴 关节痛、腹痛及肾脏损害。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皮肤病 过敏性紫癜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2 一 概述 过敏性紫癜是侵犯皮肤或其他器官的 毛细血管及细小血管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 多发于儿童。其特征是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皮肤和黏膜均可出现瘀点,常伴关节痛、腹 痛及肾脏损害。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南方医院血液科 李小芳 出血性疾病 概述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白血病 概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血液检查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及抗凝 ( 一 ) 毛细血管采血 ( 二 ) 静脉采血 ( 三 ) 常用抗凝剂 1. 肝素 2. 柠檬酸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总论 一、贫血 1 、概念 : 2 、常见病因 3 、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
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了解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了解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能解释 ITP 、 DIC 的概念。 能解释 ITP 、 DIC 的概念。 熟悉 ITP 的病因、掌握 ITP 的临床分型及各 型的主要特点,首选治疗药物及其不良反 应。 熟悉 ITP 的病因、掌握 ITP 的临床分型及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罗冰. 概 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系 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 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周作霞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学习 重点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学习 难点 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病人的 身体状况、主要护理诊断、 出血的观察。 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病人的 身体状况、主要护理诊断、 出血的观察。 本病的发病机制 和治疗要点。
Liao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护理学院内科教研室 成人护理 ( 内)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教学目标  慢粒、慢淋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  慢粒、慢淋的临床表现. 概述 慢性白血病 定义 慢粒 慢淋 血象 骨髓象 临床表现 诊断.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 产业,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医药集团.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教学目标: ★ 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 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及护理诊断; ★ 了解其发病机制。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血液检查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及抗凝 (一)毛细血管采血 (二)静脉采血 (三)常用抗凝剂 1.肝素 2.柠檬酸钠.
AML康复联盟 白血病课堂: 白血病基础知识.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因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所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温抗体型AIHA(血管外溶血) 临床分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46、 痹 证.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一节 临床症状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张义侠.
出血性疾病概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气血同病辩证.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Aplastic anemia, AA.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病例讨论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第十六讲 超敏反应(19) 一、概述 1. Hypersensitivity (allergy,anaphylaxis) 该物质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九、治疗.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科教研室 陈 茵

目的要求 熟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病机及发病机理; 掌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熟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重症的西医治疗。

概述 定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与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 特点: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部分患者可查到血小板抗体或补体C3。 临床特征: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鼻衄,齿衄等。 发病情况:分型,年龄、季节、预后 源流:见于血证、肌衄、斑毒;《诸病源候论》、《医学入门》、《外科正宗》均有论述。 范围:属于中医“紫癜”范畴。

病因病机 外感时邪 蕴郁肌表血分 化热化火 外溢皮肤孔窍 迫血妄行 紫癜

病因病机 气不摄血 脾不统血 肝不藏血 心不主血 肝肾虚亏 血不归经 禀赋不足 气血虚弱 脏腑功能 不全 紫癜

病因病机 病因: 实 外邪 虚 气血虚弱,脏腑功能不全 病机: 血热 气虚 血瘀 病位:

病因 急性型 慢性型 目前主要认为与感染有关 病原体:风疹、麻疹、水痘、不明原因呼吸道感染 疫苗接种 目前公认与自身免疫有关,体液免疫是中心环节 血小板相关Ig,PAIgG 92%, PAIgM 42%, PAIgA 9%

发病机制 急性型 病毒感染后,免疫应答,CIC(循环免疫复合物)附着血小板上,血小板被吞噬、破坏 病毒改变血小板抗原性,导致自身免疫 抗病毒抗体与血小板抗原交叉反应

病理 骨髓 幼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 外周血小板减少 脾脏 滤泡面积、生发中心及面积显著增加 红髓和边缘带吞噬细胞和面积密度显著升高

临床表现 冬春季节多发 起病急骤,多有上感表现 出血:皮肤、粘膜出血明显(出血点、瘀斑、牙龈出血、舌血泡、鼻衄等),消化道、泌尿系出血等。 约10%轻度肝脾肿大 颅内出血时,出现相应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急性型(儿童ITP) 血象 Hb、RBC:多正常,出血严重可减少 WBC:多正常或减少,嗜酸、淋巴比例增高 PLT计数:减少,多<20×109/L PLT形态:大致正常

骨髓 巨核系: 急性型:以原、幼巨核居多 慢性型:颗粒型居多,产板型减少,血小板少见

免疫学检测 血小板动力学:生存时间缩短(核素标记) 出血时间:延长 血块收缩:不良 束臂试验:阳性 凝血功能:正常(PT,APTT) PAIgG、PAIgM、 PAIgA、 PAC3 血小板动力学:生存时间缩短(核素标记) 出血时间:延长 血块收缩:不良 束臂试验:阳性 凝血功能:正常(PT,APTT)

诊断 1、皮肤、粘膜见瘀点、瘀斑,散在性针头样大小,红色或青紫,压之不退色。 2、可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甚则颅内出血。 3、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诊断标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建议(1999修订) 1、血小板计数﹤100×109/L. 2、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成熟障碍主要表现为幼稚型和(或)成熟型无血小板释放的巨核细胞比例增加,巨核细胞颗粒缺乏,胞浆少。 3、有皮肤出血点、瘀斑和(或)粘膜出血等临床表现。 4、脾脏无肿大。 5、具有以下四项中任何一项:1)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2)脾切除有效;3)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PAC3)或特异性抗血小板抗体阳性;4)血小板寿命缩短。 6、排除其它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再障、白血病、MDS、其它免疫性疾病以及药物性因素等。

临床分型 急性型:起病急,常有发热,出血一般比较重,血小板数常﹤20×109/L,病程≤6个月。 慢性型:起病隐匿,出血一般比较轻,血小板数常为(30~50)×109/L,病程>6个月

鉴别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症状,肝、脾、淋巴结不大,但一般贫血较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红、粒系统生血功能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极难查见。 急性白血病:有白细胞异常和与出血量不平行的贫血,常有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胸骨压痛和不同程度肝脾及淋巴结肿大,骨髓中白血病细胞>30%。 过敏性紫癜:为对称性出血性斑丘疹,以下肢为多见,血小板不少,一般易于鉴别

红斑性狼疮:早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怀疑时应查抗核抗体及狼疮细胞(LEC)可助鉴别。 Evans综合征:特点是同时发生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阳性,病情多严重,多数病人经激素或脾切除治疗有效。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有血管内溶血指征。病人以贫血、肾脏损害、发热、精神异常和血小板减少为特点。

患儿,女,2岁,全身出现瘀点瘀斑3天伴发热。 如何进一步了解病情 门诊需要做些什么检查 如何分析结果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起病、病程、疹色 2、辨轻重:出血程度、部位、伴随症状 (二)治疗原则 血热: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血虚:补气摄血,滋阴凉血; 血瘀:活血化瘀。

辨证论治 1、血热妄行 症状: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犀角、生地、丹皮、芍药 加减:衄血---黄芩、白茅根; 尿血---小蓟、血余炭、 旱莲草; 出血过多,气阳衰脱---生脉散、独参汤等。

辨证论治 2、阴虚火旺 症状: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宁络。 方药:茜根散加减 加减:鼻衄、齿衄---白茅根; 低热---银柴胡、地骨皮。

辨证论治 3、气不摄血 症状: 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加减:血出不止---白药、茜根炭、炮姜炭、仙鹤草、蒲黄炭; 脾肾阳虚---鹿茸、淡苁蓉、巴戟天; 血瘀---丹参、三七、红花。

4、脾肾阳虚 症状: 治法:温补脾肾,养血生髓 方药:右归丸加减。

辨证论治 5、瘀血留络 症状: 治法:活血化瘀,祛瘀生新。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加减:腹痛---白芍、甘草、延胡索; 气虚---党参、黄芪; 尿血---白茅根; 瘀斑久不消---三七、云南白药。

其它疗法 1.辨证使用中成药 (1)口服归脾丸:功能健脾益气,适用于气不摄血型。 (2)补中益气丸:功能健脾益气,适用于脾气虚弱者。 (3)知柏地黄丸:功能养阴清热,适用于阴虚内热型。 (4)静滴川芎嗪注射液:功能活血化瘀,适用于瘀血出血型。 (5)静滴参麦注射液:功能大补元气,适用于严重出血患者。

2.针灸疗法 (1)针刺 主穴取足三里、曲池,配穴取血海、合谷。一天1次,3次为一疗程,共用五个疗程。 (2)艾灸 主穴取八髎,腰阳关。艾柱隔姜灸。每次45分钟,一天1次。

辨证食疗 本证临床有虚实之分,除正确地辨证施治外,适当配合食疗,能收到更理想的疗效,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出现。食疗随病之虚实轻重而施。 1.鲜藕节红萝卜水:各300克榨汁饮用,能清热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型。 2.花生衣15克、红枣10枚加水同煮代茶,能益气养血,用于气虚不摄,阴虚火旺型。

西医治疗 急性型 1.一般疗法: (1)适当限制活动,避免外伤; (2)有或疑有感染者,酌情使用抗生素; (3)避免应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

2.糖皮质激素: (1)可用于皮肤出血点多、血小板<30×109∕L的患者。一般采用泼尼松每日60mg/m2(1.5~2mg/kg.d),疗程一般不超过4周。或用氢化可的松每日400mg/m2,或氟美松每日10~15mg/m2静脉点滴,待出血好转再改为泼的松每日60 mg/m2。 (2)严重出血(如消化道出血,鼻衄)或血小板<10 ×109∕L用地塞米松1.5~2 mg/kg.d,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连续3~7天 [或甲基强的松龙15~20 mg/kg.d连用3天]后泼尼松1~2mg/kg.d口服,血小板上升后减量,停药。疗程一般不超过4~6周。

糖皮质激素 首选药物 可能的作用机制: 有效率:60%-90% 持续有效率:约25% 减少自身抗体形成 抑制抗原-抗体反应, 抑制单核-巨噬系统 降低对巨核细胞的影响 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

副作用 柯兴综合征、应急性溃疡、高血压、高血糖、低血钾、钠水潴留、骨质疏松、烦躁不安、抗感染能力下降等。

3、输大量丙种球蛋白:适用于重度出血患者又合并感染或激素治疗无效者,按每日0. 4g/kg. d,每日1次,连用5天为1疗程或1 g/kg 4、血小板输注:血小板<10×109/L,有严重出血或有危及生命的出血需紧急处理者,可输注血小板,每次0.2~0.25U/kg,同时给予激素或IVIG,可以提高疗效。

慢性型 1.肾上腺皮质激素:首选泼尼松,一般每日0.5~1mg/kg.d,分1~3次口服,出血严重可选用氢化可的松或氟美松,用法同急性型,总疗程6~12月。治疗3~4周无效者改用其他治疗

2.IVIG:同急性型治疗,或IVIG1~2g/kg,静滴,2~3周一次。 3.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大剂量皮质激素维持者,可选用下列药物。长春新碱1.5mg/m2或0.05mg/kg,每周一次静滴,连续4~6次。环磷酰胺2~3mg/kg.d,分3次口服,8周无反应停药。有效者持续应用6~12周。硫唑嘌呤每日1~3 mg/kg,分3次口服,用1至数月可见效。

4.其它药物:达那唑15~20mg/kg.d,分次口服,一般2~4个月出现疗效,也可联合泼尼松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2~3g/d,静滴7~14天,或2~3g/d口服,连续2~3个月。α-干扰素,3~6万U/kg,皮下注射,每周3次,连续4周。或10万U/kg,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12周。 5.脾切除:指征:(a)经以上正规治疗,仍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或急需外科手术者。(b)病程>1年,年龄>5岁,且有反复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或依赖大剂量皮质激素维持,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c)病程>3年,血小板持续<30×109/L,有活动性出血,年龄>10岁,药物治疗无效者。

预防与调摄 1、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积极寻找引起本病的各种病因,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 3、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外伤、出血。

研究进展与临证体会 1.重视证候分型及单味药的研究:分型上重视热证与血瘀证,如王明如主张把本病分为血热、肺热、胃热、肾热四型治疗。治疗方面清热基础上重视活血及免疫抑制治疗(如川芎嗪、雷公藤多甙等)。 2.激素治疗,易出现依赖和耐药,加强中药活血祛瘀,中药辨证施治疗效佳。 3.儿童虚中夹实多见,治当攻补兼施,不可滋补过份,亦不能盲目疏风清热

4、临床常用中药有:羚羊骨、水牛角、大腹皮、丹皮、赤芍、枝子炭、乌梅炭、藕节、茜根、白术、田七末、郁金、甘草等。

中西医结合思路 1.ITP已有全国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中医临床只有严格按此标准研究才能使结果具有横向可比性,使中医的临床疗效得到医学界的公认。 2.中医辨证分型应尽量统一,并具有现代免疫学公认指标,使标准客观化,以便对中医治疗ITP的确切疗效作出判断。 3.中医对ITP的升血小板及止血功能不及西医迅速,对于慢性ITP,中医治疗较西医有明显优势,通过调理脾肾,减少复发,改善预后。故本病应科学地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中医药综合治疗本病的优势,使之既能迅速控制病情,提高疗效,又能缩短疗程,稳定疗效,还可降低西药的副作用

本科ITP研究 本病病因主要为热、虚、瘀,运用中药治疗可以调节免疫,改善骨髓微循环,抑制巨核细胞免疫损伤,故在临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科根据该病有肾虚血瘀的病理基础,承担补肾活血法治疗小儿ITP的实验研究,证明中医对该病细胞因子有调节作用,主要表现IL-4、IL-8、IL-13、SIL-2、IL-6 、IFN-r,进一步证实ITP的内涵就是免疫紊乱,而中医有整体调节免疫功能作用。

参考书籍: ①江育仁主编.《中医儿科学》五版教材 ②张梓荆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③王慕逖主编.《儿科学》第五版教材 ④罗笑容、许尤佳主编.《中医儿科疾病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