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主讲人:罗官莉 生 理 学教 研 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energy metabolism ) 合成自身 分解自身 合成自身 分解自身 同化作用 (物质代谢) 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 (物质代谢) 异化作用.
Advertisements

热 能 ( 能量 ) 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 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 曹伟新. 学习目标 了解 熟悉 掌握 不同人群的能量需要量和供给量 产热营养素在膳食总能量中的合理分配比例 能量不平衡的危害 肥胖防治原则 能量单位及换算 三大产热营养素及产热系数的概念 基础代谢及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概念 能量的来源 人体能量消耗的几个方面.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概念(图表) 直接测量法(略) 间接测量法(原理、食物的热价、 氧热价、呼吸商及计算原则以及简略 法)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秭归一中 马 丽. 春 夏 秋 冬 看一看 外界气温在变化, 而我们自身的体 温是什么样的状态 ? 带婴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 几分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带婴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 几分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什么是体温,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人 体又怎样使自己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呢?
第十一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调节 1. 能量代谢 2. 体温及调节. 食物 ( 糖、脂肪、蛋白质 ) 生物氧化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能量代谢的概念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时随着的能 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H 2 O + CO 2 + 含 N 废物 + 能量 机械能 + 热能  化学能、 热能.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体 温 的 控 制体 温 的 控 制. 人体正常的体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外界气温上升或下降人体的温度会不会也有很大的变化? 和人一样俱有恒定体温的动物有哪些? 总结:恒温动物有鸟类、哺乳类(包括人类) 37 0 C 左右 动画演示.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第七章 体 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 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 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 糖: 供能的主要物质,有 O 2 氧化,完全分解,释能多; - 无氧酵解时,释能少。 脂肪: 既贮能又供能,氧化释放的能量为葡萄糖的二倍。 蛋白质: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系 统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局麻药.
能 量. 能量 Energy 一、概述 Introduction 二、人体的能量消耗 Energy expenditure in human body 三、人体一日能量需要的确定 Demand of energy 四、能量供给 Supply of energy.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量体温二、冷敷降体温 主讲:陶玉兰.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又叫深 部体温。是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范 围。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人体表层温 度。 什么是体温 ?
第 七 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产生的 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 为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机体唯一能利用的能量是蕴藏在食物 中的化学能。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而 蛋白质主要用于细胞自我更新、合成酶和.
能量代谢和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 九 章 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一、糖类及其生理功能 二、脂肪及其生理功能 三、蛋白质及其生理功能 (一)蛋白质的营养意义 (二)氮平衡 (三)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四)蛋白质的生物热价和互补作用.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理研究所.
合理选择饮食.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讨论 在游乐园乘坐 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 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 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 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七章 能 量 代 谢.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第九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九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 温.
第九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一节 能量代谢 定义:生物体内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 着的能量的释放、贮存、转移和利.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人体能量的生成 1.
人体能量的生成.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发热 Fever.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动物的新陈代谢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一)表层(体表)体温和深部(体核)体温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十章 食品 药品与健康 考点1 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1 . 食品中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糖尿病流行病学.
甲状腺激素.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s of Metabolism.
神经调节 神经元 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 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能量代谢 一、基础代谢 (一)基础代谢的概念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ATP SLYTYZJAM.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制作者: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薛晓燕.
营养配餐 ----理论基础知识.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定海一中 黄 敏.
利用DSC进行比热容的测定 比 热 容 测 量 案 例 2010.02 TA No.036 热分析・粘弹性测量定 ・何为比热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赵书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主讲人:罗官莉 生 理 学教 研 室

一、能量代谢 (一)食物的能量转化 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过程。 1. 机体能量的来源——糖、脂肪、蛋白质 ① 糖是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70%) 。 ②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供给能量。 ③ 蛋白质不作为主要的能源物质。它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成分和形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ATP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2. 机体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机体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物质是ATP。 ATP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糖、脂肪、蛋白质 热能 氧化分解 ATP 释放 肌肉收缩 贮存 能量 转移 C 神经传导 利用 化学能 能量 细胞合成 CO2+H2O CP 腺体分泌 ADP 物质转运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1. 相关的概念 ① 食物的热价: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 ② 食物的氧热价: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③ 呼吸商(RQ ):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混合食物,呼吸商一般在0.85左右。

④ 非蛋白呼吸商(NPRQ):糖和脂肪按不同的比例混和氧化时所产生的CO2与消耗O2的比值。 营养 物质 产热量(kJ/g) 耗O2量 (L/g) 产CO2量 氧热价 (kJ//L) 呼吸商 (RQ) 物理 热价 生物 营养学 糖 17.15 16.7 0.83 21.00 1.00 蛋白质 23.43 17.99 0.95 0.76 18.80 0.80 脂 肪 39.75 37.7 2.03 1.43 19.70 0.71 ④ 非蛋白呼吸商(NPRQ):糖和脂肪按不同的比例混和氧化时所产生的CO2与消耗O2的比值。

C6H12O6 + 6O2 = 6 CO2+ 6 H2O +△H 2.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整个能量转化过程中,机体所利用的食物中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的热能和所做的外功。 (1)直接测热法 (2)间接测热法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量与产物的量之间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称为定比定律。例如: C6H12O6 + 6O2 = 6 CO2+ 6 H2O +△H

间接测热法的步骤: 1.实验测得机体24小时内的耗氧量和CO2产量以 及尿氮量。 2.由尿氮量算出被氧分解的蛋白质量。 3.由被氧化的蛋白质量从表7-1中算出其产热量、 耗氧量和CO2产量。 4.总耗氧量和总CO2产量中减去蛋白质耗氧量和 CO2产量,计算出非蛋白呼吸商。 5.根据非蛋白呼吸商查表7-2的相应的非蛋白呼吸 商的氧热价,计算出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 。

① 测得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并据此算出呼吸商(RQ); ② 以算出的RQ作为NPRQ,查表得相应的氧热价; 能量代谢率的简易测算方法 ① 测得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并据此算出呼吸商(RQ); ② 以算出的RQ作为NPRQ,查表得相应的氧热价; ③ 求出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即能量代谢率。 能量代谢率通常以kJ/(㎡·h)表示。 体表面积(㎡) =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产热量=氧热价(kJ/L)×耗O2 量(L)/体表面积

(三) 影响能量代谢的生理因素 1.肌肉活动:影响最显著。 2.精神活动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食物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作用。蛋白质为30%,糖为4%,脂肪为6%,混合膳食为10%。 4.环境温度:人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温度中最为稳定。

(四)基础代谢 1. 概念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18-25℃时人体处于清醒、安静和空腹的状态,具体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 ②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 ③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 ④室温保持在18-25℃在基础状态下。 基础代谢率(BMR)是指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2.测 定 产热量=20.2kJ/L×耗氧量/体表面积 BMR=(实测值-平均正常值)/平均正常值 年龄 (岁) 11~15 16~17 18~19 20~30 31~40 41~50 >51 男 195.5 193.4 166.2 157.8 158.6 154.0 149.0 女 172.5 181.7 146.5 146.9 142.4 138.6 基础代谢率在10~15%之间,均属于正常。 ﹥20%时,才有可能是病理变化。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值低20~40%;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值高出25~80%。

二、体温及调节 (一)体 温 体核温度: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即体温。 体表温度即机体表层的温度。 直肠温度36.9-37.9℃ (一)体 温 1. 概念 体核温度: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即体温。 体表温度即机体表层的温度。 2. 正常值 直肠温度36.9-37.9℃ 口腔温度36.7-37.7℃ 腋窝温度36.0-37.4℃

3.体温的生理变动(不超过1℃) (1)昼夜周期性变化: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 (2)性别:女性的平均体温比男性高0.3℃左右。女性的基础体温在月经周期中也有规律性的波动。 (3)年龄 (4)肌肉活动 (5)其他 :环境温度、精神活动、进食等.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1. 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内脏和骨骼肌 (2)主要产热形式 ①寒战性产热:骨骼肌在肌紧张增强的基础上,伸肌和 屈肌同时发生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②非寒战性产热:也称代谢性产热,褐色脂肪的产热量 最大。 (3)产热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2.散热 (1)散热的主要部位:皮肤 (2)散热方式: ①辐射散热 ②传导散热 ③对流散热 ④蒸发散热:包括不感蒸发和发汗。 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是唯一有效的散热形式。

(3)散热的调节:皮肤血流量和发汗 ①皮肤血流量的调节 寒冷环境→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皮肤血管收缩、动静脉吻合支关闭→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表层温度与环境温度差降低→散热量下降。 ②发汗的调节 温热性发汗:由体内外温热性刺激引起的汗腺分泌。 (参与体温调节) 精神性发汗:由于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而引起发汗。(不参与体温调节)

(三)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寒战和发汗等生理反应来调节产热和散热的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调节机制,是体温调节的基础。 行为性体温调节:机体在大脑皮层控制下,通过一定的行为来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机制。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以自主性体温调节为基础的,是对自主性体温调节的补充。

1.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粘膜和内脏 中对温度变化敏感的游离神经末梢。 皮肤温度感受器的主要作用是感受冷刺激 (2)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在脊髓、延髓、脑干 网状结构和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的温度敏 感神经元。 下丘脑的温度感受器主要是感受体温升高刺激

PO/AH被认为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 2.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 PO/AH被认为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 ①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温度变化信息并进行整合 ②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皮肤血管舒缩反应和汗腺分泌,影响散热过程; ③通过躯体运动神经改变骨骼肌活动(如肌紧张、寒颤); ④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的改变来影响产热过程

PO/AH中的温度敏感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3.调定点学说 PO/AH中的温度敏感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调定点:能使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活动后恰好使散热和产热保持平衡的温度值。

1.正常人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应当是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 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2.人体体温昼夜节律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A.上午8~10时 B.下午3~4时 C.清晨2~6时 D.夜间10~12时 3.女性月经期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A.行经期 B.排卵前 C.排卵后 D.排卵日 4.人体腋下温度正常值是 A.36.0℃~37.4℃ B.36.7℃~37.7℃ C.36.9℃~37.9℃ D.37.5℃~37.6℃ 5.影响能量代谢最重要的因素是 A.环境温度 B.进食 C.精神、情绪 D.肌肉活动

6.劳动或运动时,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 A.肝脏 B.脑 C.心脏 D.肌肉 7.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辐射 B.传导和对流 C.发汗蒸发 D.不显性发汗 8.给高热病人使用乙醇擦浴是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9.给高热病人作用冰帽或冰袋的作用是 10.决定体温调定点的部位在 A.下丘脑 B.大脑皮层 C.下丘脑后部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11.人体感受外界环境温度降低刺激的主要感受器是 A.中枢冷敏神经元 B.皮肤热感受器 C.中枢热敏神经元 D.皮肤冷感受器 12.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变化是 A.降低 B.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不变 13.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高的物质是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混和食物 14.当下丘脑温度升高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是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 15.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A.二磷酸腺苷 B.三磷酸腺苷 C.磷酸肌酸 D.葡萄糖

16.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来衡量,下述哪项不是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A.体重 B.环境温度 C.蒸发散热 D.精神紧张程度 17.测定基础代谢率要求的基础条件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空腹 B.无体力活动和精神紧张 C.环境温度18~25℃ D.深睡状态 18.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异的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幼儿高于成人,新生儿易波动 B.剧烈运动可使体温升高1~2℃ C.清晨2~6时最低 D.女性一般高于男性,而且排卵之日最高

19.临床上用简便方法测能量代谢时,必须测定的数据是 A.食物的热价 B.食物的氧热价 C.单位时间内耗O2量和CO2产生量 D.耗O2量及尿氮排出量 E.单位时间内耗O2量 20.基础代谢率的测定常用于下列哪种疾病的诊断 A.垂体功能低下 B.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低下 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D.糖尿病 E.肥胖病 21.促进机体产热最重要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 E.孕激素 22.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延髓 D.脊髓 E.中脑

1.能量代谢是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 和利用的过程。 2.一般情况下,机体所需要的能量70%由 分解提供,其余由 提供。 3.糖和脂肪的生物热价 它们的物理热价;蛋白质的生物热价 它的物理热价。 4.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和 。 5.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是 ,其散热的方式有对流、传导、辐射和 等四种。 6.发汗可分为 发汗和 发汗两种。 7.对流散热是通过 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方式,通过空气对流所散失的热量,受 影响极大。 8.辐射散热主要与 和 有关。 9.在致热源的作用下,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中的热敏神经元的阈值 ,体温调定点 ,导致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