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dvertisements

2.3 共建美好 和谐社会. 人 他人 自身 社会 自然 人自身 : 自尊 \ 自信 \ 自立 \ 自强 \ 自控 \ 悦纳 \ 乐观 \ 进取 \ 向上 \ 坚 强 \ 直面挫折 \ 明辨是非等 人与人 : 平等 \ 真诚 \ 尊重 \ 理解 \ 宽容 \ 诚信 \ 友爱 \ 赞美 \ 合作.
第十一章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 辅导讲座一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 ---盐城市教育局直属一支部党课讲稿 吴兆虎
毛泽东思想概论.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中共华东师大一附中总支部党校 2007年学生党课班开班仪式 ——暨党课第一讲 入党动机.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 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中共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商贸管理系分党校.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热点专题复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新郑一中 沈林坡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章程》 填空学习之一 (总纲部分)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素质教育部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的 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走势分析.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中国梦” 政治组 傅永元
北方工业大学 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王怀超.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牢牢把握“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导 言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课程标准 : 1、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回望 素材天下网sucaitianxia.com [PPT模板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个人年终总结.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永 永 远 的 丰 碑 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 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辅导材料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历史背景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 的一个社会理想。 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的愿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西汉王朝在经历了高祖、惠帝、吕后之后,进入了文帝、景帝统 治时期。在这个时期,西汉社会出现了一个和平稳定的阶段,社会经 济得到较快的恢复与发展,因而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 治”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出现的第一个盛世。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谥法》说“威武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 开元之治是唐朝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后世史学家称其为开元之治。

贞 观 之 治 “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贞观四年,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 “风调雨顺,年登丰稔,米斗不过三、四钱,” “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 贞 观 之 治

“永宣盛世”,就是明朝永乐时期到明朝宣德年间的一个盛世。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这样一位传奇皇帝,是他缔造了华丽宏伟的北京故宫,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是他派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也是他主持编纂了盖世无双的《永乐大典》。

所谓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有些中国历史学家们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是因为他们觉得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他们认为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学术文化的集大成趋势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

二、时代背景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国和平崛起、建设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时期。 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一方面,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某些国家会继续利用经贸、民主、自由、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向我施压。 另一方面,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国内背景 根据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属于后工业化向现代化过渡期,也就是“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并存的时期。

“黄金发展期” 与“矛盾凸现期”

“矛盾凸现期”的诸多问题 人与自然不和谐 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 城乡差距持续拉大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国民诚信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尚待进一步完善

第一 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 我国GDP约占世界的1/30,但能源消耗约占世界的11%,水约占14%,钢铁约占25%,煤约占30%,水泥约占50%。 我国1万亿美元GDP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6倍,人均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7倍、印度的2倍。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

第二 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持续扩大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低迷 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内外压力

第三 城乡差距持续拉大 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 山东某农村一景

第四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96。相比之下,印度的基尼系数为0.33,美国为0.41。 第四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96。相比之下,印度的基尼系数为0.33,美国为0.41。 贫富差距已明显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第五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政治文明水平亟待提高 第五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政治文明水平亟待提高 政治体制改革无法适应现有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权大于法,权力过分集中 农村基层民主法制进程落后 公民意识缺乏,参政意识淡漠

假鞋 假药 假奶粉 第六 社会诚信资源匮乏 生活之中到处充斥着 “假” 假唱 假文物 假广告 第六 社会诚信资源匮乏 生活之中到处充斥着 “假” 假鞋 假药 假奶粉 假唱 假文物 假广告 失去“诚信”的风险成本很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第七 人与自然不和谐

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

三、理论基础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建立一个公平、正义,能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思想传承与和谐社会理念 马克思主义: 自由人联合体 毛泽东思想: 论十大关系 邓小平理论: 共同富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执政为民、执政兴国;追求和谐性的合力

理论认识的深化 和谐社会理念是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第一,这是我们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走向和谐]第三集_执政方略(1).wmv

审时度势 与时俱进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二部分 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

一、“和谐社会”理念提出的历程

“和谐社会”理念正式提出的代表性事件

二、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1、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探源 传统和谐思想肇始于远古的巫术礼仪之中,汲取“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华得以形成和发展,经儒、道、释等不同哲学体系各有侧重的发挥,逐步深化和不断丰富,最终由宋明理学加以辩证综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2、西方和谐社会典范 和谐瑞典

瑞典社会使全国公民“从摇篮到坟墓”都享有社会福利保障。诸如夫妻共享产假、多子女家庭补贴、育婴费、幼儿费、中小学义务教育、每年4周带薪休假制、每周40小时工作制、疾病保险、全民公费医疗、失业救济、全民养老金、安葬抚恤费等,共有二三百项之多。瑞典的和谐社会制度颇得人心。

3、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

(1)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他目标的政治前提。

(2)公平正义 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的社会。

(3)诚信友爱 所谓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实的道德基础。 焦点访谈_丛飞 一路走好.wmv

(4)充满活力 每个人的创造愿望、创造才能、创造成果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承认。 全社会各种积极性与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5)安定有序 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社会管理完善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从和谐社会特征看九大“民生” 一、收入分配最敏感 二、社会保障最关键 三、扩大就业最重要 四、教育公平最迫切 五、医疗卫生最直接 六、住房问题最难解 七、安全形势最严峻 八、社会治安最基础 九、资源环境最突出 走向和谐05.wmv

4、把握和谐社会内涵必须理清的几种关系 (1)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三大文明建设的关系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焦点访谈_任长霞_1.wmv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三部分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当代大学生

一、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 构建全社会的和谐,要求构成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也应该是和谐的。东方时空-感动中国人物展播_洪战辉.wmv 建立大学和谐校园不仅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紧迫性 1、校园中的不和谐现象 (1)道德价值观的偏失 (2)心理承受力差 (3)畸形的竞争态度 (4) 人际关系紧张

2004年年初,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马加爵因同学在打扑克时作弊而锤杀四名同学,马加爵案件一时轰动全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2、校园和谐危机的成因 (1)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就业压力的增大 (3)生源背景的多样化

三、从我做起共建和谐校园 1、学生的和谐意识展现了学校和谐形象 2、学校的和谐环境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管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解决人民群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D.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C.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E.就是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可以概括为( ) A.市场主导 B.党委领导 C.政府负责 D.社会协同 E.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