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以佛法探索生命與反思生命之意義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碧桂园集团开启全球人才招募之旅. 这里是社会精英云集的公司 这里是人才施展才华的好地方 这里是学习进步的好学校 这里是和谐的大家庭 这里是诚实守信、合法合规经营的公司 这里是讲道理、勇于自我修正的公司 这里是公平公正、论功行赏的公司 这里是欣欣向荣、不断总结好经验并付诸实践的公司 这里是为全世界建造又好又便宜的房子的公司.
Advertisements

6 版第 各年龄期保健重点 重庆医科大学 儿科学院 胡 燕. 6 版第 重 点 婴儿期及幼儿期保健重点.
103 學年度縣內介聘申請說明會 南郭國小 教務主任張妙芬.  重要作業日程 : 1 、 5/1( 四 ) 前超額學校 ( 含移撥超額 ) 備文函報縣府教 育處輔導介聘教師名單 2 、 5/7( 三 ) 超額教師積分審查( 9 : : 00 、 13 : : 00 )。 3.
大學甄選申請入學 〃備審資料 〃面試. 確認你的追求對象 學校環境概況 系別特質 有無交換學生 未來出路 性質相似的科系要清楚之間的差別 ex: 社會福利學系,社會工作學系, 社會學系.
人文行動考察 羅東聖母醫院 老人醫療大樓 吳采凌 黃玨宸 劉映姍 陳嫚萱.
焦點 1 陸域生態系. 臺灣的陸域生態系 臺灣四面環海 黑潮通過  高溫, 雨量充沛 熱帶, 亞熱帶氣候.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 第 6 章. 學完本章我能 ……  知道中國土地資源的問題與保育  了解中國水資源的問題與保育  知道中國森林資源的問題與保育  能分析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如何影響人類 的生活型態  說舉出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
多喝白開水, 健康水噹噹 中原食品營養師 張瑋真 前 言 小明今年九歲, 就讀中原國小, 他每天早上都會去 學校附近的早餐店, 買早餐來吃, 他通常都會吃 三明治或蛋餅, 而且都會搭配一杯奶茶或是紅茶, 才會滿足的去學校上學。 中午放學回家後, 也會在路上的便利商店, 買一罐 運動飲料或是綠茶解渴。
新个体新个体 ? 受精卵受精卵 何种分裂 有丝分裂 卵细胞 何种作用 受精作用 精子 何种 分裂 减数 分裂 父方 母方 从细胞水平上来看,人是怎样诞生的? 思考: 1 、你从双亲继承了什么物质? 2 、上图中的数字代表什么?
翻譯技巧解說 例文 授課教師:何資宜. 一、加譯 「おしん」の視 聴率は、最高の時が 62.9 %に達した。ク ロジロが出てくる 「南極物語」は、配 給収入が 52 億円を超 えて、記録を更新し た。 《阿信》的收視率最 高時曾達 62.9% 。此 外,以兩隻小狗太郎 次郎為主角的《南極 物語》,票房收入也.
景美樣品房工程變更 / 追加請款 / 說明 102/08/09 樣品房停工 102/10/10 樣品房完工 102/09/26 向工務部提出 追加工程估價單 102/10/25 經工務部審核 轉送採發部門 102/09/03 工地會議 確認後續施工方式 102/11/ /11/ /12/09.
統計之迷思問題 保險 4B 張君翌. 迷思問題及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 解題的過程重於答案 例 : 全班有 50 位同學,英文不及格的有 15 人,數學不及格的有 19 人,英文與 數學都及格的有 21 人。請問英文與數 學都不及格的有幾人? 老師常使用畫圖來解決這樣的問題,英文和.
揭日本人让人理解不了的20件事 今天先来看看日本人的自我剖析︰日本人的20个“为什么”?这“20个为什么”的内容来源于日本影视名人北野武所主持的一个节目。虽然不是网友来信中提出过的问题,但看看日本人自己对自己的分析,是挺有意思的。而且,仔细看看下面这“日本人的20个为什么”,会发现其实有些东西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毕竟汉字圈里的文化,是有共融之处的。
社團法人台南市癲癇之友協會 講師:王乃央老師
賃居相關法律常識.
美味料理 5223汪芮臣.
第七章 外營力作用 第一節 風化 第二節 崩壞 第三節 侵蝕與堆積.
治癒肺癌 的妙方.
強制認領私生子首例 第十組組員:4970T012 劉柏宇 4970T013 黃偵泰 4970T035 陳建儒 4970T100 蔡維哲
品德教育讀書會分組報告 第三組 組員:董健毅老師、黃琡雯老師、方永強老師、 李淑瑜老師、郭德義老師、邱美鈴老師、 陳月鈴老師、曾婷瑜老師
僑泰高級中學 By: 高中部 三年四班 羅君瑛 資訊科 二年乙班 羅泰傑 電子科 二年甲班 許振崑.
A 費 百 袋 之 曼 夢 寶 別鬧了! 陳依琳 Mickey 許巧柔 Cathy 王思涵 Vera 林佳靜 Levita
得勝的意念.
物理治療師之僱傭關係 九十二年四月十二日.
勿讓權利睡著- 談車禍之損害賠償與消滅時效.
二、開港前的經濟發展 (一)土地開墾和農業發展 1.漢人移民的遷徙與拓墾 (1)遷徙 A.居住區 a.泉州人最多:沿海
設計新銳能量輔導 實習期中感想 實習生:賴美廷 部落格:TO13004.
日本的〈地獄劇〉 與 中國的〈目連戲〉.
我们一起走过 We have grown up together♥
教育概論 幼一甲 第四小組 1.林瑞敏 2.許曉文 20.張舒婷 21.陳香如.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 相關概念介紹 南區國稅局 新營分局 林俊標 各位學員大家好:
情緒與壓力管理 手部舒壓運動 第六組.
男性生殖系統.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female (life style)
中國的首都—北京的古今著名建築物 聖公會置富始南小學—第一組 研習題目: 香港教育學院校友會 主辦 公民敎育委員會 贊助 香港教育城、
Π π π 大學生你 了沒 別讓落伍找上你 嘉藥學程 幫你打造第二專長 讓你揚眉吐氣~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教務處 課務組 製.
食字路口 飲食看燈行 營養姐姐廖澍君 1.
約用工讀生/學生助理說明會 人事室報告
指導老師:楊淑娥 組別:第一組 成員:劉怡萱4a0i0066 吳珮瑜4a0i0070 林秋如4a0i0075 陳婉婷4a0i0076
指導教授:古錦松 分享同學: 蔡斗溍、陳姿云 陳俊仰、陳國睿(助教)
儿童保健原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 沈理笑.
學 號:997I0010、997I0024 組 員:洪韋鈴、王婷婷 日 期: 指導老師:王立杰 老師
如何查財產(2/6) EX:利息明細提醒您於金融機構有存款;營利(股利)明細提醒您有買股票。
第六章 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
五-4 台灣的生活禮俗 組員:603 15號 黃醴萬 6號 吳家熙 5號 楊証傑 11號 李偉新.
第一节 生物与生物学 欢迎大家来到生物课堂.
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理想 程红兵.
公司法(六) 股份有限公司 1.
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行行重行行:走了一程又一程 生別離:在有生之年分離 語出楚辭:「悲莫悲兮生別離,
哲學概論 授課教師:王榮麟 單元四:他人心靈的認知(II)
認識組織危機管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自然科教學觀摩 教 學 者:黃藍萩 教學班級:3年9班 教學日期:
信(2) 信仰栽培课程(下) --第五讲.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死是甚麽? 」 馮家柏 拉撒路會有限公司總幹事 2013年3月9日.
暴力、草莽、土野、情色、權慾 —華西街的成人童話
基督徒的人生 The Christian Life C. 你知道自己有永生嗎?
刑事訴訟法 不受理.
领导艺术与方法 适合对象:课长级以上人员 人力资源部 李晓红 2006/6/12
物理實驗水火箭活動 水火箭製作.
——Teaching for t_______ hinking
蘇文峰牧師 第一届“小组长研习会” Session 2
CH9 問卷調查:我們的好奇本性.
主啊 我到你面前 Lord, I come to You
『基督徒的奧林匹克』 林前 9:24-27 葉裕波 牧師.
獻上自己來榮耀神 Offering Ourselves To Glorify God
Climbing a Rock Wall 攀岩 选自《多维阅读第10级》.
家有嬌妻 Respect Your Husban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講:以佛法探索生命與反思生命之意義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佛學概論 第九講:以佛法探索生命與反思生命之意義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佛學概論 以佛法探索生命與反思生命之意義 第11週 2012/05/01 蔡耀明 佛學概論 以佛法探索生命與反思生命之意義 第11週 2012/05/01 蔡耀明 http://yunol.com.tw/gallery/cats/02_G

閱讀材料 蔡耀明,〈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35期(2008年3月),頁155-190. 蔡耀明,〈生命意義之佛教哲學的反思〉,《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3卷第1期(2011年12月),頁159-183.

Article I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1 研究主題:本文的焦點主要放在生命做為一個學術概念,以及生命哲學做為一套學問或一門學科,提出界說和釐清,勾勒外貌,並且針對相關的若干概念或論題,做成初步的思辨。 研究進路與方法:本文採用的,主要是哲學的研究進路(philosophical approach),也就是在切入的角度或手法上,將目標導向於形成有關實在(實相)、意義、或價值之正確的認知,由此展開以思辨和論理為主導的運作。至於研方法,特別注重關鍵概念的界說、概念或涵義的釐清、切要論題的鋪陳、以及扣緊論題的反思。

以哲學的書寫,提供有關生命概念與生命哲學較為嚴謹與完整的概觀。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2 研究目標 以哲學的書寫,提供有關生命概念與生命哲學較為嚴謹與完整的概觀。 做出來的生命哲學,不至於過分褊狹或浮面,而是不僅可助成和宗教哲學、佛教哲學的接軌,而且往宗教式的生命實踐開放,使學說與實修在生命課題的密切關聯,成為學術上的可行之道。

文章架構: 一、緒論 二、何謂生命 三、釐清生命和相關概念 四、何謂哲學 五、何謂生命哲學 六、生命和哲學的關係 七、釐清生命哲學和相關學科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3 文章架構: 一、緒論 二、何謂生命 三、釐清生命和相關概念 四、何謂哲學 五、何謂生命哲學 六、生命和哲學的關係 七、釐清生命哲學和相關學科 八、結論與展望

二、何謂生命.1 (一)標定在有機體的生命界說 (二)有機體式的生命界說之回顧與前瞻 (三)導向更好的生命界說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4 二、何謂生命.1 (一)標定在有機體的生命界說 (二)有機體式的生命界說之回顧與前瞻 (三)導向更好的生命界說 由替代構想推演出更好的生命界說 不得已採取個體式的看法時,寧可看成生命體,至少還包括感受、知覺判斷、情意、和意識,而不會只帶著有機體的部分。 生命之顯現,與其說是生命體,倒不如說是生命歷程,因為講成生命體,傾向於包裹在點狀的、外貌的、以及言談上的設置,而稱為生命歷程,則傾向於展開較豐富與較真切的內涵。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5 二、何謂生命..2 著眼於生命歷程,就寄託在有機體的部分,通常可被覺察與分辨出一些環節或步驟,例如,生、老、病、死,而可稱為生老病死之生命歷程。 將生命之顯現看成生老病死之生命歷程,再由「生命體」、「生命之顯現」、「生命歷程」等概念,過濾出「生命」此一相當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不認為「生命體」、「生命之顯現」、「生命歷程」就是「生命」本身或「生命」如其所是,那麼,稱為「生命」的,著眼於「生命」本身或「生命」如其所是,加以界說,在形式上,大致意指使生命之顯現得以成為如此的生命歷程之一貫的根本、機制、或道理。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6 二、何謂生命..3 補強說明生命界說 We want to know what life is, not just what people think life is. 一般世人甚至自然科學所談論的生命及其相關概念,如果做哲學,不僅不必照單全收,而且有必要施加檢視、釐清、和調整。 通常的生命界說,以刻畫具體的項目或內容為要務,結果容易由限定的處理,造成封閉的系統;由片段的現象,淪為失落的浮面。這兒界說生命,不預先做成任何在具體項目或內容的規定,僅就語言形式,發而為探照的顯露,以及就觀念涵義,帶動啟發式的理解。簡言之,在生命界說上,一方面,捨棄由現象而固著(settled)和封閉的(closed)做法;另一方面,採取由現象而非固著(unsettled)和開通的(open)做法。

二、何謂生命..4 補強說明生命界說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7 之前,為了界說生命哲學,就從界說生命做起。走到這兒所提出的生命界說,正好方便從事生命哲學進階的討論。假如就生命所做的界說,在界說的階段,幾乎已完全排除生命實相、生命目的、生命意義、生命價值、生命實踐等課題可討論的餘地,則無異於宣告生命哲學的死刑。就此而論,不將有機體、生命體、生命之顯現、或生命歷程等概念等同「生命」,也不讓「生命」在界說時就被侷限在生命體等概念裡面,則相當於替生命哲學重大的課題,預留往廣度、深度、或高度探索或討論的空間。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8 二、何謂生命..5 其四,這兒的生命界說,由生命之顯現關聯於生命歷程入手,再以如此的生命歷程,導入其一貫的根本、機制、或道理。因此,生命歷程和生命,可做雙向的切換,而不至於彼此攪混,或彼此隔絕。例如,一方面,生命歷程之所以如此顯現的根本,即為所謂的生命;另一方面,根本於所謂的生命,再配合各式各樣關聯的條件的推動,即可顯現為此的生命歷程。 其五,為了凸顯通常被稱為有機體、生命體、或生命歷程的,都是就生命之顯現的層次,在認知上,捕捉成點狀或線狀的意象,並不等於生命本身或生命如其所是, 才借用富於形上學意味的「根本」(metaphysical base)一詞,或可稍微帶出有機體乃至生命歷程和生命之間不即又不離的關係。換言之,使用「根本」一詞,在於搭配形上學往實在或實相(reality)的探究,只是很單純的在論說上的一項設置或道具, 並不因此挾帶諸如本性或本質等概念經常被附加投射的實體觀念(substantialistic notion),也不因此倡言類似本質與偶發(essence and accident)之間的二元區分。

二、何謂生命..6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9 其六,如果千差萬別的生命體和生命歷程都是根本於生命的顯現,所謂的生命,必須是平等的且貫通的,亦即,必須是「一貫的」(coherent)。反過來說,假如所謂的生命不是在根本上一貫的,則千差萬別的生命和生命歷程,即無法說成都是根本於生命的顯現。再者,基於生命歷程和生命具有雙向切換或不即不離的關係,意涵著生命歷程和生命有其系統運轉的程序,因此稱為「機制」(mechanism)。既然稱得上機制,系統運轉的程序應該有其導向的道理可言,因此稱為「道理」或「理趣」( leading principle)。

三、釐清生命和相關概念 .1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10 (一)闡明生命和相關概念可能的分際 生命:使生命之顯現得以成為如此的生命歷程之一貫的根本、機制、或道理。 人生(human life):進入人類的生存環圈,以人的樣貌或生命形態出現於世界,從而經歷的一生與生活。從入胎到死亡的期間,稱為一生(a period of life),也就是生命歷程的一個波段。一生並不等於生命,而只是生命顯現的一個波段。生命顯現為一生,不見得都是人生,也可能以貓或狗等生命形態出現於世界,而成為貓或狗的一生。 生物(living creature):針對生命顯現為生命形態,如果僅側重或認取當中活的有機體(living organism)的部分,也就是僅側重生命的生物顯現的部分,包括生物構造和生物機能,就傾向於說成生物。

三、釐清生命和相關概念 .2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11 生命體(living entity):針對生命顯現為生命形態,如果看成物體、個體、或存在者,連帶地,就其構成要項,不僅採納活的有機體的部分,而且還重視感受、知覺判斷、情意、意識、道德、精神、或靈性等部分,就傾向於說成生命體、活的個體(living individual)、或活的存在者(living being)。以生命為著眼,光是有機體、肉體、身體、或生命體,都不等於生命, 而只是生命顯現的一個波段用以短暫寄居的依託裝備(equipments temporarily harboring a period of life)。 生命現象(phenomena of life):針對生命顯現為生命形態或生命歷程,在可被一般世人覺察的範圍,所覺察出來的情形。

三、釐清生命和相關概念 .3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12 生存(to live on; to be alive; livelihood; maintaining living activities):維生或謀生的活動,亦即進行可持續存活於世間的活動。 生活(living):可和生存同義。如果要另做區別的話,則意指由於活在世界,營造的所作所為,可用領域概念區分為個人生活、家庭生活、親友生活、城鄉生活、日常生活、職場生活、休閒生活、文藝生活、道德生活、宗教生活等。 死亡(death):以有機體為著眼,死亡意指生存活動所寄託的有機體朽壞或行使不出其生物機能,以至於無法再充當生存活動的寄託;以生命體為著眼,死亡意指生命歷程的一個波段所仰賴的構成要項解散到再也凝聚不出什麼樣的生物機能。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13 三、釐清生命和相關概念 .4 (二)以生命觀念化解死亡之迷思 在界說死亡時,有二個想法雖然頗為流行,卻很容易造成觀念的混淆或困惑。 將活著和獲得劃上等號,以為活著就是獲得,尤其是獲得所謂的生命;將死亡和喪失劃上等號,以為死亡就是喪失,尤其是喪失所謂的生命。 如果以生命歷程為著眼,不論活著或死亡,都是從生命顯現的一個波段認取出來的環節。 死活這二個概念,主要的差別在於,所寄託的有機體是否還能行使其生物機能,或者所仰賴的構成要項是否還能結合在一起以行使其生物機能。 簡言之,從生命顯現的一個波段,可認取出諸如出生、衰老、患病、死亡等環節;至於死亡,不僅談不上喪失什麼,而且談不上喪失所謂的生命。

三、釐清生命和相關概念 .5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14 (二)以生命觀念化解死亡之迷思 將活著看成本位,將死亡看成本位的不可逆,甚至看成所謂生命的不可逆的終止(the irreversible cessation of life) 稍加檢視,睡醒之後,並不是回到昨天醒著的時段;在歷程波段的進展上,沒有哪一點或哪一段的睡眠會和哪一點或哪一段的醒著維持對立的局面。日子只是一直在更替地過下去,無所謂哪一天或哪一個時段是本位。同樣地,以生命歷程為著眼,寄託在特定有機體而稱為活著的時光,只是不斷地奔流,既談不上可以是什麼樣的本位,基本上也無關乎可逆或不可逆。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15 四、何謂哲學 要說明哲學意指什麼,最好的辦法之一,可從哲學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入手。 就重大的課題和議題,極盡理性思辨之可能,尋求或導向真理之合理的評估(a reasonable estimate of the truth),表現出愛好智慧和砥礪智慧的特色,因此得到哲學的稱呼 五、何謂生命哲學 所謂生命哲學,以生命為關切的重心,展開哲學的探問與思辨,從而形成的整套學問的鑽研。

六、生命和哲學的關係 .1 為什麼會活在這裡? 為什麼會活成這個樣子? 這樣子活下去,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一)生命之於哲學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16 六、生命和哲學的關係 .1 為什麼會活在這裡? 為什麼會活成這個樣子? 這樣子活下去,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一)生命之於哲學 生命之於哲學,在於引發哲學活動的驚訝、興趣、或動力,進而成為哲學關切的重心,或重要對象之一。廣義上,生命的一切,是對哲學全然開放的,都可鼓舞哲學的興趣。狹義上,則有必要深入辨別,什麼樣的生命,或生命的什麼,較為切要於哲學的探究。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17 六、生命和哲學的關係 .2 (二)哲學之於生命 哲學之於生命,就生命展開哲學的運作,以及因此可名正言順地稱為生命哲學,在於不輕易接受或拋出幾乎只是一己的願望、偏見、利益、或習性的東西,也不聽命於任何權威或傳統的宰制,而是賦予嚴謹且批判的反思(rigorous and critical reflection)幾乎最崇高的位置,尊重證據的檢視、程序的進行、論證的錘鍊、以及真理之評估,發而為思辨上的專業、誠信、條理、和一致,並且堅持以如此錘鍊出來而夠得上幾乎最好的理由為根據,形成或提出有關生命的信念或見解,藉以更加善巧地思惟生命,進而養成有關生命更好的理解力。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18 七、釐清生命哲學和相關學科 生物學(biology) 人生哲學(philosophy of human life) 生命研究、生命學(life studies) 生死學(life-and-death studies) 死亡學(thanatology)

〈生命與生命哲學:界說與釐清〉-19 八、結論與展望 本文主要的工作,在於界說生命和生命哲學,並且闡明和相關概念或相關學科可能的分際,不僅使生命成為哲學方法可施加界說的一個重大概念,而且使生命哲學成為哲學的重大學科之一。 界說和釐清,在整個學術道路上,頂多只是跨出一小步。生命哲學如果要成為哲學很有份量的學科之一,還有待全面設置課題範疇,以及逐一提出切要的論題,不僅助成哲學的思辨在有關生命的論題展開一系列探究的程序,而且和哲學之所以構成的諸如形上學、心態哲學、知識學、和倫理學等學科,形成密切的交織。這些都是有待後續的努力,方得以為繼。

Article II 〈生命意義之佛教哲學的反思〉

一.緒論 本文以生命之意義為焦點課題,從事佛教哲學的檢視與反思。 文章架構: 〈生命意義之佛教哲學的反思〉-1 一.緒論 二.論題呈現與關鍵概念 三.生命之意義:易於滋生困惑的課題 四.如何以哲學的方法適切地探討生命之意義? 五.以〈第一義空經〉為主要依據所解開的生命之極致意義 六.結論

〈生命意義之佛教哲學的反思〉-2 二.論題呈現與關鍵概念-1 通常最頻繁被拿出來問的二個論題: 「生命之意義是什麼」(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 「生命有沒有意義」(Does life have a meaning)。 此一論題之所以更為優先,猶如賽跑,在往前奔跑或競逐之前,應該仔細檢查起跑線上的情形。擺在起跑線上的,確認為生命之意義此一課題,進而確認什麼種類的賽跑,乃至確認往終點線奔跑的程序。

〈生命意義之佛教哲學的反思〉-3 二.論題呈現與關鍵概念-2 列為本文關鍵概念的,至少包括生命、意義、哲學、佛教哲學。目前先做扼要的界說,稍候再做進一步的討論。 生命:從時間向度被認識的多重歷程、段落、或現象,抽離出時間概念;同樣地,從生命歷程被捕捉的諸多現象,抽離出生命概念。就此而論,從各個被捕捉的差異現象,往抽離的方向,做平等一貫的考量,「生命」或可界說為「使生命之顯現得以成為如此的生命歷程之一貫的根本、機制、或道理」

二.論題呈現與關鍵概念-3 〈生命意義之佛教哲學的反思〉-4 意義:就所面對項目的內涵、緣由、或條理之理解。 哲學:關切生命世界之生成、存在、變化、滅亡、實在、心態、身體、認知、知識、語言、真理、意義、價值、道德、美醜、聖俗、超越等課題,進行解開的探勘,從根本提出疑問,從事諸如界說、釐清、推理、論證、詮釋、理解、洞察、批判、論辯等一系列的思辨程序與見解包裝,發而為儘可能廣大、全面、長久、深刻、或高超的推敲,甚至尋求生命世界之出路,帶出儘可能高瞻遠矚的轉化或開展。 佛教哲學:佛法的教學或傳統處理生命世界之重大的課題,透過一系列的覺察、洞察、與思辨之程序,從而形成的解釋、診斷、批判、見解、學說。

三.生命之意義:易於滋生困惑的課題-1 課題認識之混淆:生命 〈生命意義之佛教哲學的反思〉-5 三.生命之意義:易於滋生困惑的課題-1 課題認識之混淆:生命 片面主義(unilateralism)的混淆。所謂的片面(one-sidedness),其意涵為將所處理的事項關聯的眾多面向或方面,只截取其單一的或極少數的面向或方面 Ex: 將廣大的生命世界,片面地截取為居住地、所在國、或地球;將長遠的生命歷程,片面地截取為一生或一生當中的某一個時期;將多樣的生命體,片面地截取為人類之生命體。

三.生命之意義:易於滋生困惑的課題-2 〈生命意義之佛教哲學的反思〉-6 1.課題認識之混淆:生命 化約主義(reductionism)的混淆。所謂的化約(reduction),預設所處理的事項有其複雜的與簡單的層次,其意涵為將較為複雜層次的事項,拉到較為簡單層次的現象、成份、要素、概念、或機制,並且根據較為簡單的層次,解釋較為複雜的層次。 Ex: 將多樣的生命體,往下拉到分子或DNA的層次; 將生命歷程的心態活動的因果關聯,往下拉到物理現象的因果關聯。

三.生命之意義:易於滋生困惑的課題-3 課題認識之混淆:生命 〈生命意義之佛教哲學的反思〉-7 三.生命之意義:易於滋生困惑的課題-3 課題認識之混淆:生命 它者主義的混淆。所謂的它者(the other; constitutive other; othering),其意涵為以當事者或自我為本位,並不經由納入系統或當面對話的方式,卻經由別異(difference)觀念的作用,將所認為別異的事項或人物,加以分別、投射、或構繪而成的說詞、符碼、或標籤。

三.生命之意義:易於滋生困惑的課題-4 〈生命意義之佛教哲學的反思〉-8 課題認識之混淆:意義 往往和諸如目的(purpose)、目標(goal)、價值、尊嚴等概念混淆在一起。 論題思考之偏差:欠缺明確論題的談論 論題思考之偏差:有無論題所夾雜的混淆觀念 Does life have a meaning? (誤) 如果所根據的概念在認識上都已經攪混了,再怎麼談論生命之意義,都會造成困惑,應該是預料得到的事情。

四、如何以哲學的方法適切地探討生命之意義?-1 論題之初步檢視:「生命之意義是什麼」是否為虛假議題? 例一,在日常生活或經驗科學的系統,如果一個論題詢問的事物並不存在,而且不是在詢問事物存在與否,則該論題即可被判定為虛假的。 例二,在日常生活或經驗科學的系統,如果一個論題詢問的事物張冠李戴、問錯對象,而且不是在詢問事物的身分辨識,則該論題即可被判定為虛假的。 例三,如果一個論題只是假藉詢問的口吻,骨子裡卻在遂行誘導、指派、迫使同意、命令、或恫嚇之實,則該論題即可被判定為虛假的。 例四,如果一個論題,並不使用「開放式(或開口式)問句」(open-ended question)的形態,而是使用「封閉式(或閉口式)問句」(close-ended question)的形態,並且藉由問句,將問方的意見套向被問方,或套取被問方的意見,甚至藉由問句,在設計陷阱(set-up question),誘導被問方進入圈套,則該論題即可被判定為虛假的。

四、如何以哲學的方法適切地探討生命之意義?-2 「生命之意義是什麼」,此一論題採取「某某是什麼」(what is x)的格式。 世間的事情構造繁複、變動不居、源遠流長、牽連廣泛。然而,一般世人使用得相當頻繁的連繫詞「是」,雖然很大部分在做概念的、片面的、一時的、過時的、單一的、或靜態的連結,卻傾向於製造出好像全面的、永恆的、或固定的意象之效果,因而很不利於直接拿來認知世界確實的情形。有鑑於此,「生命之意義是什麼」,此一論題當中的連繫詞「是」,即不應理所當然地予以接受,或未經檢視地沿用下去。 暫且這麼說,「生命之意義是什麼」,主要在詢問「生命之意義意涵著什麼」 what does the meaning of life mean?

四、如何以哲學的方法適切地探討生命之意義?-3 解開生命世界而理解生命歷程 透過觀看或認知而成的理解,才談得上意義 僅透過觀看或認知而成的理解,才談得上意義,而且還要透過理解「生命」,才談得上生命之意義。 解開生命世界,乃至理解生命歷程,從而揭露生命之意義,雖然很重要,將解開、打通、而理解或洞察的內涵,藉由可用的言說,盡可能如所理解地予以表述,應該同樣地重要,甚至還可利用如此表述的機會,展開「生命之意義」在言說方面的後設檢視。

五、以〈第一義空經〉為主要依據所解開的生命之極致意義-1 〈生命意義之佛教哲學的反思〉 五、以〈第一義空經〉為主要依據所解開的生命之極致意義-1 生命之意義,並非任何人物、天神、宗教、集團的禁臠、專利、特權區域,亦非伴隨著出生而被生物、家族、階級、權勢等方面的條件所決定的事項,而是任何生命體,只要解開乃至理解生命世界乃至心路歷程,皆可予以揭露的課題。

五、以〈第一義空經〉為主要依據所解開的生命之極致意義-2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為第一義空經? 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以〈第一義空經〉為主要依據所解開的生命之極致意義-3 此一關鍵概念,主要的部分為「空性」;而「第一義」放在「空性」一詞的前面,則使一般意味的「空性」,益形顯發其明確的面向或內涵。至於「第一義」當中的「第一」,若以對照的方式解讀,則對照地超過起碼的、中等的程度,達到極致的、究竟的程度。 特別發人深省的,在於「第一義」當中的「義」,亦即「意義」,並非虛誇地標榜極致的存在者、財富、權勢、或聚眾之類的事物,而是沿著解開而理解的程序,不斷地突破、打通,達到極致程度的意義之揭露。 因此,「第一義空」,即可說明為「沿著解開而理解的程序,不斷地突破、打通,達到極致程度的意義之揭露,從而顯發的空性」。

五、以〈第一義空經〉為主要依據所解開的生命之極致意義-4 〈第一義空經〉教導與覺察的入手處,由眼開其端,依次為耳、鼻、舌、身、意,合而為進行知覺活動的六項裝備。做為入手處的這六項知覺裝備,可凸顯出至少如下的三個要點。 其一,探討六項知覺裝備——正如探討六項知覺對象、六項分別式知覺、生命體的五個積聚之構成部分——即為探討生命世界。 其二,以六項知覺裝備為入手處,並不停留在或受限於個別的生命形態之短暫的、外表的差異,而是切入生命世界幾乎涵蓋所有的生命形態共通的裝備。 其三,切入六項知覺裝備,關聯地即可置入式地覺察知覺活動的流程;透過覺察,逐一打通心路歷程或生命歷程的環節或波段,洞察地理解為「第一義空」。

五、以〈第一義空經〉為主要依據所解開的生命之極致意義-5 因此,「第一義空」,乃就生命世界而言,延伸及於生命歷程、心路歷程。至於〈第一義空經〉的主旨,扼要言之,生命世界、生命歷程、心路歷程,其極致的意義,顯發為空的。 解開而置入式地覺察六項知覺裝備,即為解開而置入式地覺察生命世界。 以覺察而打通六項知覺裝備的因緣生滅的流程,即為覺察而打通生命世界的因緣生滅的流程。 以解開、覺察、認知、而通達地理解六項知覺裝備(生命世界)的因緣生滅的條理,則六項知覺裝備(生命世界)之意義,即揭露在如此的解開乃至理解的程序。

五、以〈第一義空經〉為主要依據所解開的生命之極致意義-6 不論表現為無明、貪愛、出生、生病、消逝之情形,甚至由積聚所組合的這一套,劇變成積聚所組合的另一套,都不至於困窘地擺盪在忽然有意義與忽然無意義所共構的二邊,而是一貫地理解進去這些表現與劇變之內涵、緣由、或條理,因此一貫地揭露這些表現與劇變之意義。 由於一貫地理解進去六項知覺裝備在生命世界的各個環節的表現之緣由,與各個波段的劇變之緣由,如果從緣由下工夫,尤其致力於調整或熄滅會往流轉的方向持續推動之緣由,即可揭露出切換在還滅而超脫的方向之條理,亦即,揭露出切換為從生命世界超脫之意義。

五、以〈第一義空經〉為主要依據所解開的生命之極致意義-7 〈生命意義之佛教哲學的反思〉 五、以〈第一義空經〉為主要依據所解開的生命之極致意義-7 將六項知覺裝備,連帶地,將生命世界,洞察地理解為並非本身存在為六項知覺裝備(生命世界),而是一方面,了無邊界的因緣生滅的流程,二方面,了無邊界的熄滅因緣而超脫之安住,因此揭露出生命之極致意義。 如此揭露出來的生命之極致意義,洞察地理解生命世界並非限定為任何本身之存在,亦非限定在任何所誤認的邊界之間,亦即,洞察地理解為空性。

THE END http://yunol.com.tw/gallery/cats/06_G

版權聲明 37 2、43 5-23 1、 3-42、 44 24-36、 38-42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Flickr / acstitch (http://www.flickr.com/photos/26717454@N07/5445707538/in/set-72157625923351117/), 瀏覽日期 2012/06/14。 2、43 (http://www.flickr.com/photos/26717454@N07/5445707526/in/set-72157625923351117/), 5-23 研究主題:……方得以為繼 《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 35 期, 頁 155-190,作者:蔡耀明,(2008 年 3 月),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37 如是我聞……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卷第 13。 24-36、 38-42 本文以生命之……洞察地理解為空性。 《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 13 卷第 1 期, 頁 159-183,作者:蔡耀明,出版年(2011 年 12 月),出版社: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編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