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9 课 激素调节 浙教版科学总复习 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活动的调节 1 、植物的感应性 1 )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a 2 )描述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 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a 2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列举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的作用 a.
Advertisements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总 论 主讲人 李朝平.
簡介 …………………………p.1 健康新天地 ………………….p.2 小食餐單 …………………….p.3 士多啤梨 蘋果 之營養 p.4 蕃茄 葡萄之營養 p.5 鮮奶的益處 ………………….p.6 有關圖片...…………………..p.7 總結.
中医特色疗法及其在临床 中的应用 静乐县中医院 主治中医师 曹怀奎. 中药熏洗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 病治疗的需要,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蒸方剂,将中药 煎液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熏洗,而达到治疗效 果,是一种祖国医学最常用的传统外治方法。
玉田三中 化学组.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 …… 酸的 食醋、酸奶和某些水果都是 酸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舌尖上的中国 —— 红烧肉 红曲米 豆腐乳 红曲甘、温、无毒, 主治消食活血,健 脾燥胃 …… 天然色素 —— 红曲色素.
毛周角化症的植物护理. 引 言 —— 本课题的必要性和可信度  目前 美容市场常用毛周角化症的护理方法:自行使 用去角质沐浴用品,像是磨砂膏、去角质刷、丝瓜 布等等。适度的去角质有一定的帮助,但过头就会 造成皮肤的伤害。过度的摩擦不只会使皮肤受伤, 还会使角质层变得更厚。  我们小组设计了一套天然植物的毛周角化症护理,
鼻后孔阻塞综合征 程靖 1 、吴小海 2 1.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院) 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 广州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项目一:准备出库 出入库作业实务. 学习目标 1 .掌握出库的基本要求 2 .理解货物出库的依据和基本方法 3 .明确出库的作业流程 4 .能按要求完成货物出库前的准备工作 ,能计算出库货物的仓容,安排调配装 卸机具 5 .会填写各种出库单证 6 .掌握货物出库的各种方式.
1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 动物产品检疫 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生皮、原毛、精 液、胚胎、种蛋以及未经加工的胴体、 脂、脏器、血液、绒、骨、角、头、蹄 等。
张 猛,陕西安康人。 振东健康培训经理。 曾任教育培训师、保健品营销主管等职务。 从事中药保健养生护理用品研发工作 3 年,带领团 队完成 4 项课题 10 个产品的研发工作.
第三节 特殊饮食的护理 一、鼻饲法 目的 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 插入胃内,从管内注入 流质食物、营养液、水 分和药物的方法。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小儿脑性瘫痪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樊莉. 概述 定义:指由于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损 伤所导致的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可伴有 智力低下、惊厥、听觉与视觉障碍、学习 困难等。是一种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 障碍。 发病率为 1.3% ,男多于女。 属中医 “ 五软 ” 、 “ 五迟.
2013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卫生法规.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小荳荳-義大利麵 組員: 顏瑄誼.林欣嫻.李昱暄.黃珮瑜.潘錡..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 二 课 时.
第六章:動物的消化與吸收 第一節 消化.
第二节 散剂的特点及制备 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 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分为 口服散剂和局部用散剂。 特点 :①起效快 ②相对比较稳定 ③制法简 单 ④应用方式灵活 ⑤不宜制成散剂 的药物.
答: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主廚:蔡 明 宏 ﹝秘儀創始者,本店創立在民國七十年〈1981〉﹞ 副廚:欽天門弟子 〈由三十人聯廚〉
重溫 1..
成为顾客贴心、老板放心的金牌服务人员 ——顾客服务案例培训
2008年高考考纲解读与复习备考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李晓辉
关 爱 老 人 关 爱 健 康 第八章 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变化及护理.
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 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 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 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 春季。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 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使用 巴州区教学仪器供应站 董大崇.
吸烟有害健康 课题调查报告 无锡市新安中学初三(4)班.
大气环境保护.
健管之刊 ——处暑养生 健 康 管 理 部 第十四期.
第17讲 常见的酸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赵倩.
7.5 乳化作用.
第二章 发酵工程基础知识.
红花酒精湿敷 用于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新进展.
口服给药术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实验四 果蝇培养、麻醉及雌雄鉴别 一 实验目的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猪生产与综合实训 授课教师:徐元青 联系电话:
巴东县城市公共交通 发展有限公司 消防安全培训 主讲:向光宜 第五期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月经不调的简易 分类诊断与治疗.
月经生理.
产后出血 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500ml,称产后出血。 一、病因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中醫療法解決失眠問題 指導老師: 林儒禮 報告人:呂佳祐 謝宜璟
血液循环的意义:在人的体内循环流动的血液,可以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将人体内的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促进人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 食物 一、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第 6 章 温里剂.
单位:临朐县龙岗镇上林初中 作者:王晓英 王复刚 课时量:1课时 适合学段:初中
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一)特点 1.双务合同 2.有偿合同 3.诺成合同 4.非要式合同
中药注射剂 中药制剂学教研室 刘 莉
学好考纲,提升能力 年考纲解读 林镜仁.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
营养早餐 小组成员:李鸿磊.官鸿铭.李智恒.梁振.徐林焰.林禧.胡喜燕.黄晟.林梦舒.徐锦海.陈莹、陈斯杭。
洗手消毒液(优威) 1.杀菌力卓越,第一个获得中国卫生部“卫消字”批准文号的洗手液
课件 第 三 单 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 题 1 分子和原子(1) 华池县五蛟初中 张诚
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压力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开始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恒定的沸点(沸程 ℃)。液体有机化合物含有水等杂质时,沸点通常会降低,沸程变宽。据此我们可以测定纯液体有机物的沸点及定性检验液体有机物的纯度。蒸馏还是提.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莆田十三中 张碧霞 生物 必修2 人教版 下学期.
环境和我们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温州市水心小学 缪旭春.
儿童饮食卫生习惯.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实验一 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任务2.3 平板菌落计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购物策略.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是在_____、_____层次上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的科学。 分子 原子 性质 组成 结构 变化规律

2.化学知识的发展和运用 (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创立了________和 _________,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了___________并编制出___________,使化 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___________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 的方向发展。 原子论 分子学说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绿色化学”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微观 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一般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外观 现象 本质 区别 举例 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 变化时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如水蒸发、蜡烛受热熔化等 如蜡烛燃烧、铁的生锈等

【思考感悟】有发光、放热等明显现象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提示:不一定。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生成沉淀等不能用来作为我们判断变化类型的依据,关键是要看本质,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灯泡通电发光,虽然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故为物理变化,又如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虽没有明显的上述现象,但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属于化学变化。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环节 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2.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密度、熔点、沸点、 溶解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注意: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因此 描述物质性质时,需要注明条件。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颜色 状态 气味 硬度 化学变化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用规则。 ①三不原则 不能_____直接接触药品; 不能__________________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___任何药品的味道。 用手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尝

②节约原则 未说明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取____________,固体取的量为 _____________。 ③防污染原则 剩余药品不能_________,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_________ 中。 (2)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块状药品:将容器横放,用_____夹取块状药品放在_______, 再将容器_________,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 ②粉末状药品:首先用药匙或_____取出,将试管_____后,把 药品送到试管_____,然后将试管_________。 1 mL~2 mL 盖满试管底部 放回原瓶 指定容器 镊子 容器口 慢慢竖起 纸槽 倾斜 底部 直立起来

(3)液体药品的量取。 ①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 细口瓶 手心 紧挨 倾斜 倒放

②取少量液体时直接滴加 胶头滴管 用清水清洗 伸入容器中

【思考感悟】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若俯视或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可以通过画简图的形式进行判断,如图所示。 俯视时读数偏高,仰视时读数偏低。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45° 1/3 中上部 外焰 灯帽 2/3

3.连接仪器装置 (1)连接玻璃管与橡胶塞和胶皮管。 把玻璃管分别插入橡胶塞、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 然后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2)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_______。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 使劲塞进塞子,以免_________。 用水润湿 容器口 压破容器

(3)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单孔装置(如图) a.先_______________, b.双手紧握试管,观察现象。 若导管口有_________,则装置气 密性良好。 将导管放入水中 气泡产生

②双孔装置(如图)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双手紧握锥形瓶,观察,若导管口 有_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将导管放入水中 气泡产生

4.玻璃仪器的洗涤 (1)普通洗涤(以试管为例)。 用水洗涤,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 (2)难溶物洗涤。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洗去油脂;用_______洗去难溶性 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3)洗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_,也不_________。 热的纯碱溶液或去污粉 稀盐酸 聚成水滴 成股流下

【甄别·判断】 1.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 提示:有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等不需要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有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等需要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为避免药品滴到试管外,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液。( ) 提示: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会污染试剂,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滴加液体。 × ×

3.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为避免液体溅出伤人,将试管直立 加热。( ) 提示: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角,为避免 液体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4.40 mL 液体,可以用10 mL的量筒量取4次,这样可以更准确。 ( ) 提示:选择量筒的量程应该本着量取液体的体积与量筒的量程 接近的原则,即量取40 mL的液体应该选择 50 mL的量筒,量 取的次数越多误差越大。 × ×

一、理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常见误区 误区1:有变色、发光、放热、气体或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时有无新物质生成,而变色、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往往是化学变化中产生的现象,在变化类型的判断时,仅起到辅助判断作用。

误区2:物质的性质需要在变化中体现,因而物质的变化即是 物质的性质。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时,常用“可以”、“会”、 “易”、“具有”等关键词;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 体体现,如“铁丝生锈”、“铁丝易生锈”,其中前者为变 化,后者为性质。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两者的关 系可以表示为:性质 变化。 决定 反映

2.注意事项 (1)不能把现象描述为结论。 现象是物质变化时伴随产生的,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为“生成黑色固体”,不能将现象叙述为实验结论,如“生成四氧化三铁”。 (2)状态变化不包括生成气体或沉淀。 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属于物理变化,而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般是由于化学变化而产生的现象。

【典例1】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极为相似,容易被误用导致中毒。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小华为了解亚硝酸钠特从网上查到了如下的资料: A.亚硝酸钠是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味道都与食盐相似; B.加热到271 ℃时,亚硝酸钠变成液体; C.亚硝酸钠能从空气中吸收氧逐渐转化为硝酸钠; D.亚硝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帮小华进行整理(用A、B、C、D填空): (1)物理变化__________(2)化学变化__________ (3)物理性质__________(4)化学性质__________

【易错提醒】 1.根据有无关键词判断描述的是物质的性质还是物质的变化。 2.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判断变化种类,根据是否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判断性质的种类。

【我的收获】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表现出来的“能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亚硝酸钠的熔化和与稀盐酸反应,描述了变化的过程,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熔化成液态,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1)B (2)D (3)A (4)C

二、化学实验操作中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意 外 事 故 处 理 方 法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 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浓酸、浓碱流到 实验台上 浓酸:加碳酸氢钠溶液 用水冲 洗 用抹布擦干 浓碱:加稀醋酸 用水冲洗 用抹布擦干

意 外 事 故 处 理 方 法 浓酸、浓碱沾到皮肤或衣服上 浓酸:大量水冲洗 涂3%~5%的 NaHCO3溶液 浓碱:用较多水冲洗 涂稀硼酸溶液 酸液或碱液 溅到眼睛里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请医生治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典例2】(湛江中考)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浓硫酸冲洗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易错提醒】 1.酸、碱溶液溅到皮肤上或衣服上的处理原则是:先用水洗后中和; 2.酸、碱溅到眼睛中,切忌用手揉搓防止灼伤面积扩大。

【我的答案】选A。本题考查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应该用大量的水冲洗,由于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能用浓硫酸冲洗,A错误;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B正确;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C正确;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D正确。

【变式备选】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B。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稀释浓硫酸时若将水倒入浓硫酸,容易导致酸液溅出,发生危险,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用嘴吹容易点燃灯内酒精引发火灾。

三、运用实验探究来解决化学问题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4)实验探究。

(5)收集与整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2.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通过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的实验现象。可以根据时间段把观察分为三个阶段: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 (1)变化前——关注物质的性质。 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2)变化过程中——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是否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3)变化后——关注对于生成物的描述。 如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以及检验生成物所得的现象等。 (4)对物质在变化前、中、后的现象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典例3】安徽中考)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 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 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 由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 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 535 2 750 约1 800 钠 97.8 883 约1 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往往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易错提醒】 1.由金属管导出的物质能被点燃,可以判断出蜡烛火焰上燃烧物质的状态。 2.由气体燃烧产生火焰,及表格中石蜡的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可知,能否产生火焰与燃烧时能否变成气体有关。

==== 【我的收获】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时产生的,蜡烛燃烧时内焰 产生的物质能用金属导管导出,说明内焰产生气体。钠的沸点 是883 ℃,比较低,能产生火焰。木炭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产 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继续燃烧产生火焰。 答案:(1)3Fe+2O2 Fe3O4 (2)气态 (3)沸点有 (4)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燃 ====

【互动探究】你能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火焰的原因吗? 提示:因为铁丝的沸点是2 750 ℃,而铁丝燃烧时的温度是 1 800 ℃,在燃烧时铁丝变成液体而不是气体,所以不会产生火焰。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高频考点】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物质性质类型的判断;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对物质性质与变化描述的正误判断等

1.(湛江中考)下列关于S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 )

【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S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SO2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属于化学性质,A错误;SO2使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S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属于化学性质,B错误;SO2形成酸雨是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形成的,属于化学性质,C错误;SO2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正确。

2.(济南中考)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变化类型的判断,关键是看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物质生成。火箭发射、节日烟火都涉及燃料的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葡萄酿酒的过程中,也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答案为C。

3.(雅安中考)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 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燃料 燃烧产物 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 燃烧产物 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 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均为物理变化 (2)太阳能或生物能 (1)燃烧

【解析】选B。本题考查变化类型的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有:(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及两者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正确解读题中信息,明确题中变化是否生成了新物质。题中将燃料燃烧变成燃烧产物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而将燃烧产物通过步骤(2)变成燃料的过程中也生成了新物质,故两个转化过程均为化学变化。

4.(南充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脱色、除异味 C.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焊接金属作保护气 D.铝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在铁栏杆的表面涂铝粉防止生锈

【解析】选D。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铝粉可做防锈漆是利用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铁制品起了保护作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高频考点】根据图示判断基本操作的正误;错误操作造成的危害及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基本操作中仪器的选择等

5.(苏州中考)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 )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正确性。A项中,振荡液体时,不能上下振荡,这样很容易把液体洒出来。B项中,振荡液体时左右振荡,这样不易把液体洒出来。C项中,加热固体时,铁夹应当夹在试管中上部或者离管口三分之一处。D项中,加热固体时,铁夹的旋钮应当朝上,便于操作,且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选B。

6.(南京中考)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操作的关键。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称量固体应左物右码;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的正上方。

7.(南充中考)某同学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 ) A.用10 mL量筒量取7.5 mL水 B.用pH试纸测得某地水的pH为5.2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物质样品的质量为16.7 g 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数据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应明确以下几点:10 mL量筒与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pH试纸只能测到整数值。

8.(扬州中考)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 C.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用途的正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常见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以防温度计玻璃泡被碰坏。

实验探究 【高频考点】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判断;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法判断等

9.(淄博中考)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 【解析】选B。“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是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这属于设计实验环节。

10.(广州中考)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方案 实验① 实验② A 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① 实验② B 研究CO2气体是否与水发生反应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① 实验② C 研究SO2是否能形成酸雨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① 实验② D 研究白磷燃烧是否需要O2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探究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关键是要理解对比实验中的控制变量。A中,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对比实验中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选项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也不同,故A不合题意;B项,这两个对比实验中石蕊溶液都变红有可能是CO2使石蕊溶液变色,无法确定CO2与水发生反应;C项,实验①中有气体生成, ②中无现象,①②中除了加入的液体不同外,其他都相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项验证O2对燃烧条件的影响,因此实验中除O2外其余条件应相同,而实验①和②中,一个为热水、一个为冷水,无法达到实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