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榆林学院 中文系 文学教研室
樊 文 军 电话:13991070609 EMAIL:friendboy1981@yahoo.com.cn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绪论 一、文学性质的重新认定 二、中国文学与政治、风土、 文字、艺术之关系 三、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 四、研读古代文学的方法
界定 返 中国-空间界定:中华版图之内; 古代-时间界定:从远古到五四前; 文学-学科界定:有别于法学、史学、哲学等。 界定 中国-空间界定:中华版图之内; 古代-时间界定:从远古到五四前; 文学-学科界定:有别于法学、史学、哲学等。 今所谓“中国古代文学”者,实是中华版图内汉族之文学,鲁迅名其著曰《汉文学史纲要》,实属卓见。 返
绪论要解决的问题 1、什么是文学?传统的理解有哪些缺陷?古代文学的本质是什么? 2、中国文学与政治、风土、文字、艺术等有何关系? 3、应该采取怎样的学习、研究方法?
文学性质的重新认定 1-1.二十世纪的文学观 1-2.二十世纪文学观的缺陷 1-3.新的认定:文学三重世界论 1-4.心灵世界:文学独立的依据 1-5.古代文学的本质 1-6.文学史著的使命
什么是文学? 章太炎《文学总论》: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胡适《什么是文学》: 语言文字都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达意达的好,表情表的妙,便是文学。
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童庆炳《文学概论》: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1-1.二十世纪的文学观 章太炎《文学总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胡适《什么是文学》:语言文字都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达意达的好,表情表的妙,便是文学。 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童庆炳《文学概论》: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返回
1-2.二十世纪文学观的缺陷 将文学的意义黏着于形式的层面(语言表现、生活描写),忽略了其展示心灵世界的意义; 将文学认作一种意识形态,忽略了支配文学行为的潜意识的作用; 将文学认作工具,忽略了其作为一种生命存在形式的意义; 将文学黏着于“审美”,忽略了文学活动中无限丰富的意义存在。
1-3.新的认定:文学三重世界论 语言世界:华藻丽辞所构织的语言艺术世界。 生活世界:艺术语言所构织的生活情景。 心灵世界:生活素材所构织的心灵图象。 所谓“心灵”,包括情感、思想、 意识、精神、思维、性格、心理、良知等内在于人的一切。
1-4.心灵世界:文学独立的依据 文学之所以能脱离学术之附庸地位而独立,就在于她表现了史学、哲学、法学等无法表现的心灵世界,她的独立品格,乃是在对民族心灵世界的展示中体现出来的。
在“语言”的层面上,文学没有独立可言,她随时可能成为学术、科学的“侍婢”。
“反映生活”亦非文学的“专利”,史学家、人类学家的著作亦能真实地甚至更全面地反映生活。
史学家之作: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人类学家之作: 林耀华《金翼》 庄孔韶《银翅》 (小说体人类学著作) 皆为形象反映生活之杰作。
1-5.古代文学的本质 古代文学不是简单的“遗产”或知识,而是一种文化存在,是古老民族心灵在历史峡谷中的呼唤。她与我们当代人生之间有诸多意义上的联系。它把“过去的世界”凝定在了文字语言之中,作为一种文化生命信息不断传递,同时把那个世界所携带的精神,也具象化为活泼泼的生命形象,展示给了我们。
1-6.文学史著的使命 文学史著不只是要描述文学艺术手法的演进与文学思潮、艺术流派的兴衰,不同时代文学形式与内容的更替,以及所谓规律的探寻,而更重要的是要倾听民族心灵深处的声音,构勒具体时代文学中所表现的民族风采、时代精神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生命姿采。也就是说,一部文学史如果不能深入到民族的心灵世界中去,不能对民族的情感、精神、性格、气质等内在的东西有所观照与领悟,那将是一种缺憾。
2-1.中国文学与政治之关系 A、中国文人的政治情怀:“学而优则仕”的学习目的,“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立德、立功、立言”的终极目标 B、政治家与文学家灵魂的纠葛:中国的文学家,大多是仕途失败的政治家(杜甫:文章憎命达);而政治家,则多是仕途成功的文学家。 C、文学与世运之高下:裴延翰《樊川文集序》:“文章与政通,而风俗以文移。”杨维桢《杨文举文集序》:“文章非一人之技也,大而缘乎世运之隆污,次而关乎家德之醇疵。”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例: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2-2.中国文学与风土之关系 李延寿《北史·文苑传》: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气贞刚,重乎气质。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著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 曾毅《中国文学史》: 然则中国文学,所由有高古之趣者,非以其建国最久,源远而流长乎?而其弊也,养成好古之风,竞尚拟古之习。所由状大之气象者,非以其土地之广大,山河之雄阔,文人眼界最为广远乎?而其弊也,流于粗豪,失之夸大。 返
2-3.中国文学与文字之关系 A、汉字与中国文学多样性的关系。 B、汉字与中国文学中的直观艺术。 C、文字学对解读古代文学的意义。 律诗、词曲、对联、神智体、回环诗、回文诗…… B、汉字与中国文学中的直观艺术。 汉赋、宝塔诗、图形诗…… C、文字学对解读古代文学的意义。
对联 山海关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乾隆、张玉书对联: 妙人兒倪氏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张玉书对歌姬联: 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神智体:苏东坡《晚眺》 長亭短景無人畫, 老大黃拖瘦竹筇 。 回首雲斷斜日暮, 曲江倒蘸小山峰。 返
东坡回环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酒 飞 力 如 微 马 醒 去 时 归 已 花 暮 赏
回文诗:蒋一葵咏《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晓月明。 明月晓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
图形诗 白居易《賦詩》: 詩 綺美 瓌竒 明月夜 落花時 能助歡笑 亦傷別離 調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應我愛 世間唯有君知 自從都尉別蘇句 便到司空送白辭
万树《太极图.长至客怀二首》 阴文读为: 阳文读为: 阴风江左此时寒, 梅绽窗西把盏欢。 旅况无聊今始信, 实将残雪当花看 阳生檐右雪犹凝, 铁骑丁东击碎冰。
有客不眠惟拥鼻, 虚窗重剔欲残灯。
图形诗
例:《艳歌何尝行》: 飞来双白鹄, 乃从西北来, 十十五五, 罗列成行…… 返回
2-4.中国文学与艺术之关系 A、诗与歌舞的关系: 《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之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且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B、文学与绘画艺术的关系: 孔冲武《东坡居士画怪石赋》: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关帝竹诗组字画 不谢东君意, 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 终久不凋零。
3-1.传统的文学史分期 两种基本的分期方法: 1、依朝代分: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 文学…… 1、依朝代分: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 文学…… 2、依社会形态:原始社会文学、奴隶社会文学、 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的文学…… 袁先生的“三古七段”说: 上古(先秦、两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唐中叶至南宋末、元初至 明中叶) 近古(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至五四)
3-2.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另一种分期 返 1、古朴时期(先秦:文、史、哲浑一未分) 2、朦胧时期(两汉:文学意识萌动,纯文学形式出现) 3、觉醒时期(建安至初唐:清醒的文学意识出现,理论产生) 4、纯熟时期(中唐至宋末:传统诗文臻于颠峰) 5、维新时期(元、明:戏剧、小说称霸文坛) 6、挣扎时期(明末清:传统文体全面兴而复衰) 返
4-1.解除制约古代文学研究 深入的三种力量 1、进化论(简单化的进化论忽略了人类的精神、情感世界是不存在进化问题的); 2、唯物论(机械唯物论忽略了文学对生命姿彩的展示,简单地认作客观世界的反映); 3、遗产论(将古代文学作为一种死的“遗产”,忽略了其对文化生命信息的传递,以及其与当代人生之间的意义联系)
4-2.超越传统认识论的研究方法 两种不同的方法: 1、 研究文学(即将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解剖、分析、归纳,这是传统的方法) 2、文学研究(用文学的眼光对文学进行研究) “研究文学”所用的是科学的认识论的思维方法,多重在文学的表层;文学研究的思维则是艺术的,重在把握、领悟、体验内在于文学的生命真情。前者重在还原,后者重在对话。现在要特别强调的是后者。
读者与作品间的三种关系 1、我与他: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2、我与你:相互对话、心灵交流; 3、我与我:从作品中发现自己,自己灵魂的一半与另一半对话。 我们要努力达到的是后两种境界。
4-3.探索文学的心灵世界 文学中有一个无限广阔的心灵世界, “艺术个性”只是这个世界表面的一道门,里面还有通向这个世界深处的许许多多的暗门,每一个门里都隐藏着一份民族心灵的秘密。我们要让这个世界彻底向人们敞开,就需要设法发现并打开一个个的门。我们在探索这个世界、在不断用新的手段打开新的门户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认识我们自己的过程。
爱丁顿《空间、时间与引力》: 我们在未知的大海岸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脚印。我们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深奥的理论来解释它的来源,最后终于成功地复原了产生这个脚印的生物。可是你瞧!那就是我们自己。 转下页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一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民族关系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二 内部因素 1、不平衡性 一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民族关系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二 内部因素 1、不平衡性 (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 (2)、朝代的不平衡 (3)、地域的不平衡 链接
文体发展的不平衡 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指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有先有后。 例:诗歌、散文;小说;杂居;词 例:诗歌、散文;小说;杂居;词 ●另一方面指文体从萌生到成熟,过程长短不一。 例:小说; 赋 . 返回
朝代的不平衡 有的朝代繁荣些,有的朝代相对平庸些。 夏、秦、隋 五代十国;周、唐、清 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相对发达的文体 夏、秦、隋 五代十国;周、唐、清 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相对发达的文体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返回
地域的不平衡 也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在不同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有衰 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问题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问题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返回
2、相反相成的因素 (1)雅--俗之间相互影响,转变,推动。 例: 《诗经》中“国风” (2)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 2、相反相成的因素 (1)雅--俗之间相互影响,转变,推动。 例: 《诗经》中“国风” (2)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 (3)复古--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 (4)文--道 的离合。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三古七段说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
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 先秦 第二段:秦汉 原因: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代。 散文、诗歌、小说、辞赋 第一段: 先秦 第二段:秦汉 原因: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代。 散文、诗歌、小说、辞赋 2、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孕育于上古期。 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 3、创作,接受对象——士大夫。
先秦文学特点 1、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有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巫、史之分,士的兴起与活跃。 2、文、史、哲不分——散文 诗、乐、舞一体——诗歌。 返回
秦汉文学的特点 1、创作主题处境的变化。 “言语侍从之臣 ” 2、汉代文学一大为美,铺张扬厉成为风尚。 “言语侍从之臣 ” 2、汉代文学一大为美,铺张扬厉成为风尚。 失去了先秦文学生动活泼与多姿多彩,形成了格式化,凝重板滞的风格。 3、诗歌领域四言——五、七言。 返回
中古期(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元初至明中叶。
原因:1、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进程。 2、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转向浅3、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分别在唐、宋、元达到了高峰。 4、文言小说。 5、文学传媒。 6、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的变化。. 返回
魏晋至唐中叶文学的特点 1、诗占着文坛的主导地位。 2、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阶段。 3、以宫廷为中心的若干文学集团。 4、玄学和佛学渗入文学。. 返回
唐中叶至南宋末 1、韩、柳所提倡的古文运动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的改革。 2、诗歌另辟蹊径。 3、唐中叶以后曲子词迅速兴盛,到了宋代成了宋代文学的代表。 4、唐传奇的兴盛,标志着中国进入成熟阶段。. 返回
1、文学的对象更多地从案头读者转向勾栏瓦舍里的听从和观众。 2、文学传媒的变化。 3、元代的戏曲和散曲。 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1、文学的对象更多地从案头读者转向勾栏瓦舍里的听从和观众。 2、文学传媒的变化。 3、元代的戏曲和散曲。 4、《三国演义》也《水浒传》的出现,标志着长篇小说时代的到来。. 返回
近古期(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 1、第六段明嘉靖至鸦片战争1840) 2、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原因:1、创作主体和接受对象的变化,文学作品的内容、题材、趣味发生一系列变化。 2、创作主体个性高扬,对情欲的肯定。 3、诗文等传统文体仍有发展,通俗文体以小说最具有生命力。. 返回
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 1、文学集团和派别的大量涌现。 2、戏曲、小说方面的收获.. 返回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1、文学被视为改良的工具。 2、新的叙事技巧,新的传媒的出现。 报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