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教授:許藝菊 學號:M98R0208 姓名:劉叡誠 報告日期:2010/9/24 進度報告 指導教授:許藝菊 學號:M98R0208 姓名:劉叡誠 報告日期:2010/9/24
找出關於本次研究相關之參考文獻及論文進行研讀探討 最近規劃 找出關於本次研究相關之參考文獻及論文進行研讀探討
參考文獻-體溫(Before) 美國壓力管理專家提姆.路 文斯丹 博士指出,手腳的溫度變化是血液循環的反映,也就是壓力的一個指標。其實原理很簡單,溫暖的手腳代表放鬆與舒適;冰冷的手腳則是反映出壓力。不過,並不是每一個人都一定只從溫度來顯示壓力的變化,有的人會出現頭痛、肩膀酸痛,又或許是發生胃絞痛等情況。 治百病就靠體溫~連癌症都是! 石原結實著
參考文獻-體溫(近期) 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獨到的「體溫健康法」。強調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為體溫低所引起的,想要恢復健康,就要提高人體體溫。這種的低體溫現象,不就是經常困擾現代人的「畏寒」或「冷底」症狀嗎? 感冒是萬病之源,英語的感冒是COLD(冷),也可以說冷是萬病之源。 驚人的體溫健康法 石原結實著 (圖書館現有已借閱)
體溫下降會出現什麼症狀? 體溫 症狀 36.5℃ 36℃ 35.5℃ 35℃ 身體健康,免疫力旺盛 以發抖促進身體發熱 取自驚人的體溫健康法,p14 體溫 症狀 36.5℃ 身體健康,免疫力旺盛 36℃ 以發抖促進身體發熱 35.5℃ 長久持續會造成以下狀況 1. 排泄機能低落 2.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3. 出現過敏症狀 35℃ 癌細胞最容易增殖的溫度
不自覺地使身體變冷的六大因素 1.肌肉不足(尤其是下半身) 2.一整年的夏季型生活和冷氣的不良影響 3.因壓力使血液循環變差 取自驚人的體溫健康法,p22 1.肌肉不足(尤其是下半身) 2.一整年的夏季型生活和冷氣的不良影響 3.因壓力使血液循環變差 4.錯誤的洗澡方式 5.食物和飲食方式使身體變冷 其中提到消除壓力,走路時,腦部會釋放放鬆的α波,也會分泌快感物質內啡呔,能有效預防並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及憂鬱症等疾病
取自STRESS AND BODY TEMPERATURE, 1995 Timothy J. Lowenstein, Ph.D 26°C以下 26-27°C 29-32°C 32-35°C 35°C 以上 高度緊張 輕度緊張 平靜 輕度放鬆 非常放鬆 一個良好放鬆的周邊皮膚溫度範圍約在攝氏31-35℃度間,皮膚溫度低於正常時,此人的問題可能是偏頭痛、腸胃不適、高血壓或經期失調。在膚溫訓練中,個案將被鼓勵試著去想像溫暖的感覺並一起放鬆。
多功能生理監測系統 (取自南台科大電機工程所碩論) 本論文所採用之生理訊號量測理論 1.心電圖 2.體溫 3.血壓及心血管狀態 4.血氧濃度
與自身研究相關生理參數-血氧濃度 鍵氧態的血紅素一般簡稱寫成HbO2,稱為帶氧血紅素(oxyhemoglobin,HbO2),而沒有與氧鍵結的血紅素則稱為釋(去)氧血紅素(deoxyhemoglobin,Hb)。為計算帶氧血紅素所佔血紅素總量的百分比例,定義血液飽和含氧量濃度,簡稱為血氧濃度(SpO2)如下所示: 其中[HbO2]表示血液中帶氧血紅素的數量,[Hb]則代表釋氧血紅素之數量。因此假設血液中帶氧血紅素的數量佔了所有血紅素總量的97%,則飽和血氧濃度就是97%
與自身研究相關生理參數-血氧濃度 而血氧濃度計的探頭可分為兩種型式,一為穿透型如左圖所示,穿透型應用於末梢指頭或是耳垂的夾式量測,另外則是右圖所示的反射型,反射型應用的範圍比較廣,例如前額等直接貼附的地方皆可以進行量測,目前市面上或是醫院皆是以穿透型為主較為方便。 反射型設計 穿透型設計
與自身研究相關生理參數-血氧濃度 當光在生物組織中行進時,會被不同吸收物質所吸收,骨骼、動脈及靜脈血液。此外動脈血管在心臟收縮期間比在舒張期間包含更多血液,動脈管徑也因為壓力的增加而變大,這影響只發生在動脈及小動脈,並不會發生在靜脈。當動脈在心臟收縮期間,光被吸收度增加,也就是說,由於心臟收縮與舒張時,動脈血液與皮膚組織對光吸率會呈週期性變化,靜脈血液中光吸收率則變化較小;由動脈血液之光吸收率變化,可得知脈搏的跳動,因此光學式血氧濃度計除了血氧濃度的量測外,也可提供脈搏偵測。所以當脈博血氧儀開始檢測時不只可檢測血氧濃度更可檢測脈博次數。
比爾朗伯定率 (Beer Lambert’s Law) 比爾朗伯定率 (Beer Lambert’s Law)此定律是由Pierre Bouguery 在西元1729 年發現的。對於光強度之實際定量,在某種溶液中,若某個波長之光線會被溶液中的溶解物吸收,則穿透該溶液的穿透光( I )會隨該溶液中溶解物對光吸收係數(ε)、溶解物的濃度( c ),與光線的穿透距離( d )的乘積呈指數衰減。
開學計畫 為了使暑假的實驗研究結果更加完整,開始找尋不同的人來進行聞香實驗,使樣本各不相同,病最後統整結果與暑假中進行的樣本重複檢測結果進行比對。也會請專題生進行協助。 繼續蒐集論文及參考資料或書籍找尋研究相關的內容。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